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络首发 | 我国主流媒体报道语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表现维度研究(内含视频摘要)

唐琼 蓝丽婷 图书情报知识 2022-04-25

     ISSN 1003-2797

     CN 42-1085/G2

     双月刊

     同行评审期刊



视频摘要时间轴

0:41

研究背景

1:23

研究目的

1:42

研究设计

2:18

我国主流媒体报道语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表现维度构成

2:55

我国主流媒体报道语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各维度分析

4:05

我国主流媒体报道语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特征


唐琼   蓝丽婷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广州,510006)

网络首发时间


2021-06-07

网络首发地址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2.1085.g2.20210604.1317.002.html



目的/意义

从我国主流媒体报道角度分析我国公共图书馆影响力之表现,为进一步开展我国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及构建影响力提升路径提供支持。

研究设计/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2015-2020 年公共图书馆相关的主流媒体报道进行分析,探索中国主流媒体报道语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表现维度。

结论/发现

我国主流媒体报道语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包括: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地方发展赋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个人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六大维度,揭示出公共图书馆在促进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创新/价值

从我国主流媒体报道视角研究公共图书馆影响力,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话语表达体系的途径之一,可为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影响力 影响力评估 

主流媒体 报纸 新闻网站 内容分析



1 引言

为发挥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国家不断加大在公共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以公共图书馆为例,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数量、从业人员数量、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全国人均图书藏量、人均购书费等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而从《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等国家政策法律文件均可看出,关注公共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的服务效率、效能等是国家层面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要求。那么,具体而言,国家在公共图书馆所投资源的效果与效益如何?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对于个人素养的提升、城乡差距的缩小、区域发展的均衡、社会成员发展机会的平等以及社会福祉的持续提高有何助益?公共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能否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对上述问题的明确回答,亦是公共图书馆存在价值和影响力的有力展示。


在开展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欧美等西方学者相关研究开展较早,研究积淀较为深厚,所形成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深刻影响了我国学者有关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表征的讨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展的影响力评估实证研究。但西方对于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的讨论有其适用情境。因此,依据中国的现实发展展开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表现之研究有其必要性。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老专家回信,强调了国图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同时提出国图应当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己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2]。这从国家层面上肯定了我国图书馆的重要社会地位,以及在培育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为研究我国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的表现维度提供了理论支持,指明了研究方向。本文试图基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具体情境,通过分析我国主流媒体相关报道,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话语表达体系,从而为后续开展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的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2 研究综述

近年来,图书馆影响力与价值揭示已成为学界与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国际标准《信息与文献——图书馆影响力评估的方法与流程》(ISO16439:2014)与我国文化行业标准《信息与文献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的方法和流程》(WH/T84—2019)将图书馆影响力定义为“图书馆及其服务对个人和(或)社会产生的影响”,并将其作用范围界定为:对个体的影响力、对图书馆所属机构或社区的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以及经济价值[3-4]。《全球图书馆倡议》(Global Library Initiative)的影响力规划和评估项目提出图书馆影响力表现为人们知识和技能的变化、感知和信心的变化、特定行为的变化、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变化等五类[5]。Halpin、Noh、Vakkari等学者分别调查领域专家、图书馆员、图书馆用户角度的图书馆影响力表现,指出公共图书馆对社会与个人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社会影响力、经济影响力、教育影响力等方面,其中对个人的具体作用包括自我教育、职业发展、日常生活与休闲等方面。图书馆员认为图书馆的教育影响力是最为突出的,而对于用户而言教育和休闲是其感知到的图书馆的主要影响力[6-8]。东莞图书馆是我国文化行业标准《信息与文献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的方法和流程》(WH/T84—2019)的主要起草单位,其成员结合行业标准的研制,阐释了公共图书馆对个人的影响力、对所属机构或社区的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经济价值的内涵及表现[9-10]。还有学者从构建和谐社会[11]、促进全民阅读[12]、促进城市文化建设[13]、减少信息贫困[14]等方面提出公共图书馆影响力之表征。分析国内外有关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相关研究发现,研究人员对于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表现维度的分析与认识,既有基于IFLA《公共图书馆宣言》等国际宣言、声明所达成的共识,亦有不同发展情境下的认知差异。


