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飞腾: 中美不会重复冷战形态的经济“脱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 Author 钟飞腾
导读:今年八月,由美国撤军所引发的阿富汗变局成为全球焦点,阿富汗变局及其连锁反应将推动国际格局深刻转变,分析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局势及其未来走向,总结经验、研判局势、提出应对之策,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此,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联合《文化纵横》杂志社于10月9日主办“美国霸权的衰落与亚欧新未来”学术研讨会,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等多所院校及研究机构的三十余位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共同讨论当下变局。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钟飞腾在本次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纪要,由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编发,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我主要讲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中美经济脱钩的基本事实,二是历史经验和相关理论,三是对地区秩序的影响。
01
中美经济脱钩的基本事实与历史经验
基本事实比较简单。一是在贸易领域中美贸易赤字占美国贸易赤字的比重在比较快速地下降。从这个角度来讲,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应该说符合美国的战略意图,美国贸易赤字比重从47%大概降到了30%左右。在技术领域,我们都看得非常清楚,美国的对华技术封锁,“小院高墙”态势非常显著。在金融领域,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市值大概是2.2万亿,从特朗普以来,美国多次说要中国企业退市。作为应对措施,最近我们刚刚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来接纳这些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在国际经济治理领域,为了应对中国崛起,美国也提出了一些机制,采取规避、不参加甚至否认、对抗的措施,比如不参加亚投行,比如G7通过的“建设更美好世界”对抗我们的“一带一路”。美国的这些举动引起了很多讨论,中美脱钩到底能脱到什么程度成为我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关于中美脱钩的态势,西方现在一些评论认为是中国主动在脱,而并不是像我们说的要双循环。陆克文最近在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认为,从过去两三个月中国国内经济的一些显著的、大范围的变化来看,中国在主动选择脱钩。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要稍微放长远一些,应该参考一些历史经验。第一,从冷战时期的朝鲜战争到基辛格访华之前,中美的贸易基本为0,这是一种很极端的脱钩。第二,80年代美日贸易摩擦以来,美方要降低日本在美国贸易赤字中的占比,最后降到10%左右。第三,冷战后美俄的经贸关系非常不对称,对于美国来说俄罗斯基本不太重要,占比不到1%;对俄罗斯来讲,美国占比也低于5%,但是这并不妨碍俄罗斯跟欧洲的经贸关系的发展,欧洲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讨论,这三种历史经验有什么样的价值呢?从理论上来讲,当我们讨论脱钩的时候,是在现实主义的框架下,现实主义认为政治权力关系决定经贸关系的发展。比如冷战时期的古巴革命以后,古巴的经贸关系从美国全面转向苏联,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讲脱钩,主要是讲两国股票市场的节奏不是并轨的,也就是说中小经济体的经济周期可以脱离大国的控制,主要是讲亚洲经济体在宏观经济的表现上不受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这是经济学界讨论脱钩的含义。
02
中美经济脱钩的程度预判
对于亚太秩序而言,这种两强竞争和经济脱钩,发展前景到底会怎么样?对亚太地区秩序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下我主要讲一讲我自己对中国政府的行为的理解。2017年1月初,我们发布了《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经济的架构与安全的架构要相匹配,我觉得跟现在中央反复强调的统筹发展与安全是非常吻合的,这是我们的经验。比如,在毛主席时代,与美国经济脱钩,实际上安全上也是脱钩的,经济和安全基本是同步进行的;1978年以后,我们在安全上和经济上都是在加速融入美国所主导的秩序。所以我有一个还没有经过严格论证的基本假设是:经济的战略与安全的战略两者之间的不匹配问题不可能维持得太久。如果中美经济脱钩前景发展下去,在安全上两国也会严重的对立;反过来也一样。
