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让寂静的产险不寂寞

陈辉 小城不小 2022-08-06

产险不寂寞 | 如何让寂静的产险不寂寞


中国产险市场因为激烈的竞争、相对强大的巨头和潜在的监管挑战,产险公司要打出来是不容易的,是“地狱模式”。“另外的路”是让寂静的产险不寂寞的一个重要命题,命题论证的结论就是我们对“VIE”的理解。只有做到在此“VIE”而非彼“VIE”间自由的切换,方能快乐地游走在地狱和天堂之间!

——小城不小说



01产险不寂寞:VIE还是VIE?


1.1VIE


2019年11月9日,应茶道燕梳(公众号:chadaoyanshu)邀请,我作了《如何让寂静的产险不寂寞》报告,报告从“价值创造而非价值寄生,信息沟通而非信息垄断,助推产业升级而非阻碍产业升级,优化保险生态而非破坏保险生态”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结论非常简单,三个字母或一个单词、一个缩写“VIE”。


  • 价值创造而非价值寄生,关键在于价值(Value);

  • 信息沟通而非信息垄断,关键在于信息(Information);

  • 助推产业升级而非阻碍产业升级,关键在于产业(Industry);

  • 优化保险生态而非破坏保险生态,关键在于生态(Ecology)。


价值(V)、信息(I)、产业(I)、生态(E)四个关键词英文首字母组合是“VIIE”,简写为“VIE”。


VIE,英文本义是激烈竞争;争夺。


VIE,英文缩写表示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可变利益实体,VIEs),即“VIE结构”“VIE模式”,也称为“协议控制”,其本质是境内主体为实现在境外上市采取的一种方式。


VIE,一个是英文本义,一个是英文缩写;一个表示“激烈竞争,争夺”,一个表示“可变利益实体”;一个是“地狱”,一个是“天堂”。


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寂静的产险”,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同样,我们不妨延伸到“疯狂的健康险”,同样既是天堂也是地狱。


中国产险市场因为激烈的竞争、相对强大的巨头和潜在的监管挑战,产险公司要打出来是不容易的,是“地狱模式”。所以,“另外的路”(跳出保险做保险)是产险公司未来很重要的一个命题,目的是为了寻找“天堂模式”。


88家产险公司,都想快乐地游走在地狱和天堂之间,都想在此“VIE”而非彼“VIE”间快乐地游走!


所以,“如何让寂静的产险不寂寞?”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结论“是VIE,还是VIE?


本文先从总体来了解“VIE”,再从“价值(V)、信息(I)、产业(I)、生态(E)”四个维度来阐述“VIE”。


1.2产险为何如此寂静


中国自1805年成立第一家保险公司以来,已经走过了200多年的历史。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保险也经历了初步发展(1949-1958年)、停办(1958-1979年)、恢复发展(1979年至今)三个大的阶段。中国保险业自1979年恢复以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如图1所示)。

图1  保险业主体


2018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达到3.60万亿元,总资产达到18.33万亿元,市场份额占世界保险市场份额的11.53%。保险密度396.4美元/人,同比下降2.01%,保险深度为4.22%,同比下降4.62%。保险业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6897万亿元,同比增长66.23%;赔款和给付12297.87亿元,同比增长9.99%。保险业增速3.92%,增幅同比下降14.24个百分点;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达4.33%(如图2所示)。

图2 保险业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发现科技改变了保险的方方面面(如图3、图4所示):


  • 科技改变保险模式:直接与间接保险、中间保险;

  • 科技拓展保险广度:保险的深度与密度;

  • 科技提升保险效率:搜寻成本、匹配效率、风险程度;

  • 科技改进保险体验:场景化,生态链条,客户体验的改善;

  • 科技促进保险创新:交易、信用、组合

图3  金融科技化

图4  保险科技化


保险主体的多元化、保险市场的巨大潜力、金融科技的变革、保险价值链条的优化……为什么产险市场还如此寂静?


