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行法学丨人大法学考研:初试备考问答系列(三)

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
2024-09-06




前  言





针对大家最近问的比较多的问题,我们为大家精心作出了答案并经对比后统一回复。每次考试都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在到来之前没有人有必胜的决心,因此要做到的就是日复一日地关注学习本身,更多问题可咨询班主任师兄微信:ruclaw59。之前的备考问答系列可以参见:

1.知行法学丨人大法学考研:初试备考问答系列(一)

2.知行法学丨人大法学考研:初试备考问答系列(二)





法考篇



备考时需不需要看法考视频?

如果是打算同时准备考研+法考的同学,法考视频还是需要看的,但是注意不要花过多的时间在看视频上,可以挑冲刺阶段/内部班的视频通过倍速来过一遍,毕竟重心还是要放在考研专业课的学习上。如果是已经考过法考或者不打算一年两考的同学,也还是建议民刑两科(尤其是刑法)还是过一遍视频,因为现在人大民法和刑法的初试考察方式基本固定为案例分析+论述,法考视频中会穿插大量的案例,能够培养案例分析能力,如果只埋头背教科书/讲义,可能在考场上会面对案例题难以下笔。但需要注意一定不要在看法考视频上花过多的时间,因为单纯地看视频是较为舒适的学习状态,视频是入门阶段的利器,但如果想要收获成绩还是要在此基础上注重阅读、思考、背诵。

法考老师怎么选择?

法考机构的每一位老师都各有千秋,适合别人的并不一定适合自己,有的人适合讲课生动有趣的老师,有的人适合讲课的老师。建议在正式备考前先对不同老师的课进行试听,选定后再购买相应的讲义,且在选定老师并开始学习后尽量不要中途换老师,这样既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形成学习的一贯性。要相信在法考市场中能比较有名的老师都是有足够水平的,只要选定适合自己的老师并进行系统科学的备考,通过法考还是比较简单的。


主观题需要特别准备吗?

如果是法考+考研同时进行,建议客观题通过后就将重心放在考研冲刺上,不要再每天花过多时间准备主观题。只要前期知识掌握得够扎实,那么主观题只需要根据指导用书多进行几次作答练习,培养作答思维和模型。主观题阶段不建议花时间去听课,每天2-3小时进行温习背诵和模拟作答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主观题部分不能只背书,一定要注意练习,否则到考场上可能出现时间把握不准或逻辑混乱等问题。




方法论篇


对于明年考研的同学,三月前可以做哪些备考的准备?

对于人大法学考研来说,最合理的战线安排是6-8个月左右(可能根据不同人的情况酌情增减),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在3-5月份的时候正式进入考研复习,那么3月之前的这段时间,其实是可以为更好的进入备考状态做准备。这段期间考生可以评估一下自己的情况,如果是英语薄弱者,可以提前开始背单词、做15年真题的精读;如果是法律基础较差,可以看民刑的法考视频、梳理专业课教材框架;如果是学习习惯不好,可以趁这段时间通过自习锻炼耐心和专注度。此外有些考生还有毕业论文、实习手册、租房等事情,也可以在这段期间提前解决,为三月后的专心备考创造最好的状态。

初试科目要怎么选择?

人大的初试专业课分为理论法和应用法,其中理论法的法理、法律史、宪法是固定的,考生需要对应用法的科目进行选择。其中,除了最多人选择的民法、刑法、知识产权法之外,对于报考某些专业的同学而言,选择诉讼法、国际法、环境法、经济法也是可以的。但前提是自己本身就对上述科目有扎实的基础,且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初试中选择非民刑知的科目可以说是有利有弊,比如一位考生本身就要报考环境法专业,那么他在初试的时候就选择这个科目,可以在准备复试的时候就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但如果碰到题目爆冷门,绝大多数同学凭着法律基础都可以对民刑知的问题进行作答,却不一定能对其他科目也应付得来。另外,如果选择诉讼法或国际法,意味着要看2/3本教科书,背诵压力会比较大,所以考生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权衡后做出选择。


理论法和民刑知是知行的强项科目和优势产品,其它专业的产品在经过一年的筹备下也将于八月底陆续发布,详细介绍请看:

新版序言丨人大法学考研初试诉讼法科目学习策略:筛选重点,有的放矢

经验分享丨从外交学院到一战上岸人大国际法——也无风雨也无晴

新版序言丨人大法学考研初试经济法学习攻略:重视总则与重点小法

初试备考需不需要同时看论文/著作?

