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翠西亚·皮奇尼尼香港首展「希望」在大馆当代美术馆热展中!
大馆当代美术馆的大型夏季展览「希望」于2023年5月24日至9月3日举行,展出澳洲著名艺术家帕翠西亚·皮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的超过50件雕塑、绘画及流动影像作品。
这位澳洲艺术家匠心独运,以超现实的风格,极写实的造型,展现焦虑、同理心和希望。她将陌生与熟悉结合,孕育一只只令人不安的怪异生物,直抵我们灵魂深处。
帕翠西亚·皮奇尼尼:希望
展览地址:
大馆当代美术馆
(香港中环荷李活道10号)
展览周期:
2023.5.24-9.3
(逢周一休息)
票价:
60HKD/张
皮奇尼尼的创作聚焦人类试图干预自然所带来的意外后果。她那些著名的超写实主义雕塑,有着人形比例与充满感染力的丰富表情,却伸出非人类的四肢,长着鳞鳍和翅膀,既惹人喜爱又怪诞离奇,耐人寻味。皮奇尼尼在世界各地举办过多次成绩斐然的展览,包括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的澳洲馆。她的作品对科学进步,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提出质问,并通过作品的规模和感染力,流露出温暖、关怀和同理心,燃亮不屈不挠的乐观精神。
「希望」是皮奇尼尼首个香港个展,展品分布于大馆赛马会艺方各个展厅,呈献逾50件拥有丰富细节和高超想象力的作品,涵盖不同媒介,除了她的标识性雕塑作品外,还包括绘画及流动影像,为观众开启一个震撼心灵的奇幻世界,让大家自然地、直觉地产生共鸣。
Patricia Piccinini, The Offering (2018)
Silicone, hair
12 × 24 × 28 cm
皮奇尼尼的许多作品最终都在探索相互依存的观念:人类与人工对象(例如鞋子、摇篮、椅子),或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依存关系。
这位艺术家对她所说的“人工自然”十分着迷:她想象出各种令人叹服,又令人困惑的混种生物,让人类跟这些奇思异想,或彷佛在实验室产出的生物結合起来。这些“嵌合体”所提出的根本性问题是科技进步如何为人类开辟新的创造领域,因为人类似乎快有能力设计及创造出新的生命形式,乃至新的“生物机械”混种。
对艺术家来说,这种设想激发起她对科学进步的希冀和焦虑,与此同时,她想象与这些需要爱、关怀和同理心的生物一起生活——正如人类对其他共同存在于地球上的生物,所表现出相同的爱与关怀。因此,观众不仅能在「希望」展览中洞察艺术家的壮阔视野,还可藉此深入思考关于进步、科学和技术,以及关怀伦理学的哲思奥意。
Patricia Piccinini, The Couple (2018)
Silicone, hair, fibreglass
42 × 168 × 65 cm
策展人Tobias Berger:
“继去年大受欢迎的夏季展览「潜入你眼帘——皮皮乐迪.里思特」后,我们很荣幸能在大馆当代美术馆,呈献另一场传奇艺术家的大型展览。皮奇尼尼的作品挑战了一些我们对生物学先入为主的观念,迫使我们直面基因实验、科技、艺术,甚至人类本身的局限。这次展览也反映了一个大馆当代美术馆长期关注的课题:探索「未来躯体」的概念和自然的问题,「希望」将以艺术方式作出回应——但不止于提供答案,艺术家还对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进步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更多问题。”
大馆艺术总监简宁天:
“举办一个像「希望」那么富有深度和视野的展览,是所有当代艺术机构的重大承诺。感谢香港赛马会一直以来的支持,以及东方汇理财富管理对此次展览的资助,才能成就这个夏季展览,在此向将帕翠西亚.皮奇尼尼超凡杰作带至香港的他们致敬。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皮奇尼尼和其资深的技术及工匠团队来港,并非常感谢Tobias再次策划了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展览,相信此次展览一定能为这位艺术家、整个当代艺术圈,还有大馆,赢得众多拥趸。而为观众默默作出贡献的还有大馆当代美术馆团队,在艺术主管皮力博士带领下,再次完成了优秀的幕后工作,让大家从艺术馆大门打开那一刻开始,就得到精彩体验。”
东方汇理财富管理香港行政总裁Olivier Livenais:
“东方汇理财富管理大力支持香港充满活力的艺术和文化活动。我们相信艺术具有独特的能力,能让大家活在其中并努力深耕,紧密凝聚,启发创意。我们很高兴成为大馆「希望——帕翠西亚.皮奇尼尼」的赞助方。”
主要作品
Patricia Piccinini, Celestial Field (2021)
Multiple plastic objects, false floor, suspended, ceiling grid, multichannel audio
Dimensions variable
《天野》
由数以千计的花茎所组成,密集的花茎或由地面冒出,或从天花板垂下,完完全全将观众包围其中。这些白色胶花令人想起白化珊瑚、食虫植物,甚至是下降至子宫的卵巢。每株植物的大小、方向和形态都不尽相同,彷佛具有生命。不过,艺术家意想它们与人体器官的大小相近,并幻想这是一个器官农场,可以像栽种粟米一样,培育出用以移植的人体器官。这件作品构成一个复杂的美学体验,暗示了科技的奇迹与悲哀。
Patricia Piccinini, Strand (2023)
Synthetic hair, plastic, stainless steel, mechanism
60 × 60 cm, over 15 m
《发丝》
