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愿景与现实
作者:于洪君,察哈尔学会首席专栏作者,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
来源:察哈尔学会
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本质上就是一个互通有无、相互影响、彼生此长的历史进程。而当今世界,早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休戚相关、互动互鉴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谋划和推进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离不开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与思考,离不开与国际社会同步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样,研究和部署我国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当然也离不开对当前内外环境,特别是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大势,首先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等重大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01
关于中日韩三方合作
中国、日本与韩国自1999年开启合作机制后,领导人在东盟加中日韩即10+3会议期间举行领导人会议成为三国高层互动的新常态。2003年,中日韩领导人第五次会议签署并发表的《中日韩推进三国合作联合宣言》,初步明确了三国合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领域。2004年举行的第六次会议,通过了三国合作行动战略,为全面推进三国各领域合作做出了具体规划。尽管中日韩三方合作后来因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而受到严重影响,2007年1月举行的第七次领导人会议,还是以三方联合声明的方式,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三方将继续致力于互信、友好与合作的政治意愿。
2008年12月,中日韩三国领导人首次在10+3框架外举行会议,标志着三方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有了新的对话交流平台。中日韩领导人不但发表了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同时还发表了有关国际金融和经济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了有关灾害管理的联合声明和推动中日韩三国合作的行动计划。2009年10月,10+3框架外的中日韩领导人第二次会议,发表了《中日韩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及《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当时,三国间高层交往频繁,贸易与投资同步增长。外交、财政、经贸、科技、通信、环保、文化、卫生、央行、海关、知识产权、运输及物流、人力资源以及旅游、地震共15个部门,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部长级会议机制。
2010年,中日韩领导人第三次会议发布了《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文件,对未来10年的三国合作进行了新的部署和规划。该文件宣布,中日韩将坚持不懈地推动三国关系合作朝着睦邻互信、全面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方向前进。三方的共同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三方合作在许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即面向未来和全方位合作的伙伴关系更加巩固,各领域互利合作更具成果,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更加深厚。
为了实现上述愿景,2011年中日韩三方在韩国首都首尔设立了合作秘书处。三国商定:2012年前完成中日韩自贸区联合研究,2020年前扩大三国贸易量;加大贸易便利化力度,不断改善三国贸易环境;努力完成三国投资协议谈判;进一步加强金融协调与合作,努力提升亚洲财金合作;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强科技与创新合作;加强工业、能源、能效、资源等领域政策合作与磋商。
三国当时还商定,要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原则,建立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国际合作框架。此外,三国还宣布,要进一步加强东盟-中日韩框架下以及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等各种地区框架内的合作,以促进亚洲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后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特别是韩国允许美国在其境内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日本领导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社会右倾化进程不断加剧,中日韩三方合作进程受到较大干扰和冲击。中日韩三方合作的愿景远未实现,也无法全部实现,中韩之间、中日之间以及韩日之间的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安全对话开始在幅度滑坡和倒退。但三方谋求对话、交流、协调与合作的意愿,并未从根本上改变。2015年3月,第七次中日韩外长会时隔两年多后,重新举行。三国外长就相互合作的原则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交换了意见和看法。
2019年是中日韩三方合作机制建立20周年。这时,三国之间已经形成了以领导人会议为引领、以21个部长级会议为重要平台、包括70多个对话机制的较为完整的合作架构。到2018年底,三国间的贸易额已经超过7200亿美元,相互投资超过了110亿美元,人员往来超过了3100万人次。三方共同发表了“中日韩+X”早期合作成果清单以及《中日韩合作未来十年展望》这一新的愿景文件。 该文件的核心内容包括:共同倡导开放共赢合作,彼此视为发展机遇,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支持世贸组织改革;在RCEP谈判成果为基础,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互补优势;推进“中日韩+X”合作,加强G20框架下合作,等等。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中日韩三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严重受阻。这一年,日本政局生变,首相易人,在地区安全与全球事务中加紧追随美国遏制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立场明显倒退;韩方则进一步强化了韩美关系,公开宣称要以韩美同盟为基础处理对华关系;韩日关系也比以前更加复杂。中日韩三国合作,面临新的难题和挑战。