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出行业动荡的困境:找准教育智能硬件新突围点

多鲸 多鲸
2024-09-29


在教育行业的风云变幻中,教育智能硬件市场正成为众多教育培训机构探索新增长点的竞技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领域,如何在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从ToB到ToC的转型过程中,企业应如何应对?在产品定价策略上,如何体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随着大模型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这一创新趋势将如何推动教育智能硬件的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在陈洋访谈录第四期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松鼠Ai联合创始人兼CEO周伟,分享他对行业趋势、公司发展、家庭教育理念以及创业心得的深刻见解。我们期待通过他的分享,为关注教育行业的您提供新的思考角度,为教育生态的创新和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以下是访谈实录,经多鲸编辑整理:



陈洋:作为成功企业家,您认为自己做对了哪几件事情?


周伟:实际上,大家对成功的定义不同,我们始终认为自己还没有成功,无论从个体到组织,我们一直在向成功的目标前进。若将尚未倒下,仍能站起来往前走作为一种成功的定义,我认为我们做对了几件正确的事。


从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看,我经历了一些抓住机遇的事情。在90年代,我考上了大学,那时候的大学毕业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这个时代赋予的机遇。在毕业找工作时,我当时做对了选择——进入外企,从00年到10年,外企红利之下,我在外企的训练体系下迅速积累经验。十年之后,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创业兴起,我抓住了这一波红利,投身到这一浪潮中。


每十年都会有一次大的机遇,在这个机遇来临时,一定要看准并且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我相信这就是我做对的几件事情。


陈洋:正如周总所言,每十年都有机遇。松鼠Ai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有10年的历史。在这10年中,肯定有很多故事,有哪些是您个人认为比较难忘的?


周伟:经历了10年的创业,并且经历了大周期动荡,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当年发生的事故。当时,我们挺过来了,今天可以谈笑风生地把它当作故事讲。但是,如果当时没在事故中挺过来,也就没有故事可言了。


在2014年,我们踏入了人工智能教育领域,那时国内对此尚无先例,我们的理念和愿景并未得到广泛理解和认可。资本,作为最敏感于技术趋势的力量,对我们的初创企业持谨慎态度。在融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无数挑战。


在首轮融资中,我们接触了近300位潜在投资人。尽管其中约100位对我们的方向持保留态度,但我们并未气馁。每次会谈结束后,我们都会深入复盘,审视商业模型和技术发展,认真听取并吸收投资人的意见,不断调整和优化我们的策略。


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也是宝贵的学习经历。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最终吸引了三位投资人的兴趣。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尽可能地安排密集的会谈日程,一天之内与四五位投资人见面。我们意识到,上海和北京是融资的黄金地带,尤其是北京。因此,我们尽量在同一地点安排多场会谈,比如在北京的亮马桥附近,或是中关村,以及上海的陆家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和资源。经过这一系列的努力,我们最终获得了资金支持。我们非常荣幸地获得了青松基金的天使轮投资,他们曾是腾讯的早期投资者,对技术变革的敏锐洞察力使我们得以获得信任。


资金到位后,我们开始了产品的研发之路。这个过程同样充满挑战——最初我们甚至没有CTO,我和栗总作为教研和运营的核心成员,虽然有着卓越的创意,却缺乏编程技能。我们的目光锁定了樊星,一位在大型科技公司工作的杰出人才。尽管他最初拒绝与我们见面,但我们并未放弃。我们坚持不懈地联系他,但他的回应是坚决的拒绝:「你不要再找我们。」「我不来。」「我不会去你们公司。」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决定采取更为直接的方式。


当时,栗总提议,如果樊星再次拒绝见面,我们将直接到他的公司楼下,通过微信告知他我们的决定,如果他不下来与我们交谈,我们将直接上楼找他。这种直接而坚定的态度最终打动了樊星。在最后一次交谈中,我们向他提出了兼职的提议,强调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的价值,并承诺不会损害他现有的利益。我们的真诚和决心最终说服了他,他同意以兼职的形式加入我们。