“雷”声很大,迎来的不是“惊蛰”,没有唤醒“春天”;也不是“炮火”,没有杀出“重围”!


“雷”声之后,我们到底迎来了什么?迎来的就是产险应该走“另外的路”。


什么是“现在的路”?什么是“另外的路”?


“现在的路”是“VIE”,那就是“激烈的竞争,争夺”,不关心是走向地狱还是天堂。


“另外的路”也是“VIE”,那就是让自己变成“可变利益实体”,让自己快乐地游走在地狱和天堂之间,最终走向“天堂”。


1.3“现在的路”:VIE


“Vying a tear with our cold dews.(用我们冰冷的露珠争一滴眼泪。)”(英国诗人Alfred Lord Tennyson)这句话生动的描绘了“VIE”。


VIE,动词是指争夺;竞争;竞相;争胜;下(赌注);冒…危险;使竞争,与…激烈竞争;使参加竞赛;使针锋相对等。名词是指冒的危险;争夺等。


车险从增量时代走向存量时代,产险公司请向六四看齐》一文中,我指出“车险的结局可能会比我们想的都要落寞。”


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后半段应该比我们想的要更有韧性。正因为增量时代切换到存量时代会付出很多代价,所以趋势总是会朝阵痛最少,阻力最小的方向去走。车险费率市场化一定比我们预想的要慢,同时费用率驱动的车险市场也一定比我们想象的更有韧性。


既然车险注定从增量时代开始向存量时代转变,我们准备好切换到存量时代的“生存法则”了吗?增量时代已经不在,存量时代已经在路上。


车险存量时代,如何打破产险业的“零和困境”?


显然,“现在的路”(VIE)将面对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直到有人走向地狱;所以,产险应该走“另外的路”(VIE)!


1.4“另外的路”:VIE


VIE结构,是指境外上市实体与境内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上市实体在境内设立全资子公司(Wholly Foreign Owned Enterprise,WFOE),该全资子公司并不实际开展主营业务,而是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运营实体的业务和财务,使该运营实体成为上市实体的可变利益实体(如图5所示)。

图5  VIE结构


这种安排可以通过控制协议将境内运营实体的利益转移至境外上市实体,使境外上市实体的股东(即境外投资人)实际享有境内运营实体经营所产生的利益,此利益实体系指合法经营的公司、企业或投资。


显然,本文所指的产险“另外的路”(VIE)不是指“VIE结构”,而是指“可变利益实体”(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


既然是“另外的路”,一定要抛弃传统观念,不能就保险论保险,而是要“跳出保险看保险”。保险作为“工具型保险、专业型保险、平台型保险、伙伴型保险、活力型保险”,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保险,而是“可变利益实体”。


从“可变利益实体”(VIE)来理解保险,保险变成了“价值(V)、信息(I)、产业(I)、生态(E)”的利益组合,而不再是“风险管理+投资理财”的功能。


从“可变利益实体”(VIE)来理解保险,我们才能更好的领会“寂静的产险三部曲”“保险制胜之道、法、术、器、势”“保险的哲学思考”等9篇文章,才能更好认知“中小保险公司崛起是概念还是周期”这个命题。


从“可变利益实体”(VIE)来理解保险,在新科技、新经济、新社会、新思想下,保险可供选择的商业模式包括:工具型、专业型、平台型、伙伴型、活力型。


“跳出保险看保险”,让寂静的产险不寂寞,关键是我们对“VIE”的理解:


  • VIE,一个是英文本义,一个是英文缩写;

  • VIE,一个表示“激烈竞争,争夺”,一个表示“可变利益实体”;

  • VIE,一个是“地狱”,一个是“天堂”。


“跳出保险看保险”,让寂静的产险不寂寞,关键是我们对“VIE”的理解:


  • 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到底缺什么?

  • 金、木、水、火、土,我们到底缺什么?