再加上朝核问题依然无解,并且出现新的变数,整个东北亚局势再现“山重水复疑无路”境况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但是,从经贸关系的角度看,值得庆幸的是,三方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一如既往。中日之间的贸易额连续3年超过3000亿美元,2020年时达3175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其中,中国自日本进口1748亿美元,同比增长1.8%。日本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例升至22%。中国作为日本最大出口目的国的地位,更加牢固。正如中国驻日大使孔铉佑所说,中日贸易逆势增长,凸显两国经贸合作的强大韧性。2020年中韩之间的贸易额也在增长,贸易额为2852亿美元。虽然韩方对华投资明显下降,但仍有2014个项目,实际投资36亿美元。而中方对韩直接投资持续增大,达3.6亿美元。双方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也有大幅增长。考虑到三国GDP在全球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已达24%,三国之间的经贸依存度依然很高,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显然无须置疑。关键在于三国各方是否关于把握机遇,是否能妥善处理历史积怨、政治分歧、安全理念与经贸合作的关系。
02
关于中蒙与中俄的务实合作
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因素,以及尽人皆知的现实原因,中蒙俄三国的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历来紧密交织。但中蒙俄之间并未及时建立机制化的三方合作架构,缺乏战略性的三边合作安排。2015年出台的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规划,是引导中蒙俄三方通过联动发展实现互利合作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也是中方引领开辟东北亚区域合作第二大版块、打造第二种模式的有益尝试。
众所周知,蒙古国是当今世界人口密度最小、发展水平不高、人均GDP只有4000美元左右的国家。蒙古国矿产资源相当丰富,但对外联系不便,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多年来,蒙古国联通外部世界主要借助于中国,中国一直是蒙古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双方的矿产交易额,早在10年前即已占蒙古国矿产交易总额的70%左右。2020年,蒙古国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中蒙贸易额只有66亿美元,比上年低降18.8%,远未实现双方设定的100亿美元的奋斗目标。2021年上半年,双方贸易额为45.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4%。中方企业在蒙古国新签的工程承包合同额,为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21.7%;实际完成营业额2.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3%。但中方企业在蒙古国的直接投资,只有5090万美元,同比下降了41.2%。不久前,蒙方决定将防控新冠疫情的高度警戒状态延至年底,陆路口岸继续保持封闭半封闭状态。中蒙经贸合作与各领域交往,一时还难以恢复正常。
根据1994年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和两国2014年发表的关于建立和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蒙双方要本着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原则,开展全方位互利合作,使两国贸易额在2020年达到100亿美元。为此,双方要鼓励增加高附加值产品贸易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加快推动中蒙铁路、公路、口岸、铁矿、铜矿、铅锌矿、铀矿、煤炭、石油、电力、化工、汽车制造、轻工和房地产等基础设施和矿能资源大项目产业投资合作。双方要支持两国企业按《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列入的项目清单,以及其他未能列入的大项目开展合作,其中包括电力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
2016年秋季,二连浩特—扎门乌德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中方一侧开工建设。中方的目标是将该合作区建成集国际贸易、物流仓储、进出口加工、电子商务、旅游娱乐、国际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开放平台,双方对此期望值很高,宣传力度不小。但5年时间过去,蒙方并没有大的动作和投入,该合作区的前景并不乐观。目前看, 2019年5月启动的中蒙跨国铁路项目,意义相对更大。该项目如能在2021年底如期竣工,中蒙两国的贸易额会有较大增长,仅炼焦煤交易量据估计即可突破3000万吨。
目前,受资金不足等多种因素困扰,各方寄以厚望的该铁路通往俄罗斯的二期项目,工期仍不明朗。不过,令人振奋的是,连接中蒙两国的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铁路标准轨,目前已由1条增至3条,货物运输能力显著提高。今年以来,该铁路口岸共接发中欧班列2268列,同比增长53.5%。
俄罗斯是中国和东北各国的共同邻国,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与安全对话中不可或缺的利益攸关方。中俄之间早已建立起成熟而稳定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近年来,由于双方共同努力,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持续发展,成就显著。2020年,虽然受新冠疫情等多种原因影响,中俄贸易额为1077亿美元,同比下降2.9%,但中俄贸易额在俄罗斯外贸总额中的比重,上升至18%,达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对俄投资和承包工程,也在逆势增长。据统计,2020年中国对俄罗斯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3.4亿美元,同比增长41.7%;中企在俄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为58.7亿美元,约为中方在欧洲新签合同额的近30%。中俄两国的服务贸易也在快速发展,2020年总额近200亿美元,成为双边贸易合作的新亮点。