三个月后,樊星看到了我们团队的努力和潜力,决定全职加入。如今,他已成为我们强大的技术支柱。这段经历是每个创业公司在寻找关键人才时可能遇到的挑战。如果当年樊星没有加入,我们可能还在寻找合适的CTO,也许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如今,樊星与我们并肩作战已近十年,他对自己的决定从未后悔。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坚持和真诚的故事。


陈洋:创业维艰万事开头难,最初的许多事情对现在是很深刻的回忆。除了您提到的难忘故事,您也提到了一个词——「周期」。以「双减」为节点,之前松鼠Ai主要业务是ToB,后来我们转型为ToC公司,如何度过这一转型期?中间是否存在挑战以及我们如何面对?


周伟:在教育行业经历双减政策的冲击时,我们公司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一个行业内许多人都能感同身受的至暗时刻。在政策实施之前,我们是东方坐标学院的第一届学员,那时俞敏洪老师出版了《我曾走在崩溃边缘》一书,并赠送给我们每位学员。虽然我最初并未细读,但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被书中描述的创业艰难和崩溃时刻深深吸引。读完后,我庆幸自己未曾经历那样的困境,然而不久后,我们公司也步入了艰难时期。


我们面临的绝望并非仅仅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是已经进入了绝望的时刻。原本我们主要面向B端客户,服务教培机构和企业。双减政策的实施导致教培行业几乎一夜之间消失,我们的4000个合作伙伴突然从客户变成了债主。这种转变对我们的冲击是巨大的,公司失去了所有收入来源,同时还要承担2000多名员工的工资和差旅费用。


在那段艰难的时期,我们每天都在应对索要费用的电话,公司没有任何收入,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我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深知,只有发展才能解决问题。在15天至20天的迷茫和探索后,我们冷静下来,共同探讨可能的出路。我们坚信,只要产品的核心逻辑不变,优质的产品总会被市场接受。我们需要的只是改变商业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意识到自己在教育系统和人工智能教育系统开发方面的专长。我们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迅速调整方向。同时,我们也在寻找一位优秀的CTO来加强我们的技术实力。尽管公司规模小,难以吸引顶尖人才,但我们坚持不懈地邀请樊星加入我们。经过一系列的努力,樊星最终同意兼职加入,并在三个月后全职加入,为我们带来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这段经历不仅是我们公司在创业过程中克服困难、寻找关键人才的故事,也是我们如何在逆境中坚持和发展的真实写照。如今,樊星与我们一起走过了近十年,他的加入对我们公司的成长至关重要,他也不后悔当初的决定。


此后,在三个月内,我们成功地将业务从教培领域转向智能硬件生产,学习机诞生了。我至今仍对那段时期心存余悸,那时的电话几乎全是催债,即使是电话的震动声也足以让我感到紧张。这种压力,对于那些未曾经历过的人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逐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结了四个关键因素,帮助我们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首先,我们的转型速度非常快。从2021年7月双减政策公布到10月确定转型方向,第一代产品已经问世,我们成为教培行业首家转型智能硬件生产的企业。其次,我们之前在人工智能自适应学习系统领域的经验,为我们迅速进入新产品领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我们拥有一群忠诚的团队成员。那时,我们从2000人减少到200人,每个月仅能支付上海最低的基础工资,即2590元。他们与我们坚持了一年,核心团队没有解散。第四,我们感激那些在转型过程中支持我们的合作伙伴。之前4000家的合作伙伴中有2000多家支持我们转型并且愿意跟随公司,他们不仅理解我们的困境,还愿意预付货款支持我们的新业务,这种信任和支持是我们能够继续前进的关键。



陈洋:您方便透露我们目前的营收情况吗?


周伟:公司目前的营收情况普遍良好,每月大约有六到八千万元现金收入。今年全年,我们的收入有望突破6亿元。


陈洋:松鼠Ai的硬件产品定价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里?松鼠Ai智适应学习系统可凭借哪些方式和渠道可以突破重围?


