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 梁兴堃 理论构建方法之扎根理论:我国人文学者是如何参与数字人文的?
除扫码外,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也可直达直播平台。
理论构建方法之扎根理论:
我国人文学者是如何参与数字人文的?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与案例研究
[研究问题与发现] 数字人文的发展已经对人文学科的研究范式产生了影响。而现有的研究多数聚焦信息技术及其如何与人文学科的结合,却鲜有文献关注数字人文重要参与主体——人文学者——的信息行为。因此,本研究关注的问题是人文学者如何参与数字人文研究。通过对11位典型的人文学者的案例研究,综合运用质性分析方法,归纳出影响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主范畴,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了用于解释中国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相关理论。研究发现: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动机是二元的,包括主动动机和被动动机。在二元动机的共同作用下,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产生了阶段性的信息需求和参与行为,进而演化出三种参与路径。每种参与路径的产生有其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且可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各自的要素特征。因此,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并包含了一系列变化及条件的复杂过程。
[论文出处] 董舞艺,梁兴堃.中国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动机的二元结构及行为路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5(04):86-103.
梁兴堃,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助理教授、研究员。2012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获管理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第二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剑桥大学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组织管理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等。参与欧盟第七框架项目、中国社科基金项目、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项目六项。擅长质性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Research Policy、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国图书馆学报》等国内外期刊。
制版编辑 姚志臻
END
学术活动|第六十一期 讲座纪要 吴令飞 词嵌入模型:大团队与小团队所产生的科技创新是否不同?
学术活动 | 第六十期 李江 因果推断之倾向值匹配与双重差分:回国后,科研人员的业绩更好吗?
学术活动|第五十九期 讲座纪要 马费成:实证研究的应用及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