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休

其他

佛本无相|首届「宜休」参展艺术家之:张耀鑫

张耀鑫/自由漆艺师八零后,生于南靖土楼师承沈克龙三千繁华一场梦/2014年,张耀鑫在参观上海博物馆时对“千佛碑”印象深刻。于是他思考着将漆艺从平面向浮雕方向的发展:用瓦楞做底,刮灰裱布,再借鉴印锦的方式呈现繁多的阳刻佛像。然而他对这个作品一直不够满意,陆续修改多年甚至闲置。直至2020年,因为《秋空霁海》个人作品展的契机,他为整个作品裱上一层厚宣纸,呈现的面貌终于令他自己满意,并取名为《繁华》——佛说:“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三千繁华》有一棵树的重要性/纪录片《论院子里有一棵树的重要性》2016记录一片漆从有到无,问一个事物存在的意义。2016年,张耀鑫花了一整年时间制作拍摄了《论院子里有一棵树的重要性》。就地取材,他的漆艺工作室院里长着一棵大树,先是每日在树上层层挂灰、打磨;平整之后做漆髹饰;同时全程记录——每日拍摄一张照片;最后叠放形成影像。时光流逝,漆随着树的生长而开裂,直到剥落,树仿佛回归原来的面貌,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这段视频入围“北京第二届漆言八语实验艺术展”,后来又在“福州第二届国际漆艺双年展”上播放。他说,“漆艺工作室里有棵树何其重要。人生的院子里,有一棵树也很重要。”同年,张耀鑫创立了“止一”工作室,“止一,合而为正”是工作室的命名由来。佛家有云:“止于一念”,表达的是专注一件事。不论是“正”还是“专注”,都与他看待事物的理念不谋而合。从事漆艺的这些年,随着“漆实验”的进行,张耀鑫的“漆结论”也随之演变。现阶段,他认为“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做漆、获得怎样的体验“是最重要的,比方法、认知更重要。做漆当是开放的、无拘无束的,凭借好玩有趣这一出发点,不断去探索漆的各种面貌和边界,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寻最契合自己的创作方式,最终能用漆语言自如的表达,呈现更纯粹直达人心的作品。以下为2022中国厦门国际佛事展用品展之首届“宜休”特展展出的张耀鑫作品:张耀鑫参展作品/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符箓背后暗藏的天地旨意|首届「宜休」参展艺术家之:陈剑兵

《识别代码》大漆、亚克力3100*1440cm2021点击领取免费门票-END-2022中国厦门国际佛事展用品春季展「宜休」特展-
2022年6月20日
其他

避实求虚 探索妙境|首届「宜休」参展艺术家之:峥嵘

“传统文化里一个简单的内核就是守本份,所谓的守本份就是守这个行业里面的材质、悟性等方面的本真,它自己本来应该释放的一个魅力的本份,这个是我一直在坚持的。”——峥嵘峥
2022年6月18日
其他

裂痕里那无处不在的生命|首届「宜休」参展艺术家之:杜海中

《鱼》寿山豆耿石25*18.5*7cm《迷途》砚石45*75*5cm《曹衣出水》砚石38*126*4cm点击领取免费门票-END-2022中国厦门国际佛事展用品春季展「宜休」特展-
2022年6月17日
其他

艺术原创敞开的可能性|首届「宜休」参展艺术家之:王勇

一滴水从天空落下,汇入山涧小溪,随着溪水蜿蜒迤逦,汇聚成瀑布,汇入深潭,汇入江河湖海,化为水汽蒸腾成云,云聚云散又化而为雨,这是一个完整的闭合,是一个永动的循环。——王勇王勇/艺术家、设计师、匠人抚云阁艺术品公司创办人、艺术设计总监中国室内装饰协会(CIDA)-会员深圳市陈设艺术协会常务理事国家注册高级室内设计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特驱设计师品牌联盟-副主席深圳工业设计协会家居专委会-专家委员艺术的本源应该是敞开。海德格尔在《艺术品的起源》中从一位农妇的破败农鞋的鞋洞看到,“这个敞开状态本身属于存在之命运,并且从存在之命运而来才为诗人所见。”在王勇看来,艺术品不应是在艺术馆里被精致包裹起来的神圣之物,它只是艺术场域中的一个基本要素;艺术的体现除了艺术品本身外,还有辛劳的艺术工艺家和精密的艺术手段等。一个空间的存在意义,不是在阻隔空间内外语境的交流中产生的。只有将空间内外的氛围召唤和调动起来,实现交流的可能性,才是一个有意味和能实现艺术品意义的空间魅力。在其理想艺术馆的召唤下,王勇想打造一间能让参与者和艺术的各要素实时互动的艺术场馆。“将艺术的原初创作阶段呈现出来,并汇入整个系列的联机创作中”,王勇希望,能将艺术的原初创作呈现敞开给参与者。王勇希望在他理想的艺术馆中,每一位艺术家都能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自由的创作。这是王勇对艺术和艺术家的尊重,也是王勇对艺术的终极追求。再看海德格尔所说的那双破败的农鞋,“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是农妇每时每刻艰难步履的体现。“希望后疫情时代的每一位艺术追求者,都能敢于敞开自己的艺术原创,汇聚在其理想的艺术馆中,一同呈现艺术生命的本真”,王勇说道。以下为2022中国厦门国际佛事展用品展之首届“宜休”特展展出的王勇作品:王勇参展作品/
2022年6月16日
其他

