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基于古代花鸟画的绿色城市生物生息空间营造——以故宫箭亭绿地改造为例

黄越,李锡梓等 园林杂志
2024-09-04

基于古代花鸟画的绿色城市生物生息空间营造——以故宫箭亭绿地改造为例

Developing Biotopes in Green Urbanism Based on Ancient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A Case Study on Renovation of Arrow Pavilion Green Space in the Forbidden City

黄越  李锡梓  吴瀚文  闻丞*

黄越

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讲师,镜朗生态联合创始人,研究方向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生态修复、城市生物栖息地营建


李锡梓

故宫博物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科学、环境管理


闻丞

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方向为生物地理、生态修复、世界遗产



•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3-11期P62-70.

• 全文引文格式:黄越, 李锡梓, 吴瀚文, 等. 基于古代花鸟画的绿色城市生物生息空间营造——以故宫箭亭绿地改造为例[J]. 园林, 2023, 40(11): 62-70.

• 摘要:基于故宫这一具有特殊历史和文化象征性的场地,尊重中国传统的园林审美意趣,从古代花鸟画中提取适宜在城市绿地中体现的生态群落要素,在箭亭绿地构建符合现代生态人居环境综合功能需求的微型绿地生态系统作为生物生息空间,增进绿色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从花鸟画中提取符合场地立地条件的植物,搭配景石、微型湿地和堆肥设施,在十米~米级尺度构建体现地域自然特征的复层植物群落,在米~亚米级尺度参考花鸟画构图营造符合传统审美的微型陆生生境和水生生境。建成后,多孔隙表面充满自地表至树冠的空间,为多种生物提供可供依存的生境。对所有自然萌生的植物和利用这一场地的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类群进行无差别记录。共记录到37种成活至建成次年的设计种植植物,42种自生植物和29种动物,上述超百种生物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结构。这一系统也成为黑头䴓等珍稀物种的稳定栖息地。实践表明在十米~米级尺度,复层植物群落有助于林鸟多样性的提升。在现代生态文明语境下,传统审美和生物地理知识体系的融汇实践,为在东亚古都开展融合传统文化的绿色城市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新思路。

• 关键词:生物生息空间营造;花鸟画;历史园林植物景观;城市生物多样性;东亚古都;绿色城市


   1 引言   

中国等东亚国家因具有相对同纬度地区更为多样的物种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其生境营造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如何基于传统文化营造生境,同时实现绿色城市的两大发展目标,即增加生物多样性和促进人类文化发展,已成为这些国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但现有对生境营造的研究多基于对城市绿地开展实地调研以提出有利于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因素,却对文化因素关注不足[1-2]

文章以故宫箭亭绿地改造为例,从古代花鸟画中提取生态要素进行历史园林植物景观营造,并对其生态效益进行评估。旨在总结适于中国等东亚国家绿色城市建设的生境营造方法,使之既符合场地历史文脉传承的要求,也符合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期待,同时也是融合中国古典文化与现代生物地理学知识体系的实践探索。


   2 思路、现状、设计和建造   

本研究从花鸟画等文献中提取总结植物、石、水和地形等生态要素,共获取85种(属)植物,57种/科/类动物,并参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开展生物生息空间营造设计。场地位于故宫箭亭东南侧,现状种植有10株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光照条件欠佳。同时分布有玉簪(Hosta plantaginea)、早开堇菜(Viola prionantha)和枸杞(Lycium chinense)等植物,植物群落垂直层次仅有两层(图1)。

图1  场地实施前后对比


根据筛选规则,共计选择37种植物作为生境营造材料。由于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竖向层次越丰富则鸟类多样性越高 [3-4],设计至少5个层次的植物群落,包括覆盖地面草本层、草本层、小灌木层、灌木层和大灌木层(图2),将动物栖息空间在垂直方向上从地面连接到乔木冠层。共设置4组12个堆肥箱、2个水缸和若干景石,与植物搭配形成微型陆生和水生生境,以上要素如画卷一般在宫墙前徐徐展开(图3)。

图2  生境营造思路


图3  建成后实景图


   3 生物多样性效益   

建成后监测共记录42种自生植物和29种(类)动物。据监测,东亚暖温带地区特有物种、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黑头䴓(Sitta villosa)记录频率最高。黑头䴓常栖息在油松的树冠层,微型水体是吸引黑头䴓这一珍稀物种的关键生态因子;复层植物群落为黑头䴓从树冠到地面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均拓展了黑头䴓可以利用的生境空间。此外,褐柳莺等灌丛鸟类也在植物群落中自由穿行(图4)。建成后绿地中超百种生物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结构,能量顺着营养级向上流动。堆肥设施加速了植物残体转化为土壤腐殖质的进程,提升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速率(图5)。

图4  黑头䴓和褐柳莺对复层植物群落的利用


图5  微型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解


   4 结论   

该研究复现了古画中的场景(图6)。在东亚城市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一方面需要识别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并为其拟定相应的保护和修复策略,另一方面需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想和实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利用城市边角空间营造普惠性的生物生息空间。关键是在深入了解地域自然系统的结构、过程和功能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文化,确定具体实践的技术路径,进而实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同步发展。这可能是传承中国风景园林知行传统,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知识体系的一种路径[5]

图6  对花鸟画场景的再现


   参考文献   

[1] 张颖, 黄婷婷, 胡骞, 等. 基于鸟类多样性提升的社区公园生境营造策略探析[J]. 中国园林, 2022, 38(03): 106-111.

[2] 蔡颖芳, 刘展辰, 尹若水. 上海闵行文化公园生境营造后的生物多样性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 55(19): 4923-4926.

[3] XIE S, LU F, CAO L, et al. Multi-scal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vian Communities in Urban Parks Across Beijing During the Breeding Season[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1): 1-9. 

[4] MACARTHUR R H, MACARTHUR J W. On Bird Species Diversity[J]. Ecology, 1961, 42(3): 594-598. 

[5] 杨锐. 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发展评估、困境与突破[J]. 中国园林, 2023, 39(01): 23-25.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编辑校对丨舒婷婷              微信排版丨戴嘉旻              文章审核丨钱秀苇   戴嘉旻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11)丨发展中的东亚绿色城市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11)丨东亚绿色城市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城市治理与都市农业:中国的绿色城市实践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中韩绿色城市建设比较分析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社区支持农业型市民农园模式研究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从摇篮到摇篮”的理念发展及其在生态社区营造中的应用实践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1)丨山水格局视域下杭州绿色城市建设演进与展望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3.10)丨加快构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
《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3.10)丨自然保护地及人地协调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0)丨基于PLUS模型的金佛山自然保护地毗邻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多情景预测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0)丨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松+紫椴+硕桦群系优势树种生态位特征与种间联结分析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3.10)丨国家公园“灾害”类自然现象管控探析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3.10)丨藏书与归隐——无锡杨氏云薖园考析三则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网址:https://www.gardenmagazine.cn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