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破解地方财政困局,与其死磕房地产行业,还不如从这些方面入手

时间进入了2023年,持续了三年之久的新冠疫情终于告一段落了,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层面都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恢复,多的不说,单看春节前后进出海南的漫长旅居车队和人群,就知道我们这个国家在遭受三年困境后,终于要开始重现生机和人间烟火了,这是可喜可贺的大事情。

三年了,我们所有人都很不容易。(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但是,在这样逐步向好的大背景下,也的确存在不小的隐忧,其中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各级地方政府正在面临的财政困局,三年灾难,支出甚多、发展相对缓慢,人们对经济的信心又还在逐渐苏醒当中,由此导致了地方政府入不敷出、欠债良多的不利情况。

由是,一股从下至上的忧虑开始蔓延开来,最主要的是,近二十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所赖以生存的土地财政似乎走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深渊,土地流拍、房产销售停滞等现象日渐显露。要知道,在非常多的地方,土地财政占据了当地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这样的现象要是长久持续,只怕不太乐观的经济状况就会出现。

所以,地方财政怎么办?土地财政要不要继续?怎么样提升人民群众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等等……,俨然成为了全国很多城市主政者的一块心病。

土地财政已经进行了二十年,该到头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于是,新年前后,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纷纷着眼于房地产市场,房产销售限制松绑、各项购置房产税费优惠政策给足、城投公司领头拿地、重申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等一系列措施接踵而至,大有重燃房地产市场无限激情之势。

然而,所有这些措施发布出去以后,市场的回应似乎还是比较冷淡,套用网友们一句颇有意思的话,即“你已使用了除降价之外的所有措施,但我们就出具处购买以外的所有回应”,当真让人有些扼腕叹息,房地产走到这一步,我想到了,但确实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就在大家以为除降价再没有太多措施了的时候,又一重磅炸弹投向了市场,日前,国家十八个部门联合发文,鼓励支持搬迁群众进城买房。这意思是什么呢?个人感觉,这多少有点在地方政府深陷财政困局之时,有关部门着意死磕房地产的味道了。

重磅扶持措施助力房市。(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就已经有些疲态了,在十几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全国各地纷纷上马房地产,确实是赚得盆满钵满,但也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那就是当现有规划土地用完,有购买力人口所剩无几的时候,我们的房地产经济将走向何方呢?所以,我们在前几年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强调“房住不炒”的概念,意图用合理的行政手段为过热的房地产经济退一退烧。

2018年的时候,我是写过房地产市场前景相关文章的,那时候的我深信在这样的有效行政手段调控下,房地产市场一定会回归理性,最终来到合理区间。但我最后也表达了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除非发生比较大的局势波动。

说者无意,不幸言中!

房住不炒,国之大计。(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2019年底,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山呼海啸般袭来,一个巨大的局势波动立时产生于无形的病毒之中。随后的三年,伴随着疫情的肆意蔓延,防疫成了各地的第一要务,疫苗、核酸检测、封控成本以及相关产业的不间断歇业,都给我们这个国家带来了比较深重的灾难,尤其是各地方政府,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暂时放在一边,另一方面是巨大的抗疫成本不断增加,再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就业无门、收入难定,这一系列的影响顺流而下,最终造成了地方财政的目前困局。

可是,在这三年的巨大消耗中,地方政府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广大人民群众同样备受煎熬,三年过去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现金流的重要性,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疫情三年,人们还剩下多少购买力呢?(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在这样的情况下,叠加上过去强调的“房住不炒”的概念和之前十余年消耗的可购买群体,我们再次启动房地产经济这一根GDP的指挥棒的意义有多大呢?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反正是觉得效果可能不会太大,一句话,老百姓对房地产市场已经没有太多坚定地执念了,就算是有点执念,真正有购买力的群体估计也不会剩余太多,期待再次用房地产经济破解地方财政困局的手段和方式,我不抱特别高的期望值。

不能否认房地产经济在过去二十年间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这是一个令我们快速富起来、令城市迅速美起来、令我们的信念更加强起来的有效市场经济运作方式。但是,它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也具有相当大的弊端,对其他实体经济的蚕食,对科技创新这第一生产力的阻滞,以及对基层群众民生幸福指数的负面影响等,都是房地产经济造成的不可回避的话题。

地方政府财政困境真的显露出来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因此,在现在的地方财政困境之下,再次挥动房地产经济这根指挥棒并非一个太明智的选择,相反,多少会有朝令夕改的嫌疑,多少会有将本来可以平稳着陆的房地产市场重新拉入更深层次的深渊的可能。说到底,这是地方财政遇到困境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向外求援的一种不得已的做法,但最大的问题是,将这个盘甩给正在搞乡村振兴的农民群体,他们是否接得住?就算是勉强接住了,之前那么红火的时候都没有下手的他们,现在接手又会带来什么后果,大家想过吗?就业、养老、教育、衣食住行等等,哪一项能够真正满足他们呢?

