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博士生在光明网撰文:科技创新赋能共同富裕的“四力”

请关注→ 思享前沿 2022-09-09

冯赵建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主持教育部、河北省、天津市社科项目30余项,在CSSCI、北大核心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国家级网络媒体发表理论文章10余篇。


科技创新赋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但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仍然存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是一项长期任务。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科技创新是财富创造的源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

  以人为本谋发展,形成共同富裕“驱动力”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解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要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以科技为经济赋能能够提高我国产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从而提高劳动者收入,同时能够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人民提高更优质的服务。因此,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不断推动科技进步是“把蛋糕做大”的必要前提。

  将科技创新纳入顶层设计,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支撑。要强化科技创新部署,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强科研攻关,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速完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保障制度。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引领方向,以人民发展需求为核心,以当前科技短板为重要抓手,以优惠政策为手段,集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力量,激发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科技主体的创新活力,推进科技进步,使科技成果造福人民,让科技创新成为拉动共同富裕的“马车”。

  加快产业创新升级,满足人民高质量需求。顺应第四次产业革命浪潮,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将中国科技企业放置于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的“双循环”之中。推动中国企业开展全球性的科研交流与合作,吸引全球优质资源要素流入,为国内带来先进技术与成果,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同时,提高企业的竞争压力,倒逼中国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整合资源、提高配置效率,从而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并在国内形成良性竞争、创新升级的良好氛围,构建更加合理开放、优质高效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的高质量需求。

  加强国家科技工程建设,让科技成果造福民生。加快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研发中心、技术发展中心等科技创新基地,聚焦中国社会实际,加快重大科研项目的攻关速度,提升科研质量。尤其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科技项目研发工作,将农业技术领域的研发项目纳为重点支持项目,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农村发展实践,从而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助力共同富裕早日实现。

  创新主体齐推进,夯实共同富裕“聚合力”

  公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不断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坚持“先富带后富”,引导企业、个人等主体协同参与到共同富裕事业建设中来,为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聚力。

  政府鼓励、引导创新主体参与共同富裕建设。共同富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由于区位因素、经济基础、国家政策等影响,会有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在一定时期内先富起来。但必须始终坚持共同富裕,不放弃每一个落后地区。因此,政府要以共同富裕为原则,依据本地区优势,整合本地区科技创新力量,引导企业、科技人才积极参与地区建设,引领创新主体为共同富裕事业添砖加瓦。

  企业树立“先富带后富”的观念,共建创新联合体。“先富带后富”不只是对政府、对个人的要求,也是对科技企业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先富起来的龙头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在欠发达地区设立分公司,促进当地资源开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同时,先富起来的龙头企业要联合中小微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就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开展研讨,打造“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模式,形成全产业链共同发展的科技创新生态圈,营造“先富带后富”的产业发展风气,从而整体提高我国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凝聚共同富裕的“聚合力”。

  个人树立责任意识,助力落后地区建设。人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推动地区发展的作用。实现共同富裕,亟需打造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艰苦奋斗、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个人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具备到祖国偏远落后地区奉献才智、贡献力量的勇气与担当,为偏远落后地区的经济建设助力,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懈奋斗。

  要素流动促协调,筑牢共同富裕“保障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中的里程碑成就,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之路,重难点就在于促进城乡平衡和区域平衡。由于发展基础和资源配置的不同,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之间、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为共同富裕带来了挑战。因此,要缩小发展差距,推动发达地区的创新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入,平衡地区间发展差异,在共同富裕道路中不让任何一个地区“掉队”。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仍不平衡,从全局视野出发,要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以政策倾斜引导技术、人才、信息、资本等要素向农村和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流入,发挥创新要素的引领发展作用,不断增强欠发达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从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区域发展差距,带动欠发达地区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走平衡、协调、包容的发展道路。

  促进创新要素在区域间流动。将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与打造区域市场相结合,发挥长三角、珠三角等科技发达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国统一市场下,中西部地区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快构建城市圈,从而为中西部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各地区间的科技合作与对口支援,鼓励发达地区“一对一”帮扶欠发达地区,通过开展区域间成果转化等合作,推动发达地区的科技型企业、技术平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从而推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入,有效配置区域资源,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促进创新要素在城乡间流动。打破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壁垒,把握数字乡村发展机遇,在全农村应用并推广先进技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避免数字鸿沟,以吸收创新要素夯实农村技术设施建设;在农村地区广泛普及技术知识,科普科技创新对脱贫的积极作用,开展技术讲座,从而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速农村的知识化进程,缩小城乡居民间的科学知识差距和信息差距。

  科技人才造红利,激活共同富裕“内生力”

  科技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中资源流动的重要载体,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推动作用。以科技人才为重要依托,既能加速创新要素向欠发达地区流入,又能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重视激活科技人才红利,有效释放科技人才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托底”“扩中”“提高”作用,能够更好地为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人民普遍富裕提供动力。

  发挥科技人才的“托底”作用。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实现农村富裕,就要激活农村产业活力。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切入点,坚持服务“三农”的战略导向,支持更多科技人才入农村,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着力点,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大学生关于农村形势与政策、农业技术和创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以人才下乡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脉;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突破点,在农村开展培训机构,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农民的知识技能水平。三管齐下,培养农村科技人才,释放人才效用,实现农村共同富裕。

  释放科技人才的“扩中”作用。建立健全工资制度,保护科技人才的合法收入,并落实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科技人才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进一步放宽工人对科技研发经费、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的自主处置权,鼓励用人单位提供安置津贴,激活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改善营商环境,通过降低准入门槛、减免税收等措施,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能力。

  激发科技人才的“提高”作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将“坚持人民至上”和“坚持开拓创新”列为了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所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科技人才具有开拓创新的能力,是推动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主自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培育坚持人民至上、共同富裕理念的科技人才,让他们自觉肩负社会使命与担当,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智力和人才支撑。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20JDSZ3061)研究成果】


汇编 | 《思享前沿》总编组

来源 | 光明网  学术频道


感谢作者授权转发

相关链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汇编


顾海良:深刻理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光明日报: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


秦宣、 邹广文等10位专家解读:精神生活富裕


这21位知名专家的学术公众号,你关注了吗?


推荐 | 48个马理论公众号,20余位知名专家


长按以上二维码

关注我们,共建共享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