2021年前8个月,中俄两国贸易额近89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30%。这里面既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类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也有高技术产品和农产品份额增大的贡献。据统计,2020年中俄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额为55.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已成为为俄罗斯农产品和肉类产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对俄出口也有大幅增长,增长率分别为39%和29%。中国品牌的智能手机,已经跃居俄罗斯市场销量榜首。预计2021年底,俄中贸易额可能打破现有纪录。但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便如此,两国贸易额距离多年前共同宣布的2020年达2000亿美元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中俄两国地方合作机制在逐渐完善和加强。2018年和2019年是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两国积极鼓励地方中小企业开展合作,使双方的经贸合作结构和内涵更加丰富。中俄远东开发合作,总体上进入了贸易与投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新阶段。“东北—远东”委员会、“长江—伏尔加河”理事会等机制,也在顺利运行。“中俄远东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和“东北—远东”农业发展规划,部分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连接中俄两国边境的同江铁路桥、黑河公路桥已经合龙,后续建设也在积极推进。联通两国边境城市黑河与布拉格维申斯克的跨境索道项目“黄金一英里”,俄方一侧已经开工。总而言之,中俄两国的务实合作,包括地区合作,尽管不无问题,但发展态势总体看好。
当然,如同任何国家一样,中俄之间的经贸关系与务实合作仍不时遇到问题和困难。譬如,中国目前出现供电紧张情况,俄罗斯的形势也不乐观,俄罗斯停止向中方供应电力和煤炭,还是继续对华出口,但较大幅度提高电价煤价,已经成为双方乃至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对于诸如此类的新情况新问题,双方有关方面要有充分准备,要做好预案,共同防止务实合作因世界经济动荡而受到较大冲击,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03
关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东南亚时,向周边国家发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4年09月,他在中蒙俄三国元首会晤时,提议将中方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俄罗斯的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得到俄蒙两国的积极响应。所谓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首先是要加强三国铁路公路、跨境输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推进相互间的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货物运输合作,同时还要大力推进三方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环保旅游以及智库、媒体等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2015年7月,中蒙俄三方共同发布了经济走廊建设规划纲要,根据这份文件,建设三国经济走廊,就是要增加三方的贸易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加强过境运输便利化,发展基础设施,在上述所有领域实施合作。其基本愿景,就是要通过三边合作,建设和拓展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空间,发挥三国的潜力和优势,促进共同繁荣,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联合竞争力。三方重点关注的合作领域,包括七大方面:即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及互联互通,加强口岸建设和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深化经贸合作,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加强生态环保合作,推动地方及边境地区合作。
这份纲领性文件特别提到,三方要共同规划和发展基础设施资源,要加强国际运输通道、边境基础设施和跨境运输组织等方面合作。要推动中俄之间以及亚欧之间的过境运输,包括发展中蒙俄定期国际集装箱运输班列,建设一批交通物流枢纽;要在能源矿产资源、高技术、制造业和农林牧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产能与投资合作集聚区,实现产业协同发展,形成紧密相连的区域生产网络;要扩大三方之间的电信网络,增加互联网流量,加强电子商务合作;要研究新建输电线和新发电设备的经济技术合理性,研究建设过境蒙古国的中俄原油及天然气管道的合理性;要继续推动核能、水电、风电、光伏能源、生物能源等领域的三方合作;要强化三方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合作;要开展三方卫星应用服务和对口部门合作,扩大信息交流;要发展边境贸易,优化商品贸易结构,扩大服务贸易量;要拓展经贸合作领域,提升经贸合作水平;要在扩大农产品、能源矿产、建材以及造纸产品、纺织品等贸易规模的同时,稳步提高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品的生产水平;要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引导边境贸易向加工、投资、贸易一体化方向发展。
中蒙俄三国的地方经贸合作,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这份文件特别强调了三国地方经贸合作的意义,要求充分发挥三方相关城市比较优势,推进合作机制建设,诸如推动蒙古国东部地区和中俄有关地区建立次区域合作机制,等等。
五年多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作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许多阶段性重大成果。其中两大通道,也就是从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罗斯的华北通道,从大连和哈尔滨到满洲里再到俄罗斯赤塔的东北通道,独特作用日益彰显。加速这两大通道建设并不断完善运营水平,无论对东北亚地区各国还是对我国自身,意义不言自明。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任重而道远,三国规划中提出的许多任务和目标,还没有完成,实际上也不可能在短短5 年时间内全部完成。但纲要所规定的方向、目标和原则,依然是指导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指南。
最后,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的东北振兴战略2003年启动至今,虽然成就不可抹杀,经验不容否定,但也确实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又有新标准新要求的情况下,将东北振兴融入“双循环”发展新布局,融入东北亚区域合作全过程,并为东北亚区域合作做出特殊贡献,是时代赋予东北的特殊责任和使命。东北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开拓视野,在强化内外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开放与合作的水平,使东北的地区振兴与东北亚的区域合作从政策构想与具体实践,不断取得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成就与新经验。
▲于洪君
- END -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往期精彩-热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