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花木兰、好莱坞和中国故事

法嘉LAWPLUS 2022-04-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坚持装深刻 Author 周伯通

塞外黄沙漫天,一群北方游牧骑兵金戈铁马,直逼首都,而宝只能押在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身上……这是正在热播的《花木兰》的场景。为了打造这部影片,迪斯尼5年时间花了2亿美元,创下了迪斯尼真人电影最高投资记录。但因为疫情影响,全球发布时间一拖再拖,如今全球除了中国以外只能线上发布。迪斯尼在当下保守疫情折磨之时,对于这部中国题材的影片寄予厚望。

但实话说,我对这部影片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在我看来,迪斯尼落入了两个俗套。一来,故事线落入了小人物拯救世界的英雄成长套路,而且故事情节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耳熟能详没有新意;二来,这又是迪斯尼经典动画片翻拍的套路。迪斯尼新瓶装旧酒,挠一挠中年人带着孩子重温怀旧的心理,一般都可以获得稳定的投资回报。比如最近翻拍的《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等,虽然全球都挺卖座,但创意和质量都乏善可陈。


但这部影片还是颇有看点。《花木兰》是好莱坞第一次改编真正的完全脱胎于中国传统故事,且由一批中国形象的演员来演绎,中国线下和全球线上同步发布——这么多中国元素,这是好莱坞史无前例的。


为什么好莱坞越来越乐于讲中国故事了?要回答这个问题,且让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历史上好莱坞出品的电影里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的变化。

好莱坞走进中国

上世纪初叶,中国积贫积弱,所以一开始出现在好莱坞的都是一些配角形象,或者是黄种异教徒。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一个我们很多人都从未听说过的形象——傅满洲。好莱坞从 1929 年开始到 1980 年,一共拍摄了十四部傅满洲题材的影片。作为“黄祸”形象的代表,他虽然拥有超群的才华和智慧,但是却极其邪恶、阴暗、丑陋、残暴。

傅满洲虽然是一个中国形象,但都是高鼻子的外国演员演的。第一个真正华人演员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留名的是黄柳霜,出生于1910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她风华绝代,演技极佳,具有传奇的身世。可惜的是,在好莱坞立足的她,扮演的是各种“诱惑的妖女”,用来满足美国观众对于异域女子的各种想象。

70年代以来,以李小龙和后来的成龙、李连杰打造的中国功夫形象深入人心。虽然都是正面角色,但除了一身功夫,没有丰富的性格和太立体的形象。但好莱坞电影是国外平头百姓了解中国的渠道,所以直到2000年左右,我在国外和中下层聊天,他们听说你是中国来的,首先就觉得你有武功,然后高呼Jackie Chen,要跟你比划比划。


总体而言,90年代以前,好莱坞也随着意识形态和中美关系的变化起起伏伏,按满足观众刻板印象的需求刻画中国形象,但这些形象都是好莱坞自己YY出来,算不上中国故事。


进入2000年,中国人的腰包鼓起来了,中国的银幕数量也大幅增长,从2005年的4000块到2019年超过70000块,银幕数量稳居全球第一。好莱坞,美国软实力的代表,如今也不得不打起了中国算盘,也越来越多地加入中国元素。


从《2012》中那句“只有中国才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方舟”;到范冰冰在中国“特供版”《钢铁侠3》中不到3分钟的镜头;再到《火星救援》里中国助推器“太阳神号”拯救美国宇航员;以及《变形金刚 4》中随处可见的中国地标建筑;甚至还有提《复仇者联盟2》的伊利和TCL的植入广告,好莱坞乐此不疲地在大片里埋下中国彩蛋,来吸引中国这个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但无论是插入中国元素、植入中国广告或者请中国明星代言,以上这些讲的还是好莱坞自己的故事。真正讲以中国大背景的还只有两部动画片——《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相比较而言,《功夫熊猫》更中国。除了宝宝的熊猫形象,借用了四川景致和亭台楼阁的中式建筑,巧用了筷子、面条、馒头、轿子等中国特有物件,还引用“天人合一”、“心如止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等中式哲学。

本质上,这两部动画片以及现在正在热映的真人版《花木兰》还都是借用中国题材,美国导演讲好莱坞自己的事。这些故事从题材还是讲中式武侠的虚构故事,符合北美对中国武侠片的一贯认知,而带着斗笠的宝宝和唐装的花木兰,做的都是美国梦。当然,好莱坞通过中西合璧方式,讨好了北美和中国两面的观众,背后还是商业驱动,也无可厚非。


好莱坞是最讲政治正确的,而且需要讲全球政治正确,谁都不得罪。讲几个细节:一是动画片里李翔是花木兰的上级同时也是恋人,制作方认为现在都在讲Metoo行动,这样很不合适,就不惜删除这个形象。还有早期版本中花木兰跟陈宏辉的一场桥上吻戏,据说拍得非常美,迪士尼中国给出的意见是“不能这么拍,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不合适”。为了讨好中国父母和审核方,这个桥段也被拿下了。也难为迪士尼了。

