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伍迪·艾伦的「Citywalk」电影宇宙

徐若风 陀螺电影 2023-03-16



伍迪·艾伦刚刚过完87岁生日,恰好出了两个大新闻。


一是他的新片《黄蜂22》正式杀青。这是他创作生涯中的第50部长片,采用全法国演员阵容,风格类似于《赛末点》。


△ 伍迪·艾伦第50部长片《黄蜂22》工作照


其二,是他的自传《毫无意义》在内地终于出版面世。



这是伍迪·艾伦人生中唯一一本自传,它让电影研究者有了解读的契机,也让我们这些影迷能一窥他的内心世界到底长什么样子。


在书中,伍迪·艾伦写道:“我可以把生命看成悲剧或喜剧,这取决于我的血糖水平,但我一直认为它毫无意义。”




👀

——————



提到伍迪·艾伦,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关键词?


文艺青年们的启蒙级导演、脱口秀鼻祖、一辈子的段子手、掉书袋话痨小老头、16次入围奥斯卡的编剧……以及,一个在“METOO”运动中饱受讨伐的争议人士。


半个多世纪以来,你找不到好莱坞的任何一个导演,能够与他完全对标。


但我想说,伍迪·艾伦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身份——他是导演,更是个“银幕导游”。


初高中时,我曾痴迷地看了十多部他的电影,原因就是:这些电影带着我这样几乎没怎么出门旅行过的小镇青年,走到了纽约、伦敦、巴塞罗那、罗马、巴黎的街头。从此,我才慢慢喜欢上看电影,成了电影爱好者。


△ 滑动查看

《午夜巴黎》开场:相当经典的“城市明信片”游客视角影像,将巴黎街头最美好的切面挨个呈现给观众


△ 夜幕下,阿尔维向安妮·霍尔倾诉了爱意,他们在东河11号码头拥吻到一起



伍迪·艾伦片中的人物,总是一边妙语连珠,一边用脚步丈量自己身处城市的脉络,上演一场又一场的「Citywalk」(城市漫步)。


有观众肯定会觉得,这些话说个不停的人,在生活中肯定是惹人烦的角色。但他们其实,是我小时候非常羡慕的对象,因为我知道这种都市文青的模样,只能是一小撮特定群体的生活日常,以后自己八成活不成这样——这真是一语成谶。


伍迪·艾伦在电影里拍着的,其实是真实与虚幻交织、被美化后的浪漫都市。


而我们观众也在银幕空间中享受着这种虚幻感,我们无法亲自前往,无法活成这样,却仿佛和戏中人看到了同一座大桥、同一湾码头、同一片高楼。


△ 《曼哈顿》的开场,是伍迪·艾伦对纽约的告白,一连串镜头囊括了百老汇、扬基棒球场、上西区公寓、中央公园,在河边的长椅上眺望不远处的皇后区大桥



1935年,伍迪·艾伦出生在纽约最北部布朗克斯的一个犹太家庭,之后在布鲁克林长大。四岁时,他第一次来到了纽约的中心曼哈顿,从此就爱上了这里。


当他站在时代广场的那一刻,眼前闪耀的浮华景象全然迷惑了他的心智。


“他就是纽约的化身,坚强,充满幻想。黑框眼镜后面是他如丛林豹一般散发的魅力。纽约是他的城市,一座属于他的城市。”


在电影旁白里,伍迪·艾伦喋喋不休地借“他”来进行代指,述说出自己对纽约的复杂感情。城市是社会活动的剧场,城市创造了剧场,而它本身也是剧场,永远闪耀,永不落幕。


纽约是伍迪·艾伦一切创作的元点。他在这里拍了《怎样都行》《安妮·霍尔》《解构爱情狂》《我心深处》《蓝色茉莉》《好莱坞式结局》……


△ 《好莱坞式结局》中,准备重新冲击奥斯卡的导演在街头行走、坐在纽约中央公园长椅上



伍迪·艾伦在《毫无意义》中调侃,他在纽约大学念了没几天就遭到开除,就连电影这门专业课也没及格,原因是爱逃学——


“我会乘车到纽约大学所在的第八街,车门打开时,我会想,我应该去上课还是逃学?直到车门关闭,随后的旅途让我兴奋不已。我会出现在时报广场,在百老汇、派拉蒙、罗克西、林迪、环形魔术道具店、有美味食物的自动贩卖机餐厅附近消磨一上午。”


这种逃学只为逛街玩乐的人生态度,后续也一直洋溢在他的城市影像中。


可以看到,伍迪·艾伦电影里的纽约,种族纷争、贫穷底层、暴力犯罪,全都统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他脑中的重构。他将纽约刻画为一个虚幻的知识分子地界,唯有中产的身影在其中游荡。


不少观众也许会觉得,伍迪·艾伦的电影最重要的是“话语”,是那些角色口中的段子和意有所指。他们是主角,而城市空间是背景板。但我们可以换种逻辑思考——如果说,实际上这些被置于前景的角色,才是城市空间的附庸呢?有没有可能,伍迪·艾伦真正要拍的就是这座城,而游走在其中散步的人反而不是重点呢?


