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调查 | 没有YouTube的土壤,国内Vlog要如何流浪

新文化商业 新文化商业 2019-12-16

作者 | 程梦

编辑 | Amy Wang


去年9月份,欧阳娜娜开始在今日头条上分享了一组Vlog——《娜就是这样之Nabi留学记》,记录她在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求学生活日常:从化妆到吃饭到去上课的路上.....都是真实的生活日常, 这一组记录拍摄生活中各种琐事的vlog为其赢得不少路人的好感的同时,Vlog也因此在国内名声大噪,吸引大批人相继入局。

 

 

成为“新宠”的Vlog也引得平台的注目,从去年开始,抖音、B站、微博、微视等头部平台也纷纷布局相关战略,推出Vlog征集计划,5月份百度又把旗下好看视频作为今年Vlog视频发展重点。

 


与此同时,成名较早的王晓光(@cbvivi)、井越(@大概是井越)等vlogger成为各大活动的座上宾,各大MCN机构也开始相继入局,国内vlog市场一片繁荣景象。

 

Vlog已然被视为短视频过后,内容创造的又一风口,可热闹非凡的国内Vlog市场如今究竟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商业模式是否形成?vlogger们的上升渠道又在哪里呢?对比国外Vlog市场发展,国内又有哪些不同?

 

国外知名vlogger均起家YouTube


在国外,Vlog是依据YouTube生存发展的,最初也是诞生于此。

 

2006年,一个名叫Bree的女孩开始在youtube上分享自己每天的个人生活,如同记日记一般,拍摄内容是都记录她生活中随时随地发生的一些日常琐事,上传的视频也都未做加工。如今这种“近距离、个人化拍摄”的拍摄方式仍然是vlog的拍摄特点。

 

而Vlog真正开始在 YouTube上走红,是始于2012 年 美妆博主詹姆的一条 Q&A 问答视频,在此之后后Casey Neistat的youtube内容又正式定义了vlog这一视频形式,他曾经连续600多天坚持日更,将 Vlog真正当成一种对于生活的记录。在他的Vlog中,用户可以观看他在世界各地的冒险之旅,在加之其视频专业的拍摄手法、创意的主题呈现以及具有个人色彩的剪辑风格,Casey Neistat很快在YouTube拥有过千万的粉丝订阅量,这也同时为他带来不菲的收入。

 

 

因为自2009年起,YouTube平台宣布,创作者获得视频收入的55%,这一规定后来也扩展至97个国家。当一个内容创造者的频道达到一定规模,Youtube便会为其开通广告增值服务,通过在其作品中插入品牌主投放的广告,形成经济收入与观看量挂钩的变现渠道,据悉1000次的观看量就可获得大约1.1美元的收益。经估算,当youtuber的订阅量达到十万级别及以上,基本的生活就能够得到保障。鼓励平台用户创造优质内容,促进了平台用户的海量增生的同时,也让YouTube平台上的内容创造拥有一套可持续性的商业变现模式。

 

这也正是国外与国内Vlog发展不同的地方,在Vlog爆发之前,国外就已经具备其生长和变现的良好环境。

 

除了广告分成外,2016年YouTube又收购了一家市场营销公司Famebit,直接连接平台上创作者和市场。这一举又对vlog的商业变现模式进行了完善,当年的VidCon上,YouTube宣布vlogger可以开通会员制,为粉丝提供独家内容,通过平台销售自己的商品。

 

基于YouTube上海量用户和成熟的商业变现模式,国外Vlog规模发展惊人,此前有相关媒体报道,2018年YouTube平台上每个小时诞生的Vlog作品多达2000多条。

 


但随着平台上内容大爆发,国外vlog发展到如今似乎也遇到了瓶颈,吸引用户关注变的越来越难,且与此同时生存环境也在改变,YouTuber保护广告主的新规定中:由以前的vlogger们的内容达到10000以上的点击就可以有广告变现,改变为必须有1000订阅和1年累计4000小时播放量才能有申请资格。

 

市场竞争更加艰难,在此之前创作者们是先做内容,讲述自己的故事,之后再是建立自己的品牌、社区和粉丝关系,向社交媒体转移做营销。如今,在如此拥挤的内容创作市场,vlogger们需要更极致的识别度才能得到用户的关注,新进入YouTuber的许多vlogger往往是先建立起品牌,再做内容,顺序开始相反。一旦没有时间在内容的积累,保证平台上有序的好内容输出开始变难。

 

国内Vlog的“流浪”


而国内vlog发展则是越过前面的繁盛发展,直接跳到了“瓶颈”这一环。

 

 

作为舶来品,Vlog在国内没有为其“定制”生长平台的情况下就被移植了过来,像VUE这类视频拍摄和剪辑工具App,也是随着Vlog在国内吸引越来越多人的追捧,才开始向Vlog社区转型。即使如此,国内vlog至今依然处于四处散落的状态,从未形成聚合,以至于不少人在对vlog这个词耳熟能详的情况下,却仍然不知道vlog究竟是什么?