从既往研究中了解国内外学界与业界对于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的认知,是建构我国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话语表达体系的基础。而要了解社会对某事物或某议题的认知,最常见的研究范式之一即为从媒体报道角度展开分析[15]


早期对于图书馆媒体报道的研究多是通过对相关媒体报道的数量、主题等属性的分析,研究图书馆的宣传推广策略与媒体影响力[16-19],之后更多学者开始关注媒体报道中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及社会角色。如刘兹恒等着重分析《人民日报》1949-2006年对图书馆的负面报导,提出优化图书馆形象的建议[20]。莫祖英等分析2009-2012年国内报纸有关公共图书馆报道,发现媒体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构建的引导主要围绕服务形象与硬件设施形象等方面展开[21]。“知识天堂”“融合共享的文化服务平台”“在数字化浪潮中生长的有机体”“工作生活相融合的第三空间”“边缘化文化机构”“内忧外患的组织机构”“管理不善”等[22-23]均为研究人员从媒体报道中发掘的图书馆社会形象。


上述研究重点在于揭示媒体报道所反映的公共图书馆整体形象,侧重于从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服务理念、员工素质、服务质量等角度给予看法和评价。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从我国主流媒体报道的角度研究公共图书馆及其服务对个人和(或)社会产生的影响,更关注基于事实案例的媒体报道文章对于公共图书馆所发挥作用的表述,分析主流媒体报道反映的我国公共图书馆发挥的实际作用与价值呈现,从这一角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话语表达体系,从而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实证研究奠定基础。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样本来源

媒体报道是对客观事实的叙述和传播行为。根据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对于我国主流媒体的界定[24],选择中央报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报、各大中城市党报[25]以及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型新闻网站4类作为主流媒体报道来源,共计65个(见表1)。


3.2

数据收集

2015年《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及《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的发布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因此本研究将数据收集时间范围限定为2015-2020年,以探索在新的发展时期下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的表现与特征。


根据研究数据需求以及数据库的资源特点,分别使用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与慧科新闻数据库收集相关主流媒体报道。在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将来源报纸限定于中央报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报、各大中城市党报3类61个报纸(不包括《大众日报》与《海口晚报》),将报纸日期限定为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以“公共图书馆”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在慧科新闻数据库中将媒体限定为《大众日报》《海口晚报》、新华网(xinhuanet.com)和人民网(people.com.cn),将搜索日期限定为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将搜索范围设定为标题及内文,以“公共图书馆”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剔除检索结果中不符合主题的文章以及重复文章后,共收集到来源于62个主流媒体的2,182篇报道文章,这些报道或以公共图书馆及其服务为主要对象,或以公共文化服务或全民阅读为主题,或以城市生活、文化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后两类主题均涉及公共图书馆)。

①有三家报纸《大众日报》《海口晚报》《银川晚报》未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报道文章。


3.3

数据分析

使用NVivo11对收集到的2,182篇媒体报道内容进行编码分析。正式编码前,基于图书馆影响力的定义与作用范围拟定初始类别,包括对个体的影响力、对所属机构或社区的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以及经济价值四类。同时明确编码规则:①被编码的语段内容须同时涵盖对图书馆本身或其行为的描述,以及对其结果或作用的评述;②以报道中相关评述为基础,结合上下文语境编码;③内容丰富的语段可同时归属于多个编码节点。编码过程中,两名研究人员共同编码,并就争议点和分歧点展开充分讨论。编码完成后,研究人员分别对编码结果进行抽样复核检查,就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修正。最后进入编码语料库的报道文章共计1,206篇,占全部文章的55%

