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配图来源CCO协议
我们的孩子,注定将来的生活是和世界交融的,是必须要融入主流价值体系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时候,父母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却包含了父母错误的价值观,而这些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今天,就来聊聊为什么有些话是不能说的……
这是很多父母对孩子最常说的一句话,通常用来否定孩子的想法或意见。在涉及到孩子相关的事情,父母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呢?当父母与孩子发生争议时,有没有采用协商的方式呢?
大部分的中国式家庭,都有一个可怕(权威)的父亲和一个慈祥(娇惯)的母亲,孩子一旦听到父亲叫自己的名字,心里会打颤!以至于产生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看到父亲发的微信和短信,心里会先一惊;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会想到,会不会惹爸爸生气!
有些家长会认为:我辛辛苦苦赚钱,供养着孩子好吃好喝好玩,他就必须听我的话,不听话,我就应该收拾他。
这和“我是你爸(妈)”这句话隐含的潜台词是一样的:我是你的主人,你的老板,你的饲养者,而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听话。请记住:养育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孩子不是你的私人物品,更不是一条狗!
“我是你爸”这句话的背后,是父母的懒惰无能,用简单粗暴来替代耐心细致的引导。“我是你爸”这种思想的可恶,还在于从小就扼杀孩子的明珠意识,给孩子埋下强权就能战胜一切的种子!
“我都是为你好”的背后,其实是懒惰,无法说服,无法影响,难以沟通,彼此无法理解,无法达成共识。几乎所有父母为了掩饰自己教育的失败,都学会了抢占道德的制高点,然后就可以双手叉腰,对孩子颐气指使:中学阶段主要任务是高考,不能谈恋爱,这都是为你好!大学期间主要任务是为了找个好工作,不能谈恋爱,这都是为你好!到孩子上班了,立马就催婚,这也是为你好!小时候,让你刻苦学习,是为你好!等长大后,让你回家捧个公务员的铁饭碗,也是为你好......
有个小学同学,8岁的时候,他父亲因工伤去世,爷爷奶奶也没什么文化,只是普通的小市民,母亲在一个工厂当工人。母亲很爱他,担心孩子受继父的虐待,便独自艰难的抚养同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自己却终身未再嫁。同学从小就理解母亲的不易,特别听话。在省城上大学时,谈了一个女朋友,带回家与母亲见面。母亲受过贫穷的苦,了解到女孩家里也很贫穷,便强迫同学和女孩分手。同学工作后,又谈了一个女朋友,母亲又嫌女孩比自己儿子年龄大;同学后来又找了一个女朋友,母亲又嫌女孩身体瘦弱,怕生不了孩子......而当同学抱怨母亲时,母亲就开始道德绑架:还不都是为了你,我才早早的守寡......每每听到母亲含泪诉说,同学就感觉特内疚,觉得自己耽误了母亲的一生,所以只能乖乖听话。工作几年后,同学自己创业,事业慢慢的做大了,钱多了,身边围绕的年轻女孩也多了,可对成家却没有兴趣。这时候他母亲又着急了,催着同学结婚,想早日抱孙子。直到现在,同学还是单身,而其他同龄人的孩子都打能酱油了。父母以自己的付出为要挟,道德上绑架孩子,最终伤害的又是谁呢?
这样的场景,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当看到路上跌倒的老年人的时候;当看到路上乞讨的残疾人的时候;当看到公交车上有小偷偷人钱包的时候;父母总是拉着孩子匆忙离去。或者这样的场景:楼道里有人扔满垃圾,孩子准备去打扫的时候;小区的路灯坏了,孩子准备去找物管的叔叔时;当看到城管殴打卖水果的小贩,孩子义愤填膺的时候。美国老片《怦然心动》(值得一看哦),里面有个故事情节,讲到小女主朱莉为了阻止消防员砍一棵树,居然爬到树上不下来,和警察对抗,这个事情被当地报纸记者登载上了报纸,居然受到男主角外公为代表的主流阶层的高度赞扬。
事实上,这棵树是朱莉邻居家的,属于别人的私产,砍或不砍是人家的自由,一个小女孩赖在树上不下来,让消防员和警察束手无策,这样的故事似乎很狗血。但是朱莉身上的不畏强权、坚持自由、敢做敢为却代表着世界主流的价值观。世界已经变的很小很小,在这个世界村中,长大的中国孩子和西方孩子将会成为朋友、同事、生意伙伴......价值观都不同,怎么样相处呢?当然,我相信聪明的家长,只要想帮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一定有充满智慧的方法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并且尽量避免自己受到伤害或者威胁。
小学的时候,父母总是说:你看某某家的孩子,学习好、爱劳动、会唱歌、会舞蹈......你看看你!读大学时,父母总是说:你看某某家的孩子,考的清北大学;某某家的孩子......你再看看你!参加工作后,父母总是说:你看看某某的孩子,现在XX局XX长;某某家的孩子,在医院当医生;某某家的孩子已经当总经理了;某某家的孩子已经当教授了;某某家的孩子现在年薪百万;某某家的孩子开的是奔驰;某某家的孩子,每个月给父母寄5000元;某某家的孩子带父母出国去旅游;隔壁那个国家的80后,都当元首了......你看看你!等结婚了,父母总是说:你看某某的儿子,娶的媳妇又白又高又漂亮,还是个硕士,工作单位又好,家里还有钱......你看某某的女儿,嫁的老公,有钱、海归、个子高人又帅、人家父亲还是当XX长的......你看看你!当然,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家长,其实并不是真的嫌弃自己的孩子,而是他们认为,给自己孩子树立一个高高在上的榜样,就可以让孩子知耻而后勇,从此爆发出惊人的动力,后来居上,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事实却正好相反。这种比较,往往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自卑。可悲的是,现在很多的家长,却将自己从小受到的罪,再次强加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哲学家黑格尔评价中国人时这样说:中国人以撒谎著名,随时随地都能撒谎。朋友欺诈朋友,假如欺诈不能达到目的或者为对方所发觉时,双方都不以为怪,都不觉得可耻。我承认,黑格尔说话忒刻薄了点。其实,爱撒谎是人类的天性,是对自我的一种保护。自古以来,说真话的人确实没什么好下场。司马迁、海瑞、彭德怀、写诗的公务员秦中飞、被跨省的谭秦东医生......遵从丛林法则的社会,说真话确实要承担极大的风险,而谎言和欺骗就是最好的保护。
