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河南水灾中做线上志愿者的经历
我在河南水灾中做线上志愿者的经历
编者按:水灾不是新闻,是深重的、不幸的罹难;是负重的、万难的重建。如果媒体关注报道水灾,也像其他新闻事件一样,一周降了热度。那么,这样的媒体,很快就会发出另一种声音了。
官方发布的信息显示,“720河南暴雨灾害”已经造成302人死亡,50人失踪。救灾仍在继续,但大部分灾区已经进入到消杀、清淤阶段,有些地方已经进入灾后重建阶段。
目前,大批救灾人员正逐步撤离,我所在的志愿者群,现在只有零星发布的一些信息。线上志愿者们也有心思闲聊几句了。
从加入多个志愿群开始,每天我的电话滴滴滴响个不停,那声音用“此起彼伏”还不够,而是毫无间隔地响作一团,让人精神高度紧张。
这是一场战斗,与时间赛跑,从死神手里抢人,与洪魔殊死搏斗,其惨烈程度一点不亚于大规模的战争。作为“参战”的一员,现在我也松了一口气。
一、救命文档
灾难发生后,7月21日,我在家人的朋友圈里,看到了一份可以多人共同编辑的在线腾讯文档,也就是后来大家都知道的那份“救命文档”。是由网名Manto真名李睿的一名河南籍女大学生创建的,她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
7月20日19时56分,李睿发了一条微博“我想帮大家一下”。
一小时后,她创建了一份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在线表格,并录入第一行字:“求救人员信息,救援人员信息”,开始录入从各个渠道搜集到的求助信息。
在受灾地区通信不畅的情况下,这份文档成为灾区沟通信息、寻求救援的重要工具。
下面记录文档第一天,郑州市救援的关键时间点:
7月20日21:10:03
文档创建的第一个小时,表格里出现了“地铁5号线”、“5号线隧道”等求助信息。
23:12:23
文档创建的第三个小时,表格里出现“顺利坐上车回家了”
7月21日02:56:07(第6小时)
又有人完善了一遍表格的格式,求助需求突破300条。
第一个坐车回家的家庭经过核实,已经脱离险境。
他们成为表格里出现的第一个“已成功救援”。
03:06:14(第7小时)
表格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新增两个sheet——“官方救援队信息”、“民间救援队信息”。
04:57:19(第8小时)
表格上出现了许许多多振奋人心的消息,他们用大字写着:
”我们的救援队到了”
“制氧机来了”
“发电机有消息了”
“库房有一两万条防汛沙袋”
“已成功救援”开始一个个出现。
05:59:21(第10小时)
九小时过去了,民间救援队登记信息超过90条,皮划艇、制氧机等都被志愿者拉进了一个新的sheet“物资援助”。
又一个新的sheet“医疗信息”出现了。
医生们自发组织起了线上问诊群,并提供专业的自救自卫医疗知识——比如,特殊情况下怎么自己在家生孩子。
08:10:12(第12小时)
有254人同时在线填写求助信息。
大家开始在朋友圈转发这个文档。
隔着文档,却能感觉到相同的焦灼。
08:51:26(第12小时)
孕妇生产指南大字版更新了2.0版本,接生指南、注意事项等文字,都被加粗标红加大字号。
10:56:10(第14小时)
越来越多的求助信息被划去,排在前面的十条已经被划去了八条。
网友贴上来更多其他平台的求助频道,救援在加速。
15:33:52(第19小时)
表格又有了新功能:网友拉起了更多微信和企业微信互助群。
还有程序员自发制作了可以标记求助地点的地图小程序。
可充电地点表格的首行多了一句话:“马上又是一个夜晚,希望在郑的人儿夜里手机有电,心中不慌!”
17:56:41(第21小时)
避险地点接近100个,有超市,有大学食堂,有4S店,有服装城……
18:13:23(第22小时)
这个网友们自发建立的表格,终于有了一个正式的独立首页。
从一开始的一张表,变成了有一个独立首页+9个功能sheet的强大工具。
19:20:12(第23小时)
表格上的物资支援信息也让不少需求方与供给方对接上了。
21:09:17(第24小时)
求助需求还在不断增加,有的小区断电断水断网急需排水和救援,连消防员都缺少物资食物......