从楼高三层的天花板悬垂而下,这件新作品为赛马会艺方的标志性螺旋形楼梯量身创作。毛发在皮奇尼尼的艺术实践中经常出现,它既作为媒介,也是作品概念——当中有飘逸的长发,也有身体的毛发,又或狂野无序的发丝,也有精心设计的发型;作品甚至将发丝创作成别的东西,或者用非毛做成看似是发丝的样子。艺术家对毛发的象征意义和矛盾感到着迷:“毛发是活的,但它却没有生命迹象。它是感性的,但却没有感觉。”。艺术家通过对这件几乎完全由发丝制成的作品赋予活力与生命,来赞叹毛发的美与怪。
Patricia Piccinini, We Travel Together (2021)
Single-channel HD video with sound
10′ loop
《我们一同旅行》
描绘了一位少女穿梭于各种现代“自然”景观的旅程,途中她遇到了一只奇妙的小生物,与她短暂地结伴同游。观众可能会问:这只生物从何而来?但这重要吗?或许更值得思考的是,人类可以如何与自己所处的世界和生物建立起新的联系——即使这些关系非比寻常到,对象是人造生物。艺术家通过描绘“后自然”的世界向我们展示出即使在逆境中也存在着爱和美的可能性。
Patricia Piccinini, The Loafers (2018)
Silicone, resin, hair
26 × 25.8 × 25 cm
《懒虫》
紧紧相依的两个人物,令人无法分辨他们原本到底是相连还是分开的个体。表现出艺术家对消融界线的关注——无论是人与动物之间,还是个别生物之间的。艺术家通过当代科技和超现实主义的融合,开启了自我与他者之间的界线,以及关于差异与融合概念的探索。
Patricia Piccinini, The Observer (2010)
Silicone, fibreglass, steel, human hair, clothing, chairs
220 × 140 × 48 cm
《观察者》
一位小孩攀爬到一堆叠高的量产椅子的顶端,好奇地往下观看着房间和观众。也许小孩在观察甚至评论下方的人群,又或他只是单纯地躲藏着,或者被困在那里。皮奇尼尼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孩子的身影,象征着无辜和脆弱的孩子成为了一个承载人们集体希望和关怀的隐喻。
Patricia Piccinini, Kindred (2018)
Silicone, fibreglass, hair
103 × 95 × 128 cm
《支撑者》
重新构建了人类与动物互动的新模式。自从皮奇尼尼观察到曾属野生物种的游隼在墨尔本商业区栖息后,便开始探索“野生城市”的概念,及在这些城市里人类与自然如何共生。作品大致引用了古希腊神话中亚特拉斯(Atlas)的故事,他被宙斯降罪而须永世肩扛穹苍。然而,《支撑者》雌雄同体的形态颠覆了亚特拉斯的形象,并改以下肢为支撑,为羽翼蓬松的雏鸟建构出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由此呈现出不同物种互相合作的另类事。
Patricia Piccinini, Shoeform (Bloom) (2019)
Resin and automotive paint
60 × 88 × 69 cm
《鞋型(开花)》
巧妙地将人造元素与自然融合,把皮奇尼尼对新生命和生育力的可能性的着迷表露无遗。喷漆造成的渐变色外型令人联想到为车主风格量身而创的定制车款,而柔软多变的有机形态则预示新生命即将绽放。与《鞋型》系列其他作品一样,这件作品不从传统的性别角度出发去理解“生育”,而是提出了全新的解读角度。
更多活动
展览期间,大馆当代美术馆还举办了各类公众活动和教育活动,深入探讨皮奇尼尼作品所提出的深层次主题,包括她经常引用的古希腊神话和艺术史图像学,以及有关科学、进步和伦理的广泛问题。其中包括:
大馆对谈:「希望」——帕翠西亚.皮奇尼尼与Tobias Berger对谈;
由艺术家本人选出的电影放映「帕翠西亚.皮奇尼尼之选」;
工作坊:希望——帕翠西亚.皮奇尼尼展览制作;
「老师早晨!」和「教师工作坊」;
策展人导赏和其他公众导赏,还有特别受阖家欢迎的家庭日活动。
最后,「帕翠西亚.皮奇尼尼不夜馆」邀請特別嘉宾展开深度对话,探讨生物科技和遗传学的伦理与道德,还有气候危机、物种灭绝,以及人类创造生命等话题。
「希望」展览亦会在大馆当代美术馆接待处的小店,展出少量艺术家版本及商品。
图片与信息均来源于大馆
Patricia Piccinini
帕翠西亚·皮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于1965年出生于西非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1972年随家人移居澳洲,在当地成长。在早期的艺术生涯,她在医学博物馆度过了大量时间,绘画馆内各种保存标本。她的作品通常以素描开始,然后由她和技术团队转化为立体对象。自1990年代以来,皮奇尼尼的作品将可爱与怪诞融为一体,促使观众克服厌恶感,看到不同形式的美,无论那是多么的令人不安、畸形或人工化。2003年,皮奇尼尼代表澳洲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此后在世界各地举办无数个展和群展。
大馆 — 古迹及艺术馆(大馆)
大馆是香港一个集古迹及艺术馆于一身的建筑群。我们将艺术融会于文化遗产当中,为访客创造崭新多元的体验,以激发公众对当代艺术、表演艺术以至小区历史的兴趣和探求,是一个让访客享受愉快时光的香港文化及休闲地标。
访客可以透过一系列探讨香港文化历史的主题展览及体验活动,认识大馆深厚的历史。翻修后的大馆更提供了一个艺术活动平台,全年带来各式各样的当代艺术展览,以及涵盖不同形式与范畴的表演艺术节目。
为了促进公众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大馆特别设立专注于视觉艺术的「大馆当代美术馆」。大馆当代美术馆每年举行六至八个展览,致力委约及举行来自香港及其他地区艺术家的作品,同时筹划各类型公共项目。大馆当代美术馆以策展为导向,以非牟利为基础,期望能在香港支持及革新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体验,也以推动公众勇于探索为使命,不遗余力地建设一个鼓励学习及实验的艺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