只有做到在此“VIE”而非彼“VIE”间快乐地游走,方能快乐地游走在地狱和天堂之间!


02VIE之价值创造而非价值寄生

  

2.1价值


顺着第一部分的脉络,VIE的基础是价值(Value),即“价值创造而非价值寄生”。


价值,从认识论上来说,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用、效益或效应关系的哲学范畴。


关于价值的本质,存在多种观点:“抽象说”“奥妙说”“关系说”“本性说”“情感说”“意义说”“需要说”“属性说”“效用说”“主体性说”“态度说”等,以上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价值的某些外部或内部特性,但都有其片面性,均不能全面反映价值的哲学本质。


如果说价值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具体保险公司的价值创造而言相对统一。价值创造是指保险公司供应满足目标客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及其成本结构。


影响保险价值创造的因素主要有:承保利润率和投资收益率;资本成本;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等,这些因素构成了经济增加值、内含价值、市场价值等指标的基础。


价值,作为VIE的基础,是产险公司“另外的路”的基础。88家产险公司,是时候回归价值思考,是时候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了。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说,


“我们所创造的世界是我们思考的过程。要改变世界,必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2.2重新思考公司的价值


88家产险公司,一起见证了中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却忘记了思考自己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我们的存在不是为了“寄生”,是为了创造价值。


寄生在车险非市场化上。因为车险监管的不连续性,或者说费率市场化进程的人为干预,大多数中小保险公司受益于“地板价”的保护,受益于竞争方式的保护。所以,我们看到大多数中小保险公司已经忘记了出发时的“梦想”。


寄生在健康险崛起上。从2010年开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已经覆盖了近95%的人群。在这期间,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占比从2000年的59%下降到2018年的29%,国家已经承担了近70%,而商业保险只承担了6%。


寄生在非专业化险种上。从2013年互联网保险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与保险没有关系,退费险、航意险……哪一个场景化植入的保险是由保险公司主导的。


寄生在保险业大发展上。从2000年开始,中国保险业年均增长接近20%,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中,你能说这是公司努力的结果。


寄生在中国金融业大发展上……


寄生在中国经济大发展上……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到底创造了什么价值?创造了就业,创造了职业经理,还创造了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难道我们一直在寄生吗?


2.3重新思考保险的价值


保险的价值,我不想长篇大论,我们不妨看看《保险业:为新兴市场的发展创造价值》(Sigma,2017年第4期),保险的价值如图6所示。

图6  保险价值


保险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如图7所示。随着经济的发展,车险注定要进入存量市场,责任险、健康险等将逐步成为主流险种;对于寿险来说,投资型产品和年金产品也经成为主流,所以“保险姓保”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关于这个内容,我找时间再详述)。

图7  保险价值路径


正是基于保险价值的变迁,我前面从四个维度进行了阐述:《车险从增量时代走向存量时代,产险公司请向六四看齐》《寿险从增量时代走向提质时代,寿险公司请向八二看齐》《健康险从增量时代走向最好时代,产寿险请向二八看齐》《意外险从短期时代走向长期时代,产寿险请向四六看齐》。显然,变化的不应该是数字,而应该是我们的理念。


2019年11月1日,人保集团投资者开放日上,发布了《坚定推进“3411工程”,优化商业模式,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报告,核心在于“价值创造”,如图8所示。

图8  人保价值图谱


2.4保险价值的提升:以车险为例


何谓车险?如何提升车险的价值?


如果我们从图9的左边来看,车险的价值无从体现;因为,此时的车险就是一个产品组合,其结果一定是高度同质化,除了“费用”没有变动竞争手段。


如果我们从图9的右边来看,车险的价值已经上升到“流量入口”;此时,车险是一个生态体系的核心,围绕着车险的不再是保险产品的组合,而是“人-车-生活”的连接。

图9  车险视角


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图9的右边,那么我们就要深耕车险的运营。随着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传统车险市场竞争逐步加剧,保险公司的成本优势成为车险竞争的关键因素。为此,保险公司要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车险经营的智能化、自动化,以此降低车险运营成本。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保险业务承保、理赔、管理的所有环节,实现车险业务全流程的智能化,图10给出了车险人工智能应用概念图。

图10  车险智能模型


2.5保险价值的提升:以健康险为例


何谓健康险?如何提升健康险的价值?