要我说,地方政府目前面临的财政困境要根本解决,向土地和房产这种外援求救的方式十有八九是行不通的,必须要从内因上找原因,从内部破解这种困局,因为,“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是解决内在矛盾”。

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先解决内因。(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一是精简层级机构。在如今的科技条件下,现有的中央、省、地级市、县、乡镇层级制度完全没必要存在,我国早前试行的省直管县的措施就非常好,很多地方也尝到了不少甜头,能够减少层级干扰,提高行政效率,既如此,何不尝试着将地市一级逐渐取消呢?就比如说开会吧,省一级可以直接与县一级沟通,何必要地市一级再来安排一次呢?所以,如能取消地市一级设置,大家可以想象我们一年可以减少多少供养人员,减轻多少财政压力。

二是精简冗余人员。形式主义治理了好些年,但问题依然存在,很多文件没必要发,很多会议开了也没有意义,非常多的调研检查根本就是摆摆样子,再有就是很多华而不实的各种所谓中心工作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鉴于此,是否可以狠下心来戒除这种习惯,将好钢用在刀刃上,严格职责范围并一以贯之,从而逐渐减少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负担,最终达到精简从事公务人员的目的。精简人员不是非得裁撤,这样会引发一些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减少新进人员,在现有人员条件下合理安排部署,最终达到自然精简的目的。

精兵简政是我们的古老方法,是时候再次拿起来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三是适当考虑人员待遇支出分配。说实话,现在绝大部分地方的待遇水平已经不算差了,尤其是从前一些不那么高收入的行业,比如教师,收入都已经不错了,最起码是在当地经济水平之上了,还有退休干部的待遇,同样也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之上。尤其是教师行业,我所熟知的乡村高级职称教师,他们的待遇真的已经极其不错了,但他们被评定的职称和实际能力是否真的相匹配呢?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着重研究,教育难兴,职称评定占据很大的比重。凡此种种,其实吃财政饭的体制内人员可以考虑相对平衡收入,尤其是要限制人为造成的高收入、高待遇等特权,最终达到减少财政支出的目的。

不仅如此,很多不必要的费用,诸如传统纸媒国有单位、门类繁多的各种协会等,除去极少数必须存在的形态问题方面的单位,大部分的其他财政供养单位都可以逐渐剥离国有性质,交给市场经济去解决。

教师待遇,尤其是高级职称教师待遇已经很高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四是着力点还是要在实体经济和民族创新力上。房地产经纪固然能够较为快速的积聚财富,帮助我们在较短时间内走出困境,但是这个方法始终存在巨大的隐患,难以持续且不可持续,在实现财富增长的基础上,并不能带来真正实体工业和科技创新力的有效提升,很有可能还会变身成为一个尾大不掉、顽固性极强的吸血式产业,建议慎重考虑,更建议为更加长远的未来考虑。总而言之,只有实业兴,才有家国兴,只有科技振兴,才有民族复兴。

最后一句话,房地产经济已经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不可再过于追捧,不可再过度为其摇旗呐喊,不可图一时爽快而饮鸩止渴,否则,泡沫终将会有破裂的那一天,思之甚忧,敬请慎之又慎!#财经新势力新春季#

解决问题,不可饮鸩止渴。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阅读、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投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哥哥资助妹妹辞职创业,如今妹妹赚了1800亿,送给哥哥900亿

“三支箭”落地,贷款利率下调,房价到底是否还有上涨空间?

2023年,养老金或按年龄上调,这消息是真的吗?

小心“存款刺客”,年利率3.52%,存10万元每年利息只有2500元?

美元终于割不动了!关停印钞机,首次货币负增长,美国或遭反噬

深圳GDP破3.2万亿,广东破12万亿超韩国、俄罗斯,富可敌国?

货币增发近12%,快速贬值的钱流往3个方向,对普通人有何影响?

国内欠下200亿债务,却前往美国捐款15亿美元,吃里扒外的女首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