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文学,九位男女被囚地下室
今日作者 陈思航
今日编辑 车小爷
关注“陀螺电影”,回复后台关键字“翻译疑云”
我们无从知晓的是,<代达罗斯>里,究竟写了些什么。
翻译疑云
啊啊啊啊啊啊
导演: 雷吉斯·罗因萨尔
编剧: 雷吉斯·罗因萨尔 / 罗曼·康宁 / Daniel Presley
主演: 朗贝尔·维尔森 / 欧嘉·柯瑞兰寇 / 里卡多·斯卡马乔 /...
类型: 悬疑 / 惊悚
片长: 105分钟
最近在豆瓣电影榜单上居高不下的热门影片《翻译疑云》中,被主角们翻译的<代达罗斯>, 这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始终是最为核心的元素之一。
九位译者被囚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需要在既定的时间内翻译这部小说的最新版本。
<代达罗斯>这部伟大作品,到底讲了什么?
实际上,它的内容可能并不是那么重要。
它更像是某种映射着伟大、却又空虚脆弱的符号,某种野心大过能力的创作者构思出来的东西。
不过,导演雷吉斯·罗因萨尔是在现实中找到原案的。无论是J·K·罗琳的<临时空缺>,还是丹·布朗的<地狱>,都在发行之前将译者聚集在密室之中集体翻译。
翻译<地狱>的蒙达多利出版集团位于米兰总部的地下室,早已成为著名的、极具象征意味的空间。它已是属于翻译者的“地狱”,而它同时也是罗因萨尔的灵感来源。
然而,<代达罗斯>在影片中,被设置为一部文学巨作。也许我更希望导演在《翻译疑云》中保留它畅销小说的身份。
毕竟,想要将它的“天才作者”与写出<追忆逝水年华>的马塞尔·普鲁斯特或写出<尤利西斯>的詹姆斯·乔伊斯进行并置,需要的是更为精巧的叙事结构,而不是朴素的类型外壳。
当然,乔伊斯的文学巨作<尤利西斯>,同样也呈现出了悬疑类型的某些特征,但它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包含悬疑在内的多义性。
然而在这样的时代,描摹所谓的“伟大”实在是太过简单的事情。这个词语的内涵,几乎已经被冠冕堂皇的口号、畅销书的腰封和新媒体文章的标题销蚀殆尽。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翻译疑云》的导演用“杰作”来替代畅销书的设定,或许只是进行了合理的、现实主义的修正。
毕竟,要把这么多优秀的译者关在地下室里翻译,熟读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的天才作者要更具资格——如果要与J·K·罗琳或丹·布朗相比的话。
《翻译疑云》不是一部艺术电影,虽然有意批评它,但我们无需进一步苛责这部影片中的结构性元素,《翻译疑云》就像其他的悬疑惊悚机器一样,需要特定的零件才能顺利运转。毕竟观众们只要看到机器运转起来,就能感受到强迫症式的快感了。
我们需要苛责的是更直观的东西,是这台机器的用途。
这部电影的大多数评论指出,译者身份的问题,是《翻译疑云》中非常重要的主题。毕竟它的原名是“译者”(Les Traducteurs)——
颇具自反性的是,在片名《翻译疑云》的翻译中,中文译者的存在感也很强,TA或许认为应该暴露这部影片的悬疑片身份,才给它起了一个这样的名字。
这种翻译策略或许最初起源于商业性的考量,不过它也渐渐被赋予了一种独特而滑稽的风味,正如大家所嘲讽的“刺激1995”或是动画片一律翻译成“xx总动员”那样。
导演罗因萨尔凭借这部电影,俨然成为了译者权益的捍卫者,他也在一次访谈中热情地歌颂了译者。
如今,在后现代的弱势群体大军中,译者与左撇子好像也可以占据一席之地。
他们总被荫蔽在作者与右撇子的阴影下,正如女性之于男性、同性恋之于异性恋、黑人之于白人。
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看到译者与女性的并置。
雪莉·西蒙就在<翻译中的性别>中试图重写男性中心主义的翻译文本。
更有趣的是,她认为翻译层面的霸权不仅是性别层面的,而且也涉及译者对作者的“忠诚”,以及对于“意义生产方式”的复制。
酷儿理论家也可以把捍卫译者权利的作品看作是酷儿电影,毕竟LGBT里的T也可以是“Translator”嘛——
我们译者凭什么就要受作者的压迫呢?
