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假如重庆没有两江四岸

杜铠兵 重庆瞭望 2023-10-17

假如重庆没有两江四岸,就不会有饭后的惬意散步,华灯初上,清风徐来;


假如重庆没有两江四岸,就不会有外地朋友的纷至沓来,车水马龙,烟火升腾。

人临水而居,城因水而兴。奔腾的长江、嘉陵江交汇于朝天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两江四岸,而这也是重庆城市的灵魂所在。

前段时间,市委书记袁家军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整体提升规划。会议强调,要加快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两江四岸治理提升,迎来了新的契机。


▲从南岸区弹子石长嘉汇眺望两江四岸。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自古以来,凡大江大河交汇处必有大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概莫如是。


依托黄金水道,财富随江水而通达;扎根平坦江岸,文明在这里沉淀延续。江岸之间,一动一静,孕育出城市的生长哲学。


重庆是山环水绕、江峡相拥的山水之城,而两江四岸,正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主轴”。


从地理空间上来看,两江四岸核心区包括朝天门—解放碑片区、江北嘴片区、弹子石—龙门浩片区,总面积约16.2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区域内常住人口约25.3万人,就业人口约41.6万人,是重庆主城最具活力的区域。


作为重庆最具显示度和标志性的城市区域,这里也是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载体,是塑造世界山水宜居城市的重要窗口。


但这里也曾一度面临挑战——生态系统割裂、业态功能低端、山水城人孤立、亲水空间破碎、形象风貌杂乱、人文精神传承不够……诸多问题困扰,为这一“主轴”套上了枷锁。


困则变,变则通。从2018年开始,重庆着手对这一“主轴”提档升级,陆续出台了多个方案,例如《重庆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实施方案》《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规划》《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实施方案》等。


一张蓝图绘到底。从陆续出台提升方案,到近期市委主要领导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未来的两江四岸必将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惊喜,进而在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中,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市民在枝繁叶茂的江北区北滨二路散步。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江岸线也是风景线,一直以来,它都是各大沿江城市重点打造的区域,也是城市风貌的精华所在。在提档升级、扮靓城市的同时,切莫让城市丢失了自己独特的“味道”。


正如一些古镇存在的“复制粘贴”现象一样,近年来,许多沿江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千城一面”的趋势,城市风貌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


在一些城市看来,江岸线打造无非就是建几座高楼、打几片灯光、放几条游船。更有甚者,一些中小城市照猫画虎,掷重金打造所谓“小香港”“小上海”,如此简单粗暴的操作,既让城市失去了自身特色,也因为缺少整体规划和创新设计,让城市景观充斥着“整容脸”和“山寨感”,多少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味道。


同时,一些地方在江岸线打造中用力过猛,“雷人”景观层出不穷,比如前两年饱受吐槽的荆州巨型关公雕塑。当年,荆州斥资1.729亿元修建了一座高达57.3米的关公雕塑,但雕塑却与周围景观格格不入。后来,雕塑因违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了“违建”,最终被拆解搬移。


“雷人”之余,一些城市的江岸空间和景观打造,不以民生服务为出发点,过度追求商业化,导致了一些城市山水孤立、人城相隔,空有美景而无人味。


比如有的城市将沿江区域“圈”起来,打造商业街、酒吧街,不仅扰民还污染水资源,大煞江岸风景;也有的城市,将原有的沿江绿地、滨江公园和市民亲水区域,打造成江景房、私人会所等,让公共空间摇身变为“高端场所”,殊不知,“高端”的出现却疏远了人与自然的距离。


两江四岸是城市的灵魂,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随着城市美学逐渐成型,发展动能日趋强劲,各沿江城市更需要在治理理念上迈入新的层级。


▲夏夜,两江四岸灯饰耀眼。黄进 摄/视觉重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庆要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就不仅要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城市风貌;更要运用治理智慧,为城市注入人文之魂。而这,无非“塑形”与“铸魂”。


先说“塑形”。重庆因山城、江城的独有特色,深得国内外游客和本地市民喜爱。因此,重庆就应该注重发扬特色,为喜爱“买单”,创造出更好的软硬条件,为城市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空间。


比如在天际轮廓线的打造上,就应统筹超高层建筑布局,遵循“依山就势、显山露水”的山地建筑布局规律,保护城内山体轮廓,注重天际线与山脊线相协调,让重庆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现代城市浑然一体。


又比如在城市色彩的运用上,应统筹色彩的秩序性和丰富性,形成协调的美感。在城市色彩运用上,要综合考虑江水、植被、山体、天空等元素特征,构建起“江—岸—城—山”的综合色彩层级,让美不单调,让洪崖黄、黄葛褐、浩月白、烟雨灰等色彩,成为具有重庆辨识度的色彩记忆。


再说“铸魂”。两江四岸核心区是重庆城市的发源地,也是山城多元文化的汇聚地。两江四岸提档升级中,就应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将整体风貌提升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机结合,彰显城市的内涵与灵魂,让市民对城市更有认同感。


比如就应加强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两江四岸核心区汇聚有古巴渝十二景中的六景,拥有264处历史文化资源,应深入挖掘其中的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加强传承创新,延续历史文脉,让城市更值得“细品”。


同时,也应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公共空间打造不是一味大兴土木,也要懂得适度“留白”与再组合,这就要求城市规划须高质量营造广场、绿地、街道空间,提升滨河公共空间品质,完善山城步道系统,以满足游客、市民现实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假如重庆没有两江四岸,也就少了城市生长的无数种可能性。近如杭州、上海,远比佛罗伦萨、新加坡、迈阿密,山水城人的有机结合,都构筑起了生态、产业、文化的和谐乐章。


山水之城,美丽之地,两江四岸,只待“刷新”。



责编丨王祥

责校丨冉苗俊 

主播丨伏一晨

审核丨刘海涛


往期精彩内容


回应网友关切莫顾左右而言他

吃粽子是在吃什么?

重庆民企如何再迎“高光时刻”

欢迎扫码加入重庆瞭望读者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