周伟: 确实如此,我们的产品售价比较昂贵。在我们推出第一款学习机产品时,我们面临着定价的决策。市场上最贵的学习机售价为7999元。在定价时,我们也召开过会议讨论这款产品的价格,公司内部有两个不同的声音:一种是讲究性价比,比其他同行卖得便宜,但销量如何仍是未知数;另一种是我们一定要比同行卖得最贵,可为什么要卖得贵也是未知数。


我们最终选择了后者,原因有二。首先,我们的学习机系统具有独特的价值。在智能硬件领域,学习机的售价通常较低,平均在三四千元或更低。然而,许多老牌企业并未充分认识到学习内容和系统效果的价值,而是仅仅将学习机视为硬件产品。而如果售价较高,若定为8000元,消费者则会与华为、苹果的产品进行比较,硬件角度而言我们肯定不会有优势。因此,我们认为,学习软件的价值远高于硬件,因此我们有信心通过高定价来体现这一点。


其次,即使我们定价较低,也不一定能够确保销量。作为一家转型企业,我们缺乏足够的资源进行广告投放和市场营销。我们只能依靠渠道优势和优质服务来体现我们的系统优势。


我们的自信来自于我们的研发投入和用户数据。自2014年以来,我们投入了近10亿元用于研发,至今已有2400万用户使用我们的学习系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学习数据。这些数据是我们敢于定价高并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了解到,许多学生在使用我们的学习系统后取得了显著进步,这证明了我们系统的巨大价值。


因此,我们敢于将最贵的机型定价为12,000元一台,并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这不仅是对我们技术的认可,也是对我们软件使用效果的肯定。市场的反应证明了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

 

陈洋:周总,在技术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公司产品的价格是否会继续上调?


周伟:在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的产品价格策略也在不断调整。随着硬件的丰富和技术的升级,我们计划进一步提升产品价格。目前,我们的产品线共有六款机型,其中最贵的机型售价接近12,000元,而更经济的机型售价大约在4000元左右。有趣的是,尽管价格较高,但我们发现最贵的机型反而销售得最好。


我们的目标是为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合适的机型。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我们致力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


陈洋:「双减」文件明确提出,要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帮助学生实现增效减负。我们如何践行文件精神?


周伟:确实如此。双减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减负,而非不让学生学习。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遍一遍地让学生刷题,听老师讲解他们无法理解的内容,题海战术之下,很难减负。而借助人工智能,我们能从两方面减负: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少量题目精准判断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我们可以精准地通过少量题目判断知识点掌握程度。背景板仅是整个系统知识图谱的一小部分,点亮的星星与知识点的关联度非常低,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非常少的题目判断知识点掌握程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种方法避免了题海战术,减少了学生和教师的时间浪费。例如,我们可以通过8道题了解学生对40到50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然后提供针对性的讲解视频和解决方案,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其次,我们遵循「双减」政策中提倡的不超前学习的原则。我们不建议学生超前学习,而是专注于查缺补漏。我们的核心课程之一是「打地基」,即帮助学生巩固过去几年的知识漏洞。在我们的系统中,95%的学生最初不会直接上同步课程,而是先通过学习机找到并弥补知识漏洞,然后再逐步升级到同步课程。这样的巩固过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对于一个数学基础薄弱的初二学生,我们不会直接教授一元二次方程,而是先找出他在一元一次方程或求根方面的不足,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还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这种扎实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升学和未来职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扎实的基础知识都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石。


陈洋:在未来2-3年,松鼠Ai有怎样的经营性计划?我听说公司计划开发海外市场,预计在三年内重启上市,目前准备的如何?


周伟:我们公司正有条不紊地推进发展。在产品层面,我们致力于完善智能学习硬件的产品矩阵。目前,我们的产品包括智能扫读笔、单词卡、智能音箱和智能耳机等,这些设备的数据都能与学习机的数据相互连接。例如,当学生使用智能扫描笔扫描题目时,系统能够识别出他们未掌握的知识点,并将这些信息同步到学习机中,以便为他们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所有硬件产品的数据互联互通,以提升整体的学习效率。


在研发方面,我们在美国成立了大模型应用研究院,并聘请了原北美达摩院的科学家作为负责人。我们还组建了一支由大模型博士和专业团队组成的研发队伍,专注于大模型在教育产品中的应用研究。


