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初心如磐、勤奋务实:中科院张衡

张衡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22-08-28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新学期的铃声已然敲响

你是否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已有明确规划?

你是否对自己的研究方向依然感到迷茫?

你是否在努力找寻合适自己的科研方法?

······

别担心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来啦!

电子与信息学报在开学之际特举办学霸是怎样炼成的经验分享学术活动,拟邀请国内名校学霸分享学习心得与科研经验,旨在搭建一个学习经验分享平台,帮助各位同学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抑或顺利完成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转换,更好地投入到科研中。今天为大家带来学霸是怎样炼成的经验分享系列第二期,一起走进主人公中科院学霸张衡的故事吧!



PROFILE
张衡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 201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并获得中科院院长优秀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星载双基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与信号处理技术,针对《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首个卫星型号:陆探-1 号双基SAR系统开展多项研究工作,包括星载双基 SAR信号模型与精确成像方法、非中断的相位同步方法等,研究成果获2020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5)。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了 “十三五航天专项预研 星载XXX SAR 技术 2020JCJQ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并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21入选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张衡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随后他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完成了硕博连读的研究学习。如今工作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航天微波遥感系统部(六部),主要从事星载多基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空天院六部是我国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的孵育基地,也是航天微波遥感卫星的研发基地。张衡在研究生期间参与了部门的多项科研项目,锻炼、提升了研究能力,也做出一些科研成果,为我国的星载SAR事业贡献了一份力量。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看他在研究生期间积累的学习经验吧!


学好理论知识

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生的通识教育不同,要求大家能够更加专一的对待自己的科研工作。而研究生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选择研究方向。对于研究方向的选择张衡说道:要积极主动的和导师沟通交流,同时自我充电。研究所的科研工作通常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同部门师兄师姐的毕业论文往往就是非常好的知识库。一本优秀的毕业论文通常能够对本领域的研究现状给出逻辑清晰的梳理和总结,能够严谨的讲述自己的各项研究内容、方法与结果,并对本方向的未来研究给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这些都能为刚刚进入研究领域的同学提出指导。在毕业后的这几年,张衡协助辅导了多名研究生,他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研究方向能不能做出一点创新性的工作?”,对此他表示大家有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但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出现这种“焦虑”的同时希望大家增加对研究方向的理解,能够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多看论文和领域经典的专著,关注领域最新的国际学术会议(SAR领域的国际会议如EuSAR、IGARSS等)。


实践出真知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积极参与科研实践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工程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促进做出更加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张衡曾深度参与部门的多个科研项目,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其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多基线干涉SAR项目和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2015-2025)的卫星型号项目“陆探-1号”。自2014年结束雁栖湖校区的集中教学返回实验室开始,他参与了多基线干涉SAR项目,与团队的成员一起在北京的莽山、西山森林公园开展了多次的卫星-地面联合成像试验。在试验准备和开展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对整个信号的传输链路进行严格的设计,还要对各个数据通道的信号传输流有清晰的认知。由于试验需要与德国的雷达卫星合作,卫星速度快,过境时间短,数据接收试验都要他们做好实地模拟试验。外场试验失败在所难免,他们也经历过因为小小的器件连接失误导致没有获得数据,而只能在山上欣赏北京城的美好夜景。但更多的是看到仪器上看到信号曲线准时跳动起来的满心激动。从参加试验到组织师弟们开展试验,这让张衡对双/多基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星-地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也认识到领域的许多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打开了思路。


卫星-地面联合成像试验

陆探-1号双星SAR是我国首个民用星载双基成像雷达系统,张衡自从2015年起加入研究团队,经历了卫星的初样的正样研制。让他体会最深的是航天工作者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敢于创新的精神和一如既往的付出。在初样研制过程中,张衡回忆道:我们曾针对某一个技术指标的实现,通宵达旦的分析、验证,一次又一次的迭代,最终实现每个技术指标的落地。在正样集成测试过程中,为了排查某处错误,他与团队连续十数天从硬件到软件对全链路的各个细节进行检测排查,终于定位问题并成功解决。这些工作看似枯燥乏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量、高效的阅读文献,分析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让他对雷达系统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因此,张衡总结说:对于工程类的研究生,将自己的研究与具体的工程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快速提升理论理解能力,发现技术突破点的有效途径。