很多同学都曾经问过除了教科书和讲义之外,需不需要阅读很多论文和著作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对于某些热门或者非常重要的问题,如知产中著作权法修改带来的作品定义及类型的变动,可以适当阅读一两篇相关论文(最好是人大老师的)来了解学术观点,但是不要在初试阶段就花费大量时间在论文阅读上。虽然在9月前总会觉得自己的时间够用,但是越到后期越觉得时间紧张,开始懊悔在前期的时候耗费时间走了大量弯路,所以还是在进入冲刺前多花时间巩固基础,当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后看待问题自然也会多些思辨性。

要怎么处理学说分歧?

大部分初试备考内容都不会涉及到学说分歧,对于学生来讲,如果不是自己的专业基础非常扎实,建议不要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个别问题的学术争议上(特指初试),否则容易陷进个别知识点的牛角尖。人大的老师们对于学术观点都是非常开放和包容的,理论上在考试中只要逻辑清晰、言之有理、体现思辨能力均可酌情给分,但是既然已经要报考人大的研究生,建议在备考中还是以人大版教科书以及讲义(会参考人大教研室老师的观点加进来)为主。如果对于某一问题实在是有不同的见解,可以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适当阅读相关的论文,但不要沉迷于标新立异,毕竟应试背景下需要准备六门专业课的内容,时间和精力应该进行平均分配。

非法本要先看应用法还是理论法?

非法本的同学如果在本科期间没有辅修过法律,也没有准备过法考的话,建议在3月前一边看法理的教材/讲义,一边看民刑的法考视频。对于这些同学而言法理应该是最难入门和记忆的科目,所以建议早点开始熟悉。其实就算是法本的同学,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会将法理放在第一学期令其学习,要明白什么是法、什么是法律关系、什么是法律原则等,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其他部门法。同时之所以建议看民刑的法考视频,是因为法考老师会考虑到非法本的应试人群,在讲课时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表达或者案例来讲解法律问题,这样既可以兼顾理论(法理)和案例(民刑)的学习,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法律思维。

一天学习几个小时比较科学?

有的同学可能会陷入备考时长的误区,认为一天学习时间越长越好,但这样也容易陷入自我感动,只盲目延长时间而不注重效率和真正的吸收度。虽然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一样,但通常而言在前期可以保持一天8小时左右的学习,如果学有余力可稍微延长到10小时左右;9月份过后开始逐步进入冲刺阶段时一天最少要保持10小时的有效学习时间,同样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延长到12小时。但是一定要注意上面所说是“有效学习”,即自己真正沉浸于思考和记忆的学习,而不是人在书桌前坐着但时常处于分心和出神的学习。

需不需要时刻关注热点?

对热点和重点保持学术敏感度是好事,但是不要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关注热点上,因为不管什么热点,体现在试卷上之后还是要运用基础知识进行作答。如果没有打好基础就只是追着热点跑,那即便是在备考过程中押中题目,实际作答时也无法进行充分的说理论证。正确的备考方式应该是在把绝大部分精力用于知识点的学习后,在放松间歇关注一下社会或学术上的热点,并对其进行学理分析和思考,借助热点来锻炼思辨能力和作答能力。

自己看书和听课有什么区别?

其实看书和听课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种输入型学习的过程,只不过有的人习惯通过听课来学习、有的人习惯自己看书来学习。而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自学的自觉性和对知识点的把握度并没有很高,所以通过听课可以起到一种带领思考和监督的作用。此外,有些知识点如果单看书可能需要花较长的时间去阅读和归纳,但是在听课时有时候通过一两句话的点拨和延伸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法学硕士考试答题和本科期末答题有什么区别?

在准备学硕考研时首先要丢掉过去简单的期末答题思维,仅仅依靠知识点的堆砌和罗列是无法获得高分的。除了对讲义和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背诵和复述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并用体系化的思维进行作答逻辑的组织。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本科期末基本上只需要回答“是什么”,而学硕考试不仅要答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还要求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公共课篇


英语单词应该怎么背?

