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你遇到胡萝卜,是噩梦还是惊喜?|“未来食物共学小组”之胡萝卜1⃣️

明日之人 明日之路 明日之食 2023-03-13


 未来食物共学小组 

 文/Jing 

2022年4月,身处上海的我正经历人生第二次食物危机,每天为了填饱肚子而挣扎。两年前的第一次食物危机我意识到,“改变食物”是我们去解决很多问题的一个入口。而第二次食物危机则让我意识到,一旦社会变得不稳定,更多人将挣扎于温饱问题,改变食物体系将变得更困难,可持续发展也就更加无从谈起。

正好那段时间读完了《明日吃什么》(The fate of food),书里介绍了一些我曾经觉得自己不会吃的东西,但在食物危机中读到时,我竟然开始接受它们,也认同作者Amanda Little的观点:

一边是渴求未来的工业食物(巫师派),一边是渴求过去的传统农法(先知派),是否有第三条路,既能继承先人的智慧又能善用科技,既能让更多人填饱肚子,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于是,我们发起了“未来食物共学小组”的招募,这将是一个自发的学习小组,大家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资源,互相促进,共同进步。4月23日,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线上讨论会,讨论出了第一个想要研究的食物议题—— 胡萝卜

接下来,我们将发布一系列文章,从人的情感、历史、营养、经济和艺术等不同角度来剖析胡萝卜。(没想到,那个被我们嫌弃的胡萝卜竟然有那么多有趣的料~~

学着和为食物挣扎的人共情|一则招募



 当你遇到胡萝卜,是噩梦还是惊喜?


 文/泛泛、轶宁 
 编/Jing 


食物从来不只是食物,它关乎我们对生活的想象、审美的情趣、情感的连接,有时还裹挟着或微妙、或强势的意志与权力关系,比如疫情封控期间的上海。

凭借储存时间长、不易变质的生理优势,以及维生素含量高、“特殊时期多吃点好”的共识优势,胡萝卜成为疫情蔬菜包中极高频率出现的蔬菜之一。

一些人想在疫情之后和胡萝卜说再见,一些人因疫情而认识、接受、甚至爱上了胡萝卜。人和食物就这样不期而遇,然后关系发酵。

作为“未来食物共学小组”胡萝卜小组的开篇,我们想认真审视一下,疫情下胡萝卜与我们之间的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4月12日收到的公司防疫礼包。图 轶宁


 1.狭路相逢勇者胜——“别无选择”胡萝卜


“当你拥抱不了生活和理想,只能拥抱包菜和胡萝卜。

     ——来自Jing的朋友圈


极端情况下,我们会吃无法接受的食物吗?

在过去两个月,无论是物质还是心理层面,很多上海居民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地经历了食物短缺,甚至放下原本的食物原则,尝试去接受胡萝卜。

好友JH是出了名的挑食,比如“不吃看不到形状的肉”,面对每个蔬菜包里都有的胡萝卜,她用一个晚上全部处理完——蒸胡萝卜丝、煎胡萝卜饼,胡萝卜“盛宴”获得了室友好评,“大半夜被偷吃”就是妥妥的证据。

 

4月4日,在“明日之路行动小组”微信群里,一位热心小伙伴瑶根据Jing发的照片——16根胡萝卜,搭配了九宫图烹饪法,包括:罗宋汤、胡萝卜浓汤、大阪烧、西葫芦塌子、金平胡萝卜、土豆炖胡萝卜、土豆泥沙拉。


然而,可选择的自由永远是最重要的。当我以为JH对胡萝卜改观时,发了她一张胡萝卜的照片,没想到她回我:

 

“生胡萝卜、炒胡萝卜、煮/炖胡萝卜是三种完全不同的食物。”