如果我们从图11的左边来看,健康险的价值无从体现;因为,此时的健康险就是一个产品组合,其结果一定是高度同质化,除了“费用”没有变动竞争手段。


如果我们从图11的右边来看,健康险的价值已经上升到“流量入口”;此时,健康险是一个生态体系的核心,围绕着健康险不再是保险产品的组合,而是“人-健康-财富”的连接。

图11  健康险视角


我国健康险保费收入从2000年的65亿增长到2018年的5448亿,年均增长27.89%,健康险保费行业占比从2000年的4.06%增长到2018年的14.33%。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我不建议再忽略图11的左边,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打造健康险的价值模型(如图12所示),详见《什么决定中国健康险的未来?》。

图12  健康险漏斗模型


回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言,“我们所创造的世界是我们思考的过程。要改变世界,必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


只有做到在此“VIE”而非彼“VIE”间快乐地游走,方能快乐地游走在地狱和天堂之间!


03VIE之信息沟通而非信息垄断


3.1信息


顺着《产险不寂寞 | 是VIE,还是VIE?》一文的脉络,VIE的基础是价值(Value),价值的背后是信息(Information),价值的实现在于信息的沟通,所以VIE的实现是“信息沟通而非信息垄断”。


信息沟通,是指可解释的信息由发送人传递到接收人的过程;具体地说,它是人与人(人与机、机与机)之间思想、感情、观念、态度的交流过程,是信息(情报)相互交换的过程。


信息垄断,是指信息资源、信息设备及信息技术被控制在少数人手中或机器中,并被不合理的分配与享用。


不管是信息沟通,还是信息垄断,信息真正的价值是什么?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信息是系统交互中(沟通中),降低系统不确定性的关键。信息论鼻祖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为信息论和数字通信奠定了基础。


既然信息沟通可以创造价值,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是信息垄断,保险变成了“机密”,甚至能变成了“天机不可泄露”。保险价值链中的所有主体都在进行信息垄断,而不是信息沟通,我们到底在惧怕什么?


保险真的这么神秘吗?真的无法沟通吗?著名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一个生动的例子。在电影中,主角提到了这么一种东西:“记录,分析,总结,整理的工具;用来讨论并解释知识。有图片的和没图片的;硬皮的,软装订的,护封的,没护封的;有前言,简介,目录,索引;用于人类大脑的启示,理解,改进,加强和教育;通过视觉实现,有时也用触觉。”


你猜这是什么?答案其实只有一个字:书。


我们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按照这个逻辑在定义保险。我们却忘记了著名文学家胡适先生已经给出了定义:“保险,只是今日做明日的准备,生时做死时的准备,父母做儿女的准备,儿女幼小时做儿女长大时准备,如此而已。今天预备明天,这是真稳健;生时预备死时,这是真旷达;父母预备儿女,这是真慈爱;不能做到这三步,不能算做现代人。


对于保险,我们存在不是为了“回避”,更不是为了恐吓。雅克·朗西埃在《无知的教师》一书中说,知识精英恐吓民众,善用的方法无非有两种:


一是用极其晦涩难懂的术语,行话来过度包装观点,但其实只要花上一点时间学习,任何普通人都能掌握那种语言方式。


二是不断跟群众说,真正的知识有多么难学,你们自己学的都是错的,只有我给你们“科普”的知识才是正确的。而对于那些真正大师写作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著作,知识精英则会恐吓群众该书有多么难,请勿轻易尝试。


我们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这样对待“保险”的,我们提前进入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言的世界,


“我害怕有一天,科技会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的世界将会充斥着一群白痴。”


