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5)丨全文下载丨地方性生态知识视野下的岭南庭园研究进展
地方性生态知识视野下的
岭南庭园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Lingnan Gard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Ecological Knowledge
高伟 麦湘颖 陈璞 马佩馨 林广思*
高伟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兼任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园林学会园林教育信息专委会秘书长
麦湘颖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岭南庭园中的地方性生态知识
林广思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兼任住建部科技委园林绿化专委会委员、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指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教指委风景园林专业教指分委委员、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
• 全文刊登于《园林》2024-05期 P23-29.
• 全文引文格式:高伟, 麦湘颖, 陈璞, 等. 地方性生态知识视野下的岭南庭园研究进展[J]. 园林, 2024, 41(05): 23-29.
• 摘要:岭南庭园中丰富的、有待挖掘整理的地方性生态知识是地域性的重要体现。目前,人文视角下岭南庭园研究已构成完整研究体系并呈现往细分领域成熟发展趋势,生态视角下以岭南庭园气候适应性研究为主,尚未完成全生态因子测量与整体景观要素生态过程分析。尽管岭南庭园研究重点关注于地方性自然环境及地方性物质空间载体,但是基于整体性的地方性知识体系仍需完善。从地方性生态知识视野对岭南庭园再认知,提出了适应于岭南庭园营造的地方性生态知识框架体系,由场地生态关系、地方生态技能、传统生态智慧三部分组成,可为岭南庭园营造提供具有整体性、生态性、创新性和国际化的研究视野。
• 关键词:地方性生态知识;岭南庭园;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场地生态关系;地方生态技能;传统生态智慧
1 岭南庭园研究背景
岭南园林作为中国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是岭南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庭园是岭南园林的重要类型,是具有地方性特色的场地尺度研究对象,其中蕴含丰富的地方性生态知识,集中体现地域性特征。
本文旨在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背景下的地方性生态知识视野对岭南庭园再认知,在整体性与地方性、人文视角与生态视角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其研究前景。
2 人文视角下的岭南庭园相关研究
岭南庭园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以夏昌世、莫伯治为代表的岭南学派率先开展岭南庭园测绘工作,界定岭南庭园核心概念,为后世岭南庭园研究奠定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研究岭南庭园发展历程,刘管平、刘庭风、周琳洁、陆元鼎、马秀之、李敏、肖毅强、陆琦、杨宏烈、刘如桐等梳理出以广府地区为核心,辐射至广西、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岭南庭园发展脉络及案例特点。吴劲章、林广思、彭长歆、王曲荷等基于以上研究基础,进行岭南庭园的现当代发展研究。李敏、陆琦、唐孝祥、梁明捷等学者基于艺术、审美视角对岭南庭园风格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岭南古典园林风格的研究框架,并总结岭南庭园的艺术特征。在对岭南庭园风格进行整体论述的同时,关于岭南庭园风格的研究,一方面以粤中四大名园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个案分析。刘庭风、邓其生、陆琦等学者对余荫山房、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佛山梁园粤中四大名园逐个展开其造园历史、布局特征、景观经营、建筑格调的论述。在此基础上,有学者以空间结构、意境营造、地域文化、审美活动、历史变迁[等为切入点,深入研究粤中四大名园,分析其艺术特征与造园智慧。另一方面,从假山、水体、花木、建筑、细部装饰等造园要素出发,对岭南庭园的造园理法及地域特征展开探讨。此外,还有学者对于岭南庭园中的漏窗、花台、廊等造园要素进行了专项研究。
