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孔子:常常被误解,从未被超越

光华锐评 光华锐评 2022-10-10


2020年12月27日,是全国研究生考试结束的日子,当晚《国家宝藏》第三季播出的正是“孔子博物馆”这期。有孔子这位至圣先师的佑护,全国考生们想必是全力以赴,逢考必过。


华夏文明五千年,孔子,集前两千五百年之大成,开后两千五百年之新统。他所开创的儒学光照千秋。时至今日,仍有孔庙,葆圣贤遗韵,道洽大同;仍有孔府,秉诗礼传家,承继百世;仍有孔林,存礼制典范,慎终追远。


《国家宝藏》第三季第四期推选的三件国宝:《三圣像》、《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商周十供,均来自孔子博物馆,却没有一件是孔子本人的东西。2000多年来,孔子无形,却又无处不在,他的思想和精神注入在历史、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影响至深。


要读懂孔子,无异于直视我们文化的灵魂深处,是一个太难的课题。《国家宝藏》尝试在仰望至圣的精神遗产中探寻,何谓华夏?何以中国?以及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贡献了什么?面对疫情又起,“与全人类共担风雨、共克时艰”的节目开场白,带来别样的力量。


国宝“商周十供”的今生讲述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考古学家郑岩,曾多次策划关于孔子在世界范围内的展览,提到孔子他的激动溢于言表。通过他的讲述,我们对孔子了解了更多。



孔子、乾隆与“商周十供”

国宝讲述人、考古学家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郑岩



何谓“商周十供” ?

 

“商周十供”作为孔子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实是十件一组的青铜礼器。它们造型典雅古朴,纹饰清晰精美,器型丰富,不可多得,是清高宗弘历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赏赐给孔府的,用于祭孔时摆放。
 
“商周十供”作为祭祀使用的器皿,名称各有不同,现在能念对它们名字的人可能并不多。它们是:“木工册”鼎、兽面纹觚、牺尊、“伯彝”簋、“册父乙”卣、窃曲纹簋、夔龙纹簠、夔凤纹豆、饕餮纹甗、四足方鼎。其中:
 

鼎 [dǐng]是煮东西用的;
觚 [gū]是盛酒用的;
尊 同樽,也是盛酒的器具;
簋 [guǐ]是用来盛放食物的;
卣 [yǒu]也是古代的酒器;
簠 [fǔ]是用来盛放谷物的;
豆 是一种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甗 [yǎn]是用来烹饪的厨具。

 

乾隆有多“热爱”孔子 ?

 

乾隆皇帝非常崇敬孔子,这一点从他做过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佐证。其中就包括他曾多次到曲阜孔庙“打卡”,成为历代皇帝中此项记录的TOP 1
 
根据《清实录》的记载,乾隆皇帝先后8次驾临曲阜,并且高规格地祭祀孔子。从西汉至清朝,先后共有12位皇帝19次来到曲阜祭祀孔子,而乾隆一个人就占了8次,可见他对孔子是“真爱”。
 

再比如,乾隆皇帝曾给三处孔庙都颁赐过十件成组的祭祀青铜器。除了曲阜这套“商周十供”,在乾隆三十四年和乾隆四十四年,他还分别颁赐给北京孔庙和承德热河文庙各十件青铜器。如今北京孔庙的十件青铜器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热河文庙的十件青铜器已经不知所踪。
 
在《国家宝藏》第三季节目中呈现的这套“商周十供”,一直被妥善保存于孔子博物馆,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宝贵文物。
 
孔子推崇周礼,而乾隆认同孔子思想,把孔子当作自己的文化祖先。他觉得只有用周代的器物来祭祀孔子,才能符合孔子的意愿,才配得上孔子的地位。所以他要用高规格的铜器来供奉自己崇拜的人,这才有了“商周十供”。

 

“商周十供”是出自周代吗?

 

一直以来有人对这三套“商周十供”的断代问题存疑,经过各种考证可以肯定地说,它们其实并不完全是周代的青铜器,至少是有争议的。

 
当年乾隆认为它们都是周代的青铜器,称呼它们为“周范十器”、“周范铜器十事”,意思就是十件周代风格的青铜器。乾隆本人是一个文物的狂热爱好者,但受时代的局限,他的文物鉴赏水平不太高。其实有几件可能是商代,这个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抛开这些争议,无论这套器物究竟出自哪个年代,都不会降低它的价值。国宝在魂不在器!“商周十供”的价值是多个层面的,它代表的是孔子最理想的周公时代,也承载着乾隆对孔子思想的致敬,并传递着乾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所有这些价值叠加在一起,就是这套文物背后延展出的深远文化意涵。

 

孔子为什么至爱“周朝” ?

 

孔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里孔子想要表达的是自己推崇周礼,他觉得周礼代表了文明发展最高的一个阶段。
 
在周代,祭祀是国之大事,是周礼最典型的反映。“商周十供”在很大程度上让我们回到了孔子向往的周公时代,也就是礼制灿然大备、社会井然有序的时期。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诸侯各自为政,战争频繁,生民涂炭,礼崩乐坏。这让作为知识分子的孔子深感痛心。他推崇西周文化,认为西周施行“仁政”,那个时期的人活着是有尊严的。


孔子最可贵的是,他抱持着一个读书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他不求诸鬼神,而相信人的力量。他身体力行,为了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号呼奔走,历尽千辛万苦,也百折不挠。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天下无道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

历代文人对孔子精神的描述,无不让我们感受到,孔子的思想如同在黑夜之中点亮了一盏灯,告诉大家光明在这里,人应该去追求光明。孔子像一口钟,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唤醒沉睡的人们。孔子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为人们树立了一个理想的标杆,他给天下读书人指明了一个方向,告诉人们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才会达到一个理想的社会。


然而孔子周游列国,却处处不得志。他在陈绝粮,累累如丧家之犬,但即便这样,他还是跟弟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当孔子失意的时候,他退修诗书,删述六经,整理在他之前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他开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对于知识的垄断,有教无类,将他的思想传给弟子,传给后人;他教导人们做一个有道德、有爱心、和而不同的君子,修养自己的心智,推己及人;他提出“仁、义、礼、智、信”,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要改造这个世界,建立一个理想国。
 
孔子推崇的这些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影响了后来两千五百多年的中国人,影响到整个东亚,也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支柱。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承载着孔子的文化基因,我们随时可以感受到他的存在,他的力量。
 
孔子就像一座大山,获得了千古的赞誉,也承受了众多的误解和批评,但他永远在那里,注视着我们的文明不断延续,并将沿着他的道路继续向前,永不停歇。



更   .   多   .   精   .   彩



《国家宝藏》第三季传播大纲首度公开


“一平方米”听到英雄的城市心底花开的声音


2020年,该怎样向生活说“你好”?


《故事里的中国》春风化雨讲好中国故事



慎海雄:加强传统文艺节目创新

单霁翔:紫禁城600年,正年轻!

于蕾:从《国家宝藏》看博物馆的多元包容表达

《国家宝藏》第三季与“老友”相约探秘灿烂五千年

《国家宝藏》“挖藕”,荷塘里藏了什么秘密?

现象级文化节目传播大纲首度公开!

布达拉宫还有多少你不知道的?


监制 |  魏星

编审 |  凌云

编辑 |  刘波 健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