在海外市场布局方面,我们正在为前述两个项目做准备。我们计划将数学产品翻译成英文版本,并在完成后推向海外市场。我们预计在明年一年内完成这项工作,并预留了相应的预算和资金。我们的目标是在后年或明年第四季度开始拓展海外市场,包括东南亚和北美地区。


销售方面,我们预计明年的销售额将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为了支持这一增长,我们计划在后年启动资本市场和二级市场的相关活动。原本我们计划在双减政策出台前上市,但由于政策的实施,我们不得不调整计划。现在,我们正积极准备,以确保公司能够顺利进入资本市场。


陈洋:教育智能硬件已成红海,已经有很多教培公司寻找新业务的增长点,将其定位于此。您认为在未来教育智能硬件中,什么是搏出位的关键因素?


周伟:在教育智能硬件领域,我们认为两个关键因素至关重要。首先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这主要体现在算法和系统的质量上。虽然市场上许多产品都标榜自己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但实际上,产品的设计逻辑、数据积累和投入效益的差异导致了产品性能的显著区别。为了保持竞争力,我们持续投入资金,确保我们的技术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在双减政策出台后,教育硬件的转型。我们通过产品形式将教育服务直接送到C端家庭,改变了过去将学生带到学校或在线与老师一对一教学的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场景的搭建变得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合适的学习场景,产品的使用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我们的服务体系必须延伸到家庭,确保学生能够在家中有效使用学习机。这包括售后服务的跟进,了解学生的学习活跃度,以及及时解决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家长在家庭环境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们需要确保他们能够轻松地了解和使用学习机,以便更好地监督孩子的学习情况。


经我们市场调研得知,许多学习机在购买90天后的活跃度仅为30%,而我们的第一批产品已经使用两年,有些学生可能已经毕业,他们仍然计入我的分母,我们在90天内的活跃度可以达到70%。这一显著的差异证明了我们售后服务和学习场景搭建的重要性。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体验,实现高活跃度和良好的口碑,这是教育类产品成功的关键。


我们相信,通过深入每个家庭,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我们能够确保学习机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能够真正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的工具,这才是教育智能硬件未来发展的方向。



陈洋:今年3月ChatGPT等大模型将人工智能的热度推向了高点,您如何看待大模型+教育的发展趋势?


周伟:我们坚信,在教育领域,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升我们产品的效能。这也是我们选择在美国成立大模型应用研究院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数学和语文等学科中,我们目前正专注于语文领域的研究。GPT等大模型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产品的智能友好度,包括自动阅卷、自动批改以及对语义和语境的准确理解。这些原本难以实现的功能,现在借助大模型技术变得可能,从而使我们的产品更加丰富和高效。


关于AI大模型在教育硬件中的应用,我们通过初步的测试发现,它确实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这些测试是在小规模和有限的流量下进行的,为了即将在1月份发布的新产品,我们暂时不会详细说明测试结果。但可以明确的是,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的教育产品带来了飞跃式的提升。我们期待着将这些创新成果带给广大用户,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教育体验。

 

陈洋:在教育领域中,大模型应用是一个重要场景。公司在这方面有哪些战略布局?


周伟:我们已经在申报一些相关项目,虽然目前不便透露具体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已经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战略布局。


陈洋:您认为应用AI大模型的教育硬件的教学效果是否有飞跃式提升?


周伟:关于AI大模型在教育硬件中的应用,我们通过初步的测试发现,它确实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这些测试是在小规模和有限的流量下进行的,为了即将在1月份发布的新产品,我们暂时不公布详细方法。但可以明确的是,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为我们的教育产品带来了飞跃式的提升。我们期待着将这些创新成果带给广大用户,以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教育体验。


陈洋:您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哪些风险?