《怎样都行》中,纽约的中央公园长椅与唐人街



要和一座城市真正建立关系,你一定要亲自去漫步街头。


但不知从何时起,当代人的生活变成了枯燥的“两点一线”。大多数人都渴望着生活可以用玩乐的方式去度过,但留给我们的,似乎只有无休止的操劳与疲惫。城市的休闲属性都被日益消磨,愈发成为一个个“卷都”。人们在路上奔波,几乎不会对目之所及的现实投以关注。即使是看似亲民的街角巷尾,也逐渐成为寻常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地”。


而伍迪·艾伦在电影里做的,就是让人们与城市的脉络产生交互与碰撞,从而让城市生活的另一面得以被看见。


△ 伍迪·艾伦的“伦敦三部曲”《赛末点》《独家新闻》《卡珊德拉之梦》中夹杂着“罪与罚”欲望命题的英伦风味



当镜头转向伦敦,城市的气息全然变化,他的电影也变得不一样了。


在这座乌云密布的雾都,一切都是宁静、克制、暗流涌动的。《赛末点》《独家新闻》《卡珊德拉之梦》三部电影,也都因此与犯罪心理有关。


伍迪·艾伦将关注点从纽约中产转移到了伦敦的阶层对抗关系。底层在现实面前无从选择,对他们来说,人生不是稳定而是无常的,是非善恶的抉择都在一瞬间。


就像他的自传《毫无意义》中所描述,伍迪·艾伦会在早晨醒来的片刻憎恨这个世界。他对人类的愚蠢、空虚的宇宙感到悲哀,但这也有助于激发他的幽默感。


△ 《午夜巴塞罗那》中自然野性的城市风貌,美国女孩维姬与西班牙艺术家之间的一段邂逅之旅


△ 《爱在罗马》中地标性的建筑镜头:

罗马的西班牙广场、圣三 一教堂与鸟瞰城市



伦敦三部曲之后,伍迪·艾伦开启了他新一轮的欧洲之旅。这也是他电影风格的第三次转变。


当美国人与欧陆古都的艺术气息撞到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是巴塞罗那的暧昧,是巴黎的浪漫,是罗马的炽热追爱。


△ 《午夜巴黎》中黄金时代的巴黎,落魄的美国编剧吉尔在午夜穿越到巴黎结识了一堆文学偶像和梦中情人



这三部电影中塑造的古都城市空间,都有着各自虚幻感的基因,也就是它们的历史文化与建筑本身透出的美学特征。


《午夜巴黎》最甚,它是伍迪·艾伦做的一场文艺春梦。片中出现的这些人尽皆知的角色: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毕加索、达利、布努埃尔、曼雷、艾略特、马蒂斯……他们流连在酒馆、街头、俱乐部,这景象就是海明威笔下那“流动的盛宴”。光是日常生活,就能给观众带来足够大的冲击。


那是黄金时代最迷人的光晕。男主吉尔沉醉其中,他想留在这里,在莫奈花园里流连、漫步在塞纳河左岸、在花神咖啡馆里写自己想写的纯文学,彻底逃离美国人的粗俗无聊。但吉尔终于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后,清醒了过来。


我们每个人都在怀念别人的年代,希望逃离当下的平庸苟且,向往“生活在别处”,以至于人们只能幻想出城市在另一个时代的美好。但再往前探,对过往“黄金时代”的追溯将永无止境。


我们能抓住的,只有城市的当下,城市的现实。


△ 内地公映的《纽约的一个雨天》,甜茶与范宁漫步在纽约的雨天街头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今年年初,《纽约的一个雨天》在内地公映。这是伍迪·艾伦重复自己早期作品的自我致敬之作。他重新回到纽约,讲述两个年轻人的尴尬故事。


甜茶演的盖茨比浑身散发着文艺气息,对浪漫有着无限的向往和幻想。他的纽约一日游,去大都会博物馆看展、打牌、参加晚宴,看似无聊,他却能毫不用力地应付各个场合。举手投足间,尽显有钱人家小少爷的基本素养。


而那个消失在他身边的女友艾什莉,拿到的却是“影迷一日游”定制剧本。与大明星一起麻烦不断、状况不停,幻灭感更是产生地迅速突然。


伍迪·艾伦回归纽约,让《纽约的一个雨天》中的水滴轻巧下落。本片也回归到了他一生创作的母题之一:让男男女女们漫步在真实与虚幻交织的城市之中,让他们暴露出内心的虚伪与真相。



看伍迪·艾伦的自传《毫无意义》,像是看一场絮叨了整整368页的“纸上脱口秀”。


从布鲁克林贫穷且温馨的童年开启,回顾两次大学退学的轻狂时光、担任综艺编剧的青葱岁月,直至一步步走上导演之路……而这一切的故事,都围绕着城市展开。


城市连接着复杂的阶层权力关系和历史文化意味,更给予了伍迪·艾伦与他的电影无限的能量。








转发本条推送到朋友圈,将截图发至后台

并在本条推送下留言

我们将抽出5位读者朋友

送出伍迪·艾伦自传《毫无意义》一本








点击查看

往期回顾

今年最火的女杀人魔,为何她如此疯狂?


不可能不是你的年度十佳


不看他的恐怖片,你这万圣节算是白过了


“注意看,这个女人叫梦露”


《分手的决心》真的很土,这是可以说的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