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两个字背后,究竟有何磅礴伟力?

郑钰潇 重庆瞭望 2023-11-09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10月18日,市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传达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会议指出,要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努力打造重庆文化“金名片”。

近年来,重庆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开创了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洪流中,“文化”二字,赋予我们最可靠的精神底气。新征程上,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应该如何满足,重庆文化产业应该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川美术学院“开放的六月”系列展已成为重庆著名的城市文化名片。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回溯传统,在历史长河中找到我们的身份认同。

“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从浙江杭州的龙井茶炒制,到贵州毕节的苗绣,再到青海西宁的加牙藏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若将目光聚焦到大国外交的最前线,我们能够发现,“非遗”无疑是当下的一个高频词。仅今年下半年,它就曾多次亮相:

7月,成都大运会,中方特意为外宾安排的一处休息室里,蜀绣、棕编、瓷胎竹编等非遗项目琳琅满目;9月,杭州亚运会,集合了古琴艺术(浙派)、江南丝竹等的非遗“大餐”,让亚奥理事会嘉宾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10月,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领导人夫人,被中国工艺美术馆里现场展示的花丝镶嵌、苗银錾刻等技艺深深打动。

何为非遗?非遗全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表演艺术、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等,都属于非遗。

截至目前,重庆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3项,荣昌夏布织造技艺、梁平木版年画、铜梁龙灯彩扎等,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非遗项目。

工匠精神,涵养出更为醇厚的文化气度。一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凭借数十年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技艺,让传统手工艺文化可观、可叹、可感。蔡泽荣创办的山神漆器,不仅成为馈赠外宾的“国礼”,也带动了城口县大木漆产业的发展;在4根各3.5厘米长的头发丝上,雕刻出630字《琵琶行》的潘启慧,续写了璧山微刻的辉煌……中华文化未曾断层,离不开宁静致远、潜心于事的定力。

非遗工坊,培育出更为绵延的文化活力。非遗不是停留在过去的“化石”,也不是被放置在玻璃罩里的“标本”。它依然“活”在当下,在赋能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比如去年,重庆推荐的鲁渝共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等3个案例,就入选了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榜单。当非遗传承与促进群众就业增收、助推文旅融合等有机结合在一起,文化更显生机。

全民参与,夯实出更为牢固的文化根基。从开展非遗进校园、“寻找小小传承人”非遗研学活动,到打造非遗购物节、非遗演出季、非遗展览月,重庆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持续开展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方位提升群众参与度,促进全民共享非遗。在重庆,每年参与非遗活动超800万人次。守正创新、全民共建,激发共同保护、传承非遗的活力,文化之树自会更加繁茂。

▲酉阳县,孩子们学习“土家织锦”纺织技艺,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邱洪斌 摄/视觉重庆

回望历史,在峥嵘岁月中找准我们的核心价值。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特别讲到了红岩精神,讲到了“狱中八条”。2019年4月,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再次强调,重庆要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

巴山渝水育忠魂。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诞生于重庆的红岩精神,是重庆这座城市鲜明的红色标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红色文化推动城市发展,既是提振重庆发展精气神的题中之义,也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之举。

做好“以文载道”的首选题。全市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17处,分布在39个区县。如何凝聚各方共识,以法治方式破解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难题,重庆拿出了具体行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保护红色资源,专题召开全市革命文物工作会,出台一批政策文件,为全市革命文物工作提供了坚强保证。

去年7月施行的《重庆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规定》,将“弘扬红岩精神”首次写入地方性法规,为解决红色资源管理不够顺畅、保护利用不够规范等问题,提供了法制保障;此外,重庆先后出台《重庆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革命文物焕发新生机。

答好“以文育人”的必答题。要真正打通红色资源、红色课程之间的“任督二脉”,让红色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既需要传播技术的革新,更离不开传播理念的发展。

比如,前不久刚获评2022年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的“红岩研学——‘小萝卜头’系列研学实践课程”,就通过开展馆校合作、原创儿童剧、开发红色文化IP等方式,打造出多领域融合、多元化研学教育的新模式,备受好评。

写好“以文化人”的多选题。以红岩英烈张露萍为人物原型的舞剧《绝对考验》,为重庆捧回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突破传统戏曲模式的川剧《江姐》,斩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京剧《双枪惠娘》、话剧《红岩魂》,电视剧《绝密使命》……一大批不同类型的优秀文艺作品,赢得了口碑、市场“双丰收”。

在重庆市文联主席、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看来,红色题材舞台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核心点在于:“‘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无论处在什么时代,人们都需要歌颂英雄主义的文艺作品,它们能净化人心,提振精神,涵养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情怀,红色经典也因此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沙坪坝区,游客们在白公馆小萝卜头塑像前参观。钟志兵 摄/视觉重庆
回答时代,在文化赓续中交出我们的高分答卷。

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中国传媒大学资深教授、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指出:“基于先进生产力和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当代文化产业,传播的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呈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综合国力。”

文化传承创新带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作用正在日益凸显。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规上文化企业有1144家,营收2129亿元,同比增长1.5%。

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对文化建设作了专门部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重庆建设成为一座“承千年文脉、筑人文精神、树时代新风、强创新品质”的文化强市。今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增强城市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文化强市。

蓝图已经绘就,逐梦唯有笃行。接下来,重庆如何努力交出文化高分报表?

由上至下,打造标志性文化地标,补齐文化资源短板。应按照《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专项规划,持续扎实开展工作,推进重庆博物馆、重庆图书馆分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同时,注重优化各级文化设施布局,新建公共文化设施应适当向城乡接合部和远郊区县倾斜,补齐薄弱地区的文化短板。

由点到面,孵化示范性IP,带动城市文化能级整体跃升。盛世修典、太平纂帙,亮相长江文明书馆的《巴渝文库》,作为重庆市文化建设重大工程,对厘清巴渝文化文脉作出了相当贡献;留住记忆、续写风华,以十八梯、山城巷、金刚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后变身为重庆新的文化地标;打磨精品、推陈出新,以舞剧《杜甫》为代表的文化产品,已成为重庆文化亮眼的“招牌”……“郁郁乎文哉”的气象,还需不断涌现的爆款IP持续加码。

由内向外,培育引领性文化机制,在服务国家外宣大局中讲好重庆故事、展示重庆形象。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必然要以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和目的,要为人的现代化提供条件和基础。今年9月,重庆市人民政府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签署合作备忘录,联合培养高层次音乐人才;以《Chongqing Craftsman—重庆有匠人》等为代表的优质“出海”数字内容,也在不断推进重庆文化的“数字崛起”……

▲9月17日,重庆大剧院大剧场,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音乐会现场。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纵深推进,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深入实施,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完善——这些都为重庆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机遇。

时代在召唤。走吧,行动起来,让我们共同谱写中华文化的新篇章!


责编丨程正龙
责校丨王祥 伏一晨
主播丨伏一晨
审核丨刘海涛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专精特新,重庆大有可为

● “有毒”攻略的“流量病”该治治了

 重庆民企如何借“路”出海?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