周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获取大模型之后,在细分赛道领域中,它的原材料仍然由我们提供数据。尽管我们提供的数据原材料,但我们必须确保这些数据是风险可控的,同时产出的产品也必须是风险可控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并没有太大的风险。


大模型技术在各个赛道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只是大公司的专利。对于小公司而言,虽然在资源获取和算力方面可能存在局限,但随着大模型服务的商业化,价格逐渐降低,这为每个细分赛道中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我们观察到,与半年前相比,大模型产品的价格已经有所下降,预计未来这一趋势将继续,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够负担得起并从中受益。


我们认为,正如云服务一样,虽然我们可能无法自行搭建云服务基础设施,但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云服务。同样,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也将变得日益普及,为各类企业提供支持。


陈洋:周总,您认为应用AI大模型的教育智能硬件是否会成为虚拟教师的有效载体?


周伟:虚拟教师技术是大模型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它能够通过自动生成虚拟人像来降低制作成本。这项技术允许我们仅凭一张照片,就能创造出虚拟的教师形象,而无需真人出镜。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能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因为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他们喜爱的形象人物作为教学媒介。当然,有条件的我们购买版权,没条件的我们找一个类似他们能接受的形象制作课件,这样成本会大大降低,效能也会大大提升。


我们相信,每次技术的突破都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会,包括在教育领域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能性。与陈总的合作将进一步降低我们的风险,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这些技术。


陈洋:大家之前一直在提「千人千面」的教学目标,您认为AI大模型+教育智能硬件是否是实现「千人千面」的有效手段?


周伟:关于实现「千人千面」的教学目标,我们在大模型技术出现之前就已经通过自适应教育实现了这一点。每个孩子的测试题目、学习计划、学习时长和学习效果都是个性化的。未来,在大模型的支持下,我们有望实现更加个性化的授课方式。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教师形象和授课风格。无论是活泼的年轻老师,还是讲解深入的专家型教师,大模型都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生成相应的教学内容。这将使得教学更加贴合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偏好。


我们预见,未来教育将能够通过虚拟教师技术,以低成本实现真正的「千人千面」。无论是喜欢孔子的学生,还是喜欢哈利波特的孩子,都能在个性化的教学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们对这一未来充满信心,并期待这一变革的到来。


陈洋:您如何看待目前教育领域投融资普遍遇冷的情况?您认为未来取得怎样的突破才能提振整个市场的信心?

 

周伟: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不仅教育行业,几乎所有行业的投融资活动都显得相对冷清。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对企业自身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对于那些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企业来说,即使在没有外部融资的情况下,只要能够保持现金流的稳定,就能够维持运营,这表明其商业模式不仅在理论上可行,而且在实践中也能够实现盈利。


在融资环境较为宽松的时期,企业需要确保利润,以保障生存和发展,从而使得商业模式得以成功运行。我们相信,经历过周期性考验的企业,在未来更有可能取得成功。无论是外资还是国有资本,都应该支持这类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因为它们真正具有价值,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生存和发展。


我们认为,这不仅是教育行业的变革,整个商业环境的变化也是对企业经营能力和内部实力的一次重要考验。那些能够在逆境中存活下来的企业,无疑遵循了生存法则。因此,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相信,市场是有周期性的,经历了低谷之后,随着近期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市场必将回暖。只要我们能够在市场回暖时克服困难,那么迎接我们的必将是充满希望的春天。



陈洋:我们继续讨论关于创业者的事情。您刚才提到您最擅长沟通,您认为创业者想要获得成功至少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周伟:对创业者来说,第一个特质是具备成为时代宠儿的运气,其次是要具备成为这个时代弃婴的勇气。这种心态对于创业者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不够坚定,承受能力不强,那么他很难在创业的道路上坚持下去,因为创业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和困难是多种多样的。


陈洋:周总,您认为如何获得运气和勇气?您认为创业者是天生就有这样的天赋,还是通过后天培养才能获得?


周伟:创业者应该具备的不仅是运气,还有勇气。运气可以通过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和把握来培养。正如雷军所言,在大势来临时,顺势而为,即使是猪也能飞上天。这需要创业者具备对行业趋势的敏感度和判断力。而勇气则与个人的性格紧密相关,许多人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可能会退缩,但创业者必须具备坚持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至于运气和勇气是否可以后天培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有些创业者可能天生就具备这些特质,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通过经历挑战和失败,可以逐渐培养出这种运气和勇气。创业之路充满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也赋予了创业者成长和突破自我的机会。


陈洋:您认为您具有这两个特质吗?


