查看原文
其他

身是菩提树

找初心👉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定初心 守初心

生命·命运·健康<共同体 

识空有可互生,

虑心田消昔因。

行善护共同体,

道净炁禅心明。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身是菩提树》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唐·神秀禅师


这是一首极为著名的禅偈,出自唐朝的神秀禅师,常被人拿来与六祖惠能另一首禅偈做对比。《六祖坛经》中记载,为了选拔适合承继衣钵之人,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令门下众徒把自己所领悟到的佛法精髓各作一偈。当时的神秀,堪称门中“学霸级”的头号种子选手,写下了上面这首偈颂,引来一片赞叹。却不成想,五祖却让他花些功夫再作一偈,就在此时横空杀出一位在碓房打杂的惠能,也以菩提明镜为题另出一偈,并最终得到五祖印可,传授衣钵于六祖惠能。


那么,神秀禅师的这首偈子是真的水准不够吗?我们先来看看《六祖坛经》中,五祖弘忍大师是怎么说的吧!




五祖看了这首偈后对众人说,“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但是,五祖又单独唤了神秀入堂,对他说“如此见解,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所以让他好好思考,再交一偈。


也就是说,五祖对众人说,如果依照这个偈子去修行,可以避免在轮回中堕入恶道,有很大的利益。所以,五祖让门下弟子焚香敬礼,都来念诵这首偈。但是,作为传授衣钵的人选,要证得无上菩提,这样的见地还是欠火候。


实事求是地说,绝大部分人而言都不是六祖那样能顿悟的上根利智之人,所以神秀的这首偈可能更适用于学佛修行日常实践的参照,而神秀禅师也是一位被大多数人误解了千年的大禅师。

渐修 VS 顿悟: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释迦牟尼佛当年正是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身是菩提树”说身体是修炼的基础,所以要好好持守戒律。一个沉溺于欲望的身体,如何承载一个安宁纯净的心灵。


“心如明镜台”,也就是放着镜子的梳妆台,比喻没有灰尘污染的心。就是要像保持明镜台的清净一样,来保持心灵上的清净。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什么是拂拭?佛法说,人受到“贪瞋痴”三毒所害而陷入烦恼、造业的循环之中,修学佛法就是用“戒定慧”来对治。通俗地说,学佛修行就是依照佛法来管理心的过程,修行也就是修心。当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各种境界和信息时,能够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污染,从而动摇、影响自己的心,那就是“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通过比喻,告诉众人修行需要长期的、日复一日不间断的持戒、用功,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修行不是花个几年猛功夫就行的,也没有多少人用一辈子就能修行证果的,只要保证不退转,时时进步一点点,终有一日量变引发质变,这也叫做“渐修”。


当然,顿悟肯定更痛快,更相应地也要有顿悟的“资本”。那些历史上顿悟的大禅师们,这一世的顿悟,也是源于过去生生世世的积累,遇到明师指点、因缘和合。


所以,不论“渐修”还是“顿悟”,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



2


若能“心息合一”,就得神通,就能打开脉结


论法门


人的生命只存在于一呼一吸之间,能吸不能呼意味着生命还可以延续,能呼不能吸则意味着即将死亡。气的吸入意味着再生,能生,还有活力。气的呼出意味着死亡,意味着内脏已经没有能力接受能量。吸入的是生命,呼出的是死亡。



“嗡”音在人体而言属于头部;“嘎”音在人体属于中部,也即内脏;“吽”音在人体属于下部,也即丹田,或叫性中心,对物理世间而言属于地音。无论哪一个咒语,咒语中的哪一个字,都是用一呼一吸来念诵。而在每一个呼吸之间有一个短暂的空隙,也即空白,既没有呼,也没有吸,此时你在干什么?成了白痴,在浪费生命!若“他”能在这个空隙中发生——事实上开悟成道都是在这个中间发生与达成——前念过去了,也即灭了,后念还未生起,中间进了去,就进去了。若没进去,就在下一个呼吸间吧!如何延长中间的空?吸气的时候吸入丹田,把身体吸满,中间停数秒钟最好。呼气的时候把体内的气全呼出去,心念随着呼吸走进走出,也即“心息合一”就得神通,就能打开脉结。不要气还在嘴边,心念已跑到丹田,更不要气从嘴里呼完了,心念还停留在丹田,要让气和意识形成一体进进出出。