如何让寂静的产险不寂寞,关键在于信息沟通,而不是信息垄断;因为,信息真实有效传递的价值就在于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


3.2重新思考保险信息沟通


我们之所以回避沟通,也许是因为我们也在恐吓大众、恐吓股东、恐吓董事会,因为保险职业经理人花了时间和金钱才混到了学位、职位、地位,如果大众都能自学掌握他们所掌握的保险知识,那么他们的超然地位必然不保,所以,他们必须联合设置保险知识壁垒,从而一同享受这种利益。


正因如此,我们看到:


回避与股东沟通。认为股东知道的越少越好,结果就是股东从来不代表“资本”,而是“财大气粗”,没有“资本”约束的保险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吗?


回避与董事会沟通。天天给董事会画饼,一个比一个大,有一天发现“饼比锅”大,开始感叹“天生我材必有用”。


回避与员工沟通。信息传递层层衰竭,公司的发展战略都成了机密,发展目标也是机密,公司也成了机密。


回避与顾客的沟通。认为顾客知道的越少越好,各种恐吓,只为维持保险高高在上的形象,或者是维护自己的那一点专业。


回避与同业的沟通。天天盯着大公司,目标都是成为“平安”,却忘记了“学谁别学平安”。


回避与监管的沟通。错过监管信号的博弈,更无法预知未来市场的走向,是因为监管高高在上,还是因为我们没有底气,不得而知。


我们回避沟通,就相当于是信息垄断。我们不妨以保险销售为例,发现保险本来就是一个通过沟通消除障碍的过程,如图13所示。

图13  障碍模型


通过图13,我们发现要准确理解保险信息沟通的含义,需注意以下几点:


  • 信息沟通首先是信息的传递,如果信息没有被传递,信息沟通就没有发生;

  • 成功的信息沟通,不仅需要信息被传递,还要被理解;

  • 信息沟通的不再局限于人与人,开始包括人与机、机与机;

  • 保险经营过程中各种信息沟通相互关联、交错,需要一个复杂的保险信息模型。


3.3重新打造保险信息模型


漏斗模型,是指呈现的是一种由上至下逐渐减少趋势的模型,模型的关键是漏斗的特性,不在于“收”,而在于“漏”。


既然保险信息沟通适用于“漏斗模型”,我们只不妨基于漏斗模型重新打造公司的功能模型,以应对信息垄断所造成的信息衰减,强化信息沟通在公司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如图14所示。

图14  功能模型


通过图14可以看出,该功能模型包含四个层面,分别是客户需求层、获客平台层、专业运营层、数据整合层。具体到每一个层面,也是一个信息沟通模型,这些都是为了搭建保险信息沟通所需要的生态环境。


社会已经发生变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沟通模型也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能正视这个问题,其本质就是信息垄断,只不过垄断的主体不在局限于人,而是包括了机器。


回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言,“我害怕有一天,科技会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我们的世界将会充斥着一群白痴。”


只有做到在此“VIE”而非彼“VIE”间快乐地游走,方能快乐地游走在地狱和天堂之间!


04VIE之助推产业升级而非阻碍产业升级


4.1产业


顺着《产险不寂寞 | 是VIE,还是VIE?》一文的脉络,VIE的基础是价值(Value),价值的背后是信息(Information),价值通过信息传输的赛道是产业(Industry),赛道有快有慢,所以VIE的效率是“助推产业升级而非阻碍产业升级”。


从产业本质来看,保险产业是保险商品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资本、劳动、知识等生产要素和非生产要素资源逐渐从其他行业部门中分离出来,以风险为中心,专职分散风险,提供保障功能的一种特殊行业。


保险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简单来说,保险产业是指提供将通过契约形式集中起来的资金,用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利益业务的产业。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保险产业就是专门生产保险及其相关产品的部门,也就是提供保险及其相关服务的部门。


