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需要怎样的“技术红娘”?
“优秀从业者年薪可达百万!”近段时间以来,一种新兴职业——技术经理人,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与之对应的一个现象是,技术经理人正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势头正盛,技术经理人的“显示度”也越来越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作为各地竞相争抢和培养的稀缺人才,技术经理人究竟“香”在哪儿?对于加快迈向制造强市的重庆而言,需要怎样的“技术红娘”队伍?
面对这样一个令人陌生又好奇的新兴职业,不少人也对其存在疑问。
比如,技术经理人是干嘛的?
上世纪80年代初,就有这样一群“星期天工程师”。他们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常常利用周末来往于上海与长三角各个城镇企业之间牵线搭桥,被认为是中国早期的技术经理人。
而在科技成果向产业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死亡之谷”的说法。科研成果在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路上,往往面临难以跨越的重重困难,导致大量科技成果未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简言之,技术经理人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职业的从业者,是技术与市场之间的“摆渡人”。他们通过专业服务促成科技成果的转化,打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堵点、难点。因此,他们也被形象地称为“技术红娘”。
“技术红娘”有多走俏?
技术经理人既要懂技术,又要懂产业,是名副其实的复合型人才。
在浙江,目前已有技术经理人实现了百万年薪;今年3月,成都提出将用3年时间,培养和引进技术转移人才5000人以上;近日,上海发文到2027年引育专业化、复合型技术经理人超过3000人……
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技术经理人是一种重要的资本。“技术红娘”成为各地争抢的稀缺人才,恰恰说明他们的市场“含金量”在不断上升。
技术经理人的“真香”现象背后,也折射出我国现阶段技术经理人队伍数量、质量方面的巨大成长空间。《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6%,这与欧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面对广阔的市场蓝海,技术经理人大有可为。
技术经理人为什么重要?
一端是科研成果“养在深闺无人识”,另一端却是企业“众里寻他千百度”,而技术经理人的出现能够有效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的问题。
以杭州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为例,中心2023年启动运营,提出汇聚3000名以上专业技术转移人才的目标。该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度完成技术交易额1507亿元。其中,技术经理人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从发展远景来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技术红娘”不断成就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好“姻缘”,越来越成为各地促经济、谋发展的先手棋、关键子。
技术经理人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晚,因此也面临着一些“成长的烦恼”。
比如专业素质不高,“技术红娘”入门容易入行难。“技术红娘”的工作并不简单。事实上,由于科技成果的转化难度大、周期长、不确定性高,因此成为一名“技术红娘”的职业门槛和能力要求并不低。
就现状来看,由于市面上的技术经理人供不应求,不少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或者身兼数职,专业素质不强,从业热情不高。在一项有关国内技术经理人现状的调查中,仅有9.2%的受访者对成果转化、技术合同、税收减免、知识产权等技术转移工作的相关政策非常了解,而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经理人更是凤毛麟角。
制度建设有待加快,“红娘”也需要更多安全感。有效、有力的制度保障是壮大技术经理人队伍的直接影响因素。但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对技术经理人的政策多以鼓励、引导为主,相关制度保障尚未完善,各地的激励政策也标准不一,这造成了部分技术经理人对职业生涯相对迷茫,对行业信心不足。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正式将技术经理人纳入新职业;近几年,北京、上海、重庆、山东、安徽、宁夏多地先后将技术经理人等技术转移人才纳入职称评定。
“红娘”队伍期待量质齐升,培育体系仍需追赶。早在1997年,原国家科委就曾印发《全国技术经纪人培训大纲》;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又明确指出,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同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印发了《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大纲(试行)》。
但从实践层面来看,当前针对技术经理人的培育教育依然存在机构准入门槛较低、培训内容偏离相关标准、培训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目标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
技术经理人既要懂技术,又要懂产业。可以说,要想加快追上市场对于技术转化人才的需求,加快建立更加规范的培养模式和路径已经成为摆在各地面前的紧迫课题。
▲沙坪坝打造人才公寓,为青年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记者 孙凯芳/视觉重庆
制造业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当下,重庆正进击“制造强市”,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迫切需要培育建设一支强大的科技转化人才队伍。
而想要用好技术经理人这支澎湃兴起的新生力量,就必须先解决好他们“成长中的烦恼”。
既要“多起来”,更要“强起来”。针对当下技术经理人培育方面的短板,重庆可以结合自身优势,利用好扎实的产业家底、丰富的科研机构和高校资源、良好的营商环境等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建立技术转移知识培养体系,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侧重实践培训,打造更多助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场景。
去年12月,重庆印发《重庆市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若干措施》,明确指出“加快培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提出了支持高校科研人员带着技术和成果领办创办科技企业,鼓励高校创办技术转移学院,支持高校与科研院所、技术转移机构联合培养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等创新之举,为技术转化人才培育指出了新的方向。
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一方面,重庆应该在“人才强市”建设背景下,不断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针对技术经理人制定具有竞争力的福利政策,聚力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本土科技转化人才队伍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另一方面,重庆可以在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过程中,通过举办活动、加强国际人才交流、推介人才品牌等形式,不断激发科技转化领域的人才活力,建立国际化的技术经理人市场体系,将重庆建设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科技转化人才交流中心、集散中心。
既要能单打,也要能抱团。单兵作战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抱团发展才能形成合力。在注重技术经理人培育的基础上,也要加强机构建设,支持成立行业协会等组织,深化机构之间的交融互通,为技术经理人搭建更多发挥才干的大舞台,形成科技转化人才聚集效应。
科技部发布的《“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指出,到2035年,我国国家技术转移机构要达到500家。就在今年5月,重庆市技术转移研究院正式揭牌。作为全市重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该研究院将形成以“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科技园区”为主线的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培育的示范高地,高效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复全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需要大量像“技术经理人”一样的“蜜蜂型”人才。我们期待,未来将有更多技术经理人引领科技转化的新浪潮,为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