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2020:干细胞药物研发及产业进展
2020年,中国细胞药物研发,在稳步推进中显得更加成熟。让我们再回顾这一年里干细胞药物研发领域的进展情况,兼顾国内外干细胞领域的重大事件。
撰文:吃瓜先生
来源:干细胞者说
● ● ●
每逢年末的时候,笔者总是想要为细胞行业写一些东西,回顾一下来时的路。在过去的三年里,笔者先后写下了《2017:中国细胞药物元年》、《回眸2018:中国细胞药物启航》、《回眸2019:国内干细胞药物研发落地》。
慌慌张张的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2020年,中国细胞药物研发,在稳步推进中显得更加成熟。让我们再回顾这一年里干细胞药物研发领域的进展情况,兼顾国内外干细胞领域的重大事件。
1
2017年,美国FDA分别批准诺华公司和Kite公司的CAR-T细胞药物上市销售。2020年,FDA又批准Kite公司的另外一款CAR-T细胞药物,同样也是靶向CD19的CAR-T疗法,使用了包含T细胞筛选和淋巴细胞富集的XLP制造工艺,适应症是成年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令人遗憾的是,Juno公司虽在2019年底向FDA递交了CD19 CAR-T的BLA申请,但仍未见获批。
然而,在笔者眼里,更大的遗憾是来自Mesoblast公司。早在2018年初,就宣布remestemcel-L在美国的III期临床试验获得成功,而且今年年中FDA也召开了审评会,但仍未批准该产品上市(链接:雄关漫道:几经波折的干细胞疗法即将上市)。
笔者相信,美国FDA对干细胞药物的审评尺度是科学公正的。如果FDA批准某个干细胞药物,说明这个产品在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急需性等方面符合新药的标准,而不是出于科学之外的其他因素,去争“第一”的虚名。干细胞药物开发者应认真分析Mesoblast的案例,避免重蹈覆辙。
2
在过去两年里,国家药品评审中心(CDE)平均每年受理6个干细胞药物,细胞种类包括人肌母细胞(2018年)和肺基底层上皮细胞(2019年),其余均为间充质干/祖细胞(2018年和2019年均为5个)。2020年,这个数字依然保持不变,仍受理6个干细胞药物,包括5个间充质干细胞和1个造血干细胞。
中国干细胞药物申报受理进展
国内干细胞药物受理情况
在审评进度方面,国内共有11家企业的12款干细胞药物获准进入临床试验。其中西比曼占据2席,适应症均为膝关节炎,区别在于自体和异体。2018年,天津昂赛申请的干细胞药品的“注射用间充质干细胞(脐带)”已获批进入临床,适应症是GVHD;2020年末,天津昂赛再次递交了一项IND申请,推测是不同的适应症,目前排队待审,不出意外将于2021年上半年获批进入临床。
适应症的选择对干细胞药物的开发至关重要。在获批的12项干细胞药物临床试验中,膝骨关节炎和GVHD各3项,其余6项适应症分别为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慢性牙周炎、缺血性脑卒中、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糖尿病足溃疡。
虽然,针对膝骨关节炎和GVHD这2两种适应症的干细胞药物分别在韩国和日本获批,并不意味着它们就是最佳选择。企业应根据未满足和临床需求和自身细胞的特点,慎重选择适应症,而不是盲目跟风。
未获批临床的3项干细胞药物临床试验,药品名分别是“注射用人肌母细胞”、“M-021001细胞注射液”和“注射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这三项临床试验未获批具体原因未公开,适应症未知。其中,人肌母细胞和M-021001细胞(即人源胚胎干细胞分化得到的类间充质干细胞)的技术路线较新颖,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鉴定工作,以控制未知风险。
进口干细胞药物受理情况
2019年底,CDE受理了首款进口干细胞药物(药品名:缺血耐受人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临床试验申请,由Stemedica公司和九芝堂美科共同申报,并2020年获批,与北京天坛医院合作展开临床试验。
2020年11月,Mesoblast公司和天士力医药共同申报国内第二款进口干细胞药物(药品名:异体人骨髓间充质前体细胞注射液)临床试验申请,获得CDE受理。由于Mesoblast公司的工艺技术相对成熟,不出意外将于2021年获批进入临床试验。
3
目前在我国,干细胞按药品、技术管理的“类双轨制”监管。按照药品监管的称为干细胞临床试验,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监管,转化应用路径是作为药物上市销售;按照医疗技术监管的,称为干细胞临床研究,由卫健委监管。因此,谈及我国干细胞治疗的临床进展,可以从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项目和干细胞新药临床试验两个角度出发。
截止2020年12月28日,全国已有123家研究机构通过了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的备案,备案项目增至100个。其中,今年新增了5家备案机构,38个备案项目,和去年的趋势类似(2019年新增4家备案机构,37个备案项目)。具体备案机构和备案项目不在此一一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实行的是双备案制,就是说新增的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必须带着备案项目一起申报。同时,实行动态管理,到2020年底仍无研究项目备案的机构,应当重新提交机构备案材料,否则视为自动放弃备案。
4
2020年的关键词无疑是“新冠肺炎”。从作用机制和临床急需性来看,新冠肺炎对于干细胞临床研究和药物研发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在3月10日,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起草并发布了《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研究与应用专家指导意见》。(链接:权威发布: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研究与应用专家指导意见)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研究中心王福生院士团队开展了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初步证实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安全性和临床益处,结果刊登在Nature 子刊上。
中科院动物所周琪院士团队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青年科学家郝捷女士更是亲赴武汉一线(链接:郝捷:小细胞 大使命——17年科研坚守,47天一线战“疫”);除了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其细胞药品“M-021001细胞注射液”还进行了药物临床试验申报,已获得CDE受理。
2020年9月27日,美国Stemedica公司向FDA提交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患者的 IND 申请,获得批准。
5
除了干细胞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干细胞产业发展涉及多个方面。
2020年3月31日,科技部发布了《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等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拨总经费达2.40亿元。令人意外的是,今年竟然有一项企业(上海赛傲生物)牵头的项目。
2020年7月6日,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为免疫细胞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指导意见。
2020年8月4日,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了《人源性干细胞及其衍生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为药品研发注册申请人及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南。
细胞制备一直是细胞药物研发的关键环节。3D培养和规模化细胞制备的趋势越来越近。北京华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3D微载体,于2020年12月7日通过CDE完全药用辅料资质备案(登记号:F20200000496)并获得批准,为全球首款可用于细胞药物开发的药用辅料,可喜可贺。(链接:全球首款:华龛生物3D微载体获得CDE药用辅料资质)
作者简介:
吃瓜先生,海归博士后,仗义豪爽。喜欢点评时事,细胞药物研发资深人士。
相关链接
— END —
干细胞者说
- 科普 情怀 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