披荆斩棘,穿过星辰大海|首届「宜休」参展艺术家之:江晓

如果你看到有人闲庭信步,他定生于一座有底蕴的城。——江晓江晓/雕刻艺术家1974年生于福建福州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建雕塑学会常务理事江晓的身上似乎蕴藏着一座天然能量场。在那里,他遨游于古代中国,天地辽阔,纵情古今。在那里,他以刻刀为利器,披荆斩棘,穿过星辰大海,打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王国。二十多年来,他游走其间,信手拈来,灵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古代艺术品收藏与当代艺术品创作,如同他的左右眼,旖旎璀璨,相互映射。受之收藏陶染,江晓于雕刻创作有了更多的感受与理解。一个雕刻家需要自然而合理地解读古人思想起源和本性,感受古人的特殊经历。而于另一种角度而言,用之以创作时,在充分的尊重手里的创作材料与题材,把它的生命感、历史感表达出来。这些感觉的表现形式,又依附于刻者的思想,而这个过程,可以从古代的器物中去汲取养分。江晓古美术收藏历史远端的东方之既白时,是宋代神宗元丰五年之秋。苏子瞻游赤壁,赋一文,以东方之既白结束,赋文之美冠绝古今。两年后,元丰七年,苏子瞻赴汝州,途经泗州,与刘倩叔同游南山。南山之景与心中之情,于是有“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感触。苏、刘二人游览南山,喝浮着雪沫乳花的茶酒,盘里清新的食材,眼中清丽的山色,清欢之乐骤得,心境而得以遨游于天地之间。江晓的雕刻,特别是沉香雕刻艺术,法古而不泥古,求其意境而非程式化的形象,道法合一,自然而然。透过艺术家那无与伦比的雕刻技艺,生命能量力透雕刻对象本身,生命力喷薄而出,生生不息。《海市蜃楼》黄杨木74*51*26cm《梦》汉白玉47*36*23cm《松风》沉香23*11*10cm《药师》桧木高2120cm以下为2022中国厦门国际佛事展用品展之首届“宜休”特展展出的江晓作品:江晓参展作品/
2022年6月15日
其他

当墨的魂魄被唤醒后|首届「宜休」参展艺术家之:周雄波

周雄波的笔痕,因为行笔时材质的阻滞,激发了更大的涩感,而急涩带来的飞白,有着屋漏痕与锥画沙之美,但这是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书写出来,而且是放大的方式,一个个汉字的内在魂魄,内在呼吸的脉搏被激发,开始了急速与膨胀的展开,墨色与笔痕内在的血脉被张开,似乎是魂魄在呼吸。——夏可君周雄波/
2022年6月14日
其他