首先,冷战时代的模式会不会再出现?其实现在大家都觉得不会回到冷战,因为中美竞争比冷战时代更加严酷、全面,不是完全重复冷战。现在的贸易跟50-60年代的贸易是不一样的,当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还是一种南北贸易模式,发展中国家出口原材料,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现在的贸易表现为价值链,主要是零部件的贸易,脱钩起来成本会非常大,完全脱钩难度也很大。所以我的基本判断是,冷战时候脱钩到为零的态势应该不会出现。
第二种前景,中美之间会不会脱钩到1%-5%这样一个程度?参照美俄现在的经贸关系,平均来算大概是2-3%。这个可能性也不大,原因在于俄罗斯的经济结构并没有很强的制造品生产能力;而中国不一样,按照最新的数据,中国目前在全球出口的制成品是2.2万亿美元,美日两国合起来不到中国的2/3。如果要脱钩的话,美国短期内生产制成品的能力没有办法满足其他国家的需求,所以其他国家也不会跟随美日参加这种针对中国的完全脱钩。所以,我觉得中美经贸关系的前景也要比冷战以后美俄的模式要好一些。
会不会发展到80年代以来美日贸易摩擦的状态,脱钩到10%?可能性我觉得也不太大,因为当美日脱到10%后,其实两国经贸关系有一个变化,就是从贸易关系往投资关系上转。而现在中美之间是没有投资协定的,美国也在围堵、排斥中国往美国的跨国公司投资,显著的投资领域从原先的七八十亿下降到现在可能三四十亿,美方的统计数据更剧烈一些,因为美方还统计中国大陆之外去的投资,包括从欧洲、加勒比的这些离岸金融中心去的,因此下降幅度更大一些。所以,中美经贸关系也不太可能往美日、美德模式发展。
我觉得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形态,中美未来的经济关系可能是一种局部性的相互依赖,亚洲的其他经济体则会分别与中美挂钩。最近杨洁篪主任去瑞士跟美国人见了个面,从全球舆论的反馈看,其效果并不如预期得那么好。美方还在重复今年上半年的基调,说要形成一种“有管理的战略竞争”,不要冲突,但是战略竞争是不可避免的。10月初,美国贸易代表虽然表示要跟中国进行对话,对某些产品进行关税排除,但总体上没有降低加征的25%关税。我们不赞同美方用“竞争”来界定中美关系的属性,但是事情不会完全按照我们单方面所设想的方向前进。
03
中美经济关系变化对亚太地区秩序的影响
所以中美关系不是一种完全像冷战模式那样的一种关系,而是一种局部性的相互依赖。这是什么含义?对亚太地区局势将有什么样的影响?
最显著、最关键的是,中国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的关系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7年以来,我们明确制定了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发展战略。在经济上我们有另外一个词:沿海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在1985年美日贸易摩擦、达成广场协议、日元升值以后,实施的一种融入战略,这一时期中日关系是非常紧密的。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包括中美摩擦以后,实际上中国的中高端技术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日本。现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日本会不会加入美国的对华技术封锁?现在日方也在讨论是不是也制定一个像美国那样的清单。
从日本当前政局的变化看,我感觉日本会继续加强对我们的高技术封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剧烈变化。在高技术领域,我国除了要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之外,国际合作依然必不可少,“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含义之一是国内国际相互促进,未来韩国是中国进行高技术合作的重要对象。按照最新的统计,其实韩国的技术水平并不比日本差多少,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的工业绩效指数看,韩国也非常强,我们应当改变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认为韩国在技术等级上远远落后于日本的看法,尤其在半导体领域。
第二,是不是美国的其他盟友或伙伴,会进一步加强跟中国的经贸关系?因为如果美国往高技术领域升级,那么与其他国家的产业发展水平差距会进一步拉大,转移产业的机会逐步减少,剩下来比较适合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可能是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在这种情况下,过去二三十年来很多人所说的微笑曲线可能会断裂,可能会分成几节。
第三,美国也是亚太国家,中美摩擦会对亚太秩序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美国往高技术进一步提升,会进一步加剧美国国内中产阶级的衰落,美国会进一步的金融化,国内形势会更动荡,世界形势也会更动荡,货币危机会加剧。第三世界如果要规避这种危机,只有加强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出口原材料的发展模式特别容易受到美元体系的影响,特别容易被发达国家剥削。第三世界要摆脱这种发展模式及其带来的风险、危机,只有进一步加强跟中国的紧密合作,未来它们与人民币挂钩的相关经济行为可能会进一步加强。这是我对未来亚太地区秩序,特别是经济秩序的一个粗浅认识和理解。
- END -
往期精彩-热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