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M的口罩,只是这个帝国的冰山一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青年横财发展会 Author MC阿骨打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青年横财发展会(ID:xrich666)
作者:MC阿骨打


 
因为今年1月的这次时艰,口罩一下子成了今年的年货。

在国内,超过九成的N95口罩产自3M公司,甚至有人一度误以为口罩上的3M不是公司的LOGO,而是这种口罩的规格名称——要不然为什么几乎每个口罩上都有3M的字样?

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尽管3M已经近乎完全占领了中国的口罩市场,但口罩却仅仅只是这家公司业务的冰山一角。它的业务几乎无所不包:不论是工业、化工、电气、电子、通信、交通、汽车、航空、医疗、安全、建筑、商业及家庭消费用品。以至于在财务报表上,几乎都不怎么提及自己的口罩业务。
      

但罗马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即使庞大如3M,这家在2019年全年净收入超过300亿美元,市值超过千亿美金的超级巨头,依然得从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开始。而且在起步阶段,它还险些破产倒闭。 
 
3M公司这家百年老店,创立于1902年。光说年份,有的人可能反应不过来这一年有多久远。如果我们把镜头转向中国,1902年年初,慈禧和光绪因为八国联军的离去,才刚刚返回北京城。

同一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双港市(Two Harbors, Minnesota),五个野心勃勃的企业家盘下了一个矿场,并为之联合创立一家公司,名为明尼苏达矿业和制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简称3M公司。
       
△ 满满的年代感     

这五个创始人出身很多元:一名律师、一个医生、两位铁路高管和一个屠夫。可惜,没一个是专业研究采矿业的。在他们最早的计划中,这个矿场,乃至整个公司的最初目标是开采稀有矿物刚玉(corundum),并将其作为磨料销售。

既然名字里的第三个M意为制造业(Manufacturing ),公司也在创立初期顺理成章地建立了一家小砂纸厂,作为公司业务的补充。

与二十世纪初的许多公司一样,3M也是先成立公司,后进行调查研究。随着采矿工作的推进,工人们发现整个矿场主要矿藏不是最早的开采目标刚玉,而是没有经济价值的劣质钙长石( anorthosite)——矿场从一开始就选错地方了。
      
△ 3M公司办公室原址

随之而来的,则是公司的债台高筑。为了还债,同时也为了在竞争中生存,3M不得不通过寻找刚玉的低价替代品石榴石来压缩成本,但这也让3M在与同行的竞争中被落下得越来越远。

在公司成立的第三个年头,公司的一位主要投资人埃德加·奥伯担心公司倒闭,说服了朋友奥德威和他一起还清了公司13,000美元的债务,并共同买下了公司60%的股份,避免了公司在决策层面继续犯错。
          
 △ 两位接手公司的大佬
 
这位老哥也不是接盘侠。早在接管公司之前,他就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公司现在的业务必须转型——除了自身矿场的劣势之外,采矿业本身竞争也在愈演愈烈。但与此同时,全国的工业规模也在蒸蒸日上。手里有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还有工人,翻身的机会总是有的。
 
很多人能发财,未必是因为有多聪明,更重要的还是善于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淘金热时期没几人真的挖到了金子,但是卖给淘金者们牛仔裤的李维斯却能稳赚不赔。生于淘金热时期尾声的3M公司,亦是如此。

△ 李维·斯特劳斯与其牛仔裤品牌 logo

当年来来往往的淘金者,奠定了全国基础设施发展的基础,也给即将飞速发展的工业做好了铺垫,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工业用品的需求的大幅上涨。虽然矿场基本上已经废了,但是公司手里还有一家小型砂纸厂。砂纸,仍然是市场所需要的。
       
△ 3M的早期砂纸厂

凭借着早期留下的技术和营销经验,公司在1910年又新建了一家更大的砂纸厂。在这家砂纸厂里,3M公司不仅在1914年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防水、低污染的独家砂纸,还很快开始了扭亏为盈。新厂建立的6年后,公司又首次实现分红,每股6美分。

在刚刚实现盈利后不久,3M就建立了自己的产品质量实验室,负责提升产品的质量以及业务开拓。公司引以为傲的创新精神,也就此开始。
 
正是从这座质量实验室中,诞生了3M公司的three-M-ite的合成磨料,以及Weordry防水砂纸。前者由于其切割金属的优越性能被美国军方大量采购,后者则被大量运用在汽车和家具加工行业。
        