考研英语大纲要求的单词大概在5500个左右,每个人记忆单词的方法不一样,有人喜欢拿着纸质书背,有人喜欢用APP刷单词,有人喜欢抄写背诵。单词的记忆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标准模式,重点应在于记忆后能进行运用。这个运用在初试中体现为认得出(完型、阅读理解、七选五、翻译)和写得出(大小作文),在复试中针对英语面试还要求听得出和说得出。所以,在考研准备的期间要不停地保持输入和输出,将每日记忆的单词用于应试背景下的情境下,不能只为了单纯的记忆而去重复背单词,更不要为了自我感动/仪式感花大量的时间看很多记忆单词的视频或抄书。十年真题中出现的单词都要熟练掌握,在应用中记忆单词会比干巴巴地背单词书效果要好得多,但是如果是本身词汇量很小的同学还是要注意每天通过单词书或者APP来背诵+巩固。

英语需不需要看视频?有没有推荐的老师?

考研英语从单词到完型、阅读、翻译、七选五、作文都有不同的老师通过视频进行讲解,其实视频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备考这条路上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流程都走一遍,还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个人选择。比如有些同学面对纸质/电子单词书就是背不下去,那在三四月前也可以通过看朱伟的视频背(其实就是一种放松);再比如有的同学基础比较扎实,但是缺少考研英语的应试技巧,也可以看唐迟的阅读/七选五/翻译来进行专项提高。

英语作文什么时候开始背?

虽然大家常说得阅读者得天下,但是英语大小作文加起来30分,所占的分值也仅次于阅读的40分,且这一块也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较好的分数,性价比比较高。但是北京地区改卷较为严格,优秀卷面比较多,所以不要小看作文把它放到考前一两周才去背。建议从十一月上旬开始就积累一些模板和固定搭配,每天花一部分时间多背多写,到考场上才会答得比较得心应手。

政治需要什么时候开始看呢?

有些同学可能会过早地担心自己的政治(尤其是理科生),但千万不要在四五月份就开始拿着厚厚的考研政治书开始复习。前期的时间应该更多地留给专业课和英语,这些都是无法靠短期冲刺速成的,但政治可以通过3个月左右的时间收获不错的分数(70+)。最合理的是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开始学习政治,并在考前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里逐渐拉长政治的学习时间(英语可以适当缩短)。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政治并不一定需要看备考视频,如果实在是看书也一点都看不进去的话,可以倍速看徐涛的视频。

政治选择哪一位老师?

考研政治通常是肖老、徐涛、腿姐三选一,其实老师并没有绝对的优劣,前期时间充裕时可以试听几节不同老师的课感受一下风格。总体而言,肖老的一千题、肖四肖八属于必做,徐涛的课讲得比较生动适合政治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听、腿姐的主观题模板也很不错。政治最主要的是多背多练,看和听起到的帮助并没有非常大,要自行把握。


教材篇

备考的时候要不要看教材?

有些同学可能会觉得只看讲义就好,不需要看教科书(因为太厚了),但其实讲义说到底也是对教材的提炼+总结+部分论文和其他著作观点的补充,并不能完全替代教材,尤其是在强化阶段,更应该注重对教材的阅读和学习,在把具体的内容吸收过之后再通过讲义进行不断的记忆。在前期梳理教材的时候,可以借助讲义或自己整理逻辑框架形成这一科目的体系。对于某一个知识点,框架图如果是道其一,讲义/笔记就会道其二,教材还可以延伸道其三道其四,所以在梳理教材的时候不仅要抓住主干,还要对延伸讲解的部分进行阅读和思考。在冲刺阶段背诵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背诵框架和关键词,而前期的阅读和思考能够决定在考场上能作何种程度的展开作答。

教材和讲义的区别在于什么?

首先最直观的区别就是页数,教材动辄一本几百页而讲义通常是其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讲义的阅读压力和背诵压力都大大降低;其次是凝练度,教材会为了讲解清楚而将知识点进行层层细化,而讲义是将重点内容提炼出来,比较有体系感和逻辑性方便背诵;最后是实时性,教材大部分出版年份较早无法跟上最新的修法和学术动态,讲义会根据以上变化进行及时修改和补充,同时也会添加些总结和归纳的内容以及部分老师的论文观点。但需要注意的是,讲义无法完全替代教材,它也只是一种学习的辅助工具书,在强化阶段一定要认真阅读教材。

两本或以上的教材要怎么处理?

这种问题主要出现在宪法科目上,因为有蓝皮和黄皮两本参考书目。合理的学习方式是区分总论、基本权利、基本制度和国家机构四大板块后,每一板块的不同专题选定一个主要参考教材奠定基础,在此之上再适当阅读另外一本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举个例子,宪法总论部分中的“概念”可以以蓝皮书为基础,因为黄皮书上很难总结出概念,而“特征”这一部分则适合将蓝皮书纳入黄皮书。而且要注意,两本书不要同时看,而是要先看一本,再看一本,防止混乱。


理论法篇


理论法应该如何记笔记?