②检索得到涉及公共图书馆的报道共计2,182篇,编码时发现,含有符合第一条编码规则所述内容语段的文章共计1,206篇。



4 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表现维度分析

以“图书馆行为——结果(效果)”的结构提取报道文章中与图书馆影响力相关的内容,根据内容属性及语义关系进行初步的概念化描述,形成92个自由节点,共编码2,552个参考点。然后对自由节点进行主轴式编码,基于自由节点概念类属之间的联系对节点进行归纳与删减,保留了32个自由节点作为三级编码,共计2,416个参考点,归类形成17个二级编码。最后基于二级编码结果,结合报道文章中的本土概念以及国内外有关图书馆影响力的研究,提炼出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表现的六个维度,最终形成包括6个一级编码、17个二级编码以及32个三级编码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框架(见表2)。

我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表现维度数量丰富、类型多样,涉及个人、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一级编码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的参考点占比为39.32%,“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参考点占比为27.57%,两者的参考点占比远超其他维度;“为地方发展赋能”“构建和谐社会”两个维度的参考点占比均为10%以上;“促进个人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两个维度的参考点占比则都低于10%。可见,在我国主流媒体报道中,公共图书馆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影响力最受关注,其次是社会与城市发展方面的影响力,最后是对个人的作用与经济影响力。


对比2015年至2020年各年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表现维度的参考点数量,发现“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两类影响力的参考点占比一直都比较高,说明它们是主流媒体更为关注的图书馆影响力。2017年开始,公共图书馆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影响力的占比明显上升,主要是因为社会愈加认可公共图书馆在促进全民阅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这一影响力的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在2019年有显著提升。分析报道内容可以发现,公共图书馆积极开展跨界合作,推动文旅融合,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越来越显著(见图2)。


4.1

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4.1.1

保障文化权益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高涨,公共图书馆不仅通过海量馆藏、免费借阅机制满足了其基本阅读需求,还通过读者选书、主题图书馆、流动服务等形式以及广泛布设的基层服务点,提供精准且便利的服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正如《重庆日报》提及的,公共图书馆以其“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服务特点与社会关怀的特性,“满足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彰显着“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作用(任竞.公共图书馆应是建设“书香社会”排头兵[N].重庆日报,2015-05-25(011))。


而各类讲座、论坛、展览、观影会、读书会、技能培训等主题广泛、形式多样的高质量文化活动,以及数字移动服务的及时引入,也吸引了更多用户参与到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如市民在参与青岛市图书馆自助图书馆开展的“文化沙龙、民间音乐会、朗诵会、阅读分享会、创客体验会”等丰富多样的公益文化活动中,“共享和体验到了更加便捷丰富、没有时间限定的文化休闲服务”(李魏.全天候图书馆构建“15分钟阅读圈”[N].青岛日报,2017-09-04(008))。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及常态化防控期间,公共图书馆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与丰富文化生活方面的影响则更为显著。深圳图书馆在2020年年初闭馆时期的“馆外访问数字资源人次”与“馆外下载资源流量”同比有明显上升,新推出的数字阅读馆小程序颇受读者欢迎,“读者享受的公共阅读服务得以在云端继续”(韩文嘉.书香浸润市民生活阅读已成城市标识[N].深圳特区报,2020-04-23(A01))。南宁市图书馆与南宁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则推出了“众志成城·以艺抗疫”系列优秀抗疫文艺作品网络欣赏、“法学第一课”公益直播——《新冠肺炎疫情与国际法》、新语听书争霸赛等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让市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阅读的乐趣”(云亦云.推广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绿城[N].南宁日报,2020-05-28(002))。


