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铁调价之争该怎么看?

方圆 重庆瞭望
2024-09-08
高铁调价,再次触碰了公众的敏感神经。

日前,中国铁路12306网站发布调价公告,明确武广高铁、沪杭客专、沪昆客专、杭甬客专4条高铁票价将于6月15日涨价,涨幅普遍在20%左右。这是中国高铁近年来票价涨幅最大的一次。同时,公告中也列举多个最低票价降低的例子,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有观点认为对于已有的公共事业,提高其服务价格是必要的;有观点认为高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其票价应更多地考虑到公众利益,而非基于市场和财政压力;也有观点认为即使涨价了,该出去还是得出去,根本避不开。

值得探讨的是,高铁调价之争的背后,人们到底是在关注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高铁调价?

▲相关话题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重庆瞭望截图


从时速100公里左右的K字头绿皮火车,到时速约200公里的D字头动车,再到时速超过300公里的G字头高铁,我们不仅见证了日新月异的中国铁路,也享受到快捷铁路交通带来的便利。

高铁调价,是多方利益关注的焦点。要厘清其背后的真问题,我们不妨先了解高铁是如何定价的。

与不断变化的铁路一样,高铁定价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起初,高铁的运价管理权随铁路运价管理权一起,集中由政府管控。其定价主要是以建设和运营成本为基础进行测算和制定。

早在2007年,原铁道部发布《关于动车组票价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运行速度达到每小时110公里以上的动车组列车软座票价基准价和浮动空间。作为动车“升级版”的高铁,其定价参考了动车组的定价,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建设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高铁票价一般高于普通动车组的票价。

自2013年中国铁路行业实施政企分离改革后,各高铁线路实际已进入市场化运行阶段,目的是通过灵活实施高铁票价市场化机制,更有效率地配置有限的运力资源。

其后,最大的变化发生在2016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改革完善高铁动车组旅客票价政策的通知》,正式将高铁自主定价权下放给国铁集团的前身中国铁路总公司,废止了此前的限价规定。

事实上,高铁调价并非首次出现。2020年年底,京沪高铁率先对时速300至350公里的高铁动车组列车实施浮动票价;2023年5月30日起,宁杭高铁、沪宁城际对运行时速3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票价进行调整;2023年10月11日起,贵广高铁对贵广客专上运行的动车组列车公布票价进行优化调整……

当然,高铁调价牵一发而动全身,其系统性与复杂性有别于普通企业调整服务价格,往往需要综合考虑高铁市场需求、高铁运输供给能力、铁路系统的财务平衡、市场竞争等因素,务必三思而后行。

▲中国铁路12306官网日前发布了四则调价公告。/12306官网

高铁不是普通商品或产品,而是具有基础性、支撑性的公共产品和战略产品。那么,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高铁调价?

看趋势,高铁调价是大势所趋。从市场角度说,高铁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非常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维护成本也将不断增高,高铁票价的调整会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正如官方所言,高铁调价“是正常市场行为”。

为了保证高铁的可持续发展,铁路公司通过适度提高高铁票价,能为高铁运营提供更充裕的资金保障,进而提升高铁的运行品质和服务水平。此次4条高铁线路宣布启动新一轮调价,可以视为中国高铁票市场化定价机制在实施上的进一步扩容。

看细节,高铁调价注重策略。客观而言,本次高铁调价采取的是“有升有降”策略,并非“一刀切”地涨价,整体上就是上限票价更高,折扣票价更低,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比如,武汉站至广州南站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304元,较现票价低约34%;上海虹桥站至杭州东站的二等座最低票价为48元,较现票价低约34%……

目前,我国运营的高铁路线除了京沪线、广深线、成渝线等热门线路之外,其他基本上都是亏损运营。有观点认为,此次高铁调价,本质是以热门线路补贴冷门线路,即通过让热门线路依赖大客流多创造一些利润,以保障冷门线路的运营和维护。

看舆论,高铁调价要多倾听民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高铁调价之所以引来广泛热议,是因为它作为公共交通工具,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重大民生问题。

民生就是民心,每一种声音都应该被听见。“一次提价10%—20%,是不是步子大了点”“最简单的办法还是绿皮车保留一些,便宜点”“能不能把平时早间的班次给减价,空车率太高了”……高铁调价的同时,不妨多倾听民声,在众声喧哗的舆论中打捞民情民意。

▲一列动车组列车在京广高铁京武段武汉站附近行驶。记者 肖艺九 摄/新华社

当今时代,不同的利益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今天我们看待高铁调价,不是“该不该调”的问题,而是“怎么调好”的问题。

有分析指出,我国将逐渐从“大基建”时代迈向“大维护”时代,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化的放缓,再加上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此前大基建留下来的包括高铁在内的大量基础设施的更新维护,显得越来越迫切。

概而言之,高铁调价要在多方博弈中寻求动态平衡,既尊重市场规律和发展逻辑,又不能丢失铁路为民服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对于高铁调价,相信大多数旅客是理解的。但是作为消费者,公众的知情权应该得到充分保障。相关企业应该给出更详细的大数据,让社会对票价调整的合理性有更准确的判断。

同时,国铁集团作为国有企业,也应有其社会公益担当,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的选择。此外,比起部分线路的提价,公众更关切、更迫切需要高铁服务“提质”。

在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坚看来,高铁应建立灵活且有市场竞争力的票价体系,长途高铁线路价格参考机票价格,短途高铁线路参考公路价格。同时,调价机制也应更加灵活,如出行需求较大的周一和周五提高票价,其他时间降低票价;早晚高峰提高票价,平峰时段降低票价,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当然,广大乘客也可以选择“用脚投票”,倘若对价格较为敏感但时间冗余较大,可以避开高峰时段,选择自己心仪的车次,甚至是选乘性价比更高的绿皮火车。

高铁出行,不应也不可能是旅客唯一的选择。调价不是涨价。期待高铁动态调价,能够调出民心民意,调高服务水平。


责编丨冉苗俊
责校丨杜铠兵 伏一晨
审核丨王方杰

长期征稿,每篇稿费2000~10000元
投稿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往期精彩内容


 “民生为大”要避免六个误区

● 不能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当成零和博弈

● 从新定位看中央对重庆的厚望



扫二维码添加重庆瞭望小编微信
邀请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重庆瞭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