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李巍析拜登时代中美竞争
在经贸问题上,李巍表示,目前中美两国的经济事务负责人已经进行了三场通话,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说明中美的经贸团队在开始接触,而且是很核心的经贸团队正在进行接触。虽然双方的正式经贸谈判不会很快启动,但对话总比不对话好。经贸关系仍在中美关系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低估经贸关系在中美关系中作用的判断,都会导致对中美关系的误读。
李巍(中评社 于子文摄)
对拜登希望几乎完全落空 拜登政府给中国带来更大压力
之所以会有这种希望,主要在于特朗普作为一个“非常态”的美国总统,他任内的一些做法是我们从未见过的。此外,拜登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在拜登担任美国副总统和议员期间,他曾四次到访中国并与中国四代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会面。不仅如此,拜登还同中国社会各界都有深刻交流,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拜登作为美国副总统访华期间,专门在北京与中国最顶尖的国际关系学者进行了一次对话,这是非常少见和难得的。因此,可以认为,相比于历任美国总统,拜登此人实际上很了解中国并同中国社会各阶层都有一定的交流和联系。
美依旧保持台海战略模糊 切香肠施压中国
拜登政府当前依然坚持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我们可以看到,在拜登政府的《过渡时期国家安全指南》和《2021战略竞争法案》中,美国的很多战略都是公开和透明的,但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却不会直接清楚说明“我们要干什么”,这是其模糊战略。
拜登政府高度实用主义 对美外交要更灵活
李巍:中国特别希望跟美国建立政治上的对等关系,“合作共赢、相互尊重”是中方强调的要点。“相互尊重”意味着两个国家是相互平等的,中国要求同美国平等的地位,但是美国长期认为自己是霸权国家、不认为“中国是与其平等的对方”,这是中美双方战略诉求的很大区别。
美国盟友非铁板一块 中国有重要砝码
而且中国手中是有砝码的,最大的砝码便是巨大的市场,中国的市场对整个世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且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和最大的对外投资国,这样一个国家很难被孤立。而拜登主要是利用价值观和共同的安全利益来构建联盟体系。价值观事实上并不能够维持持续的联合体,而中国也不是一个在军事上四处扩张的国家,拜登以此二者团结盟友恐不能服人。很多国家都是务实的,更在乎的是经济利益。因此,中国要用好“巨大的市场”这张牌,而且也有必要克制自身的军事目标。
当然,形势倒也没有那么悲观。日本和韩国在中国都有巨额投资,高度依赖中国市场。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并是日韩最大的出口国,他们对中国都有很大的贸易顺差,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如果日本和韩国想要彻底地在经济上倒向美国,他们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是否选择完全站到美国一边,日韩两国也会仔细权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用好中国的市场优势。
模式之争更加激烈 中国当用心做好自己的事
现在拜登上台之后,实际上中美在某种程度又重新恢复到规则竞争中去了。之前我在书中讨论的问题主要是国际层面上的规则竞争,但是疫情之后,这种制度竞争或者制度之战,更多地回归到国内层面、国家层面的制度竞争,主要聚焦于两种不同发展模式的竞争。疫情进一步暴露了中国跟西方的治理模式或者政治体制方面的差别。以前西方总是关心中国的经济体制,觉得“中国是搞国家资本主义”,说“中国不是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给中国打上这样的标签。疫情暴发之后,中国跟西方在治理模式上的差别,包括在治理文化上的差别,已经被全面地暴露出来。
所以我的建议是,第一,我们的心态要放平和。我们跟西方的误解不是短期之内就能解决的。两种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恐怕需要很多年才能够找到一条共通之道,第二,我们还要回到中国的那句俗话,叫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现在这几年做的很好,但是说的也不少。我觉得我们多做一点,适当地少说一点,这样的话恐怕效果更好,要有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从容和自信。在讲中国故事的时候,我们要避免用力过猛。中国现在就是舞台的中央,中国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都在其他国家的关注之下。所以,我觉得我们不妨更加从容一点,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们做的好,别人一定看得到。
