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重启”西南联大的天时地利人和
作者 | Amy Wang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除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和主旋律大片外,在线下还有着火爆的“献礼方式”——红色旅游。据国家文旅部发布的测算数据显示,国庆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其中红色旅游成为国庆假日旅游市场主旋律。
旅游正在被赋予更多意义。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也是业内新趋势。最近,影视与文旅融合的实践者中开始出现腾讯的身影。
“我们的西南联大”主题游学线路发布会
国庆前夕,9月10日,“游云南929”文旅节六大主题活动之一,“我们的西南联大”主题游学线路在昆明正式发布。这是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腾讯影业和润禾传媒联合出品的电视剧《我们的西南联大》的同名游学主题线路,是云南省和腾讯“云南新文旅IP战略合作计划”的又一落地成果。
历史上,西南联大存在仅仅8年11个月。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之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先后南下西迁,最后来到云南昆明组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全国各地学子步行、马车、或天津水路出发,绕行香港、越南,最终抵达昆明……学子们住的是茅草屋,一间睡40余人,被臭虫咬得一身瘙痒难耐,长年没有条件洗澡,还时不时去乡野躲避轰炸机丢下的炸弹……老师们则从北平一月400多块的月薪(当时可购买一套北平四合院落),来到月薪1块钱的昆明,继续教书育人。
在这样极端的条件下,西南联大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0余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名师巨匠。
天时:历史照进现实
文化内容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的倡导和趋势,是腾讯新文旅IP项目的“天时”。
在异常艰难的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成为享誉世界的顶级学府,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然而它的诞生离中国首所大学诞生算起,才相隔区区40年。
1898年6月11日,康有为、梁启超主导的戊戌变法开始实行,其中有一条便是创办近代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由梁启超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最早的学制纲要。
梁启超拟出的“兼容并包、中西并用”八字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教育基调,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设计了良好且关键的开端。十年后,在辛亥革命前后,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正式成立,教学理念基本上是在梁启超先生的纲要上进行。后来清华、北大、南开南下组建西南联大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儿媳林徽因等众多知识分子南下昆明任教,梁、林夫妇还亲手设计了西南联大的校舍。
历史的延续性需要追根溯源,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影视化重现。如果放在剧作领域,西南联大及与西南联大有关的历史无疑是影视化改编的宝藏,因其天然的“戏剧冲突”。但随着西南联大近年来成为学术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除2018年《西南联大》纪录片和《无问西东》电影片段式的体现外,还没有一部专门以其为原型的影视作品。
《西南联大》纪录片总导演徐蓓曾对外说:“拍摄《西南联大》时,我心存敬畏,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更需要以先贤激励现代的年轻人。与此同时,我更加希望以此为开端,让更多人深入研究西南联大这段宝贵的历史。”
一语成谶,该部纪录片上线后一年,剧集《我们的西南联大》就开机了。
《我们的西南联大》开机仪式
对于文艺作品来说,不怕晚怕急。没有任何一个时候比现在更适合做西南联大影视化IP的孵化了。在这件事上,腾讯是聪明的,云南当地政府也是聪明的。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现实题材屡出爆款的“天时”下,《我们的西南联大》剧集令人期待。