——辰佳


关于“为什么不喜欢胡萝卜”的问题,我们收到许多同样的回答——要看怎么做

封控的前两周,人们处在食物匮乏的恐慌中,没有团购、无法囤货。在别无选择的绝境下只能物尽其用,哪怕尝试之前望而却步的胡萝卜。

Xiaoyu一直觉得胡萝卜有种奇怪的味道,介于甜和涩之间,同理还有折耳根、苦瓜、木姜子油。疫情封控第二周,她包了饺子,实在不忍心浪费食物,就放了点胡萝卜丁。

居然还不错!不仅尝不出原来的怪味,还有一种层次丰富的感觉。


庄祖宜在《厨房里的人类学家》写道:“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指的是每一种食材在久煮之后都会放下身段,把原来张牙舞爪、性格鲜明的一面幻化为整体图像中的一份子,最后,酒不涩,汤不腻,肉不腥,香料不呛,只留下一股说不出的和谐,完整中有层次,层次中有完整。

乐观点看,或许2022年的上海“恩赐”我们一个机会,去了解“完整中有层次,层次中有完整”的胡萝卜。 

“胡萝卜提醒我并不饥饿,无需焦虑。”

    ——yining


封控期间,yining比往常更嗜甜,一旦接受了萜烯类化合物的味道,胡萝卜还能带来一种“甜”的味觉体验。胡萝卜煮软,这种甜味出现于舌苔的后半部分,煮饭时,擦丝丢进电饭煲。

出锅后,视觉上不再是乌糟糟一片,味觉上也可以让整锅饭都甜起来,煮透的胡萝卜还有一种比番薯硬朗、比橙香接地气的甜香。

因此对于胡萝卜,yining是感激的。即使生食咬下,是强烈又实在地落在胃里,提醒人并不饥饿,无需焦虑,做手上的事情吧。

有天突发奇想把胡萝卜擦成丝,放进饭里一起煮。图 轶宁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步履不停》里有一句“冰箱里塞满东西才让人放心。”

是枝裕和讲的是琐碎平静的日常生活深处潜伏着暗流与潮涌,而食物就是最好的凸显。

食物可以给人安全感,也能击碎好不容易建立的安全感,轻而易举地。

4月中的一个下午,Zoe忽然发来一张照片——胡萝卜堆积的“山”,我怀疑是不是网传图片。她说是自己小区,来自外省捐赠的17.2吨胡萝卜被冷链车运来。那一刻,她感到了害怕。


很难说这种害怕来自对胡萝卜如何消耗的恐惧,还是来自对疫情走势的不明朗,或者说意识到,一些被认为是“必需品”的食物,以如此强势的形式走入了生活。

所以,食物从来都不只是食物。

 

 2.不须噩梦也心惊——“魑魅魍魉”胡萝卜

记忆中那个场景总是晦暗的,是水煮胡萝卜褪去了明亮的橙黄后,余下的红褐里那种暧昧不清的晦暗,被胡萝卜支配的礼拜二。

——辰佳


很多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些被成年人“欺骗”的集体记忆。

辰佳儿时对胡萝卜的记忆并不友好,每周二,胡萝卜就像一根棒槌,敲响某个“丧钟”。

辰佳抗拒周二来临,抗拒周二的午睡,抗拒午后醒来面对水煮胡萝卜——两条。

虽然其他日子吃得也并非那么称心,但有了水煮胡萝卜,吃其他点心的日子,就亮起来了。

她的记忆里,每个周二都“晦暗”。

胡萝卜原本是明亮的橙黄色,煮完就变成红褐色,又被煮得入口即化,独有怪味刺激着神经。心里知道难以下咽,但喉咙已把它吞下去了。

直到现在,辰佳看到软软烂烂的胡萝卜,还是会想起那些周二。她不再碰玉米排骨汤里的胡萝卜,盛咖喱时,也尽量避开大块的胡萝卜。


有一段时间因为吃得特别频繁,还很害怕自己胡萝卜素摄入过度,会变成橘黄色 。

——Yellow


无独有偶,各式各样炖汤里的胡萝卜曾是Yellow家餐桌上,父母为她“特制”而她丝毫不愿勉强的菜肴,甜甜烂烂的炖肉炖汤,她难以领情。

后来是如何爱上的?

三年级时,她开始自己搭公交车回家,“别人家的父母”用整齐切片的生胡萝卜哄小孩,却让Yellow意外收获了对胡萝卜的爱,作为零食,甜甜脆脆的,让她忍不住感叹,生吃比熟吃胡萝卜好吃太多了!

