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货币增发近12%,快速贬值的钱流往3个方向,对普通人有何影响?

去年美国的M2货币供应量减少了近3000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3%,这是自1959年统计M2供应量以来的第1次下降。



M2作为衡量市场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包括流通的货币、储蓄存款和货币市场基金余额。

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减少,美国的很多消费者不得不动用存款,来支付房贷、车贷和信用卡余额了,甚至有人采用现金方式来购买大额商品。

可见高通胀正在被遏制,加息的概率被降低,这对于全球经济体来说都是个好消息。


如今我们正处于经济恢复期,我们的货币供应量如何呢?


去年我们的M2达到了266万亿元,增速为11.8%,自2020年疫情开始时涨幅达35%。



可见这几年一直在执行宽松的货币措施,希望帮助企业渡过困难期,却也为通胀埋下了隐患。

通常我们用M2/GDP比例的大小和趋势,来衡量一国的经济金融化程度,比值越大,说明经济的金融化程度就越高。

过去这个比值一直维持在1.5倍的水平,而去年直接达到了2.2倍,意味着当下资产的泡沫增加、实体经济运营效率低、产能过剩、贫富差距扩大、房价与物价调控陷入两难、经济转型遭遇阵痛等问题。



原因

1、过去的十几年,我们一直在以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如房地产、基建都需要大量的货币投入,而欧美的经济主要靠消费拉动,避免了M2的过快增长。

2、美国的企业大多以直接融资为主,主要通过小贷公司、发行债券、IPO等方式,很少依靠大银行的信贷,所以调控时他们会优先支持资本市场,鼓励企业的上市融资。

这样可以大幅度的盘活社会的存量资金,又不会让M2的增速大幅上涨,而我们的直接融资比例很低。




大多企业仍是通过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方式,比例高达95%以上,这种融资会产生货币派生,产生大量增量货币。

3、有专家称国家发行的货币不仅仅是央行的债务,可以理解为国家发行的股权。

当经济前景好时,其股票就会被低估,可以适当进行增发,如今我们的经济增速回落,再一味扩大货币发行量,只会带来新的风险。

近几年的管理层会议上,针对这个增速,做出了要求,从2020年疫情影响开始,持续提到“保持货币的供应量和社融规模增速,同名义的GDP增速基本匹配”。




几年过去了,调控结果如何呢?


去年的社融规模存量为344.12万亿元,同比增长9.6%,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速11.8%,而我们的GDP增速在3%左右,相差了3至4倍。

这样的结果远超管理层的预期,所以接下来采取的货币措施就要耐人寻味了。

如果过于宽松,在当前经济处境下,很多资金会很快流入房地产、大宗商品期货以及物价中,虽然可以让各类资产迎来一波暴涨,短期内过一段好日子。

但资产的泡沫也会被再次吹大,通胀飙升,汇率下跌,这种方式无疑是饮鸩止渴。

如果选择紧缩,这个可能性很高,在全球多国加息的背景下,和我们同样实行宽松货币的日本,已经打算放弃,选择紧缩了。




如果我们也改为紧缩货币,就要面临资产价格的大调整,短期内或许会出现一些危机,但如果在承受范围,能解决掉,对未来经济的转型会有帮助,但这个“可承受范围”却不好控制,搞不好会出现“大危机”。

如果选择维持现状,既不再放松,也不紧缩,那么通胀很有可能会夺走穷人的"最后一分钱"。

因为在货币贬值近12%的背景下,利率在不断的下调,能用便宜的钱赚钱的人,只会变得越来越富,而靠工资过日子的人群,只能被迫接受上涨后的物价。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普通人能做的只有尽可能避开各种“坑”,在其中找到“跟随投资”的机会,这需要我们先了解增发的钱去了哪里?


1、房地产

房地产在去年从“救项目不救企业“,转为”既救项目也救企业“,通过贷款、债券、股权融资、还有内保外贷等方式,不断为房企“输血”,将债务延续下去。




截止2021年底,国内排名前50位的上市房企,负债总额就高达21.52万亿元,再加上剩余的房企,总债务在40万亿以上,地方的隐性债务也达到了50.9万亿元。

仅这两块债务就达到了90万亿元,这也是大多数人担心会爆发债务危机,或是挣到的钱都要填窟窿,影响未来的发展。

但这种可能性会发生吗?

