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个东西,懂了以后一通百通

伴您同行👉 道炁开脉轮 2023-08-24

开脉轮  安身心 

生命·命运·健康-共同体 

识空有可互生,

虑心田消昔因。

行善护共同体,

道净炁慧心明。

关注分享大家成长

 开脉轮 调百病 

 乐明空 慧心净 


有个东西,懂了以后一通百通,什么都懂了


孔门所讲的学问不是知识,再三强调学问是做人做事;文学、科学、哲学等才是知识。从孔子这里的话,也可证明我们这个观念是对的。 

他告诉子贡说,你以为我的学问,是从多方面的学习而记闻来的吗(后世所谓博闻强记只是知识)?子贡说,对呀!我们认为你是这样来的,难道我们的观念错了?孔子则说,我的学问是得到一个东西,懂了以后,一通百通。孔子这个话是事实,这个东西,这个“一”是很难解释的,不容易讲出来的。



过去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宋儒解释为静,要在静中养其端倪。所以后来打坐,儒家、道家、佛家都是这样,静坐中间慢慢涵养,而以明心见性为宗旨标的。什么是明心见性?

像上午刚有人问起,什么是佛?我告诉他,佛只是一个代号,实际上就是人性的本源。儒家讲善与恶,是人性作用的两个现象。作用不是善就是恶,不是好的就是坏的。那个能使你善,能使你恶的,不属于善、恶范围中的东西,如果我们找到了,就是它,佛家叫做佛,道家叫做道,儒家叫做仁。用什么方法去找?儒、释、道三家都是从所谓打坐着手,在静中慢慢体认,回转来找自己本性的那个东西,就叫做。老子也叫它做“一”。再讨论下去就很多了,就属于纯粹的哲学范围了。


 

这里孔子就说自己的学问不是靠知识来的,这是一个大问题。要研究什么是孔子的学问,这个地方就是中心了。我们讲来讲去,讲死了也没有办法说出来的。举一个例子来说,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什么是学?普通的知识,一天天累积起来,每天知识累积增加起来就是学。为道呢?是损,要丢掉,到最后连丢掉都要丢掉,到了空灵自在的境界。这还不够,连空灵自在都要丢掉。最后到了无,真正人性的本源就自然发现了。

 

孔子这里就是说,不要以为我的学问是“益”,一点点累积起来的知识,而是找到了这个“一”,豁然贯通,什么都懂了。的的确确有“一”这么个东西。从我们的经验,知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增加人生的经验,其实这还是不够的,必须加一句交万个友,还要交一万个朋友,各色人等都接触了,这样学问就差不多了。由学问中再超脱、升华,可以达到本源自性的地步了。

 

——《论语别裁》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是千古以来一个大问题、一个大疑案。孔子说“一以贯之”以后,现在便有什么“一.贯.道”等附会的宗教团体出现,成了问题中的问题,真有匪夷所思之感了。

 

曾是曾参。孔子对曾参说,为什么不对别人说?这就是人的问题了,怎么是人的问题?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很讨厌,我们现在姑且把他剧本化来说。

有一天孔子坐在教室里,曾参经过他的前面,于是孔子便叫住他:“参!”曾参听到老师叫,回过头来,于是孔子便告诉他说:“吾道一以贯之。”就是说,我传给你一个东西,一以贯之。这一以贯之的是什么呢?如果说是钱,把它贯串起来还可以,这“道”又不是钱,怎么一以贯之呢?但曾子听了这句话以后,打了个拱说:“是,我知道了。”孔子讲了这句话,自己又默然不语了。同学们奇怪了,等孔子一离开,就围着曾参,问他跟老师打什么哑谜呢?夫子又传了些什么道给曾参呢?曾子没有办法告诉这些程度不够的同学,只有对他们说,老师的道,只有忠恕而已矣。做人做事,尽心尽力,对人尽量宽恕、包容。就此便可以入道了。曾参讲的对不对呢?有问题!

那不叫“一以贯之”,该“二”以贯之了,因为一个忠,一个恕,岂不是二贯?明明孔子告诉他“一以贯之”,为什么他变出两个——忠恕来?这是一个大问题。……

 

孔子也和一指禅一样,他说的“一以贯之”这个“一”是什么东西?曾子听了,也等于迦叶的微笑一样,说:“是!我懂了。”曾参懂了以后,孔子出去,门人们围着曾子,问老师说了什么?可见孔子对曾参说这段话蛮不简单的,所以同学们才问他到底什么意思,曾子于是回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实际上,意思是说,你们不要问,你们的程度还没有到哩!