大匠者,工之极也|首届「宜休」参展艺术家之:曹庆励

匠有高低,但大艺术家必是良匠。大匠者,工之极也。极致之工,在我看来,也是艺之一种。——曹庆励曹庆励/1974年生现居福州职业手艺人(金工锻造.修造)主要经历/·2013年,於广西柳州创建“那个山头”工作室;·2015-2017年,期间受央视纪录频道《传家》采访拍摄纪录片,中国国际电视台《绝色中国。向美而锔》采访拍摄纪录片,乐视视频采访拍摄《锔瓷补碎》纪录片,《茶道》《大艺》《问道》《七尚》等杂志专访报道。接受新华社专访并报道《曹庆励,古老手工艺的现代传承人》;·2017年,於苏州本色美术馆举办“残语”手作个展,并受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采访报道;·2017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师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前田宏智教授学习日本传统象嵌技法;·2018年,移居福州。期间受央视纪录频道《百工图》和《文脉中国》采访拍摄纪录片;·2021年,上海。艺术与设计展·今日匠新。上海大沪联合艺术空间;·2021年,出版专业著作《修造》一书,由中国轻工出版社出版发行。《修造》,曹庆励著,2021年10月出版曹庆励自述/修造,是一门工艺。但我所理解的工艺,并不是今天一般而言的一种作为特定专业类别的“工艺”。工艺,是工与艺的融合,是一种创作状态,是某一类具有特殊高度的事物的一种存在方式,比如艺术。工与艺的品质,才是事物高低的分界,才是事物间可见的边缘。工与艺之别,不是二者何为本质,何为前提意义上的分别。二者之别,根本上是在并列的意义上出现的,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在并列具有重要性的意义上,二者高度的和谐与融合,几乎成为一切具有品质的事物的真正本质。甚至,在进入人所接受的视域中,二者必然会有大面积的重叠,你分不出何者为工,何者为艺。我理解的“工艺”,在一定意义上,是具有人类创造性事物的共同本质。曹庆励作品所以,修造是一门工艺。这门“工艺”包含有技法、材料学这类属于“工”的内容,也包含有一种艺术观念,一种审美价值,一种品位,属于“艺”的内容。“工艺”是我对器物的一种理解,对生活的一种理解。而“修造”就是在此意义上的,对于器物和生活的一种个人观照下的观念与实践。我不赞成通常所言的艺术观念,那其实是一种狭隘得几乎错谬的观念。它直接把“艺术”与“工艺”做出对立,它既没能理解工艺,也没能真正领会艺术何谓。我不是说我的看法一定对,也不是要主张取消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我想说,艺术不是几个特定门类的简单叠加,像玩拼图一般,把给定的碎片拼出给定的图样。艺术更像一道分水岭,它是高与低的分水岭,是丰富与贫瘠的分水岭,是雅与俗的分水岭,是有意义和没意义的分水岭。谁说的都不算,世界作为一种自然标准,在人类的创造性事物中,在这个庞大的总量中,我们自己去看,“看”事物是其所是,“看”出这样的一道分水岭。“艺术”是工与艺的鼎力成就,于史于理都是如此。艺到工不到,力有不逮,仍难见艺,于工处见艺,工是前提,无工无艺,是一种。艺以遣工,有的放矢,工乃为工,否则只是局部动作,是一种。工成艺成,工到艺到,见工则见艺,亦是一种,于史不乏其例。过分强调观念与主题在一个“艺术作品”中的决定性意义,是有失偏颇的,是脱离实践者的狂妄,甚或是偷懒者的坏借口。匠有高低,但大艺术家必是良匠。大匠者,工之极也。极致之工,在我看来,也是艺之一种。曹庆励部分作品于此,我个人觉得重要的是,一个作品造出来,放在那,你来看,并相信你把它看作了什么。是什么便是什么,没有争论。我是个做东西的人,是一个创作器物的人,在我的工艺观念中,我更愿意称呼自己为手艺人。曹庆励修造作品以下为2022中国厦门国际佛事展用品展之首届“宜休”特展展出的曹庆励作品:
2022年6月13日
其他

寂灭与生长|首届「宜休」参展艺术家之:阳新

依照古老的工序,通过有温度的双手,让一件一件手作之物逐渐成形,最后落地生根,带着古人的余韵,内心升起一种莫名的沉静和踏实,似乎曾与古时风月同行,这份心灵上的感受已是无形中的馈赠。以古之法为今所用,实则向内求而为外,澄明本心而显人性之光。面朝茫茫宇宙,一点微光也足以贯穿时间的洪流。——阳新-
2022年6月12日
其他

首届「宜休」特展|参展艺术家之:何越峰

“我做器物,想要在器皿上留下的,是自然世界的流动性,是生命,是变化。”——何越峰何越峰艺术家、策展人、造物师、生活美学家在普通人眼里毫无温度、只有使用价值的器物,在艺术家何越峰看来,不仅是有温度的,还有着极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也因此,每做一件器物,他都用尽了全部精神和注意力,想要把自然的流动、变化以及它们的生命形态完整保存。2019年何越峰出版《不器:我只是个生活家》,将他对器物、自然、生活的理解写成了一本书。讲述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收藏旧物的执着,以及从中体悟到的人生智慧。以下为2022中国厦门国际佛事展用品展之首届“宜休”特展展出的何越峰作品:何越峰参展作品/
2022年6月11日
其他

久等了,宜休!首届「宜休」特展即将于6月23日亮相厦门佛事用品春季展

因为疫情,原定于2021年10月启幕的中国厦门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之「宜休」特展,推迟至2021年12月23日,后因疫情再次延至2022年6月23日。从秋到冬,从冬到夏,时间在移,疫情在变,宜休与你,相约不变。今天,就一起来走进宜休的3
2022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