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新能源车的出海之道

周宝琴 重庆瞭望 2023-10-17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势头强劲。 7月10日,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1—6月我国乘用车出口168万辆,同比增长92%。其中,6月新能源乘用车出口7万辆,同比增长185.3%。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出海,正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
重庆作为老牌的汽车工业城市,在这个过程中该如何把握大势,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走出山城,走向国际?又如何通过出海谋求生存发展的新空间,拼出一个未来?

▲2023重庆国际汽车展览会,新能源汽车成为绝对主力。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为什么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出海?

汽车一直是重庆的支柱产业,重庆新能源企业如果不主动作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未来,或许会错失巨大的发展机遇。

从全球竞争格局、国内新能源行业现状、重庆新能源产业本地实际情况等方面来看,重庆新能源加强出口,均有必要性。

全球竞争格局,有利于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一搏。多个方面的信息都显示,目前,正是我国新能源企业出口的好时机。

从主要海外市场政策来看,汽车新能源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全球各大经济体提出对应的燃油车禁令时间,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将逐渐释放;

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来看,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14%,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25%,远超全球平均水平,这也意味着海外市场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从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形势看,国外传统汽车品牌在新能源转型上较为缓慢和保守,对比国产品牌的新能源规划延缓3~4年,因此,我国新能源企业更有竞争优势。

国内新能源行业内卷,“卷”出国门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攀升,国内市场的争夺日益激烈,残酷的竞争,也压缩了新能源企业的盈利。

比如今年年初,特斯拉前所未有的降价规模让新能源汽车市场措手不及。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内新能源汽车商也被迫跟进降价。面对残酷而拥挤的新能源汽车赛道,重庆新能源只有走出国门,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重庆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渝满俄国际铁路班列在这里交汇。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政研咨询中心专家金陵认为,重庆拥有良好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具有一系列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配套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重庆新能源汽车可以通过出海,借助自身的优势,推动产业发展。

▲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重庆新能源汽车出海,也成了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重庆1—4月汽车出口额99.4亿元,同比增长69.6%。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额4.8亿元,同比增长156.9%。


虽然重庆新能源汽车目前发展势头良好,不过,还有一些制约重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亟待打破。


单个市场主体,缺少打得出手的“王牌”。客观来讲,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而不强”,与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头部车企相比,重庆新能源汽车在单车售价、利润,以及名气等方面,与它们仍有较大差距。今年5月,重庆只有长安汽车的新能源销售量进入了全国前十。


行业核心技术,亟需突破卡脖子问题。传统汽车好不好,要看“三大件”;新能源汽车好不好,要看“大三电”。重庆新能源车企大多从传统车企转型而来,擅长变速箱、底盘等传统“三大件”,而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大三电”方面,实力还有待提高。


金陵认为,想进军国际市场,重庆新能源汽车需进一步改进电池的安全性、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等关键指标。


产地协同方面,本地配套率较低。提高供应链的本地配套率,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主机企业的响应速度。相关数据显示,重庆传统燃油车本地化配套率达到70%,在全国名列前茅,而新能源汽车本地化配套率,仅在30%左右。


▲长城汽车永川基地。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重庆新能源车企如何通过出海拼出一个未来,值得深思。


想走出国门,在海外谋发展并非易事。重庆新能源车企想扬帆出海,需做好外功,并练好内功。


在外功方面,需要我们去各个突破。


完善当地新能源基础设施。新能源车的推广离不开充电基础设施的支持,然而很多国家的新能源基础设施并不完善。金陵认为,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重庆新能源企业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程度,并考虑如何与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合作,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以提供便利和可靠的充电服务。


合作共赢,打破贸易壁垒。各国为保护本国企业利益,在国际贸易中往往会设置各种保护政策和关税壁垒。企业出海,往往会面临这些挑战。


金陵认为,重庆新能源企业想拓展海外市场,需研究和了解目标市场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出口有无不利影响,并与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争取政府支持和减轻贸易壁垒的影响。


增强海外市场的适应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敬教授认为,重庆新能源汽车想扬帆出海,关键还需充分适应当地市场,让业务“落地生根”。


比如,前不久,长安发布了“海纳百川”出海计划,将推动“全球产品同步开发+区域差异化开发”相结合,未来,同一款车型,将会有中国版、美洲版、欧洲版等多种版本。


打铁还需自身硬,练好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重庆新能源的出海之路才会一帆风顺。


重庆新能源想出海,需强化龙头的引领作用。比如应全力支持长安、赛力斯等发展基础较好的本土骨干新能源汽车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加快新产品研发、新工厂建设、新产能释放、新市场拓展,提升品牌影响。


单打独斗难有未来,抱团出海才能拼出一条出路。未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不是单个品牌与品牌的竞争,而是生态体系与生态体系的竞争。重庆可在招商引资、产业互联等方面重点发力,提升本地配套率,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一起抱团出海。


最近,重庆与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聚焦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在新能源生态建设、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平台等领域合作,为重庆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提供强大动力。


重庆承担着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使命。李敬认为,重庆新能源汽车,可以用好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通道优势,借道出海。


比如自陆海新通道开通以来,赛力斯充分借助通道物流高效、便捷的优势,利用陆海新通道持续优化物流模式。截至目前,赛力斯通过陆海新通道共计发运整车及零部件超10000箱,货值超20亿元。


立足在新能源汽车的变革浪潮之上,中国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换道超车”,重庆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将乘势出海、扬帆远航。


前路虽非坦途,但重庆企业已奋楫出发。



责编丨冉苗俊责校丨程正龙 郑钰潇 主播丨伏一晨审核丨刘海涛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往期精彩内容

● 我们期待什么样的算法

● 学校体育设施开放,难在哪儿

 中华血脉觉醒,重庆该如何“修炼”

欢迎扫码加入重庆瞭望读者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