理论法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知识点繁杂,但越是这样的科目就越要注重建立学科体系和章节框架。在记笔记的时候首先要跳出抄书的误区,笔记绝不是把教材上的东西誊抄到笔记本/打到电脑里,要明确整理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记忆,而不是为了有一份“完美”的笔记。就个人而言,法理的笔记我是整理了一张整本书目录的框架,后面每一页都按照一章来准备体系,在冲刺阶段的时候根据这30页的框架笔记可以进行快速背诵;法制史是做了两份笔记,其中一份是按照时间线梳理朝代,另一份是根据立法思想、司法机构等做专题整理;宪法的笔记做的最少,讲义其实已经把两本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了,部分补充的内容直接在讲义上添加,纸质笔记只是根据专题做了个框架的梳理。

法制史要根据朝代背诵还是根据专题背诵?

法制史的背诵压力比较大,建议通过横向和纵向不同角度入手进行学习。最开始时可以按照时间线逻辑对每个朝代一一进行记忆,这样不会导致逻辑混乱且能够通过不同的内容多层次掌握不同朝代主要法律特征。在后期基础打牢后可以进行专题的整理和背诵,如主要法律思想、立法文件、司法机构等流变,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更符合人大近几年对于法制史的考察方式。


应用法篇


应用法如何记笔记?

应用法总体而言记忆的压力要小于理论法,更考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所以在记笔记时也更加灵活。民法可以根据在每个章节中搭建主框架,根据掌握情况对框架图进行层层细化,不至于让知识点像一盘散沙一样缺乏体系;刑法总则部分可以参考柏浪涛的体系图,分则部分则可以对重点罪名进行犯罪构成和疑难点的专题整理;知产则可以参考对象-归属-内容-程序-行使-限制-救济的逻辑进行框架搭建,在此之上可以对作品定义、独创性、权利类型等重点内容进行专项整理。

民法典释义/司法解释相关的书都要看吗?

2021年《民法典》正式施行,它必将是人大法学考研甚至各校考研中考察的重点。虽然今年还会有大量释义和司法解释出台,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相关的书目都要在初试备考阶段进行阅读,因为这样的投入产出比并不高,毕竟民法和其他科目一样都只占50分。民法典释义系列的厚书基本上不用看,司法解释部分可以参考法考老师整理的讲义进行学习。

知产应该参考哪位老师的书呢?

过去也有同学问过这样的问题,刘春田老师主编的《知识产权法》虽然是官方参考书目,但是出版年份较早,且可读性和体系性都不强,所以在寻找替代书目。如果时间较为充裕或者说打算考知产专业的同学,可以阅读李琛老师的《知识产权法关键词》,李琛老师的书逻辑和体系都非常强,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非常适合报考人大的同学阅读;王迁老师的《知识产权法教程》也是非常经典的书目,但这本书比较厚,如果通篇阅读要花较大的精力,且王迁老师的部分观点和人大老师的观点相左,可以将其作为辅助参考书目但尽量不要只看这本。另外由于2020年著作权法修改,大部分书目都没有及时更新再版,所以建议同学们以讲义或者自己补充整理的笔记为主,在此基础上阅读1-2本参考书目。

刑法作答时四要件和两阶层应该用哪个?

理论上而言,在考试时用要件说和阶层说作答均可。人大近几年侧重于对案例的考察,有些问题用四要件可能难以充分作答;且由于法考老师在讲课是都是使用两阶层,参加法考的同学一般都会习惯用阶层说,所以总体而言更推荐使用两阶层来作答,这样也不存在法考之后还要回过对四要件进行磨合的问题。

刑法分则的罪名全都要背下来吗?

对于考研刑法而言总则的重要性是远高于分则的,所以建议同学们在强化阶段一定要在总则上下功夫打好基础,学好犯罪构成、犯罪既未遂、共犯、罪数等内容,因为真正在考场上答题时也主要是运用这些知识点。至于分则的罪名,并不需要进行全部背诵,针对一些重点罪名如抢劫罪、绑架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等进行构成要件和特殊情形的专题记忆即可。




关于我们

知行法学

微博/知乎:知行法学

微信公众号:知行法学

知行法学,法律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知行法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