大家可能还记得,小时候被父母或者老师怀疑干了坏事,常听到的一句话:你老实交代,我就不打你。结果老老实实交代完,却换来一顿暴打或者痛骂。慢慢的,孩子就明白了:撒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所以,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人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
好吧,我承认,要让孩子在这个丛林社会活下去,撒谎是一种基本生存技能,都不用父母教,他自个就能学会。但是,家庭不是丛林社会,不需要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家长要给孩子保留一块最后的净土,在这里,彼此坦诚相待。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孩子尽管年龄小,但他同样会体会到家长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要知道从小受到尊重、信任的孩子,会更加懂得怎样去尊重、信任别人和怎样得到别人的信任。有些家庭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面对孩子说谎,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就加以苛责、训斥,甚至打孩子。有些孩子本来不想说谎,不敢欺骗父母,但畏惧于严厉的家庭环境,为了逃避惩罚,也为了让自己少受点皮肉之痛,于是编造了各种各样的谎言。这种情况,做父母的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当孩子在认错时,就不要再给孩子施加精神上的压力。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告诉孩子说谎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告诫孩子说谎或许能让你一时蒙混过关,但迟早也会让他人发现事情的真相,等真相大白之后,不仅会让你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还会失去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对你的信任,久而久之,别人就不愿意再跟你接近了。这样的话,孩子便会在愉悦互信的氛围中受到启迪,讲诚信的意识也就会逐步培养起来。
每个人的小时候,都一定被父母无数次的叨叨:千万不要下河洗澡、千万不要爬树、千万不要......远离危险,确实没错,有些错误一生都不要犯,哪怕一次。但是,教育从来不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而是一个让孩子体会的过程。看见了,体会了,理解了,才能内化成他自己的道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给孩子讲道理,教育意图太明显,孩子只能被动接受。带着孩子去看见,去感受道理,力量远比讲道理大得多。而其中,父母的以身作则、亲身示范,则是最好的方式。如果父母为了避免一些小概率的安全事故,一直把孩子含在嘴里,捧在手里,孩子又如何能长大呢?从小到大不经历一丁点的危险,缺乏冒险精神的孩子,长大后又怎能不是平庸的呢?!只要生存着,危险就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去识别危险,如何去处理面临的危机。
不少孩子在学校受到老师的不公正待遇,或者被同学欺负,回家对父母倾诉,结果却遭到指责:为什么只处罚你?为什么只欺负你?尤其是孩子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家长会习惯于从自家孩子身上找原因。还记得我小时候,大概六七岁,在篮球场玩,用语言挑衅邻居家那个比我大四五岁的男孩,具体说什么忘记了,估计应该是:我骂你又怎么了,你来打我啊......之类,结果被对方暴打一顿。然后,我就哭着回家了,估计当时脸上多少有些挂彩,我父亲问完情况,一下就炸了,挽起袖子就去邻居家揪那个打我的男孩,对方父亲(校长)也出面了。两个家长加上两个孩子扯了半天,最后那个男孩很不服气的勉强道歉才算完事。这个事情之后,我明白了三个道理,第一是不要胡乱招惹人,会挨揍;第二是父亲是有担待的,是我的坚强后盾;第三是校长又怎么样,也要讲理啊!那个年代校长确实不牛逼,起码不敢杀人埋尸操场,更没有全网删帖的威力。
如果父母面对已经饱受心理创伤的孩子,不弄清楚情况,一味的指责和批评,只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不可靠、不值得信赖。尤其是,屈服于对方家庭在权力和金钱上的地位,那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已经播下了“放弃真理,屈服于权力”的种子。
最后
孩子的成长,受三大环境的影响,第一个是家庭,第二个是学校,第三个是社会。
父母不能控制学校环境,但是可以在有限的条件里选择尽量好的学校,好学校和差学校,真的差距很大很大!!父母必须要和老师时常沟通,主动配合老师的教育,而不是将孩子甩给老师,就觉得万事大吉。一个老师面对几十号学生,平均到每个学生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
社会是父母无法掌控的,凭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的,无论所处的社会是多么的糟糕,但是,把家庭变成一块净土,努力一下还是可以实现的。
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一个孩子的扭曲成长,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将原因怪罪于学校和社会,是家长推卸责任的表现。
很多父母抱怨自己不是搞教育的,其实这不要紧。事实上大多数培养出优秀子女的父母,都没有专业学习过教育学和心理学。
只要父母三观正,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知识,肯花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就可以成长为一个三观端正、有文化教养、有社会担当、有自由灵魂、诚实守信的文明人!
作者简介:难得君,一个三观比五官正的温情大叔,985硕士,曾任企业高管,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