4.1.2

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多地公共图书馆协同发展,形成了在“总馆—分馆”基础上,发展主题图书馆、基层服务点、流动服务点和移动端服务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便利性,实现文化惠民。浙江图书馆开发提供综合性公共文化信息资源的应用APP平台,促进浙江省“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推动浙江公共文化服务“走向‘云端’”(李文芳.公共文化花开万家[N].浙江日报,2015-11-13(018))。苏州图书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服务“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益之举”(郑海鸥.苏州市图书馆:“文化方舱”到社区[N].人民日报,2015-07-09(019)),也是“苏州文化惠民活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直接体现”(柳霞.从苏州图书馆看公共文化服务创新[N].光明日报,2015-08-10(011))。


4.2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公共图书馆为社会提供了丰富优秀的文化资源,通过开展阅读与社会教育活动,推进全民阅读,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思想道德建设,最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如2016年《经济日报》所提及的,公共图书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承载着传统文化发扬和现代文化传播的文化窗口”,是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场所(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N].经济日报,2016-04-04(004))。


4.2.1

推进全民阅读

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为开展全民阅读提供了完善的组织机制条件、资源活动与空间设施等,引领与推动着“公共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流动图书车与图书自动借还机——云阅读”等结构的阅读服务网络的建设,使其成为“‘全民阅读’的重要承载”(马璇.深圳6家公共文化机构成立理事会[N].深圳特区报,2015-04-06(A02))。


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通过阅读指导活动,提升居民的阅读质量。公共图书馆以主题书籍推荐、图书榜单、阅读方法指引等形式,在阅读资源选择与阅读技巧上对读者进行指导;同时开展面向特定对象的分级阅读活动,帮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的深度与广度,“让那些过去不会阅读的人学会阅读”,也帮助有阅读困难的人“享受阅读的乐趣”(秦华.图书馆里畅享阅读[N].郑州日报,2017-07-28(008))。此外,通过阅读周、阅读月等“阅读节日”与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扩大全民阅读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李魏.青岛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云启动”[N].青岛日报,2020-04-21(003))。


4.2.2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公共图书馆是新时代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很多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推动以影印、数字化等方式建设古籍资源数据库,还致力于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得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成为可能。如上海图书馆的“中国家谱知识服务平台”、西藏图书馆“西藏古籍文献资源特色数据库”、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等专业的数据资源库为促进家谱研究、藏学研究、古籍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源。


此外, 公共图书馆常态化的国学讲堂、文化讲坛、古籍展览等推动我国历史、儒学、年俗等传统文化广泛深入的传播。如郑州图书馆通过挖掘馆藏文献内容,借助高科技手段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读者互动体验平台,“让读者在寓学于乐的过程中,了解国学知识,传承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阅读 点亮城市之光[N].郑州日报,2020-06-30(005))。


4.2.3

推进思想道德建设

公共图书馆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对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重要作用(殷泓.为全民阅读插上法治翅膀[N].光明日报,2017-06-23(009))。如太原市图书馆建设的“马克思书房”,通过建设专题馆藏与开展主题阅读交流活动,帮助读者更加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精神驿站”,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教育”(张希历.让图书馆成为大众读书的主阵地[N].山西日报,2019-01-16(011))。


公共图书馆还通过开展志愿活动、励志讲座、信用服务等主题活动与服务,弘扬助人为乐、坚强乐观、诚实守信等向上向善的社会道德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咸宁市图书馆的信用借阅服务“在书香浸润中,促成文明、诚信的养成”(陈会君.香城大舞台给生活添“香”[N].湖北日报,2020-11-24(001))。


4.3

为地方发展赋能

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的文化地标,不仅以其文化理念与活动塑造地方的文化气质,还通过发展智力资源、为城市规划提供信息与决策支持等,为地方发展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为其高质量发展赋能。


4.3.1

建设地方文化

通过对地方文献与文化遗产的收集保存、保护开发,以及开展融入区域特色文化的主题活动,公共图书馆挖掘与弘扬地方的独特气质,保存地方历史与特色文化。如秦淮区图书馆开展“游见秦淮”系列活动,“依托地方文献资源,以秦淮区历史遗存、文化资源和旅游动线为串连”,通过“专家讲座+线下行走”的活动形式,“从书中讲述秦淮故事,从行走中感悟秦淮文化”(王婕妤.可读可游,书香创新融入一座城[N].南京日报,2020-06-05(B04))。


