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日:医生辞职潮持续蔓延,韩国政府为何迎难而上?
来源:中国经营网
资料图:2月15日下午,韩国庆尚北道医学会的医生们举行脱袍抗议活动,敦促韩国政府取消扩大医学院名额的政策 图源:韩媒
2024年2月6日,韩国政府宣布,将针对医学教育采取的改革性计划:在2025学年扩大医学院招生规模,从现行3058人增至5058名学生,最终在2035年使韩国增加15000名医生。上述医学教育改革计划发布后引起了韩国医疗界强烈抵抗,也会影响到2025年度大学入学考试,甚至为了考上医学院可能会出现重新参加高考等现象。
在韩国,律师、医生、教授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较高,长期享有很高人气的三大职业。医学专业、法律专业以及攻读博士学位是韩国社会普遍推崇或认可的专业和选择方式。其中,律师职业经过司法考试改革以后,其名额大幅增加,所以,律师行业的人气比过去下降了许多。而且随着近几年韩国人口大幅减少,地方私立大学很难完成招生计划,教授的人气也大不如从前,只剩下医生仍然受到大学精英的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扩大医学院招生名额,解决地方就医困难是韩国多年以来的改革话题。文在寅政府时期曾经试图将医学院招生每年增加500名,但遇到了医疗界的“总罢工”,只坚持了两周,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最终未能实现。
最近韩国盖洛普发表的民调结果显示,76%的受访者认为该政策“利大于弊”,16%的受访者认为“弊大于利”。按政治倾向看,执政党国民力量支持者的81%、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支持者的73%对医学院扩招政策予以积极评价。
那么,韩国政府为何在此时迎难而上,推出如此重大的改革呢?
首先,韩国政府和执政党为提升支持率,提出重大改革,掌握舆论动向。自2022年5月尹锡悦政府上任以来,总统的支持率一直徘徊于30%—40%之间。加上经济增速下降,人口负增长,物价上涨,股市下跌,银行利息高涨,而且也没有推动实际意义的改革,所以迫切需要拿出有效改革措施,尽快改善政府的形象。
韩国历届政府曾经试图多次扩大医学院招生名额,但每次都遭到医疗界的强烈反对而未能实现。如果尹锡悦政府推进此次改革成功,将有利于提升政府的支持率,也有助于执政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
其次,推出医学院扩招重大改革也有意转移国内政治话题,淡化总统夫人金建希相关的影响。最近韩国国会表决通过了在野党提出的《金建希特检法》《大庄洞50亿俱乐部特检法》两项法案。韩国媒体报道称,针对第一夫人的特检法在韩国宪政史上尚属首次。
尹锡悦总统对两项法案最终行使了总统否决权。民调显示,60%以上的民众认为尹锡悦此举颇为不当。加上,最近金建希收取名牌皮包的媒体报道等,对尹锡悦总统的舆论支持率一直不高,这也是韩国政府不得不应对的辣手问题。
目前,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支持率略高于执政党国民力量党,如果4月份举行国会选举的焦点集中于“政权审判论”或“现政权的中期评价”,那么,经济形势、社会舆论等原因,都不利于执政党。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和执政党有必要推出重大改革议案,显示出强烈的改革意志和成果。
此次方案已经遭到了韩国医疗界的强烈不满和抵抗。截至2月19日,全国100家实习医院共6415名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递交辞职报告,约占整体的55%。韩国实习和住院医生总数为1.3万人,其中95%在上述100家医院工作。
目前,递交辞职报告的医生中有1630人(约25%)离岗,尤其是首尔大学医院、延世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三星首尔医院、首尔峨山医院、首尔圣母医院等五大医院的住院医生离开单位的情况较多。这五大医院住院医生数为2745名,占这些医院医生的39%。
2月20日,100个主要医院的住院医生中断了诊疗业务。韩国医生协会、韩国应急医生会、大韩住院医生协议会、大韩少儿青少年医生会等医疗界团体纷纷表示反对。韩国的圆光大学、翰林大学医学院的学生以及大韩医科大学医学专业研究生院学生协会也表示将采取“集体罢课”措施。
对此,韩国保健福祉部下达返岗复工命令,启动了“防止诊疗空白紧急诊疗对策”,并警告严正应对。韩国教育部向各大学发出公文,要求根据学则处理参加“集体罢课”的学生,并强调没有“事后补救”。韩国国防部在例行会上表示需要时可以投入军医官,开放韩军首都医院等12家军队医院的应急室。
另外,韩国的全国保健医疗产业劳动组合发表声明支持政府方案,强调“除了医生团体以外,全国国民都支持”,反对“大韩医生协会胁迫国民”。大韩护理协会也举行记者会,发表“65万护理人员积极支持政府的医疗改革”。
目前,韩国的100个主要医院通过投入替代人力等进行应对,同时密切关注住院医生的动向。根据韩国保健福祉部和医疗界的估计,由于住院医生的集体离岗而紧急诊疗体系能够支撑的时间大约为两三周。
笔者认为,此次医疗改革能否成功,将取决于韩国国内政局以及舆论动向。随着医生大规模离岗,如果出现“医疗大难”,可能会出现政府和医疗界相互妥协的情况,将对改革规模和时机进行调整,拖延到国会选举之后。
- END -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往期精彩-热点分析
✧ 李旻:在朝韩之间,俄罗斯的政策天平加速倾斜✧ 2023年,中日两国之间发生了哪些大事?✧ 田光强:印度经济发展的动力、挑战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