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困在手机里的老年人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在无聊中守望儿女回家,在孤独中消磨时间…… 每个人都会老去,都会在暮年被时光的洪水猛兽冲击。而智能手机,现在几乎成了老年群体人手必备的、打发寂寞时光的途径。
重庆社会科学院法学与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钱明亮认为,手机比起下棋、打麻将等休闲生活方式来,对老年人更具有吸引力,也更容易让老年人沉迷其中。 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手机,陪伴入眠的也还是手机,每天玩手机超过10个小时……不久前,还让社会担心与互联网时代脱节的老年人,已经逐渐逾越“数字鸿沟”,成了“网瘾老人”。 老年人染上网瘾的背后,既有老年人的心事,也有手机APP的算法牢笼。老年人,又该如何走出手机上瘾的困境呢?
澎湃新闻报道说,年迈的陶女士很介意脸上的黄褐斑,她在手机上看到一篇“有图有真相”的自媒体推文,说是能够用土法祛斑。她按照推文里的方法祛斑,两个月后,斑纹没有祛掉,反倒脸部还出现了严重的过敏。
精神需要陪伴,老人不愿孤独。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治疗师、国家首批心理治疗师张琪说:“老年人沉迷手机的本质,源自某种‘匮乏’。”据张琪观察,老年人沉迷手机,是因为他们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与关注,老年人总是把温暖的守望寄托在儿女身上。
然而,代际之间沟通不易,加之儿女工作繁忙,甚至有时候显得很不耐烦,于是,老人只能在手机里寻求儿女没有充分给予的精神慰藉。
追求数字认同,老人不愿认输。退休之后的老年人,似乎失去了自己的舞台。日新月异的技术不断将他们与“线上”隔离,不愿服输的老年人转向线上,寻求心理慰藉。老年人手机上瘾的行为背后,其实正是老年人寻求数字认同,是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对孤独的生活的一种抵抗。 老年人依赖手机的外因,是走不出的算法牢笼。 当前,各大APP都植入了大数据算法,它会捕捉用户的聊天、搜索等关键词,根据用户的喜好,不断推送用户喜欢的内容。如果用户对某类内容的浏览时间变长,则会继续变本加厉地推送。
钱明亮指出,大数据能够精准捕捉需求,“善解人意”地投其所好,让用户沉迷而不自知。本身就比较孤独的老年人,则更容易掉入大数据的陷阱,走不出算法的牢笼。
从网络治理的角度来看,需要抓住两点。
打造更健全的老年人模式。当前,各大APP以大数据算法为底层逻辑的推送模式,对于商业发展来说,可能做到了经济利益最大化。但是,这种模式的社会效益极低,会给老年人带来健康和精神的双重伤害。
要通过更为健全的老年人模式,打破信息茧房。传统的老年人模式,仅仅是放大字体和图标。老年人更需要的是在内容上能有所突破。应在老年人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推送优质、丰富的内容,让他们的“网上冲浪”更精彩。
建立更完善的健康防护体系。伪科学、伪历史、伪金融等虚假信息,在自媒体时代层出不穷。这类信息,在中老年群体中传播速度极快。尤其是藏身背后的一些诈骗信息,更让老年人防不胜防。
截至去年9月,全国公安机关破获的养老诈骗案件,就高达3.9万起。其中,保健品类诈骗、集资类养老诈骗等乱象尤为突出。应重点打击虚假信息和网络诈骗,保障老年人的财产安全。
网络治理还需要与社会治理相结合,才能最大化地彰显治理的功效。
天伦之乐里藏着爱的感动。随着社交场景越来越少,老年人对家人的依赖逐渐加深。张琪建议说,可以通过一些家庭活动,来减少老人使用手机的时间。比如,组织全家外出野餐、逛公园等。
也许老人最简单的愿望,就是得到儿女的关心,和儿女孙辈一起游玩,享受天伦之乐。因此,作为儿女,作为亲人,一定要通过爱来化解老年人的孤独,通过爱来帮助老年人走出手机困局。
丰富技艺里寄情心的飞扬。老年人热衷于玩手机,也与社会留给老年人的活动舞台匮乏有关。其实,老年人掌握着一些相对古旧的技艺,这些技艺远远比手机更为动人。因此,不妨多给老年人一些平台,比如老年大学、活动广场,让掌握丰富技艺的老年人将技艺展现出来,让没有技艺的老年人融入到新技艺的尝试学习中去,为老年人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纵横的皱纹里留下了时光的痕迹,曾经的光辉岁月一去不复返。当你老了,希望不再是在无聊中守望儿女回家,在孤独中消磨时间,而是有荡气回肠的生活,有夕阳正红的无限美好。
往期精彩内容
● 围墙挡景要从“心”上拆除
● “研学热”谨防挂羊头卖狗肉
● 假如重庆没有两江四岸
欢迎扫码加入重庆瞭望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