8月4日救命文档部分首页内容
朋友把我拉进了郑州救援志愿者群,做信息收集核实,然后填写到这份文档里,并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发到朋友圈有多大作用是未知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发出去,也许就能救一个人。
我无法确切知道这个文档到底救了多少人,但每当点开文档,都会发现功能越来越强大,那是参与编辑的人不断完善的。当看到我发布的一条求助信息,显示“已成功救援”的回复时,别提多开心了。
二、成为线上志愿者
随着受灾区域的不断扩大,线上志愿者群也越来越多,我前后共加入了十二个群。
志愿者群24小时有人值守,无论任何时候发布信息都会有人联系,核实,发布,对接,解决问题,再发布已经解决的信息。
线上志愿者的主要任务是三个方面:
1、收集求助信息,核实求助人的个人信息,具体位置,联系方式,需要哪些方面的救助等。这其中既有待救援人员的信息,也有一线救援队的求助信息,因为救援队也需要各种物资、设备和人力增援。
收集的求助信息发布到群里,无须安排,就有志愿者会联系求助人询问情况,然后附上自己,也就是核实人的姓名电话,再发布到群里标明核实结果,群多的志愿者接力转发到更多的群。
2、收集救援队信息,核实救援人员具体位置,人员数量,拥有什么设备,能提供哪些方面的救助;收集爱心人士捐助物资种类和数量,所在的位置;收集志愿者提供的车辆信息,车型,所在位置等。整理后发布到群里,同样会互相转发到其它群。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是一个供需双方在线上的大市场,线上志愿者就是中介人,把需要救援和能提供救助的信息筛选对接,精准高效快速地为供需双方建立绿色通道,让求助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救助。
有时候一条求助信息发布出来,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可以对接到最合适的救援方。而且一旦对接成功,此条求助信息会加上已经解决的字样再发布到各个群,避免继续传递下去,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线上工作连通了线下各方面人员,保证了救援、抢险、撤离的时效,最大程度地科学调配人力物力资源。
很多信息发布的时候,志愿者会细心的加上一句“发信息询问情况,尽量少打电话,保持联系人电话的电量”。因为多数灾区停电,电话的电池格数就成了连通求助与救援的生命线。
3、后勤保障,诸如路况信息、电力信息、一线传回的即时图片、视频,哪里准备泄洪,哪里封锁道路,哪里有为一线救援队提供免费食宿的地方。线下志愿者做出了多少盒饭,蒸了多少馒头可以提供,哪里有临时避难或安置点等等。
如果说现代化战争是信息化战争,那么这场救灾的“战争”,也是如此。可以说,在这场河南洪灾的救助中,线上志愿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
三、发现的问题和建议
在此过程中,我和一些志愿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灾民已经收到了援助的物资,但依然在求助,线上志愿者无法掌握求助者物资是否已经足够,就造成有些地方物资囤积,有些地方物资紧缺。
如果送物资的一线人员能再了解一下受救助灾民的情况反馈回来,说明某地区已不需要运送物资,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而一些比较大的募捐部门,在收到捐助的物资后,通常要先入库,然后再调拨分配。从入库到灾民手中,需要盖好几个章,签好几个字。
有位村主任跟我说,领一包方便面也得盖章,最后到灾民手里,还需要签字。
物资从捐助地到一些部门的仓库,需要志愿者购买、装车,运输车辆运送;再查点数目,组织志愿者卸车入库,入账;之后根据掌握的申请救助情况进行分配,再装车,运送;到达目的地再卸车,清点,分配。一系列的过程耗费大量人力、运力、时间。
这样一个程序,虽然是为了保证捐助物品能统一调配,但无形中大大拖延了救助时效。
前几天我在志愿者群中看到,某个地方已经进入消杀阶段了,而仓库里还存着抽水机、发电机、救生衣、胶鞋、橡皮艇等救灾前期一线所需的紧缺物资。
我相信,相关工作人员并非故意压着不发,而是还没等程序走完,已经不需要这些物资了。
回想起救灾最吃紧的时候,除了饮用水和食品,所有群里十万火急需要的就是这些物资,如果能及时送到一线,是不是能多救出、早救出一些人?救援人员是不是就不会在污水中泡烂了腿脚?一些被泡坏的物品、房屋是不是能逃过此劫?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建议某些部门在发生大灾时,能参考民间志愿者群的方式,建立从求助、捐助到相关部门联动的工作群,把线下的工作搬到线上做,把繁冗的程序简化,高效快速精准地救灾。
比如,运输捐助物资的车辆不用入库,直接运送到各个需要的地方,由捐助方和接收方负责人查点种类数目,双方核实无误后,拍照传回工作群进行登记。
这样不仅提高了救援效率,还可以降低民间救援与统一调拨物资发生重合的几率。
有的灾区紧急求助,民间救援捐助者看到后,会立刻送去物资,而此灾区之前已经向有关部门申请过救助,民间援助送到一两天了,有关部门的救助物资才送到,由于已经盖过章,就是要调拨到这个地方,所以无论求助者是否还需要,物资都要卸到这里。
在一个视频中看到,大堆大堆小山一样的冬瓜、白菜烂在那里,而有些灾民和一线救援人员还只能啃方便面,这种极大地浪费,真是让人心痛。
这种大灾时期由于繁复僵化的程序而贻误最佳救助时间的事情,也不是现在才有。随着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建议有关部门采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以求最大程度地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四、反思、改变与追责
2021年的夏天,暴雨给多个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暴雨是天灾,然而,根据我所了解的一些情况,地球的恶劣气候和暴雨后受灾严重的情况,与人类过度开发地球自然资源,为追求眼前利益乱砍滥伐,破坏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从大自然疯狂攫取的利益,终将加倍偿还。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子孙,敬畏自然,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另外,灾难发生时,有没有人为的因素导致本该可以避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呢?但愿这次调查组的调查结果不是自罚三杯。
人类总是健忘的,也许几年之后,再提起2021年,除了逝去者的亲人依然会悲伤,很多人也只剩下河南水灾这个空泛的词条。
我曾说,灾后的河南,别急着庆功,因为灾难不是被战胜的,而是应该被反思的。
一次又一次灾难的发生,令人尴尬的事实是,一群没有决策权的、并不负有责任的人在沉痛地反思,而那些负有责任的人却集体缺席。甚至为了化解舆论危机而四处灭火,只想快速平息。
而再深刻的反思,如果没有追责,也只会营造出一种“我们在深刻吸取教训” 的集体幻觉。没有追责的反思,不会是悲剧的终结,而是下一个悲剧的开始,只是换了个时间与地点。
关注一枚园地,共筑心灵家园
投稿邮箱:yimeiyuandi@163.com
微信号:anranyodai(请注明“投稿”)
进园地读者群请加微信:anranyodai
《一枚园地文集电子版》对接微信:657767929
点击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