公共图书馆还广泛开展群众阅读活动,丰富城乡文化活动,提升居民文化素质,推动书香城市与书香农村建设。例如,长春市图书馆举办的“让阅读滋养心灵”主题活动,通过惠民活动、国际儿童图书日专题、讲座沙龙等活动形式,“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人人阅读、全民共读的良好书香氛围”(2020年世界读书日长春市图书馆推出42项“云”活动[EB/OL].(2020-04-03)[2021-03-15].http://ww w.jl.xinhuanet.com/2020-04/03/c_11258095 08.htm)。


4.3.2

提升城市形象

一些公共图书馆凭借出色的服务、蕴含城市特色及颇具美感的馆舍建筑外形,成为“最美图书馆”、“最温暖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地标,并提升了城市知名度。例如,武汉汤湖图书馆以“典雅别致的建筑风格”和“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的自然风景”被评选为“最美基层图书馆”,成为了“网红”图书馆,吸引读者专程从外地赶来“打卡”(张振有.汤湖图书馆获评全民阅读优秀范例[N].长江日报,2018-12-28(036))。此外,公共图书馆获得的各级“文化先进集体”“全民阅读示范基地”“文化志愿服务典型”等称号为城市增添了荣誉,也提升了城市知名度。深圳市图书馆建设的优秀成果就助推深圳市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提升了深圳的国际声誉。(马璇.家门口享受“零门槛”文化服务[N].深圳特区报,2015-05-10(A01))。


4.3.3

增强地方发展竞争力

公共图书馆以跨城市图书馆联盟的形式,加强区域的文化合作与交流,并以此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如成立的京津冀图书馆联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长三角一体化阅读联盟等。其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整合了北部湾经济区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六市的公共图书馆资源,构建了“功能强大的区域性公共图书馆服务共同体”,有利于“实现区域同城化”(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启动[EB/OL].(2019-04-23)[2021-03-15].http://m. xinhuanet.com/gx/2019-04/23/c_112440 2749.htm)。


此外,公共图书馆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正如《陕西日报》所指出的,“是图书馆的存在,让城市里的每个人有了更加便利的汲取知识的平台,更丰富的自我提升的渠道,也让城市中的每个人,更加紧密地与城市融合在一起”(陈卓珂.省图,书香里的“时光简史”[N].陕西日报,2018-11-13(016))。公共图书馆还为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信息与决策支持。例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为全省各级政府立法决策提供专题信息产品,开发出《决策内参》《议政参考》《人大工作参考》等信息资料,“立法决策服务成效显著”(李文轩.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高品质服务读者推进公共文化服务[N].南方日报,2019-10-21(T26))。


另外,公共图书馆通过“一卡通行”“信用服务”等具体形式,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如厦门图书馆首创以社保卡作为图书证,实现居民在全市87家联网公共图书馆内“一卡通行”与“通借通还”,是厦门“智慧城市建设的具象的生活方式”(厦门智慧城市建设走向标准化[EB/OL].(2017-02-24)[2021-03-15].http://www.xinhuanet.com//info/2017-02/24/c_136079775.htm?ivk_sa=1023197a)


4.4

推进构建和谐社会

4.4.1

保障社会公平

通过开展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主题文化活动,公共图书馆满足了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确保他们的文化权益,同时以人文精神和服务理念促进着社会平等意识的传播。如兰州市图书馆开展面向“空巢老人、农民工、残疾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的特色服务,不仅为弱势群体“创造了良好的阅读环境”,“推动特殊群体平等享有阅读权利”,更是“营造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弱势群体的浓厚氛围”(砥砺奋进书香致远[N].兰州日报,2018-01-19(005))。