经贸关系于中美关系十分重要 双方需理智视之
不过,我不觉得双方的经贸谈判会很快启动。我甚至觉得,很可能还会等到美国的评估报告出来之后,双方经贸谈判才有可能开启。因为拜登政府已经表示,要对特朗普任内的整个中美经贸关系(包括第一阶段的中美协议)进行一个系统评估,评估出来之后,美国才可能会和中国进行经贸的谈判。再加上拜登当前还在推几个重要的法案,他的主要精力还放在国内的立法方面。所以中美正式的经贸谈判,我估计恐怕还要往后推一推。但关键是,中国得想好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中美经贸关系,我们怎么评估过去三年来中美之间剧烈的贸易战及其对我们的影响,这是十分重要的。
李巍:经贸关系仍在中美关系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低估经贸关系在中美关系中作用的判断,都会导致对中美关系的误读。尽管中美双方围绕贸易和投资关系展开了很激烈的竞争,但是我们假想一下,如果没有密切的经贸往来,中美关系会是什么样子?那样的话,中美关系很有可能会是典型的第二次冷战。我们说现在中美之间不是“新冷战”,原因就在于中美经贸关系所驱动的整个中美之间的复杂联系。中美之间的人文联系、人文交流都是依附着经贸关系的。因此,巨大的经贸往来是中美关系区别于当年美苏关系的最本质要素。
拜登搞“民主国家供应链联盟” 难度相当之大
在供应链安全方面,部分国家也有一致的感受,比如日本和韩国都觉得他们在供应链上过于依赖中国,韩国就曾出台过“新南方战略”,想要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日本在疫情期间也提出过要搞供应链的多元化;澳大利亚近年来同中国关系紧张,它也觉得在经济上不能过于依赖中国。拜登上台之初针对医疗、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稀土这四个产业进行供应链安全评估。美国要解决自己的供应链安全,必须要回答“谁导致了供应链不安全”。既然是全球化来分配全球供应链,当然是一个相互依赖的事情,相互依赖意味着“你依赖别人,就相对不安全了”。但问题是,美国不会觉得依赖日本不安全、也不会觉得依赖欧洲和韩国不安全。所谓的“供应链安全”,美国是有所指的,指明是中国导致了美国供应链的不安全。美国认为,它不能把供应链过多的依赖给其战略竞争对手。
《中欧投资协定》被冻结,确实是需要被关注的事情。拜登上台之后,他最大的战略上的“成功”,就是分化了中欧关系。过去几年中欧关系其实还是挺不错的,特别是中国跟德国的关系。《中欧投资协定》在去年的最后几天完成谈判,这是中国经济外交的重大成果。但是拜登上任没几个月,他利用新疆问题分化了中国跟欧洲的关系,这也说明了中欧关系是相当脆弱的。实际上,欧洲人在新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物质利益,新疆问题主要关乎意识形态问题,拜登找准了欧洲人骨子里对意识形态的关切。这就导致欧洲议会冻结了《中欧投资协定》,此外立陶宛也退出了“17+1”机制。这事实上是美国政府想要搅动意识形态话题、来对中国进行合围的体现。
应对气候变化 中美可有诸多合作
此外,考虑到大国的责任,中美在政治上也是可以合作的。我们要共同为全球树立规则,要共同在全球倡导一种绿色发展的理念。应对气候变化是少有的中美在价值理念上高度吻合和贴切的领域,所以我觉得,它还是有很大的希望成为中美之间合作的基石。但是我们也不要高估它,因为相对于安全和发展,气候变化问题很难支撑中美之间这两个庞然大物的冲突性关系。
中美关系趋势不容乐观 两国心态发生变化
我觉得,未来对中美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怎么样寻找到一种新的模式。一方面,这两个国家彼此竞争、有着不同的社会治理模式,另一方面,又在经济上相互依赖,如何找到一种新的关系状态,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这种既不是美苏关系、美欧关系,也不是19世纪维也纳体系的那种大国协调关系。那么,到底未来的中美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学者还需要加强研究。具体是什么,或许只有历史能来告诉我们。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往期精彩-热点分析
✧ 曹世功:韩国“政治季节”的“刮风”现象值得关注✧ 文正仁:平壤不与美国对话的理由✧ 韩国为何“第二次”被认可为发达国家?✧ 李勇慧:后疫情时代,中俄在东北亚地区有哪些合作方向✧ 科尔图诺夫:中俄将在东北亚地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董向荣: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基本格局与特点✧ 陈宇:“拜普会”与美国对俄政策的转型✧ 钟飞腾:美俄首脑峰会,为什么普京的气势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