后来到北美求学,Yellow每次路过超市货架都要带走一包手指胡萝卜,装着胡萝卜的小餐盒常年放在她自习座位的桌角上,没事就啃啃,一学一整天。

此刻,无论胡萝卜素是否真的对视力有益处,她莫名其妙如“父母所愿”,吃了很多胡萝卜,甚至到怕自己因胡萝卜素的超量摄入,变成橘黄色。


 3.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胡萝卜


我以为是容器太小,把它移栽到一只胡乱插了几根间苗的大盆里,它却没有让自己和盆里的苗一荣俱荣,而呈现出一蹶不振的样子,发灰、干枯下去。

——jianwen


望着一箱箱物资胡萝卜,阅遍了做菜软件上有的没的胡萝卜菜谱,切下来的萝卜头,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边,并用特殊的“计数”方式占领了很多朋友的阳台。

Jianwen在阳台上种了胡萝卜头、白萝卜头、青萝卜头,还撒了一些种子,希望能种出樱桃萝卜、白玉白菜和意大利生菜。

Jianwen在阳台上种的各种萝卜头。图 Jianwen

一个多月后,白萝卜的枝叶长高了许多,开了一茬又一茬的粉色小花。图 Jianwen

青萝卜头埋得晚一些,盆里本来撒了白玉白菜和意大利生菜种子,原本不抱希望能发芽。结果看到它们的幼苗破土而出时,欣喜之余,不禁感叹生命之间相互提供的滋养。

青萝卜头苗。图 Jianwen

胡萝卜长的叶子(胡萝卜缨)原本特别好看,让她觉得可以作为一种景观植物,长期养下去。

好看的胡萝卜缨。图 Jianwen

谷雨节气后,连下几场大雨,胡萝卜缨从外至内日渐枯萎。图 Jianwen

发现胡萝卜缨有日渐枯萎的趋势,Jianwen把它移进了更大的盆里。胡萝卜缨子没有存活下来,那几棵“被淘汰”的樱桃萝卜苗却长得更好了。

胡萝卜缨枯萎了,樱桃萝卜苗长好了。图 Jianwen

观赏盆景的重心往往放在如何修剪使其更美,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记述过他对“过度修正”的感慨,什么样才是美的?有时总觉得是为了种植者的审美。

而面对食物种植,我们往往会更关注其生命力本身和土壤的关系,是否有力,是否茂盛,是否可以同样作为养料,给我们最大程度的补给。

这其中更有一种关注环境的态度。 

同样热爱种植的Joyce,在“明日之路行动小组”群里分享了一株胡萝卜花,管控期间随手种在院门口,在避开人类打扰的环境里自由生长。这朵花纷繁紧凑,看起来像极了民国时期新娘的钩花头花。

盛开的胡萝卜花。图 Joyce


树杰自己平时做菜时,也会切些简单的料花,只要掌握几个切法的要点,手足够稳就好了。

——梦辰


梦辰关注艺术和美学,想到胡萝卜经常被用于雕花,于是询问了厨师朋友树杰。

树杰小时候观察过家里餐厅的厨师操作,先把胡萝卜从圆形切成长方形,方便固定在案板上,再切成长度均匀的火柴棍,剩下的边角料会被用作员工餐。

四川阆中有这样一首童谣:“胡萝卜,抿抿甜,渐渐渐渐要过年,娃儿想吃肉,老子没的钱。”