 

——《论语别裁》


 

聪明和智慧不同,很多学历很高学问很好的人,有聪明而没有智慧。智慧是生于空的,你要把世间的聪明、烦恼、妄想、杂念都丢完了,那个般若智慧才出得来。你有学问就有思想,有思想心中就有念头,当你还有这一念时,智慧就出不来。我们学佛人的行为,同这个智慧的道理是一样的。你能「舍诸所有」,把一切空完了,才能得大智慧。大智慧是一悟千悟,一通百通,不是有学问就能做得到的,学问只不过是累积来的。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孟子》中讲君相之学的政治哲学,以赤子之心为中心思想。但是,赤子之心如何得到?只有自悟、自肯、自得,才是真正得了道。但是得了道以后如何?答案最好借用佛学来解释。
 
佛学对于得道,名为“根本智”,明心见性所获得的“赤子之心”就是根本智。但得道以后,并不就是一通百通,也就是说,不是只要打坐一悟了道,什么都会知道——电机工程也懂了,或者制造原子弹也懂了,一切就像制造咸鸭蛋一样制造出来。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人世间的各门各类知识,名为“差别智”不过得到了根本智,学起差别智来会更快学会,可以说能到达一闻千悟。对同一件事,普通人要听一百句话才能懂的,而有了根本智的人,只要听一句话就全部懂了。如果说连一句话也不听就懂,是不可能的。但在宗教界,往往产生这种错误的观念,尤其学佛学道的年轻人常会有这种幻想,以为打坐悟了道,宇宙间的任何事都会知道。其实一切仍然是要学的,孟子后来讲的“博学而详说之”,就是指差别智而言。
 
——《孟子与离娄》


关注分享大家成长

点击链接寻妙

 

道炁开脉轮图说

道炁开脉轮,调病安心身

最近新文点下看:

      

人体特效穴

天性也……

合婚  化解

增加"精气"!

三元九运,哪座城市是福地?

法术的能量

运气与磁场

刮痧治病快!

风水秘诀(白话版)

141岁孙思邈养生秘法

新生命诞生的瞬间

24节气,画成了红楼美人

2022天天新文

气沉丹田还是气沉脚底?

催财吸金八技五法

专治睡不着的高级方法

一个动作补全身

万行法师:人有八层意识身

速效增长功力法!

满满正能量500篇(请下载


一切为能量 

一切依靠能量 

从能量中来 

到能量中去 

儒文化

释文化

道文化

存心养性·执中贯一

心斋 坐忘

明心见性·万法归一

止 观 禅

修心炼性·抱元守一

致虚极 守静笃

大学之。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后有定,而后能静,而后能安,而后能虑,而后能得!

佛,觉悟

即是佛。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本自清净,本不生灭,

本不动摇,能生万法。

道,可。

道,非。

常,道!

也者,果何谓也?……

一言以定之,曰

道 者,理   也    乎!

炁 者,能  可  乎!

  佛 觉 知 道  

  可 能 性 心  

  道 法 术 器  

  信 愿 行 证  

回家诀如如密因,妙觉圆澄。觉明空昧,识觉显能。能所生风,虚碍成金。风金旋火,地火水蒸。能积量变,妄想生身。七情六欲,界我为身。生死无常,失本寂净。世界相续,廿五有本。颠倒倒颠,开启脉轮。天地七魄,正炁精神。正道十善,道心灵魂。身心无二,圆妙于能。万法归一,一无不能。能觉止恶,共同生命。觉己觉他,自利利人。舍无所舍,融通命运。妙有真空,空有互生。非有非无,无所无能。不生不灭,净心实证。〇  。

双 运

只修炁,不修道,

炁足更把诸恶造。

只论道,不修炁,

空谈浪得生和死。

道驭炁,炁助道,

理事圆融顺安妙。

八正道,一正炁,

学思践悟共同体!

声明:

公众号旨在弘道净炁传播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内容转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仅供参考,若想亲身实践,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死心踏地,上座定时。

身口意定,三密加持

事上制心,安分守己

八道十善,证道净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