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瓜150元一片,日本水果凭啥这么贵?
敢不敢点击蓝字关注我↑↑
『日本水果:“我贵我有理。”』
“一分钱一分货。”这个妈妈从小给我们灌输的道理,在日本能把人坑惨。
尤其是买水果这事上。
记得第一次去日本,在大型百货商场看到标价3~4个零,包装华美到让自己衣着羞愧的蜜瓜时,下巴掉下的感觉。因为不懂,我真诚地认为这个瓜“贵有贵的道理”。想到日本人都能给和牛听古典音乐做马杀鸡,这瓜背后肯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世纪秘密。
“有生之年一定要买个尝尝,感受下人间极品的味道。”我默默许愿。
图 / 摄图网
愿望实现的也有点快。没几个月,在北京的一家日料店,我吃到了空运来的高贵蜜瓜。作为当晚最后的王牌,它的存在让鱼生寿司都成了前戏。老板看我如此激动,特地切了块比别人大的。我盯着那青绿泛黄,柔软的纹理,“想吃又舍不得”的心情开始翻搅。
还是咬了下去。唔……好甜!好软!好细腻!
的确非同一般。
大白菜 / 摄图网
不光是我,那晚的每一个人,到最后都用闭着眼睛的方法,去感受来自日本的蜜瓜极致。“你那片估计光成本都有150块钱了吧”,老板开玩笑地说。我连连点头,人生头一次把一片瓜吃得一干二净。
回家的路上路过水果店,趁还没关门,我买了一个总价25块,标榜“日本蜜瓜”的山东海阳产网纹瓜。借着兴奋劲儿切了开来,想彻底感受一下极致和普通的对比。
切开后的一瞬间,我有点语塞……
这海阳网纹瓜的纹理,好像不比日本进口网纹瓜差十万八千里。的确,日本的蜜瓜几乎是通体细腻甜美,眼前的这个大概只有一半的细腻,接近皮的一半还是能看出品质明显的差距。但入口之后,相似的细腻之处,带来的是其实差不了太多的甜美。
总的来说,口感是低了20%。可这价格,大概便宜了90%吧。不是说“一分钱一分货”的嘛?好像有点坑啊!
我突然对日本水果贵的有没有道理,产生了无数问号。
其实日本水果贵的原因,跟好吃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是一个国土总面积差不多一个云南省,70%左右土地都不适宜耕种的微型国家。剩下30%适宜耕种的土地,也因为本身地理位置带来的气候局限,导致很多品种不出来。“物以稀为贵”,这些先天劣势,让水果从17世纪开始 ,就开始跟“高大上”挂上约等号。
图 / 摄图网
怀石料理的最后一道,一定是一份口味丰富饱满,却分量极小的应季水果。而水果也从那时起,逐渐成为人们走亲访友时候,非常给面子的礼物。
“我爸过年去姨妈家,也会买一个水果篮儿,里面放些平日罕见的贵水果,再贵也差不多200块钱啊!”我听见自己说。
没错,日本水果贵,先天条件差只是很小的原因。任何理由不明的高价,背后一定有某些垄断因素,日本水果业背后,就是日本农协的垄断。
这是一个两面收钱的组织。首先要在日本成为可以售卖农产品的农民,就必须成为农协的会员。这是一个硬规矩,几乎没有农民有渠道直接销售给老百姓,即便有,也会被农协搞的家破人亡。
成为农协会员后,农民家所有肥料农药种田工具都要从农协购买;所有水果产出,也必须通过农协集中销售。农协购买农民的水果后,有权进行“为了提高销量”的加工,至于最后卖出多少钱,就跟农民没什么关系了。
国家也完全支持农协的行为。为了“保护本国农人的权益”,所有日本本地可以生产出的瓜果品种 ,倘若从他国进口,都会被征收几倍的关税。确保比如中国进口的西瓜,和日本本地产的西瓜,最终上超市货架的价格是差不多的。
如果农协这么坏,农民岂不是早就怨声载道?怎么还会让这个机构放肆近70年?
那是因为咱们对农民的定义不同。
我们眼中的果农,是淘宝照片上因滞销而不堪重负的劳苦人民。他们生活没有保障,住在偏远的山区,无论中间商来不来收购,收入都是全链条最低的。辛苦种植一年,能卖出1万块钱,都已经非常可观了。
但在日本,农民是一群收入不比城市白领低,日常开销远低于上班族,且种植全程使用高科技的中产阶级。
比如日本的九重高原。作为日本的稻米生产基地,这里一个60多岁的退休政府工作人员,可以一个人通过高科技管理45亩地,年收入不低于12万人民币。倘若家里还有老伴或退休金,那么一个人一年收入20万左右不在话下。
在北京,一个985大学准一本毕业生头两年的收入也就差不多税前10万而已,二三线城市则更低。
而且农协为了支持本地农民作业,会在农民购买的机械上提供不低于20%的补贴。倘若收成不好,农协也会通过补助收购的方式,让农民可以过上基本的好日子。
也就是说,只要农民老老实实的按照农协说的做,农协是不会亏待农民的,遭殃的只有老百姓。而老百姓早已习惯水果“很贵”的生活,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驯兽一样,失去了反抗的意识。
当然,并不是说日本的水果就贵得毫无道理。
正因为日本农业如此特别的运作方式,以及老百姓对水果“高级礼物”的传统观念,给了日本农民充分的动力把水果当作科研任务去挑战,不断研发更美味、更极致、可以卖更高价格的水果。而这也就是每年我们在热搜上看到,卖到上万人民币两个的柿子或芒果。
这些生产出的极致水果,每个都跟处女座去韩国做了整容手术一样,完美到挑不出一丝缺陷。
芒果通体一色,毫厘斑点都没有;葡萄比乒乓球大一圈,每个连半径都一样;苹果切开一周都不会氧化;草莓则又大又白,让人抓破脑袋都想不出怎么来的。甜度嘛,则都要由科学仪器专业检测,保证绝不是徒有其表,而是口口完美。
这大概就是那次我在日料店吃到的瓜了。
图 / 摄图网
其实蜜瓜我们从来没有少吃,绝大多数只甜一半,越靠近皮的地方越是淡而无味,口感粗糙。但日本飞来的那颗蜜瓜,从芯到皮都是统一的蜜甜柔软细腻。这让人无法不感慨,日本农民对于达到完美的最后那一步的钻研程度,让人折服。
可我还是个俗人。
佩服归佩服,倘若让我选,我还是愿意在隔壁的水果店或网店,50块钱买一箱京郊产的大熟甜柿子,一天两个的往肚里吞。它们虽然长得不完美,味道也有的甜有的硬,说不准还有俩坏的,但它们是过日子的食物,是吃完没有经济负担的食物。
五万块钱买两个柿子……还是等我完成“先赚一个亿”的小目标再说吧!
作者档案
梅姗姗
肥肉重度上瘾者
曾在纽约吃喝6年
现居北京
从事和吃喝有关的写字工作
作者精选
天南海北 一起吃喝
投稿邮箱
haochi@lifeweek.com.cn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