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匠者,工之极也|首届「宜休」参展艺术家之:曹庆励

宜休 宜休 2023-02-15
匠有高低,但大艺术家必是良匠。大匠者,工之极也。极致之工,在我看来,也是艺之一种。

——曹庆励



曹庆励/
1974年生
现居福州
职业手艺人(金工锻造.修造)

主要经历/

·2013年,於广西柳州创建“那个山头”工作室;
·2015-2017年,期间受央视纪录频道《传家》采访拍摄纪录片,中国国际电视台《绝色中国。向美而锔》采访拍摄纪录片,乐视视频采访拍摄《锔瓷补碎》纪录片,《茶道》《大艺》《问道》《七尚》等杂志专访报道。接受新华社专访并报道《曹庆励,古老手工艺的现代传承人》;
·2017年,於苏州本色美术馆举办“残语”手作个展,并受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采访报道;
·2017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师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前田宏智教授学习日本传统象嵌技法;
·2018年,移居福州。期间受央视纪录频道《百工图》和《文脉中国》采访拍摄纪录片;
·2021年,上海。艺术与设计展·今日匠新。上海大沪联合艺术空间;
·2021年,出版专业著作《修造》一书,由中国轻工出版社出版发行。

《修造》,曹庆励著,2021年10月出版

曹庆励自述/

修造,是一门工艺。

但我所理解的工艺,并不是今天一般而言的一种作为特定专业类别的“工艺”。

工艺,是工与艺的融合,是一种创作状态,是某一类具有特殊高度的事物的一种存在方式,比如艺术。工与艺的品质,才是事物高低的分界,才是事物间可见的边缘。

工与艺之别,不是二者何为本质,何为前提意义上的分别。二者之别,根本上是在并列的意义上出现的,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并列具有重要性的意义上,二者高度的和谐与融合,几乎成为一切具有品质的事物的真正本质。甚至,在进入人所接受的视域中,二者必然会有大面积的重叠,你分不出何者为工,何者为艺。我理解的“工艺”,在一定意义上,是具有人类创造性事物的共同本质。

曹庆励作品


所以,修造是一门工艺。这门“工艺”包含有技法、材料学这类属于“工”的内容,也包含有一种艺术观念,一种审美价值,一种品位,属于“艺”的内容。“工艺”是我对器物的一种理解,对生活的一种理解。而“修造”就是在此意义上的,对于器物和生活的一种个人观照下的观念与实践。

我不赞成通常所言的艺术观念,那其实是一种狭隘得几乎错谬的观念。它直接把“艺术”与“工艺”做出对立,它既没能理解工艺,也没能真正领会艺术何谓。我不是说我的看法一定对,也不是要主张取消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我想说,艺术不是几个特定门类的简单叠加,像玩拼图一般,把给定的碎片拼出给定的图样。艺术更像一道分水岭,它是高与低的分水岭,是丰富与贫瘠的分水岭,是雅与俗的分水岭,是有意义和没意义的分水岭。谁说的都不算,世界作为一种自然标准,在人类的创造性事物中,在这个庞大的总量中,我们自己去看,“看”事物是其所是,“看”出这样的一道分水岭。

“艺术”是工与艺的鼎力成就,于史于理都是如此。艺到工不到,力有不逮,仍难见艺,于工处见艺,工是前提,无工无艺,是一种。艺以遣工,有的放矢,工乃为工,否则只是局部动作,是一种。工成艺成,工到艺到,见工则见艺,亦是一种,于史不乏其例。过分强调观念与主题在一个“艺术作品”中的决定性意义,是有失偏颇的,是脱离实践者的狂妄,甚或是偷懒者的坏借口。

匠有高低,但大艺术家必是良匠。大匠者,工之极也。极致之工,在我看来,也是艺之一种。

曹庆励部分作品

于此,我个人觉得重要的是,一个作品造出来,放在那,你来看,并相信你把它看作了什么。是什么便是什么,没有争论。

我是个做东西的人,是一个创作器物的人,在我的工艺观念中,我更愿意称呼自己为手艺人。


曹庆励修造作品


以下为2022中国厦门国际佛事展用品展之首届“宜休”特展展出的曹庆励作品:


 
曹庆励参展作品/



修造系列01
陶瓷

(杯身)口径118mm 高68mm

(盖)口径93mm高36mm

锻造系列02
银 铜 漆 琉璃

长145mm,宽112mm,高146mm


锻造系列03
银 漆
长100mm,宽67mm,高115mm


届时,在“宜休”展览现场,将会有曹庆励现场签售《修造》,以及分享修造故事。敬请关注!




-END-






2022中国厦门国际佛事展用品春季展

「宜休」特展


- 展期 -

2022.06.23 - 27日


- 地址 -

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展厅C3L001-002


- 策展人 -

陈耿龙


- 联合策展 -

徐瑞 程香 彭晓芃


- 主办 -

中国厦门国际佛事展用品展组委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