通过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开展流动服务、建设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公共图书馆为农村或偏远不发达地区输送优质的资源与服务,辅助提升农村或不发达地区的整体知识水平与科学文化素养,缩小城乡信息鸿沟。例如,四川省图书馆开展的“巴蜀讲坛”流动讲座,从城市延伸到各市、州、县图书馆,惠及“广大群众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民工、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发展公共图书馆服务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四川[EB/OL].(2015-05-29)[2021-03-1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 /2015-05/29/c_127855575.htm.)。


此外,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平台,为社会所有人平等地提供公益教育,提升社会知识水平,增强社会的创造力。例如深圳图书馆通过持续开展的“深图网络公开课”、电脑课堂、英语角、暑期公益培训课程等培训活动,“发挥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搭建了市民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平台”(文嘉,洲璐,付平.开创全民阅读的“深圳模式”[N].深圳特区报,2016-04-01(A10))。


4.4.2

促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公共图书馆通过开展主题论坛、辩论会、交流会等集体互动型活动,促进人与人、组织与组织间的交流与沟通,形成和谐的社会交流氛围。例如,四川省图书馆开展的“汉藏文化交流活动”,已成为“内地与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平台”,起到了“增进汉藏一家亲”与“促进民族大团结”的积极作用(发展公共图书馆服务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四川[EB/OL].(2015-05-29)[2021-03-15].http:// 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9/c_ 127855575.htm)。


公共图书馆还通过引导与开展亲子阅读、亲子活动,推动建设书香家庭,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例如,晋安区图书馆开展的“故事妈妈”活动,通过倡导亲子共读,“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并且“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共同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吴晖.让“悦读悦动”成为生活方式[N].福州日报,2018-10-03(004))。


此外,公共图书馆以完善社区图书馆专业化建设的方式,推动书香社区与宜居社区的建设,辅助形成和睦的邻里关系和良好的社区文化,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与凝聚力。如佛山图书馆开展的“邻里图书馆”活动,“以书为媒融洽了邻里关系”,“为构建和谐社区注入了新活力”(郑文.邻里图书馆多多益善[N].河南日报,2019-12-17(015))。


4.5

促进个人发展

公共图书馆的存在“让每个人有了更加便利的汲取知识的平台,更丰富的自我提升的渠道”(陈卓珂.省图,书香里的“时光简史”[N].陕西日报,2018-11-13(016))。东莞吴桂春读者“从只读小学到博览群书,感恩东莞满城书香”(李玲玉,吴擒虎. 小小读者证温暖一座城[N].南方日报,2020-06-27(003)),即是最鲜明的事例。

4.5.1

提升个人素质与能力

社会公众通过使用公共图书馆的借阅服务,参与知识讲座、科普活动、技能培训等社会教育活动,提升自身的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参与图书馆开展的历史讲座、文学讲坛、艺术展览、音乐会、影视展映等文化活动,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同时也在文化活动中开拓视野, 提升思维能力。如广西图书馆“八桂讲坛”是“提供知识、涵养精神、提高审美的重要园地”,且被读者认可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殿堂”,对于提高公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林雪娜.公共图书馆:阅读天地溢书香[N].广西日报,2018-12-20(010))。乌鲁木齐市图书馆面向读者开展不定期的免费电脑技能培训班,并且在春运期间教习农民工进行网上购票,提升了用户的计算机技能与使用互联网获取票务信息的能力(姚刚.退休后也来这里读书[N].新疆日报(汉),2017-08-24(009))。


4.5.2

促进学业发展

公共图书馆倡导终身学习理念,为公众提供专业馆藏、自习空间、各类培训等学习条件,能够“引导人们养成活到老、学到老的良好习惯”,“促进民众终身学习观念的建立”,并“为实现终身学习提供强大助力”,最终“推动全民学习的浪潮”(冯超.长春新区:打造文化殿堂树立精神基座[N].吉林日报,2017-05-25(014))。如乌鲁木齐市图书馆开通的数字资源远程访问服务,让读者得以通过网络访问“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书香中国和中国人民大学书教资源中心等数据库资源”,“为很多写论文的高校学生查询资料带来了便捷”(海风.因时而变满足群众更多文化需求[N].新疆日报(汉),2018-01-18(009))。