保险产业一般有四个构成要素:为保险交易活动提供各类保险商品的卖方或者供给方,实现交易活动的各类保险商品的买方或需求方,具体的交易对象及各类保险商品和为供需双方提供服务的保险中介。


思考保险产业的未来,要求我们站的更高,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言,


“同一层面的问题,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解决,只有在高于它的层面才能解决。”


我们要基于市场、需求端和供给端的三方面来综合分析产险的潜在机会,具体分析思路如图15所示。

图15  分析模型框架


4.2重新思考我们的希望


保险行业是朝阳行业,这是我们的判断;但是,保险行业并不是所有公司的朝阳行业,这是我们的最起码的认知。我们的存在是因为“希望”或“梦想”,不是因为“寄希望”或“托梦想”。


寄希望车险。车险进入存量市场,车险市场一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残酷。


寄希望传统财产险。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传统财产险的费率水平已经是全球最低了,再保险公司已经开始退出这一块市场。


寄希望信用保证保险。我们只看到了别人的暴利,却没有思考自己的能力;结果就是,我们看到太多的公司走的太快,理念远远快于能力。


寄希望意外险。如果说意外险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却把意外险变成了通道,P2P的通道、航旅公司的通道……


寄希望健康险。我们却没有去思考我们有“资本”疯狂吗?我们真的在做健康险吗?


寄希望其他险种。随着监管的越来越严,产品创新的监管成本已经开始高于创新的收益,所以创新成为奢侈品。


“希望”与“寄希望”、“梦想”与“托梦想”,显然是有区别的。作为一家独立公司或法人存在,从公司成立之始就不应该寄希望于别人,也不应该托梦想于别人,把希望都交到自己身上,把梦想都托付给自己身上,因为这个世界除了自己没有比自己更重要的“人”。


4.3思考保险产业的未来


中国保险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客观上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比如周期性规律、波动性规律、超常规性规律等。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需要大视野、大智慧。


随着新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数字化进程的深入和信息化时代的降临,互联网由电子信息交换网络升级为全民交流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新型技术和应用在互联网上涌现,Web 4.0、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些技术简化了互联网的使用门槛,强化了整个社会与互联网的连接与融合。同时,也推动了保险业的数字化进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保险产业的未来。


理解数字化时代产险未来的风险点。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风险点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成为新兴的风险源,如图16所示。

图16  新兴的风险点


抓住数字化机遇在保险价值链中的涌现。数字化已经成为保险业的主流,我们看到一些保险公司正在数字化领域中进行探索,如图17所示。

图17  价值链的涌现


抓住互联网用户需求对保险价值链的重塑。关键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优质客户体验、完善的风险控制和高效、便利的系统/工具,如图18所示。

图18  价值链的重塑


4.4着力保险产业的点线面体


互联网具有交互、关联、网络、渠道、选择等多重含义,其中的主体是人(互联网用户),而不是技术。


技术直接服务于人的需求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一项意义深远的技术(尤其是技术革命)对社会带来的更大影响往往会上升到思想和契约层面。就像我们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正从统一的官媒和门户转向自媒体和新媒体。


每个人都在生产和分享内容,媒体平台主要作为透明的分享通道存在。在信息生产、分享和选择层面,每个人是接近于平等的,相互之间可通过互动产生信任和尊重。这就是一个借助互联网平等渠道形成新型信任基础和契约重构的例子,亦是互联网思想的一个典型体现。


具体到互联网与传统保险相结合的新保险,它将不仅仅是传统保险的一次技术升级,更会是一种新的参与形式。在这种参与中,我们更需要关注交易结构、交易协议和内容的变化,以及保险权力契约结构的改变,而不应只局限于交易技术的升级。


因此,我认为:新保险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技术的保险”,而应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保险”。更远一点说,从行为主体和参与形式的角度来理解,甚至以保险权力去中心化的角度来思考和前瞻,新保险将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展现出更多的普惠和民主保险意义,远远超过技术的层面。