 

虽然Vlog被称为短视频之后的又一风口,可事实上,早于短视频之前,Vlog 2016年就已经在国内出现,或许是因为没有其专业的平台,又加之较高的制作门槛,Vlog 并没有先于短视频发展起来。而在短视频内容越来越激起用户兴趣,Vlog以其更加真实、亲众的特点被一波人热爱,之后今日头条发现牵手欧阳娜娜将其推向大众眼前。

 

不像国外的vlog拥有孕育期诞生成长的YouTube平台,Vlog在国内如同一个孤儿,“流浪”在四处平台,刚开始时,vlog多出现在微博、B站等平台,这或许跟国内早期的vlogger的聚集地相关,像王晓光(@cbvivi)、井越(@大概是井越)等都是在微博上拥有大批量粉丝的博主,首支vlog也都是发布在微博上。

 

而后当Vlog身含巨大流量的潜质被发现,便遭到众多平台的哄抢。目前来看,这些推出的扶持政策实质更多的是在对Vlog现有流量的争抢,并未对Vlog持续良性发展给出解决方案。

 

随着更多人受扶持政策的吸引纷纷加入了 Vlog 大军,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新入局的创作者们可能更多是的焦虑自己制作的内容如何在庞大的视频库存里抓住观众的眼球,而不再有耐心可以慢慢讲述自己的故事从想做的内容出发,这导致他们也陷入到目前YouTube上vlogger正在面对的问题。

 

缺少类似YouTube的变现平台,国内Vlog的商业模式很不明朗


另一方面,相对于YouTube上vlog成熟的商业变现模式,国内vlog的商业模式很不明朗。

 

目前国内vlogger们获得营收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直接与品牌合作,例如参加品视频做品牌植入、参加品牌活动、做产品体验测评以及品牌创意主题定制等。另一方面则是在入驻新平台时,流量带动平台给到的补贴获奖励。

 

其实无论对于广告主还是平台而言,Vlogger本身的流量价值往往多半并不完全在拍摄的Vlog视频上,而在于创作者本身的影响力,因此,资源就向头部Vlogger集中。例如cbvivi就表示在和品牌合作时不会跟客户保证数据,“因为我并不能预知数据,也不做所谓的数据维护。客户也不会对我提具体的流量需求。”

 


可内容创造者本身的影响力自然是通过其创造的优质内容而来,然而前面也提到如今国内的vlog的创造环境,已经被炒热的市场没有他们留下多少做内容沉淀的时间,新入行的Vlogger前期不得不在拓展新的粉丝群和拍给客户看的道路上挣扎。

 

事实上,vlog在国内名声大噪之前,早前的vlogger就已经受到一些品牌的青睐。2017年cbvivi就接了到来自美国帆布鞋品牌匡威的品牌合作,彼时以「不是谁都懂」为主题,cbvivi结合自己 2017 年拍 vlog 的感想,为其定制了一支vlog。至今,定制视频依然是cbvivi与品牌的主要合作形式。

 

此外,像井越也在2017年接到其第一支品牌推广合作,他回忆到当时是受邀去参加一个酒店联名旅游app品牌的快闪活动,合作的方式是用vlog记录其体验这个酒店的过程。

 

从中也可以看到国内vlog现在的商业模式相比2017年并没有多少创新改变,从一定程度而言,国内vlog变现没有摆脱软广类视频的范畴。

 

“我其实不太喜欢‘变现’这个词,因为它似乎蕴含了一众内容创造的强目的性,可是自己表达的内容才应该是做vlog的目的啊。”井越说。可以理解,或许他其实并不是不喜欢vlog实现变现这件事情,而是国内如今的vlog变现模式,是会对vlogger们自由创造内容有一定的辖制。

 


当然,也不用太过分悲观,一个行业的发展也必然会经过出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像微博、B站等vlog早期聚集平台也都在发力。前不久B站发布Vlog星计划时公布数据:B站 Vlog视频的累计互动次数已经超2.3亿,弹幕数量超过3000万条。当B站聚集越来越多的vlogger,建立起vlog社区生态,如同YouTube一样开通订阅模式也不是不可能。

 

此外,一些入局的MCN机构在vlogger培养上也在随势灵活转变着,像国内比较知名的MCN机构papitube旗下红人入局vlog时,不再只是广泛的做生活内容分享,而是会与博主所擅长垂直领域做融合,例如获得新榜大会年度最受欢迎vlogger的itsRae,她的vlog内容是专注于旅游时的故事分享。除了itsRae外,还有像jin小菌 、熊达达等也都是如此,且已经拥有一定量的粉丝。垂直领域的分享让内容更具统一色彩,增加了创作者标志特性。

 


如今,更多的平台、创作者、MCN机构都加速进入这一市场,Vlog的“风”已经被吹起来了,虽然没有第二个Youtube土壤,但是否能百舸争流,生长出另一派独特景象,现在定论还为时过早。


End


近期热文


*如何平衡大众娱乐与用户选择,《乐队的夏天》用互动视频给出了教科书示范

俄罗斯影史票冠《绝杀慕尼黑》铩羽中国,体育电影在这行不通?

*为何中国音乐剧发展了30年仍未起步?|全球产业调查(二)

* 头条占据大半市场,阿里此时加码印度短视频还有机会吗?

*  冯鑫没做错什么,暴风怎么就败了呢?

* 中美不同的高片酬之痛 | 全球产业调查(一)

刚增持1亿,又质押1.23亿,《八佰》成华谊救命稻草


商务合作|转载|加入社群|投稿

请联系微信wenlele0931 | wxjover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