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进气格栅,碳纤维复合材料赢很大!(附上下游主要企业分析)
进气格栅是整车不可或缺的功能装置之一,它是与发动机相连的一个主要窗口,功能是为发动机输送空气。为保障汽车发动机在正常温度下运转,进气格栅作为发动机通风散热和进气的部件,同时还需在行驶过程中阻挡飞溅的砂石及其他物体进入前部机舱,保护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不受损伤。
此外,进气格栅也是汽车前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进气格栅的结构设计与制造,既要满足汽车对其进气和风冷散热的性能需求,也要兼顾部件视觉表现力和外观融入性。
在汽车的整体设计过程中,进气格栅对材料的要求较高,例如:良好的进气性、电镀性能、稳定性以及加工性能,防变形、老化、腐蚀等。进气格栅材料的类型和各方面性能对整车的轻量化、抗风阻效果、传热性、散热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空气阻力大,进气格栅可控制汽车前端的气流,从而调节进入发动机舱的冷却风量,减小行驶过程中的阻力,提升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主动进气格栅结构分为五部分:外框、框架、连杆、叶片和电机。外框可以保证叶片平稳运转,因此进气格栅材料的选择对其性能具有很大影响意义。
本篇要点:
▷ 汽车进气格栅材料
▷ 进气格栅结构设计及性能特点
▷ 汽车格栅产业链
一
汽车进气格栅材料
目前市场汽车进气格栅材料主要分为碳钢、铝合金、镁合金、工程塑料、碳纤维材料等。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是高强度、高模量的纤维,具有质量轻、刚性强、抗冲击性强、易于整体成形可满足个性化需求,且振动阻尼性能佳,降噪、减震效果好,易于维修的特点,是汽车进气格栅材料的最佳选择。各种材料进气格栅基础属性如表1所示。
(1)碳钢。在汽车进气格栅材料的发展历程中,最初是以碳钢材质为主。其优点是成本低、使用范围宽、抗拉强度为110~130MPa、密度为7.81~7.85g/cm3、不易变形、碳钢密度大、价格便宜。
(2)铝合金材料。相比碳钢进气格栅而言,铝合金材质进气格栅质量轻(密度为2.63~2.85g/cm3),抗氧化能力强,塑性高,可在冷加工以及塑性成形加工(抗拉强度为320MPa)。铝合金进气格栅相对钢制进气格栅而言更易损坏,且后期维护费用高昂。
(3)镁合金材料。镁合金的特点是密度小(1.8g/cm3左右)、质量轻、硬度高、弹性模量大,其具有良好的阻尼减震性能,抗拉强度为290MPa,散热性好。
(4)工程塑料。常用于进气格栅的工程塑料包括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混合物(PC/ABS)、聚丙烯(PP)等。ABS树脂吸水率低,抗冲击性较高,抗拉强度为70~90MPa,密度为1.04~1.08g/cm3,其还具有刚性、耐油性、耐寒性、易成型、造价便宜、高温易变形等特点。
PC/ABS材料综合了两种材料的性能,具有良好的成型性、机械性、抗冲击性、耐高温性、抗紫外线等特性,密度为1.10~1.16g/cm3。PP工程塑料耐冲击性,机械性好,抗腐蚀能力强,密度仅为0.89~0.91g/cm3。
(5)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密度为1.5~1.8g/cm3,抗拉强度大于3500MPa,弹性模量为230GPa。其密度低于金属材料,但强度可达到金属的2.4~5.8倍,承载能力比金属大,且质量更小。
二
进气格栅结构设计及性能特点
1 进气格栅的主要结构类型
(1)主动式进气格栅
主动进气格栅会根据发动机温度自动调节开合角度,无需人工控制就能快速热车,以最快速度进入工作状态。进气格栅叶片开启后降低风阻,在冬季也能快速热车,减少油耗。
进气格栅外框材料需要耐高温特性、稳定性和刚性性能,热变形温度在135℃以上;在外框结构和叶片结构处增加加强筋;另外,其需要具有良好的韧性、好的抗阻尼效果,以避免外框开裂。进气格栅叶片需要频繁转动,因此既需要满足耐热性、刚性、尺寸稳定性、冲击性的要求,又要满足耐磨性的要求。
主动进气格栅分为三类(见表2):
①独立式进气格栅;②集成式进气格栅;③可见式进气格栅。
主动进气格栅从内置到可见的过程中需随材料和加工工艺的演变以及各种车型调整,这是进气格栅设计的技术难点,材质、结构、造型等要素都会对汽车的性能有影响,可见式进气格栅有更轻的质量和抗风阻效果,如今是家用汽车最主要的形式。
可见式进气格栅经通过对空气动力学更进一步的应用,成本变得越来越低,散热性能更好,风阻降低,油耗降低,造型更贴近用户需求。
(2)电动车进气格栅
电动车的电机和电池系统散热,依靠内置的风扇和液冷系统就能完成。燃油车的发动机在车头,行驶时通过空气进入的形式即可散热,而电动汽车的电池一般在车辆底部,可通过底盘设计导风装置进行散热,散热渠道不只局限于汽车前脸的进气格栅。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小,只需要水冷系统就可以散热,对散热功能要求低。并且电机和电池配有独立的散热系统,而不是单纯依靠空气散热。
2 进气格栅结构与材料的关系分析
(1)不同材质进气格栅的结构演变
最早的汽车进气格栅是由碳钢制成,现如今主要用于军方,由于军方对越野车的要求主要涉及实用性,以及安装一些特殊的军用武器设备等,因此造型以横幅式、直瀑式居多(如图1a所示)。