我们凭什么就不能重写作品的意义呢?
罗兰·巴特不是说了“作者已死”吗?
可惜,就算是在译者起义类电影中,《翻译疑云》的革命也做得不够彻底——
不知是否还有其他的例子,如果是首例的话,那革命不彻底也是可以原谅的。
在许多所谓的女性电影里,女性主角背后的导师或管理者仍是男性。而在这部电影里,最终的反转、最后赋予译者最高权威的方式,居然是:
让译者成为作者。
最终,译者再次抱上了作者的大腿,他们一同结盟,对抗黑心的出版商。
电影主题中,原本话语权的争夺,一下子转化成了艺术与商业的冲突——
换句话说,一个尚且有趣的主题,转化成了被简化的陈词滥调。这就使电影的立意一下子走了下坡路。融合译者与作者的身份,恰恰是一种转移冲突的方式。
那么,译者究竟是什么呢?
在《翻译疑云》里,译者要么是作者的另一个身份,要么是不合格的作者。
前者是<代达罗斯>的英文(最具话语权的语言)译者、幕后操盘手、天才少年亚历克斯·古德曼;
而后者的代表是丹麦语译者蒂克森。
蒂克森就像是刻板印象中的译者形象——过着单调、乏味的家庭生活,因为自己的家人挤占了时间和空间,所以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作者,只能成为一个次等的译者,只能为别人翻译。
最终,她自己写的书稿被烧毁,她也在绝望中上吊自杀。
但作为一个代表性的译者角色,她的形象是如此刻板,所以她的死亡也显得如此苍白,仿佛一张纸片从空中飘落。
在这样一个包含了九位译者的作品中,我期望能够看到至少一位真诚的译者,TA或许对翻译活动怀有真正的热情。这是人们最希望在一部“译者起义“电影中,能够看到的东西。
然而,就算是热情最盛的俄语译者卡特琳娜,也很难被看作是独立的个体。或许人们对于真诚的厌恶,几乎等同于对虚伪的厌恶吧。
所以,这当然不是一部探讨译者身份的电影。
创作者对译者身份的思考,基本等同于《翻译疑云》的片名译者对于翻译的思考。
无论是<代达罗斯>这部伟大的作品,还是那九位脸谱化的译者角色,都只是悬疑惊悚片中的零件。
这些译者不仅被囚在地下室里,也被囚在类型电影的结构之中。
无论是巴别塔式的语言聚会,还是伟大的文学作品,都不会让悬疑惊悚片成为“悬疑惊悚片的变体”。在这一点上,《翻译疑云》是不彻底的,于是是失败的。
虽然译者们试图用不同的语言来对上暗号,
虽然古德曼最终用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挡下了那枚致命的子弹,
但是这些元素并没有显现语言或艺术在类型结构中的特殊性。
再说了,<追忆逝水年华>不是给你这么用的。
关注“陀螺电影”,回复后台关键字“翻译疑云”
-END-
·往期回顾·
·最新电影推荐·
今年口碑最好的新片,来了!
喊出他的名字!!!
行吧,连美剧都快没得看了?
“为一个不在乎我的国家而死”
“我终于杀了我妈妈”
· 感谢关注 ·
陀螺电影
豆瓣 | 陀螺凡达可
微博 | @torovandarko
微信公众号 | 陀螺电影
B站 | 陀螺电影
知乎 | 陀螺电影
今日头条 | 陀螺电影
西瓜视频 | 陀螺电影
网易新闻 | 陀螺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