4.5.3

促进职业发展

公共图书馆为社会公众的职业工作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知识支持;开展的各类型技能培训活动,也辅助提升了社会公众的职业技能。在贵州毕节,城乡的图书馆、图书室是“群众学习脱贫致富技术的好去处”(李盛,谢朝政.文化甘霖润乌蒙[N].贵州日报,2018-11-05(006))。重庆友爱村农家书屋经常举办科技讲座、健康知识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农技书籍的作用,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周芮.九龙坡14.9万农民有了“文化粮仓”[N].重庆日报,2019-05-24(010))。


4.5.4

塑造良好品格

公共图书馆引导社会公众完善品行与习惯。得益于东莞图书馆提供的阅读条件与环境,吴桂春读者曾表示:“读书对我的性格、心态和眼光都有帮助,我现在不会脾气那么暴躁,看任何事情都能保持平常心……”(李玲玉,吴擒虎.小小读者证温暖一座城[N].南方日报,2020-06-27(003))。山西晋城东关社区“农家书屋”建成后,改变了社区居民的生活方式,“‘不打麻将不生乱,农家书屋转一转!’的新休闲方式开始在居民中流行开来”(张建华.文化晋城书香浓[N].山西日报,2016-10-25(008))。福州晋安区图书馆的国学公益讲座,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参与者“懂得了感恩珍惜、谦恭有礼的传统美德”(吴晖.让“悦读悦动”成为生活方式[N].福州日报,2018-10-03(004))。


4.6

促进经济发展

4.6.1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助力企业、行业发展。如上海绿地嘉唐置业有限公司为社区内建设“我嘉书房”提供土地与资金,而社区“我嘉书房”的成功开放,“增加了社区人气”,并促进“建设一个宜居程度不断提高的社区”,间接提升了该房地产公司的营业额(茅冠隽.这家社区图书馆就是“我理想中的书房”[N].解放日报,2017-05-26(005))。公共图书馆推出的“你选书,我买单”、“网上借阅,社区投递”、“图书馆+超市”等服务模式,为实体书店、邮政快递、实体超市等行业拓展业务范围、进行业态转型提供了契机。如公共图书馆与书店合作开展“你阅读,我买单”活动,既为书店“增加了人气,带动了图书销售,盘活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同时“提高了读者满意度,增加了合理收入,提升了书店的品牌形象”(张枨.青城飞“鸿雁”书香润心田[N].人民日报,2018-04-20(012))。


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也是企业的“智库”,为企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并通过专业的信息咨询服务,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方案,提升决策水平与质量。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图书馆就“为企业提供资讯信息和专业技术服务”(练玉春.走出象牙塔,融入开发区[N].光明日报,2015-08-11(015))。


4.6.2

助推消费升级

公共图书馆与社会机构开展合作,成为文化消费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开发文创产品刺激文化消费,促进社会消费结构升级。例如,合肥市图书馆“悦·书房”与社会机构合作,进驻商圈、社区、公园、地铁站等各处,不定期举办活动,“扩大影响力,带动周边产品的热销”(晋文婧.“新阅读”启悟“新青年”[N].安徽日报,2018-04-20(009))。公共图书馆还通过延长服务时间、开展24小时服务等,完善城市夜晚的文化消费圈,助力城市“夜经济”,促进社会消费层次的升级。例如,南昌市图书馆“图书大篷车”开展送书进夜市活动,“助力南昌‘夜经济’”(徐蕾.用书香涵养南昌的文化气质[N].南昌日报,2019-09-27(D02))。


4.6.3

促进“双创”

