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蕴岭:国际区域学思考(六)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世界知识 Author ​张蕴岭


国际区域学是运用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对国际区域的构建、运行与发展进行综合研究。国际区域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问,或者称之为交叉学科学问,建立在对国际区域的综合研究基础上。国际区域学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功能研究和制度研究。基础研究着眼于对构成区域的基础因素——地缘和国家进行研究;功能研究着眼于对构成区域的链接机制——政治、经济、文化在区域运行中的功能进行研究;制度研究着眼于对国际区域的制度构建和区域治理进行研究。


地缘链接是国际区域的基本形态,研究国际区域,需要研究区域的自然属性。但国际区域学研究的地理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地理是有区别的。国际区域学注重的是地理自然属性与国家属性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二者之间的平衡与矛盾。因此,国际区域学的地缘研究包括了附着其上的政治、国际关系、经济和人文因素。从研究的角度,地缘区域具有特殊的含义,不同的地缘区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运行方式,由此形成了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地缘关系学、地缘社会学、地缘文化学,等等。


国家是国际区域构成的基础,国家对国际区域的认同和参与是国际区域机制或制度构建的关键。因此,研究国际区域要从研究区域内国家开始,但作为国际区域学的国家研究,重点不是国家构成本身,而是国家的政治、政策和对外关系,特别是区域关系,以及区域国家的比较。


国际区域政治是建立在国家政治基础上的,但并不是国别政治的累加。从区域政治的研究来说,一则,需要以国别政治为基础,进行国别政治比较,理清异同;二则,在国别政治差异的基础上,寻求国际区域政治的协同和认同。


经济是国际区域最重要的链接,资源、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的流动构成各国间最直接的联系网络。国际区域是各国对外经济联系的首站,在一般情况下,区域各国间会建立比其他国家更密切的经济联系。区域经济的优势体现在:地缘、社会联系上的方便和互通,使得经济交往更为易行;形成区域性的规模优势,为各国发挥比较优势提供地缘空间;发展区域交通设施易行网络,实现互联互通;通过机制和制度构建,创造区域共享利益,等等。


文化联系是国际区域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际区域的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文化的突出特征是:多样性——不同的国家、民族都会有独具特征的文化;传播性——文化是流动的,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传播与扩散,并以多样的形式被融合;传承性——作为非物质的存在形式,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在国际区域范围,民族国家的文化是主体,不同文化之间有着各种形式的交流。国际区域发展离不开区域文化的构建,而区域文化构建的目标是推动不同文化的互学互鉴,凝聚认同和共识,创建区域开放、包容、合作的共处环境,增加共享利益。


制度建设是国际区域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区域作为一个共处区,有着诸多超越国家范畴的公共资源、公共环境、发展空间、区域关系、社会文化等,因此,需要区域层次的管理与治理。区域管理和治理可以通过签订区域性协议,或者建立区域组织来进行。比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由于其所具有的跨境特性,在拥有、分配、利用和开发等方面,各国间往往会存在分歧与争端,而且由于权力争夺、利益冲突,或者其他原因,甚至会出现冲突并导致兵戎相见,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区域治理来进行调节与管理,以维护区域共处的秩序。


国际区域治理是建立在国家对区域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区域治理机制能够发挥作用,也需要各方有较高的认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和遵守区域治理规则,开展治理行动。国家对区域的认同意味着,作为区域的国家,不仅有参与治理的意愿,而且有承担相应责任的意识。


构建完整的国际区域学体系,需要花很大的工夫,但是,这项工作非常重要,这既是加强研究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以往,国际问题的理论大多由国外学者领衔,希望能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区域学理论问世。(本系列连载结束)



作者:张蕴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来源:“世界知识”微信公众号



往期精彩-热点分析


 文正仁:平壤不与美国对话的理由 韩国为何“第二次”被认可为发达国家?

 普拜峰会后俄美关系的发展(上)

 普拜峰会后俄美关系的发展(下)

 李勇慧:后疫情时代,中俄在东北亚地区有哪些合作方向 科尔图诺夫:中俄将在东北亚地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董向荣: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基本格局与特点 陈宇:“拜普会”与美国对俄政策的转型 钟飞腾:美俄首脑峰会,为什么普京的气势更强 韩美首脑会谈:给半岛局势和中韩关系埋下隐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