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新能源车如何“提挡加速”

伏一晨 重庆瞭望 2023-12-28

各城市围绕新能源汽车展开的竞争,正愈演愈烈。


去年以来,各大汽车工业城市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板块你追我赶,差距常常就在毫厘之间,重庆作为这其中的“后起之秀”,新能源汽车产量销量正节节攀升,有迎头赶上之势:

前三季度,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24.97万辆,同比增长4.9%,占全市汽车产量的15.5%;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1%。

上个月,市委书记袁家军调研三季度经济运行和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时,得知赛力斯多款车型受到市场热捧,“十分高兴,给予充分肯定”。

狭路相逢勇者胜。老牌汽车工业城市重庆,应如何在新能源这条新赛道上换挡加速,实现弯道超车?


▲长安汽车两江工厂二厂区总装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装配。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有媒体用“一场重庆汽车产业的‘翻身仗’”,来形容前三季度重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说,前三季度捷报频传背后,既有产业发展红利的阶段性外溢,也体现出重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

作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3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新重庆建设“制造强市”的中流砥柱。从市委主要领导的多次走访推动,到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重庆新能源汽车乘势而行,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具体来看,目前的成就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品牌价值从微到巨。没有品牌,就没有影响力,前几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温不火”的原因之一,就是自主品牌影响力较小。尽管当时重庆汽车的电动化之路有过许多尝试,但往往囿于本地燃油车品牌的框架之中,未能独立发展,品牌效应难以形成。

而今年以来,赛力斯旗下的问界、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等重庆新能源品牌在市场上声名鹊起,一改曾经重庆新能源汽车“大而不强”的品牌形象,也带动了产业能级跃升。

产品网络从有到专。发展产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日渐丰富的市场需要,而“经济、安全、高效、智能、舒适”等市场需求,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网络应如何织就。

今年10月,重庆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上,市经济信息委二级巡视员陈建军介绍,重庆新能源已经实现了纯电动、插电式、增程式、氢燃料、换电式等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完备齐全。多元产品体系带来的是更大的市场空间,也是未来发展的全新增长点。

市场辐射由近及远。10月19日至29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先后出席中国(重庆)—墨西哥投资贸易合作推介会、中国(重庆)—哥伦比亚新能源汽车国际合作论坛和中国(重庆)—巴西投资贸易合作推介会,参加长安汽车、赛力斯汽车品牌推广活动,并推动重庆汽车品牌与拉美当地经销商签订超过20亿美元的销售协议。

此前,重庆瞭望在《重庆新能源车的出海之道》中也写道,重庆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更承担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使命,更多“重庆造”从出市到出海,将有力推动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受访者供图


从燃油车到电动车,看似是动力系统的转换,实则是产业体系的颠覆。重庆作为老牌汽车工业城市,也在这新与旧的转换之中,经历着“大象转身”之难。须看到,目前仍有一些掣肘让重庆新能源产业发展无法马力全开。

基础设施的“底盘”还不牢。有媒体以“充电桩建设密度”和“推广政策强度”来评价一座城市对新能源汽车是否友好。经由这两项标准观瞧重庆,我们发现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比如,公共充电桩密度上,2023《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显示,重庆为24台/平方公里,与第一的深圳(154.9台/平方公里)、第二的上海(56.7台/平方公里)等仍有较大差距。而在推广政策上,安徽、济南等地正在推动公共领域用车大规模新能源化,安徽更是提出了新增公务用车100%新能源化的硬指标,重庆或可学习借鉴。

上下游产业链这根“传动轴”,动力传导不够通畅。在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政研咨询中心新能源汽车行业咨询专家李雪峰看来,不同于传统汽车需要大量机械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中的电子元器件比例在增多,这意味着上下游产业链的强度和硬度,将成为决定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相关数据显示,重庆传统燃油车本地化配套率已达70%,而新能源汽车本地化配套率仅在30%左右。如何补链补短板,关系着重庆新能源产业能否凝聚发展合力。

作为“发动机”的核心技术仍然需要外部供给。今年9月发布的《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提出,未来重庆将重点围绕动力电池系统、智能底盘系统、智能网联系统、电子元器件、汽车软件、轻量化零部件、热管理系统等7个方面发力。

在李雪峰看来,硬件问题对有产业基础的重庆并不构成难题,反倒是在智能网联系统和汽车软件两方面,重庆的积累和人才都不足。目前“重庆造”新能源汽车搭载的智能系统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多依靠外部研发或共研,自研的比例仍较少。

▲10月1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在重庆弗迪锂电池有限公司采访。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发展新能源,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但如今的新能源汽车赛道,已不是一片坦途,重庆要想突围破圈,就要盯好“时、势、事”三点。

发力正当其时。重庆既有老牌汽车工业城市这张“底牌”,又握有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政策“王牌”,打出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数字重庆建设等好牌,发展新能源汽车恰逢其时、前景广阔。

面对市场中涌现的新机会,重庆新能源车既要开足马力、推出产品,也要把好方向、做细服务。比如,赛力斯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前段时间赛力斯问界新M7上市50天,累计订单突破80000台后,已联合供应链新投入资金10亿元,实现产业与资金“链链合一”,全力保障稳中增产,满足市场所需。

发展须顺趋势。目前的新能源市场,消费者关心的问题,逐渐从时尚的智能座舱,转向安全性、耐用性、品牌韧性等等。无缝链接市场中出现的这些新关切、新痛点,应势而为,将是重庆新能源打好“翻身仗”的关键。重庆需要瞄准后发优势,学习研判先进城市的发展路径,“借力打力”。在自身发展中,既顺全国市场、全球市场变化之大势,也做好本地和周边市场培育之造势,方可乘势而上。

关键在尽“人”事。重庆新能源产业,要想实现在行业内由自主品牌带动,在产业内由整车研发带动,不能忽视的一个大前提便是人才驱动、创新驱动。换言之,成事在“人”,强健行业的人才梯队,重庆需要尽“人”事。

今年暑假,“百万人才兴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行业优秀青年重庆体验月活动,就累计吸引了30位博士与重庆多家用人单位签约。

10月份,2023重庆市新能源汽车服务劳动和技能竞赛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发展联盟成立仪式在重庆市江北区举行,活动促成了川渝两地20家企业、61所中高职院校,共同签订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助人才培养大局。

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中,重庆已然“崭露头角”,而在未来的产业迭代和城市升级中,重庆也即将“出人头地”。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发展快车道上,“重庆造”新能源汽车正提挡加速,一往无前。


责编丨冉苗俊 
责校丨杜铠兵 周宝琴
主播丨伏一晨 
审核丨饶思锐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 这场高规格的大会为“科技交流”而开

● 让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

● 从“六个冲刺发力”看重庆机遇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