债务分为外债和内债,外债是借别人的钱,是要还的,而内债就好像前面提到的股权,是临时增发出来的。

纵观世界经济史,从郁金香泡沫、房地产泡沫、网络泡沫,只是资产的标的不断轮换,泡沫仍不断被吹起,再被戳破,周而复始,没见哪次把泡沫压缩回去。

在大方向上,只有利率是一路向下的,从未发生大的改变,从13世纪至20世纪,欧美的利率中枢从6%下降到2%,21世纪又降到了0%。



从而为很多人制造了一个套利的空间,如社会的均衡利率是4%,只要你正常生产、经营、销售,至少能获得4%以上的回报。

如果此时国家为了刺激经济,人为的把利率压到2%,很多有渠道负债的人,就会大量负债,或投资、或扩大生产,继续保持4%的回报,但资金的成本只有2%。

里外里就产生了2%的利润,在过去的几十年,如房地产、互联网都是使用这种加杠杆的方式积累财富的。

那些一步一个脚印发展的企业,利润一年翻一倍,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但他的竞争对手却可以通过负债,实现一年翻10倍不止的利润。




如恒大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在当年广州开发首个项目时,许总凭着一张嘴,说服了地方将土地出让金改成分期付款。

而第1期只需支付500万元,随后他到银行通过抵押拿到600万的贷款,回收了自己的本金后还有100万的结余。

之后他又找到施工方,告诉对方先垫资开工,达到预售后付款,于是没再多花一分钱,在开盘当天就拿到了8000多万元的销售回款,这成为了他继续“滚雪球”的资本。

过去开发商间的竞争,拼的就是负债能力,如今各家的负债率都到了一个瓶颈,再一同想办法去压制它。



很多人认为恒大的最大债主是银行,而年报显示,恒大在银行的负债只有2323亿元,只占2万亿元总债务的百分之十几。

当然恒大在拿地时,找了很多金融机构,如信托,欠款为国内信托3684亿元,以及国外信托2350亿元,加在一起6034亿元。

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在恒大的债务额中占40%,剩余的欠款主要来自普通购房者和供应商,近1.2万亿元。

大量的人交了钱、还着贷、却收不了房,不少的供应商已经被拖入了破产执行程序。




所以这块需要有流动资金进入,需要保交楼、需要支付供应商部分欠款,各家的偿债比例都不少,需要的资金量很大,所以才要放出”三支箭“,拉社会资本介入。

今年来看,国家大概率会在购房上增加优惠,一些一二线城市的房企,会很快走出阴影,真正需要住房的人会得到实惠,炒房的人依然可以介入,但房价是否能跑过通胀就不好说了。


2、实体经济


2022年银行通过2次降准为实体经济提供超1万亿元的长期流动性。

如今大量国外订单的下滑,使得企业不敢随意扩产,如果一味用货币刺激来扩大内需,很可能像2008年那样,刺激过大,虽然短期推高了GDP。

但在随后的时间,产生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还要持续解决去产能问题,所以现在的企业只能在产品的创新上找突破口。




另外,去年1至10月全国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了20万亿元,其中60%都投向了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和就业的民生相关的领域。

其中增速最快的是科学技术领域,超过了7000亿元,同比增长了8.8%,毕竟在当下国际处境下,这个投入是必须的。

同时人行设立了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达2000亿元,股市的科创板和创业板中248家企业募集规模达到4000亿元。

如果你从事的是5G通信、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的研发,那么在这些领域的深耕会非常有机会。


3、富人手中


据统计自疫情开始以来,占全球总人口1%的亿万富豪,拿走了全球63%的新增财富。

2020至2021年,90%的普通人每增加1美元的收入,每位亿万富豪的财产就会增加170万美元,而在每1美元的税收中,只有4美分来自于财富税。

有机构分析,如果对世界上的亿万富翁征收5%的税,每年就可以筹集1.7万亿美元,足够让20亿人摆脱贫困了。

我们虽然没有这方面的数据,但加大货币的投放量势必会拉大贫富差距,这是必然的。

所以从今年实行的金税四期、乡村振兴、最低工资等措施的实施中,可以看出端倪,现在做的不只是要加大货币投入、提高赤字率。



还要从存量资金市场中进行调配,将多收上来的钱补给下层,甚至有进一步调整离境税、资产交易税等措施的可能,让钱“转”起来,让整个社会消费进入良性循环。

所以今年的货币投放,大概率会继续按照MMT理论,走一步看一步,针对地方和银行的债务,短期会转为资产,或低估的股权,用未来的钱去还。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实体起不来,那么增发的货币就只会推高通胀和吹大资产泡沫。

要改变各种现状,就是要学习欧美那样,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盘活存量市场资金。

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只有让钱流入到需要的实体经济、工业经济、民营经济、服务经济、以及有实力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才能转化为实际的经济增长力,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阅读、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投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李嘉诚预言不假?中国20年以上旧房,将面临一个困局:转手无望?

假如房地产真的崩盘了,没买房的人会怎么样?

房价下跌,银行追讨本金?购房者:第一次听说还有这种事

当年万达的400亿大投资,开业三年挥泪甩卖,如今现状如何!

青岛周边一座不起眼的城市,经济虽落后,但房价低气候好适合养老

买了房,贷了款,才明白房贷的“套路”有多深

封关之后,海南的房价是涨还是会跌,2个维度告诉你答案

成都高新区成为重灾区,炒房客集体跑路,专家很生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