空天院六部曾研发了我国第一颗星载SAR系统(遥感一号)、第一颗高分辨率星载SAR(遥感二十九号)、第一颗多通道星载SAR(高分三号)等。目前,在国家重大工程型号支持下,部门有十多颗星载SAR系统在研,其中包括两个双星系统,便于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试验验证,可以为研究生开展科研实践提供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平台。近年来,六部面向国家重大科研规划需求,积极扩展研究领域,向深空探测领域进发,不断开拓我国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新征程。在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任务中,张衡所在部门主持研制的月球微波成像雷达是我国探月工程中首次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开展月球探测,将采用国际先进的高分辨率、双频段、多极化探测体制,可获取月面永久阴影区高精度地形地貌微波图像,为月球地质特征研究、资源勘探提供高分辨率雷达影像数据资料。

月球微波成像雷达

星载SAR将不断朝着更广袤的宇宙进发,个人的研究工作与国家的重大研究计划结合,将会不断扩展我们的研究视野。无限的宇宙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也注定会引导我们产生更多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发现。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张衡初心如磐、勤奋务实的科研作风值得同学们学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更应该沉淀自我,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为社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美 编:刘祎洋

校 对:马秀强、余 蓉、刘艳玲

审 核:陈 倩

声 明

本文系《电子与信息学报》独家稿件,内容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属于原作者。

欢迎评论、转载和分享本公众号原创内容,转载请与本号联系授权,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电子与信息学报》。

本号发布信息旨在传播交流。如涉及文字、图片、版权等问题,请在2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电子与信息学报》拥有最终解释权。




往期回顾Previous review

佳文

佳文拾萃之通信与物联网(2020~2021年30篇好文推荐)

佳文拾萃之雷达与声呐(2020~2021年100篇好文推荐)上篇

佳文拾萃之雷达与声呐(2020~2021年100篇好文推荐)下篇

佳文拾萃之网络空间安全(2020~2021年50篇好文推荐)

佳文选读 | 基于时频检测与极化匹配的雷达无人机检测方法

佳文选读 | 面向6G物联网的分布式译码技术

佳文选读 | 基于图像分割网络的深度假脸视频篡改检测

新闻

《电子与信息学报》对河南省稿件免除一切费用!

《电子与信息学报》关于学术不端论文的认定和处理办法

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2022年校园招聘

第五届“中科星图杯”国际高分遥感图像解译大赛火热启动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发布!《电子与信息学报》蝉联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排名榜首!

征文


《电子与信息学报》微信公众号征文通知

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颠覆性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面向智能电网应用的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专题征文通知

天地融合智能组网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面向6G的异构网络融合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面向6G的可见光通信"专题征文通知

“电磁超构表面理论与应用”专题征文通知

“水声通信与信号处理”专题征文通知

“面向6G服务的智能超表面通信”专题征文通知

“面向6G的无人机通信”专题征文通知

"脑机接口与人机交互”专题征文通知

“超宽带雷达及其应用技术”专题征文通知

“智能制造算法与系统”专题征文通知

"恶劣环境下的图像处理技术"专题

"深度学习与智慧医疗"专题

系列

"E家之言”系列在线论坛

学霸是怎样炼成的?北大学霸刘小青

电子与信息类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针(一)

电子与信息类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针(二)

电子与信息类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针(三)


微信群


为促进学术交流,拉进编辑团队和作者、读者、专家之间的距离,电子与信息学报2021年开通4个微信学术讨论群:

1

电路与系统技术

2

通信与信号信息处理

3

自动化与模式识别

4

网络与信息安全


订阅号输入关键词“微信群”,可加编辑部微信邀请入群(告知编辑您的意向群),进群后请更改昵称为“真实姓名+单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