随着加工工艺的逐渐成熟,合金材料的进气格栅逐渐兴起,例如20世纪90年代日本丰田系列、国产红旗等品牌,开始广泛应用合金制作的进气格栅,合金进气格栅有着比碳钢材料更为多变的造型,在外轮廓上以较长的条形为主,可有效增加散热面积,因此相较于碳钢材质,该材质的进气格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腐蚀性、散热性等优点(如图1b所示)。
工程塑料进气格栅是现如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进气格栅材料,造型上多采用大尺寸入风口,可较好地进行品牌元素设计。因为工程塑料进气格栅成本低,性能好,造型更加多变,塑料加工工艺和抗腐蚀技术发展比较成熟,所以工程塑料进气格栅是大多数品牌汽车进气格栅材料运用的最好选择(如图1c所示)。
碳纤维材料比合金材料更轻、更坚固且更具抗氧化抗腐蚀性。一体化成型技术为其构件创造了更多设计的空间。但其由于材料生产加工工序复杂、造价成本高,一般应用于少数超跑等追求高速度的汽车中。碳纤维进气格栅同时能满足复杂多变的造型,另外多变的造型和流畅的线条能给用户带来十足的运动感,且有助于提升汽车散热性能(如图1d所示)。
对于传统燃油汽车,无论是自然吸气或涡轮增压,发动机都需要进气,进气格栅就提供了气的来源与散热的渠道。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广泛推广,电动汽车无需内燃机,只需要通过专门的散热系统,达到节约电能、间接提升续航的作用。
但有些电动汽车依旧保留进气格栅的造型装饰,如特斯拉MODEL 3。可见式进气格栅所占的面积仅是传统进气格栅面积的1/2。虽然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Z取消了进气格栅,但前保险杠底部的位置依旧保持镂空状态,可以为电机、电池等起到冷却作用(如图1e所示)。
好的进气格栅设计对汽车品牌辨识度极为重要,而进气格栅作为汽车前脸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品牌设计的根基所在。
(2)进气格栅的外观特性
汽车的进气格栅装置是汽车整体视觉的焦点之一,并且具备与脸部类似的识别特征,针对各类型外观的进气格栅进行特性分析便可得出其结构设计时需兼顾的外观要素。世界各主要汽车制造商均将进气格栅视为汽车前部的重要设计组成,以至于进气格栅具有较高的外观辨识度,与车灯一样,被认为是除车标外少数能够通过其造型来辅助辨别汽车品牌的元素之一,被称为汽车的第二个识别标志。不同类型进气格栅的结构特点如表3所示。
3 进气格栅材料与性能的关系分析
随着加工工艺的成熟和表面处理技术的改进,材料的变化也反过来影响进气格栅的结构设计,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20世纪70年代以来,进气格栅部件所用材料的发展与完善对汽车轻量化、行驶风阻与能耗的降低以及辅助散热性能的提升均有直接的影响,与其他结构材料一样,对于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图2a—d分别为某乘用车运用不同材质进气格栅在行驶中的模型能量曲线,进气格栅作为汽车保险杠的内嵌部分,需要具备较高的强度。因此在汽车撞击测试中,将总能量与时间设置为定量,以50km/h的速度进行刚性墙碰撞测试,其所使用的材料分别为碳钢材料、铝合金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聚酯纤维。其中碳纤维材料所产生的内部能量能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因此表明复合碳纤维材料自我修复性能高于其碳钢、聚酯纤维。
不同材质的进气格栅散热情况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在汽车行驶中,行驶速度固定的情况下,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使各种材质的进气格栅在温度为70℃时开始降温,聚酯纤维降温最慢,30s内降温10℃左右;铝合金相较于聚酯纤维材料降温速度快近三倍,证明铝合金材料散热较好;碳钢材料与碳纤维材料降温速度接近,30s内降温40℃左右,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散热性比碳钢更好。
三
汽车格栅产业链
扫描二维码 参与活动
免费领取精品资料
推荐阅读
▷▷ 原来小鹏、特斯拉、领克、理想的热管理系统方案是这样的!
▷▷ 【周一车圈】蔚来全系价格下调3万元;乘用车企五月最新销量排名
▷▷ 【一周车圈】比亚迪新品牌命名曝光;特斯拉自动驾驶将开放给其他车企用
▷▷ 【新材周报】塞拉尼斯在EVS36上推出先进的电动汽车产品
责任编辑:Ian
排版:Ian
内容来源:互联网公开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数据、图表或其他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其他公开发表的资料,仅供读者参考、交流、学习,不涉及任何商业行为或目的。版权归属原作者、原出处。若版权所有者认为本文涉嫌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方并及时处理。
资讯新闻 |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