胡萝卜也因此成了穷人食物的一个代表。然而,被厨师加工成料花后,胡萝卜变成蝴蝶、兔子之类的装饰,一些平价菜——比如西芹百合之类颜色单一的菜品——的价钱马上能翻倍。

没想到,从食用价值转向观赏价值后,廉价的胡萝卜也提供了食物溢价的可能性。

兔子不爱吃胡萝卜,小狗却爱吃。

——来自Jing的朋友圈


Jing的朋友圈里还有两位宠物主人,给我们提供了完全不一样的思路。需要胡萝卜的,不一定是人。

大家在封控期间经常笑谈,居委会的物资是不是养兔场直供的?然而,和养兔子的朋友聊天后才知道,我们误会兔兔了。

今年年初时,Sophia在公园捡到了一只兔兔,儿子给其取名“雕雕”(沙雕的雕),没想到雕雕也面临缺粮的困境。

原来兔兔的肠胃很脆弱,虽然爱吃胡萝卜,但不能吃太多,通常要给它们喂干草吃。而且只有成年兔子才能喂生鲜蔬果,也不能吃多,否则会胀气拉肚子,甚至暴毙。

疫情封控期间,买不到干草,Sophia只能晒干胡萝卜缨子、黄瓜皮、青菜叶,还好雕雕坚持下来了。

Sophia还提到,有人把兔子放生了,但兔兔在野外的生存能力不强,很快就成了流浪猫狗的盘中餐。

Sophia的儿子抱着雕雕。图 Sophia

还有一件没想到的事情是,狗狗也爱吃胡萝卜。

这只狗狗帮主人消灭了不下十根胡萝卜,不仅是胡萝卜,它还吃卷心菜(主人太幸福啦)。不过对于狗狗而言,比起吃胡萝卜,更开心还是在草地上自由奔跑的机会吧。 


疫情封控刚开始时,朋友阿兔说:我不担心自己被感染,但担心我家的小猫咪被强制处理。还有朋友说:让爱撒野的狗狗,每天下楼5分钟,真是对它们天性的考验。尤其是那些被训练过不在家大小便的狗狗们,很多都被憋坏了。

不能多吃胡萝卜的兔子,爱吃胡萝卜的狗狗,都经历了一段无法选择的生活,和它们的主人一起。然而,也有一些“被放生”的宠物,被迫自己去求生,不知道有人喂它们胡萝卜吃吗?


 尾声 

“如何与食物相处”是新冠时代的重要命题。积极或绝望、无奈或乐观,胡萝卜成了上海居民2022年春天的记忆中无法磨灭的一笔。

当我们纠结于食物怎么做得更好吃一点时,我们追求的其实是:在封闭狭小的空间里,在琐碎和细节被放大的每个瞬间里,食物如何变成苦中的那一点甜。

胡萝卜似乎“临危受命”,在填饱我们肚子的同时,也贡献了别样的生活滋味。如果我们借助这个机会,去重新认识胡萝卜,去重新思考人和食物的关系,也算抓住了苦涩生活中的一点“甜”吧!


(感谢“未来食物共学小组”所有成员的贡献,感谢“明日之路行动小组”社群小伙伴的协力。)


 “未来食物共学小组”之胡萝卜小组成员 

 泛泛 /饮食人类学预备学生,自由职业者,农场生活爱好者。前咨询顾问、品牌传播从业者、公益和社会创新领域参与和观察者,希望探究食物和身体、权力、情感、文化之间的关联。

 轶宁 /编辑、自由撰稿,您好奇的“学生”,只想记录真实的故事。

 Yao /园林史和景观理论研习者,希望从植物人文(Plant Humanities)的非人中心视角探索未来食物。

 许辰佳 /野路子经验玄学家,经由食物触碰他者与更广阔的天地

 方晨初 /喜欢植物(特别是带香气的)但容易把植物养死。目前在一个独立艺术和出版机构努力做着一些围绕着“地方”的活动。

 Yellow /自由撰稿人,希望透过现代科技探索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Eva  /植物性饮食探索者,以营销的眼光观察食物和经济、文化以及未来科技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之路。

 许梦辰 /大学主修艺术史,想把美的东西看清;毕业后进入画廊工作,却又看花了眼。于是决定少看一点,近看一点,看到脚下的土地,看到身边的人。

 jianwen /自由摄影、策划、写作,以食物为原点重新看待生命之间的关系

 Jing /“明日之路”发起人,探索解困式报道的前媒体人,行动派,希望从知识传播、社会创新、青年社群、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未来食物。

如果你也对“未来食物共学小组”感兴趣,欢迎和我们联系。来信请附上:自我介绍+感兴趣的食物议题+擅长做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参与这个小组需要有强烈的兴趣,还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请三思而后行哦~~

roadtotomorrow@163.com

 延伸阅读 
在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如何填饱肚子

通过影响力纪录片推动食物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