中国故事走进好莱坞

除了好莱坞的中国形象和中国故事,再来聊聊中国导演拍摄的中国故事是怎样走向好莱坞和世界的。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刚从北影毕业的张艺谋和陈凯歌,以一部讲述西北农民传统文化故事的《黄土地》,获得了包括夏威夷国际电影节在内的三项国际电影节大奖。循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张艺谋用他唯美的中国风画面讲述着这片土地上农村里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1987年《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金熊奖;1990年,《菊豆》入围奥斯卡,创造了历史;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银狮奖。还有之后的《秋菊打官司》和《活着》等电影也斩获很多国际奖项。

我的感受是这些故事虽然很“土”,但的确有味道,现在再拿出来重温也不过时。不得不承认,上世纪80年代是思想解放的年代,无论是电影、文学、音乐,出了很多好的文艺作品,只是这些作品主体是反思和揭疤,很深刻但调子比较灰暗。


下一波小高潮发生在2002年。老谋子改了戏路,拍气势恢宏的武侠片。《英雄》、《十面埋伏》、《功夫》等大制作影片,打开了北美票房。武侠、异域风情、唯美画面,老外觉得中国电影就是这样的。这些电影虽然在海外卖座但都无法拿奖,因为它们本质上是一帮中国人在拍老外眼中的中国,老谋子没有“坚持装深刻”。

融合

曾几何时,好莱坞大片是我们追捧的对象。记得90年代各种租赁和销售盗版大片的音像店充斥着大街小巷,也为我开启了全新的感官体验。那时时常感叹,好莱坞怎么能拍出这么好看的电影?再回头看国产片,几乎没法看。


1994年,好莱坞大片第一次搬上中国银幕,第一部片子是《亡命天涯》。第二部片子大家更熟悉,是卡麦隆执导、施瓦辛格主演的《真实的谎言》。当时估计一半的中国人都看过这部片子,可惜当时的票房只有1个亿,大家都是看的盗版的。进入中国的好莱坞片子受到诸多限制,每年只有10部,而且发行商只能拿走销售额的13%。2001年加入WTO以后,这个数字变成了20部和25%。

好莱坞找到了一条合作拍摄的道路。和中方合作或者引入中方投资的将不受配额限制,分成可以提高到43%,而且更重要的,可以排入占票房总收入一半以上的寒暑假、新年和十一热门档期。


通过合作,中国制片商迅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大量投资于音效、制作等基础设施。比如,中影投资的《流浪地球》中的视觉、音箱效果几乎可以和好莱坞媲美,而去年票房拿第一的《哪吒》,从整体都细节,都妥妥地以假乱真迪斯尼。这两部国产电影也把《复联2》这个戒指目前全球最卖座的商业片挤到了第三的位置。

2019年中国票房榜前25位中国电影占了17席,而前十位中国产影片占了8席。除了青春剧《少年的你》、《飞驰人生》和动画片《哪吒》和科幻喜剧《疯狂的外星人》之外,其余四部《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烈火英雄》、《中国机长》讲述的都是中国平民英雄的故事。中国观众看惯了洋人拯救世界,而今厉害了我的国,看着有很强的代入感。从创造历史票房奇迹的战狼系列开始,中国导演找到了一条票房长红的新路——拍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电影吸引的除了一二线城市的白领,还有占据中国票房40%以上而且不断增长的三四线城市的观众。观众花上几十块钱,暂时脱离日常的烦恼,感受一下厉害了我的国的情绪,在越来越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寻求集体主义精神的寄托。


但这类影片有个硬伤。拿最近大火《八佰》为例,虽然有很多违背史实和常理的地方,但观众怎样看得爽就怎么拍,打爱国牌、民族牌、煽情牌,本质上和抗日神剧手撕鬼子没有区别。看这种电影,就想吃四川火锅,很麻很辣很过瘾,吃完以后觉得嘴里都一个味道,除了一嘴油什么都没留下。因此,《战狼》和类似系列的电影国外的票房惨败,更不用说要去评奖。


从张艺谋开始,中国的导演们开始向世界讲中国故事。从不堪回首旧社会,到飞檐走壁新武侠,到如今我们的演员可以穿上现代服装讲述中国的时代故事。这是第一层的文化自信,我们通过观众一脚一脚的投票做到了。但第二层的文化自信,是真正拍一些有温度、有内涵,比较“深”的电影,比如昔日经典《霸王别姬》、《花样年华》,我甚至觉得今不如昔。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通过讲中国故事反映社会现实,挖掘人性中不变的复杂。只有到那时,我们的中国故事才有可能像韩国电影《寄生虫》那样横扫奥斯卡,向世界观众输出优秀的作品来。期待那天早日到来。


作者介绍



周伯通,国内A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的总法。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会坚持写一些“装作”深刻的东西,他说,装着装着,就说不定真的深刻了。他的目标是成为一个 “有好看皮囊的有趣灵魂”。


往期文章:

近期热点

【直播发布】中国反垄断合规实务指南

法嘉·嘉谈|连接共同的你和我

 法嘉LAWPLUS



*本文插图来源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如涉及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