常人的呼吸是,气吸到喉头就呼出去了;好一些的是吸到胸腔就呼出去了。长期修炼的人,吸入小腹(丹田)以后才往外呼。圣人是把气吸到脚上,让气充满了脚以后,才往外呼。圣人的呼吸别说是停留数秒钟了,完全可以随意控制。如此练习,将可达到:既不呼,也不吸,呼吸停止——这个时候就是你的本来面目显现的时候。以上所说不是道,仅是个没有方法的方法,从这个方法进入以后才是道。 


所有的生命都能彼此互通,从本质上讲,生命本身就是互连的,只是有些生命的觉知迟钝一些而已。人的觉知不仅灵敏,而且内在的潜能要超过所有其他生命的潜能。处在三摩地中的行者就是发挥了这种潜能,再通过这种潜能与宇宙中所有的生命沟通。与其他生命沟通就是与自己沟通,所有的生命就是自己法身的显现。六道众生皆具有三身,只是还停在沉睡的状态中而已。


关闭你所有的感官(也即六根),将意识集中于眉间,将生命之光提升至顶轮,并结合意识把它抛向虚空中去,与宇宙中的万物融为一体,长此以往,三身将会显现。




点 击 调病扬升寻妙缘

              

道炁开脉轮 福慧安身心


道炁开脉轮简说


快速治病 / 奇异秘法





天 地 根

心 性 命

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修心炼性·抱元守一


道可非名永恒,
炁化同体命生。
知灵灵知了了,
识来十八五蕴。

觉湛圆澄世界,悟开明德亲民。智行命运与共,慧止舍得安心。    


道 炁 禅 苑

 我们的 

 家 

🙏

道 者

理   也    乎

炁 者

能  可  乎

道,可。

道,非。

常,道!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揭日月、生五行,细入刹尘,大包天地,从无入有,作佛成仙……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也。


大学之明。明德。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常明断句

宇宙即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佛,觉悟

即是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相由心生,万法唯心!

心本无生因境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观自在…照见五蕴皆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性  能


道   法  术

玄者

可  也

恒常无住

其妙莫名也


以儒修身入世间,

以道养骨身心天,

止定静安虑可得,

以佛养心随万缘。


双 运

只修炁,不修道,

炁足更把诸恶造。

只论道,不修炁,

空谈浪得生和死。

道驭炁,炁助道,

理事圆融顺安妙。

八正道,一正炁,

学思践悟共同体!



无论你是要开悟成佛,

还是要得道成仙,

都必须中脉通畅。

  ——南怀瑾

天地人

精气神

贪嗔痴

欲爱情

命心性

空乐明


回家诀:如如密因,妙觉圆澄。觉明空昧,识觉显能。能所生风,虚碍成金。风金旋火,地火水蒸。能积量变,妄想生身。七情六欲,界我为身。生死无常,失本寂净。世界相续,廿五有本。颠倒倒颠,开启脉轮。天地七魄,正炁精神。正道十善,道心灵魂。身心无二,圆妙于能。万法归一,一无不能。能觉止恶,共同生命。觉己觉他,自利利人。舍无所舍,融通命运。妙有真空,空有互生。非有非无,无所无能。不生不灭,净心实证。〇  。


死心踏地,打坐定时。

身口意定,真言恒持。

事上制心,观照绵密。

正道守戒,誓证菩提。

最近新文点下看:


回头见性,离尘智慧

九喻如来藏

次第捷径、法华七喻

床上八段锦(密)

善待病情

三千大千世界 大画

佛教的世界观

感召真仙沐浴法

两个人来度你

走出剧本

体香奇光静坐法

从身体到精神的桥梁

人格、觉察、正念(藏)



感恩作者大爱美文胜过天籁

禅苑动态一览生命允许重来

声明: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道炁禅苑 请您关注

天天传新文,弘道利共生

明心见性特别链接: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当背诵)

元音老人:略说明心见性

元音老人:打坐修行六要点

南怀瑾:什么是明心见性?

释万行:明心见性前前后后

万行大和尚:明心见性

万行法师:如是明心见性

万行和尚:修行入道精气神

南怀瑾:烦恼菩提 · 中脉法

明心见性修炼法

明心见性诀窍17-21(珍贵无比)

明心见性***密码*牧牛

明心见性法-检验

明心见性后怎么修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