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牛刀初试——《泽州县人口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深受嘉评
2022年9——12月,本会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牛刀初试,承担了《泽州县人口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课题。泽州县与其他县市不同,它不是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县域单元,长期“有县无城”,地域内拥城区,外连四县,又有2个乡镇属于晋城中心城市规划区,人口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均具有极其复杂的形态,从而使本研究面临更大的繁度难度。课题组成员一方面调动对发展趋势的综合把握和相关研究的长期积累,一方面发挥熟悉泽州县情和发展演变轨迹的优势,融会解析,深入探讨,终于交出一份相对满意的答卷。
评审意见认为:本课题研究从泽州县人口发展状况解析入手,紧扣泽州人口发展变化和城镇化的实际,但又不局限于此,能够站在全市、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城镇化发展趋势来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晋城市及泽州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进入收官期或最后窗口期的判断。提出要寻求和把握“收缩型城市”背景下的发展机遇与路径,并以优化泽州县城镇空间发展布局为重心,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立足泽州县在全市城镇化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泽州县新型城镇化格局前景进行了展望,观点新颖独到。尤其是提出的,丹河新城“起步区应在更长时间内深耕细作,而不轻易作外延式拓展”的观点,应当引起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课题组还提出了当前行政区划建议整合方案和长远理想的乡镇区划格局,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人口对策六项建议。其建议意见具有针对性和较强操作性,对我县人口和城镇化发展带来许多启发,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在同期完成的四个人口课题研究中也质量最高。
泽州县人口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
晋城市地名文化研究会课题组
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为全面深入研究区域人口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进而探讨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寻求人口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提供了绝佳的基础条件。
本研究首先对泽州县人口发展状况作了解析。
分乡镇人口变化情况:与六普人口数据相较,全县只有南村、金村2个处于中心城市规划区的镇有较大增长,其他15个乡镇均为负增长。可分为三类:一是轻度收缩乡镇,仅巴公1镇,增长率—10%以下。二是中度收缩乡镇,包括下村、大东沟、川底、周村、高都、北义城、大箕、南岭等8个乡镇,增长率—20%至—30%许,主要位于北部盆地、河谷区域。三是重度收缩乡镇,包括犁川、晋庙铺、山河、柳树口、李寨等5个乡镇,增长率—45%以下,收缩幅度最大的晋庙铺镇达—56.56%,全部位于南部山区。
各乡镇城镇化水平比较:从常驻城镇人口绝对数来看,泽州县的快速增长时期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第二个十年则仅增长约1.6万余人。南村、金村2镇镇区常住人口各在3.5万以上。此外,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的镇区尚有下村、周村、巴公、高都、大阳等5个镇。南部山区5镇镇区人口均在5000人以下,最少的柳树口镇只有610人。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来看,超过全县平均水平的有南村、周村、金村、犁川、大阳、下村等6镇。
其他人口特点:人口老龄化程度急剧加深。各乡镇老龄化程度与人口流失程度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少儿人口剧烈收缩。与老龄人口占比增长10.85%对应的是,15——59岁劳动人口和0——14岁少儿人口占比分别下降了6.11%、4.74%。绝对数分别较六普减少6.4万人、3.1万人。泽州县2004年开始进入超少子化阶段,加以人口流失程度的加深,少儿人口剧烈收缩。
并从晋城市及各县区人口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相比六普人口,只有城区增长了近10万人,增长率20.49%。其他各县市普遍负增长,而又以泽州县最严重,净减少6.5万人,相对于户籍人口,泽州县常住人口数则减少近8万人,仍然是全市最严重,泽州、陵川县都是全市唯二的负两位数的县。从城镇化率来看,泽州县也仅高于陵川县,位居全市倒数第二。
其次,对人口流失与收缩型城市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作了探讨。从晋城市、山西省到全国,城镇化发展快速阶段已经进入收官倒计时。抓住并用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最后窗口期,对泽州县新型城镇化形成合理的格局,夯实良性的基础至关重要。同时,人口发展进入了持续收缩的转型期。然而,历经40年来的城市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发展普遍缺乏应对人口收缩的准备,城市扩张思维仍然普遍存在。对此,应系统客观地分析区域新型城镇化的现状与前景,认清潜在风险,把握发展机遇,在规划与治理上积极应对,通过自身要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再分配、再调整,寻求健康运行的新出路,再造城镇化的新形态与新格局。
再次,对泽州县优化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进行了审视。从泽州县城镇空间布局现状与发展规划出发,将全县划分为中心城市发展区、北部城镇发展区、南部城镇发展区等3个城镇发展区。从晋城城镇圈格局考察,认清泽州县城镇在“三轴”“三环”“三射” 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对泽州县新型城镇化3个发展区的格局前景进行了展望:中心城市发展区将是泽州县人口增长的主要区域。但应在更长时间内深耕细作,而不轻易作外延式拓展;空港新区是唯一值得期待新拓展的城市空间。北部城镇发展区具有较多优势,虽然总人口将持续收缩,但城镇空间与人口还具备适度拓展的条件。南部城镇发展区须痛下决心,刷新城镇发展格局。
第四,对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行政区划整合格局作了探讨。人口发展格局的大转型,大变局,必然要求新的社会治理格局相适应。基本趋势是,在中心城市区域,撤镇增设街道办事处,划小细分行政管理单元;人口规模较小、流失严重的区域,进一步撤并整合乡镇,增强基层行政单元统筹发展的空间和能力;在确有必要、可行性强的条件下,应当及早选择优势区位打造新的城镇。
对国内1990年代以来撤乡并镇情况进行了审视。各省份普遍持续推进撤乡并镇工作,依法科学合理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拓宽城镇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对与泽州县县域规模、区位甚至发展史均有可比性的广东省清新县(现清新区)撤乡并镇情况作了比较。清新县乡镇平均规模287平方公里,5.9万人,相当于泽州县的2倍。由于各镇均具有自我发展的较大空间,2010年六普常住人口较五普数据竟然大幅增长31.64%,2020年清新区七普人口只是略有下降,显示具有较强的人口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承载力。
在对泽州县域上世纪以来行政区划格局演变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泽州县县情和发展需求,提出了行政区划整合的两种方案。当前应需的行政区划整合方案为撤三建三:1、将大东沟、川底2镇撤并设置长河镇。2、撤南岭镇分别并入周村镇、犁川镇。3、撤金村镇,划分为金村、丹川、空港等3个街道办事处。撤川底、南岭2镇,也为在丹河新城及金村镇区域分设街道腾挪出基本条件。较为理想适应长远的乡镇区划格局为在前一方案的基础上,对四角进行较大幅度的整合:1、东北部高都、北义城2镇整合为一个城镇。2、西北部长河3镇融合为一个城镇,打造晋城城镇圈的“天元”中心镇。3、西南部整合设置太行陉镇。建议选择水城地区规划建设南部中心镇,以形成一个晋城与与中原地区联系便捷、深度耦合的前沿节点。4、东南部柳树口镇另择新的驻地。建议依托南寨精品片区,并更名为白洋泉镇,突出水上小镇特色。
最后,提出了推进人口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几项举措。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落实在宜居、宜业、宜养上来。(一)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镇化质量;(二) 强化小城镇服务功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三)持续推动建制村整合发展,优化乡村治理格局;(四)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刷新就业空间;(五)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六)下大气力综合施策,扭转和放缓少子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