周伟:在创业的旅程中,我曾认为自己具备运气。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似乎总能准确把握时机。然而,双减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一切,直到今天,我依然保持着最后一丝的运气和勇气。至少,我们还能够在这里分享我们的故事,而不是让这些故事成为我无法挽回的遗憾。


创业者的路途充满了挑战,我们必须经历这些过程。首先,创业者需要深刻理解自己过去的成功和失败。通过反思失败的原因,我们可以判断自己是否具备再次创业的经验和勇气。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可以勇敢地再次尝试创业;如果不是,那么可能就需要重新考虑。创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从经验中汲取智慧,以便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稳健地前行。



陈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想询问周总,这个问题在一般访谈女企业家时,大家都无法避开。您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您认为男性创业者需要平衡事业与家庭吗?您在这方面做得如何?


周伟:在社会性别角色的认知中,我们作为男性在某些方面可能享有一定优势。传统观念往往认为女性应以家庭为中心,而男性则以事业为主。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们对家庭舆论责任感的负担。例如,当我忙于事业时,社会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有出息的表现。而如果是一位女性经常忙于工作而无法回家,她可能会面临不同的社会评价。


然而,我认为,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不应影响我们对家庭的爱和幸福感。在我的家庭中,尽管我经常在外忙碌,但我的家人并不因此感到不幸福。相反,他们认为我越忙,他们越感到幸福。这是因为,尽管陪伴的时间有限,但我总是怀着一颗内疚和感恩的心去对待家人。当我在家时,我会尽量用甜言蜜语和温柔的态度去补偿他们,即使孩子犯了小错误,我也会选择宽容。


在我们家,我和配偶对家庭的贡献时间大致相当,我们都会参与家务,如买菜、做饭、洗衣服和打扫卫生。我认为,这种平衡对家庭是有益的。每次回家,我都会怀着感恩和内疚的心情对待家人,他们也感到幸福。我的配偶认为,我虽然工作忙碌,但回到家时总是和颜悦色,非常关心家庭,这使得家庭氛围和谐。我们不需要刻意去寻求平衡,因为爱和关心本身就是最好的平衡。


陈洋:在话题交流上,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老公在外面忙得比较多,太太们在看完周总解读后可能有更多的理解。作为千金的父亲,您对孩子在培养方面有自己的模式吗?刚刚您提到对孩子的陪伴较少,在陪伴过程中会与她交流生活或者未来规划上的深度探讨问题吗?或者引导他未来成为怎样的人?


周伟: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积极和正面的引导。对于女儿未来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选择何种职业,我们并没有具体的规划。我们更关心的是培养她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格的人。我们希望她能够成为一个充满爱心、懂得感恩、独立自主、具有求知欲和健康生活态度的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教育她学会分享和付出爱。我们让她理解,爱不仅仅是被爱,更重要的是学会付出。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向她传授这种精神,比如教她如何与父母、同学和朋友分享爱。当她向我们提问时,我们会引导她自己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并进一步探究答案背后的原因,以培养她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


我们坚信,如果孩子能够拥有爱心、善良和求知欲,那么无论她将来选择哪条职业道路,她都将首先成为一个对社会无害的人,甚至更有可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陈洋:周总,除了品质教育,您刚刚提到了一个传统观点,即男士主外,女士主内。对您女儿,未来您希望她成为企业家成功的女强人,还是会按照您的思路希望她成为一位相夫教子的未来女士?