对于新保险的内涵,我们也可以做出类似解读,其重点在于每个人作为社会经济的一分子,都有充分的权利和手段参与到保险活动之中,在信息相对对称中平等自由地获取保险服务,借助低成本的自动化决策技术和更加高效便捷的交易技术,逐步实现保险活动的充分有效性和民主化。


也就是说新保险很有可能表现出自下而上、去中心化、契约重构的特点。新保险活动将是点对点、网格化的共享互联,形成信息交互、资源共享、优劣互补和新型契约。每个人的保险需求和保险价值都会在这种点对点、网格化的共享互联中得到充分挖掘和满足。


新保险的这一内涵无疑更加贴合保险创新的时代要求,可为新保险带来更加广阔的视野。而互联网精神在新保险中也具有切实的指向,那就是理解产险的点线面体:


  • 点,找到有需求的客户。为“点”类产业,主要玩信息不对称,但“来的快死的也快”,所以是资源驱动型。


  • 线,研发有技术的产品。为“线”类产业,主要是做自主品牌自主研发,所以是产品驱动型。


  • 面,搭建有流量的平台。为“面”类产业,本质是场子,是网络的多变效用,是流量的批发。但现在很多都在喊做平台,但要注意工具商不等于平台商,所以是平台驱动型。


  • 体,打造有连接的生态。为“体”类产业,所谓生态就是要企业自喊着要加入这个生态,本质是连接。让企业有自驱力,在中国典型的例子就是微信、阿里,在全球典型的例子就是苹果,所以是生态驱动型。


回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言,“同一层面的问题,不可能在同一个层面解决,只有在高于它的层面才能解决。”


只有做到在此“VIE”而非彼“VIE”间快乐地游走,方能快乐地游走在地狱和天堂之间!


05VIE之优化保险生态而非破坏保险生态


5.1生态


顺着《产险不寂寞 | 是VIE,还是VIE?》一文的脉络,VIE的基础是价值(Value),价值的背后是信息(Information),价值通过信息传输的赛道是产业(Industry),产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友好的生态(Ecology),所以VIE的目的是“优化保险生态而非破坏保险生态”。


保险业作为一个经济活动系统来看,其组成要素包括环境、产品生产者、供应商、客户和顾客、流通等功能体系。对于保险业来说,该生态系统的产品生产者为保险企业;供应商包括保险企业及保险中介机构;客户和顾客为保险需求者。


按照管理生态学理论,保险业生态环境可分为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


从外部环境来看,包括保险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如证券、银行等其他行业或组织的关系,以及与经济、社会等宏观环境的关系。


从内部环境来看,包括治理结构、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组织形式、资本运作等。其中,涵盖的生态学理论包括冗余理论、多样性、关键物种、稳定性等。


依据生态学理论,经济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生命有机体”,对其进行评价时通常采用以下四个指标:生产力、稳定性、持续性和均衡性。


通常情况下,卓越的生产力兼可持续性是经济生态系统演化所追求的最佳境界。要维持较高的系统生产力,除了使系统趋于更加开放之外,更需要解决好系统的多样性及稳定性问题,这也是成熟的保险生态系统必备的两个特性。


这就是保险生态,我并不想去阐述保险生态,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言,


“我并不假装理解宇宙——它比我大多了。”


这就是保险生态,我们的存在不是为了“保险”,而是为了“保险生态”,如图19所示。

图19  保险生态


5.2重新认识保险生态主体


保持物种的“多样性”,扩展价值链网。在形成关键物种的同时,还需要保持系统较高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以利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发展和优化,这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高生物多样性增加了具有高生产力的种类出现的机会,为能量流动提供可选择的多种途径使之趋于稳定,增强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并能提高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就保险生态系统而言,多样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主体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经营方式的多样性、产品的多样性以及销售渠道的多样性,如图20所示。