公共图书馆通过开设工业园区分馆与开展创客空间服务,辅助创新创业。除了提供场地硬件设施外,公共图书馆还为创业团队提供政策咨询、专业信息检索、宣传推广等信息、智力支持、展示与交流平台。如成都图书馆的“阅创空间”在打造“创客机器人”“灵慧亲子读书会”“麋鹿青年成长计划”等阅创空间系列品牌活动基础上,搭建虚拟孵化器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成果展示平台与合作交流渠道,同时提供创业在线辅导帮助创业团队解决难题(李雪艳.四年一次的“大考”成都图书馆如何脱颖而出[N].成都日报,2017-12-15(011))



5 结语

图书馆影响力是深层次揭示图书馆价值显示的话语,重点关注个人或社会组织因使用图书馆以后发生的变化。图书馆影响力评估就是对这种变化加以分析、确认、监测和管理的过程。对公共图书馆功能定位及使命的研究,更多是对公共图书馆理应发挥作用——即“应然”状态的陈述;而有关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的讨论,则更关注公共图书馆作用发挥之“实然”状态的揭示。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需要探讨以下问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行为影响到了个人或社会的哪些方面?影响程度如何?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哪些因素促进了影响最大化?哪些因素反而构成了制约?如何管理评价结果以促进正面影响的最大化?


如前所述,开展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研究,首先要明确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的表现形式是怎样的。图书馆影响力评估的国际标准强调其对个人的影响、对所属机构或社区的影响、社会影响与经济价值的彰显,其内涵包括图书馆在增进个人能力与成就、提升机构或社区范围内的声誉与资源吸引力、促进社会包容与文化多样性、提升公民身份认同感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以及以货币形式表示的价值及对社会经济的直接正面影响等[3-4]。而我国主流媒体报道显示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的表现维度,具有在原始“图书馆影响力”核心要义基础上,基于我国国情的拓展与具象化之特征。尽管在微观上同样关注对个人能力与成就的提升,但与西方语境关注机构或社区不同,我国主流媒体报道语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更关注对于村镇、城市或城市群范围内的文化形象与竞争力的提升;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符号,其文化赋能的功能为地方所关注。


此外,与国外侧重教育效益的表述不同,我国主流媒体报道语境下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更侧重揭示公共图书馆在促进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的主要表现,“保障文化权益”“推进全民阅读”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影响力,强调公共图书馆在保障社会民生、为民众及地方文化赋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对于国家文化战略的积极响应。


本研究以我国的主流媒体报道为基础,分析提炼主流媒体报道语境下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表现维度,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话语表达体系做出了有益尝试,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我国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评估及构建影响力提升路径提供了支持。但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对媒体报道内容的编码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可能导致数据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因研究条件的限制,仅选择了2015年至2020年的数据,主要反映的是“十三五”时期公共图书馆建设所带来的影响力,如能采集分析更长时间段数据,则可以更深入揭示我国主流媒体报道语境中公共图书馆影响力的历时性发展。



作者贡献说明

唐   琼: 提出研究问题,设计研究思路,参与编码,论文撰写与修改;

蓝丽婷:采集、清洗和分析数据,论文初稿撰写。



支撑数据

支撑数据由作者自存储,

Email:lanlt3@mail2.sysu.edu.cn。

1 蓝丽婷.2015-2020 公共图书馆主流媒体报道.zip.2015-2020公共图书馆主流媒体报道.

2 蓝丽婷.我国主流媒体视域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表现维度.nvp.我国主流媒体视域的公共图书馆影响力表现维度.



参考文献


制版编辑 | 卢慧质


--END--


网络首发 | “十四五”时期图情学科愿景展望——基于全球战略蓝图的分析(内含视频摘要)

网络首发 | 建立具有社会可见度与广泛影响力的图情档共同体:“十四五”时期图情档领域创制大型基线与追踪调查项目的战略思考

网络首发 | 国内外LIS学科主题热度演化分析与预测

网络首发 | 计算档案学:档案学科的新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