周伟:实际上,因我从事教育行业,在孩子学前三四年的时间里,从上幼儿园到小学,我们不断花钱试错,给她报各种艺术类的班,寻找她身上的特长,朝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学习马术、芭蕾、绘画、钢琴和表演。我发现寻找孩子的长处需要投入巨大成本,目前我们发现这些方法并不可靠,花钱试错的成本非常高。实际上,这并非花钱培养她,而是让她学习这些知识。我们需要确定哪条是正确的,目前看来一条都没有正确。我们希望她在学业上不要落后,并积极引导她。


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经常询问她对未来的设想,她总是告诉我,长大后想成为像妈妈一样的女性。由于她的母亲是一位全职太太,我的女儿对于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然而,我告诉她,要想成为像妈妈那样的人,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要有运气,因为并非每位母亲都能遇到像她爸爸这样的人;其次,需要付出努力,因为妈妈拥有很强的综合能力,每天照顾和教育孩子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她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在了家庭上,这并不是真正的独立。


我建议女儿重新考虑她的未来规划,我相信随着她对世界的认知逐渐增长,她的视野会变得更加开阔。目前,我们没有为她设定成为企业家或科学家等具体的职业目标,也没有对她的未来设限。我们认为,如果过早地为她设定路径,可能会限制她原本的潜能。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心和特性,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会持续观察她的成长,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会确保她保持善良、有爱心和探索能力。只要拥有了这些品质,无论她未来选择哪条道路,我们相信她都能够走得顺利。孩子的愿望反映了家庭的幸福,这是我们作为父母最珍视的财富。


陈洋:在周总和太太的整体配合下,家庭环境非常好,孩子会为有这样的爸爸妈妈感到自豪。除了我们之前讨论的关于孩子教育和创业的话题,如果让您给创业者、职场人士或孩子推荐一本书,您会推荐哪一本呢?


周伟:我主要向创业者和职场中的人推荐一本书,那本书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俞敏洪老师写的《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这本书让我扛过来。成功模式往往难以复制,因为每个人的资源、团队和所处的时代背景都不尽相同。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人的成功模式应用到自己身上。


我推荐俞敏洪老师的书,是因为它详细描述了他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公司在真实案例中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这些内容对每个公司都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虽然成功的案例能够激发我们的信心和希望,但真正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往往是从他人的失败中汲取的教训。正如在学习过程中,错题本对我们提高成绩的帮助远大于那些我们已经做对的题目。


陈洋:感谢周总的推荐,无论是书还是我们观看的电影,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一种精神、心态和面对困难的勇气。我们更多地吸取这些信息,并结合自己所面临的困难,找出突破点。


周伟:没关系,我已经阅读过这本书三遍。每一遍都会被吸引,这是真爱;每次都会从中吸取不同的东西,并赋予到自己身上,这也是真爱。


陈洋:周总,这一个多小时一直是我在提问。我的访谈录有一个小习惯,上一位嘉宾会向下一位嘉宾提出一些问题。如果让您对下一位嘉宾进行提问,那么您可能会提问哪些问题?


周伟:我想向下一位嘉宾提问,这个问题肯定涉及到我们行业内的内容。在这个行业产生巨变的时候,当所有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他们如何从组织内部架构上进行改变,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因素?除了业务方向之外,内部的组织架构是如何调整的?


陈洋:这是一个好问题,周总还有其他问题吗?


周伟:通过前三期,我认为只要是行业内的内容,大家基本都已经包含在内。我确实比较关心这个问题。


陈洋:周总,下一期我们将在访谈过程中与嘉宾交流。除此之外,我们的交流基本接近尾声。如果让您对陈洋访谈录发表一段话,无论是建议还是寄语,您有什么想说的?


周伟:陈总的访谈,目的是让大家认识到,面对今天的动荡,真正可怕的不是动荡本身,而是我们仍然停留在昨天的思维模式中。我们希望参与者能够在聊天和访谈中获得有价值的洞见和启示。正如前几期的嘉宾所展示的,我们鼓励大家用新的思维方式来应对当下的挑战,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非常有价值的。


陈洋:非常感谢周总,也非常荣幸今天有这样深度的交流。线上互动可能略有延时,期待下次有机会我们可以再深度讨论。


——


多鲸正在积极筹备一份关于教育智能硬件的专业报告,力求为您提供更深入的行业洞察和最新发展动态。如果您对教育智能硬件领域感兴趣,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期待着与您的深入交流,也热切期待可能的合作机会。


感兴趣可联系我们的小助手(duojingxzs),备注硬件报告合作,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多信息,并为未来的合作搭建起更多可能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多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