在民族存亡、百废待兴时,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是对知识的尊重和传承,对社会责任、民族发展的承担和使命。对于西南联大IP开发的天时,大概就是在祖国愈发强大的当下,“刚毅艰卓”的求学和爱国精神是年轻人亟待吸收的精神养分。
地利:为什么是云南
上世纪40年代,欧美教育人士称:世界教育中心有三个,美国,英国,还有中国昆明。
1938年,有一个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乞丐”,拄着木棍,混在难民中进了昆明城。他头发已经结块,风尘仆仆,就像一个刚挖出的芋头……更奇怪的,是他紧紧抱着一个咸菜坛子。在一所大学门口,他遇上了刚出门的校长梅贻琦。
“乞丐”拉着梅贻琦的手,说:梅先生,我终于到了。梅贻琦看了半天,才看出,这个人竟然是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被誉为“大师中的大师”的:赵忠尧。而他怀里的咸菜坛子,放着一个铅管,是中国当时唯一的50毫克镭。原来,北平沦陷,赵忠尧趁着夜色潜入日本人占领的清华大学,偷走了镭……为了躲避追捕,装成乞丐,千里走单骑,把中国核物理的重要家当,带到昆明,此时,放射性极强的镭,已经灼伤了他的胸膛。
金岳霖先生花费数年血汗撰写的70万字的手稿因躲避轰炸中丢失,所有的血汗付之东流。他却不气馁,从头开始撰写,没有参考资料仅凭记忆,白天教学、晚上1盏油灯……
梅贻琦先生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没有哪段时间的哪个地方能与彼时的昆明相比,拥有这么大的知名知识分子密度。
部分师生在校舍前合影
除了前文提到的建筑系的梁思成、林徽因,哲学系的金岳霖,联大九年前后任教的教授还有朱自清、闻一多、叶企孙、陈寅恪、赵元任、陈省身、朱自清、冯友兰、沈从文、钱钟书、吴大猷、周培源、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吴晗、吴宓……
有一门课叫《欧洲名著选读》,九位教授轮番上课:钱钟书、吴宓、莫泮芹、吴可读、叶公超…因为老师太牛,很多学生哪怕要穿越整个昆明城,也要去上课。
艰苦环境下,这些老师、学生们的生活痕迹、发生的有趣故事、留下的著作思想等等都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创资源和精神财富,不应该只停留在历史上,也不应该只出现在影视作品里。
基于此,在影视与文旅融合是行业趋势的大背景下,腾讯将触角伸到线下文旅开发便不难理解了,不过这次的影视与文旅融合有点不一样,主要体现在前置性上,剧集从剧本开发阶段就为文旅预留空间,之后也会和剧集做深度联动、互动。
目前,位于昆明的云南师大的西南联大旧址是“我们的西南联大”主题游学线路的起点,随后走访梁思成、林徽因旧居,闻一多、朱自清旧居,观看庭院情景剧《联大往事》《我的闻先生》,还会前往蒙自,参观蒙自分校及重走联大师生走过的滇越铁路。
《联大往事》庭院情景剧的现场图
“未来我们围绕西南联大的IP线路和产品,一定不会是一两条,而是有十几条线路,有几十种玩法。”云南腾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裁、腾讯文旅总经理舒展说。如今,打开 “游云南”APP,你就可以预订 “我们的西南联大”主题游学线路。
人和:知识和精神
西南联大精神上至家国情怀,下到每位师生对知识的坚定追求,他们在苦难中孜孜不倦的求索开拓及爱国精神,都显示出令人动容的无畏和奋进。
不管多难,西南联大人都将播撒知识火种,学习研究当做首要责任。当家国蒙难,1100名学生直接参战,有的前线作战,有的后方保障;有的死在战场,有的为了科研隐姓埋名,如此联大毕业率不到50%。
如文学教授闻一多,也将生命留在了昆明。1946年白色恐怖笼罩的昆明,李公朴被杀,没人敢站出来说真话,闻一多是少数敢站出来呼唤真理的人,结果次日便被特务杀害。
闻一多故居
穆旦,外语系学生之一,后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支援缅甸的远东军战争中,是唯一幸存的联大学生,他经历了震惊中外的野人山战役,于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翻山越岭,扶病前行,踏着堆堆白骨侥幸逃出野人山,而更多参军的学生都没能归来。穆旦在《冥想》的诗中道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
邓稼先,物理系学生之一,国庆档刚刚上映的《我和我亲爱的祖国》里其中一个故事《相遇》,便是基于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的背景,而这个项目的总工程师就是邓稼先。
杨振宁,邓稼先的校友兼挚友,中国乃至世界物理学泰斗,35岁便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如今95岁仍活跃在中科院及各所高校讲堂。他在西南联大7年,完成大学和研究生的所有课程,几十年来不管是回忆录还是采访都保持着对联大最热烈的感情,如今成为仍在世的为数不多的学子之一。
如今,影视与线下旅游并驾齐驱,云南和腾讯要“重启”西南联大IP,两种IP形态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最终又会怎样滋养西南联大这个IP,值得期待。
End
近期热文
转载 | 加入社群 | 投稿
请联系微信 1381021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