图20  生态主体


5.3重新认识保险科技地图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前沿信息技术正逐渐深入到人类世界的各个场景,从紧贴人们生活的共享单车、外卖订餐,到涉及全球企业的无人港、无形的有形资产比特币,新技术的触手无处不在。在科技改变一切的大浪潮下,传统保险行业也必将受到影响与冲击(如图21所示)。

图21  科技地图


是停滞不前,等待被新技术所掀起的巨变彻底从市场上抹除,还是选择拥抱变革,借新技术的东风乘风破浪,是所有保险公司需要始终考虑的问题。


5.4重新认识保险应用地图


保险科技应用地图是保险科技实际服务于保险行业的主战场,主要是服务于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渠道机构、保险消费者等三方主体,如图22所示。

图22  应用地图


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需要保险科技为其产品开发、渠道拓展、风险控制、公司管理等多方面业务进行支持。


保险中介渠道机构在专注于客户拓展与维护的同时,需要依靠保险科技为其拓展快捷的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并提高保险中介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


保险消费者作为保险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在获得保险科技带来的物美价廉、公开透明的产品同时,也会为保险科技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反馈作用。


5.5重新认识保险价值链条


基于保险科技地图以及保险应用地图,传统的保险价值链基于人工智能(A)、区块链(B)、云计算(C)、大数据(D)也相应的进行了重构,如图23所示。

图23  价值链条


5.6重新制定清晰的战略路线


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我们必须指定清晰的实施路线,图24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示例。

图24  战略路线


5.7重新制定有序的行动方案


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我们必须从财务/精算/投资、产品/销售/会员/运营、内部管理/流程规范、学习/发展四方面实现29项行动绩效目标,如图25所示。

图25  行动方案


在生态系统中,如果生物不能随同环境的变化而共生进化,则必将被淘汰。对于保险企业来说,亦是如此。


为了推进保险业的发展,必须培育其关键物种——可变利益实体(VIE)。所谓VIE是指企业具有的“价值创造而非价值寄生,信息沟通而非信息垄断,助推产业升级而非阻碍产业升级,优化保险生态而非破坏保险生态”经营理念,是企业科技力与管理力、市场力以及文化力的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可变利益实体。


企业拥有的VIE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累积、保持和重建核心能力是企业的长期根本战略。


回到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言,


“我并不假装理解宇宙——它比我大多了。”


只有做到在此“VIE”而非彼“VIE”间快乐地游走,方能快乐地游走在地狱和天堂之间!


06产险不寂寞:VIE就是可变利益实体?


《如何让寂静的产险不寂寞》报告中,我从“价值创造而非价值寄生,信息沟通而非信息垄断,助推产业升级而非阻碍产业升级,优化保险生态而非破坏保险生态”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结论非常简单,三个字母或一个单词、一个缩写“VIE”。


  • 价值创造而非价值寄生,关键在于价值(Value);

  • 信息沟通而非信息垄断,关键在于信息(Information);

  • 助推产业升级而非阻碍产业升级,关键在于产业(Industry);

  • 优化保险生态而非破坏保险生态,关键在于生态(Ecology)。


至此,通过五篇文章,我重复了《如何让寂静的产险不寂寞》报告内容,基本表达了我在报告中所要表达的内容。


最后,关于“如何让寂静的产险不寂寞?”这个话题,我不想再去思考其未来,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言,


“我从不去想未来,因为它来得已经够快的了。”


小城不小说

产险不寂寞 | 是VIE,还是VIE?

VIE之价值创造而非价值寄生

VIE之信息沟通而非信息垄断

VIE之助推产业升级而非阻碍产业升级

VIE之优化保险生态而非破坏保险生态

2019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结果

车险从增量时代走向存量时代

寿险从增量时代走向提质时代

健康险从增量时代走向最好时代

意外险从短期时代走向长期时代

数说保险:说了什么(收藏版)

漫谈产品:谈了什么(收藏版)

闲序保观:序了什么(收藏版)

......更多请关注小城不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