△ 3M的工厂在生产胶带,1931年。图源:明尼苏达州历史档案馆
 
凭借着之前公司利用粘合剂的技术积累,1925年,一名3M的员工发明了一种隔离胶带,此后又以此为基础发明了透明胶带,也就是3M公司的里程碑产品Scotch胶带。至此,3M已经形成了很强的技术壁垒。
 
同时也是在这款胶带的技术基础上,3M还衍生出了医用止血带,在二战中被美军大批量订购并使用。
               
除了止血带,3M还有许多向美国军方交货的军用产品是从二战开始的。例如,美军如今使用的IHPS战斗头盔,就是3M公司的重要产品。
 
除了大发战争财之外,3M依旧不忘在给美国军方供货之余搞点发明创新——比如用于高速公路标识的反光膜,就是3M公司的研发团队在40年代发明的。

靠着之前攒下的资本和名气,1946年,3M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当时的投资银行也建议将其推荐为买入。当被问及公司接下来的打算时,时任总裁理查德·卡尔顿(Richard Carlton)简洁有力地做出了回答:“啥赚钱,我们做啥。”("We'll make any damn thing we can make money on.")
        
△ 值得一提的是,便捷的透明胶带分离器,也是3M的员工发明的。
 
这位总裁的言论看似土味十足,但话糙理不糙。因为随着二战的结束,许多市场上原有的秩序,即将迎来剧变。这时候如果3M公司以不变应万变,只把眼光放在原来的老本行上,那很可能就是急转直下,跌入谷底。
 
“啥赚钱,我们做啥”的3M,以当时已有的核心技术为基础,逐步开始试探进入电子、医疗和消费等新领域。
  

彼时,被二战蹂躏得满目疮痍的欧洲大陆正是百废待兴,美国也随即开展了马歇尔计划协助欧洲复苏。这其中,自然也创造了很多新的机遇:
 
美国对于欧洲的援助,以钱为主,但是钱又很难在欧洲买到东西。各种建筑材料、医疗物资、生活用品等等,还得从美国的制造商手里买。这么绕了一圈,赚钱的还是美国的制造商们。

而 “啥赚钱,我们做啥”,也意味着3M能在许多产业上挨个分得一杯羹。就这样,3M借着马歇尔计划的东风,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在欧洲市场站稳了脚。

而在美国国内,3M率先开创的Scotch 录影带还被运用到了电影拍摄中。大名鼎鼎的1968年经典电影《2001:太空漫游》在拍摄时就用到了3M的录影设备。库神的拍摄水平值得膜拜,但3M提供的技术支持也功不可没。
 
△ 《2001:太空漫游》
 
除了不断扩大业务,3M大量收购了不同业务的其他公司,把触手伸到各种原本毫不相及的新领域。从2001年开始,3M开始在保留多数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将重心逐步转入高利润的医疗和安全行业,实现公司净利率的50%增长,最终发展成了今天“无所不能的”3M帝国。


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除了对已掌握的技术不断进行深耕之外, 3M还有一套独特的创新鼓励机制,那就是3M公司著名的“15%规则”——即公司的研发人员每周可以拿出15%的工作时间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我们日常给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贴的便笺,就是一位3M研发人员在他的15%的工作时间里发明的。
                        
△ 便笺的发明者,亚瑟·弗莱(Arthur Fry)

在3M,谁有新的创意,谁就可以向公司申请资金,不管这些方案能否直接给公司带来盈利。当一个有潜力的创意诞生时,3M公司就会专门组织一个由该创意的提出者以及来自生产、销售和法律部门的志愿者组成的创意孵化小组。
 
这个小组会不断完善该创意,并最终接受公司的检验。直到公司最终宣布创意是否通过后,小组成员才能回到各自原先的岗位上。这些小组的佼佼者,会获得3M公司一年一度的“进步奖”作为鼓励。
        

最有创意的,是3M公司对这些创意的处理方式:

3M没有将创意的重点放在某一特定的待突破领域,然后发力去研究对策。恰恰相反,3M先从一个已经成熟的创意为起点,在市场上寻找该创意可以应用的市场,从而开发出一个新的产业——简单地说,就是先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到市场上找到与之对应的问题。

正是靠着深挖自身的优势和不断创新,一个原本濒临破产的小公司,最终成了市值千亿的“全能帝国”。

参考资料:
1.3M Company - Company Profile, Information, Business Description, History,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3M Company
2.《无所不能的千亿美金帝国:起底口罩之外的3M》 王舷歌,孔愕——深探
3.https://www.3m.com/3M/en_US/company-us/about-3m/
4.https://modernvalueinvesting.de/3m-company-aktienanalyse/
5.https://saintpaulhistorical.com/items/show/39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