上述岭南庭园研究成果在实证考察、文献考究等大量工作基础上,梳理出岭南庭园的发展脉络及美学特征,后续发展出物质空间层面上岭南庭园类型、造园要素、营造技艺等专项角度的深入研究。综上,人文视角下的岭南庭园研究已构成完整研究体系,呈现出往细分领域发展的成熟发展趋势。但偏向于整体性、人文与生态相融合、借助国际语境中的普适框架来研究岭南庭园的地方性的研究方向尚未充分开展。
3 生态视角下的岭南庭园相关研究
岭南庭园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热冬暖且气候潮湿多雨。岭南庭园有创造良好建筑环境的作用,其组成要素能够有效调节庭园小气候,提升人体舒适度,故岭南庭园气候适应性特征研究是生态视角下岭南庭园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岭南庭园的气候适应性研究共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伴随岭南庭园研究开始,代表学者为夏昌世、莫伯治、邓其生、刘管平等。该阶段研究未明确提出岭南庭园与气候的关系,但研究成果中均可体现为适应气候的岭南庭园特征。第二阶段明确提出岭南庭园的气候适应性特征且逐步受到学界重视,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代表性学者为陆元鼎、汤国华、陆琦等。该阶段为岭南庭园气候适应性特征定性研究阶段,已深刻认识到岭南园林的传统造园思想与地域气候的关联。第三阶段开始通过现场实测等定量化方法对代表性传统岭南庭园的微气候特征进行研究。肖毅强团队重点围绕岭南庭园室外微气候热舒适度的问题,探究庭园室外空间景观要素与热环境的定量化关系,并借助软件模拟,通过生态因子的变化分析出岭南庭园布局的更优解;方小山团队重点围绕岭南庭园遮阳与通风展开研究,通过现场实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定量分析岭南庭园布局及设计要素对于通风及遮阳的影响。
从生态视角出发,国外学者对于岭南庭园的研究较少,多为国内学者在国际平台上对于岭南庭园气候适应性的探讨。Xue等采用实地测量、问卷调查、模拟实测等方法,采用回归分析建立岭南庭园室外空间人体热感受与热环境指标的相关性,初步建立岭南庭园室外热舒适性评价模型。Wu等在庭园生态因子测量时引入像素级空间指标,确定六个能指示热舒适度的关键指标;开发庭园平均辐射温度模型(CMRT)、COMFA庭园模型、模拟庭园风平台等,通过空间实测与相关模型比较,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可解释性、计算速度。
综上所述,生态视角下的岭南庭园研究集中于庭园微气候研究,多关注于地方性自然环境与地方性物质空间。第一二阶段,众多学者已认识到岭南庭园中的生态关系,从定性角度对营造过程中的生态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前人的智慧用于现代岭南庭园营造的指导,但以概括性的定性研究为主。第三阶段,从技术角度对微气候的定量研究以庭园的热舒适度、通风情况、遮阳效果为研究重点,岭南庭园气候适应性研究在国际期刊中进一步体现了量化趋势,已实现在软件模拟与开发上的庭园指标检测综合性能优化。综上,目前的研究尚未完成全生态因子测量与整体景观要素生态过程分析,缺乏生态与人文定量关联性的研究进展,有待从整体人文生态视角进行进一步补充完善。
4 岭南庭园研究展望
从综述可见,当前岭南庭园研究从人文与生态视角分别展开了充足且深入的研究,但仍可以通过整体性与国际化视野进一步拓展,可在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视野下寻求一个兼具整体性、生态性、创新性与国际化的框架体系。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并阅读完整版文章
往期推荐
《园林》学刊·卷首语(2024.05)丨风景园林的地域文脉传承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5)丨全文下载丨地方性与现代性:江南水网乡村景观空间特征与文脉传承《园林》学刊·卷首语(2024.04)丨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新机遇与应对《园林》学刊·新刊导览(2024.04)丨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4)丨几种城市绿地植物物种生物多样性调查方法研究——以上海为例《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4)丨基于InVEST模型的咸阳市生物多样性评价及生态廊道构建研究
《园林》学刊·专题导读(2024.04)丨声纹识别技术支持下自然保护地鸟类多样性节律特征及监测有效性研究——以黄龙自然保护区为例
《园林》学刊·专栏导读(2024.04)丨基于视听结合的徽州园林声景优化研究——以檀干园为例
《园林》学刊
定位:风景园林领域高质量学术刊物
定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
定标:服务学科学者、支撑行业发展
投稿网址:https://www.gardenmagazine.cn
联系电话:021-54353667(编辑)/54352749(发行)
扫码或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