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羽生结弦效应:运动、文化、消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东西文娱 Author 东西文娱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将运动员商业价值界定为,“通过花费一定的资源而投资于人自身的、最终凝聚于运动员人体之中的,经过运动训练和竞赛获得的具有创造商业价值的知识、形象、运动技能等质量要素的总和”。

如果将这一定义落到现实中,会发现商业价值的创造和持续,都跟文化和消费有关。没有塑造或者引领文化,就无法抵达大众,没有对应消费生态的呼应,就无法获得社会系统更有效率的支持。


2022年2月10日,北京冬奥会男子单人自由滑决赛赛场上,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尝试完成前无古人的高难度花样滑冰动作“阿克塞尔四周跳”(简称4A)。这也是冬奥会花样滑冰史上第一次有选手尝试4A。


4A最初由挪威选手阿克塞尔·保尔森(Axel Paulsen)在1882年首次完成,由此得名。它需要运动员在7秒内旋转1620度,相当于50千米时速的汽车车轮转速 。

 

尽管此次羽生结弦落地失败、无缘奖牌,但此次勇敢冲击运动极限的挑战,仍让羽生结弦收获多方共同的感动与盛赞。央视解说员陈滢在赛后如此描述:“守一座守不住的城,打一场打不赢的仗。把自己所有的荣耀、所有的辉煌放在历史的车轮之下,旗帜凛然。”

 

羽生结弦早已成为一位颇具商业价值的运动员。他的影响力和价值也已超越体育界。收录了他2016年参赛选曲《Let’s Go Crazy》的专辑,二次发行后销量超1.5万张;代言西铁城单价2.6万人民币的手表,发售后半小时便售空。2017年日本红白歌会,羽生结弦作为受邀嘉宾参加,这是受当地主流舆论认可的一项荣誉。日本媒体分析,羽生结弦目前年收入估计至少在8亿日元左右,其中6亿日元以上来自代言等,显示出企业界对羽生结弦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认可。

 

受包括羽生结弦在内的日本花滑运动员影响,日本的花样滑冰也成为了资金雄厚的运动之一,这也让日本的花样滑冰运动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有强烈存在感。同时,这项运动也在羽生结弦的影响下一定程度成功出圈,其相关培训早早面向多年龄、多类型的消费者展开,来自Z世代的参与既促成了这项运动的商业繁荣,也为运动本身准备了后备生力军。

 

在体育精神之外,羽生结弦还以个人魅力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粉丝,尤其成为了中日Z世代之间交流的重要话题。其对运动的专注与热爱、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以及谦逊和思虑周全的形象,成为了跨越国界的优秀青年代表,给许多年轻人带去了精神上的激励,形成了彼此交流的羁绊。

 

 


体育味十足的审美艺术

实力运动员引花样滑冰出圈

 

滑冰运动最早起源于欧洲,在运河开凿、工业革命等历史变迁中,发展出了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等多种类型。日本滑冰运动的起源众说纷纭,流传较广的说法是,1877年,一位美国传教士来到日本仙台市五色沼,传播了这项运动。

 

作为花样滑冰最受欢迎的国家之一,日本曾诞生过佐野稔、伊藤绿等传奇选手,打破了欧美选手在冰上运动的统治地位。2006年,日本选手荒川静香摘得亚洲第一块奥运花样滑冰金牌。之后,浅田真央、高桥大辅等人气选手也成了花样滑冰领奖台上的常客。

 

图为伊藤绿

 

2004年,四岁开始滑冰的羽生结弦,首次参加日本全国性比赛并获得金牌,一举成名,成为了花样滑冰界的新星。随后一路成长,陆续斩获两次世锦赛冠军、四次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两次奥运会冠军。直到国际滑冰联盟认证他为“Greatest of all time”,羽生结弦遂成为了被称为史上最伟大的花样滑冰男单运动员。

 

羽生结弦以实力运动员的实力带动,进一步扩大了花样滑冰在日本的存在感,也直接带动了民众和企业参与热情,促成了花样滑冰这项运动的繁荣。

 

 

据人民网2015年报道,当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有上千名日本观众赶到上海现场观赛,赞助方多为日本企业,新闻中心内日本媒体最多;国际滑冰联盟的11家赞助企业中,日本公司占8家,“花样滑冰已成为日本资金最雄厚的运动之一。”

 

日媒hatena blog上,曾有爱好者撰文分析,为何日本人如此热爱花样滑冰,认为重点在于,花样滑冰并非作为竞技运动被喜爱,而是被当做体育味十足的审美艺术,或娱乐内容。这也是花样滑冰粉丝中女性占比更大的原因,观赛时男性普遍希望看到激烈冲突,女性则更容易被美感吸引,而美感是花样滑冰比赛竞争力之一。

 

成名后的羽生结弦也产生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如今手握西铁城、全日空等知名企业代言。国家体育总局将运动员商业价值界定为,“通过花费一定的资源而投资于人自身的、最终凝聚于运动员人体之中的,经过运动训练和竞赛获得的具有创造商业价值的知识、形象、运动技能等质量要素的总和”。

 

据日本机构nanasepn统计,羽生结弦2021年年收入至少8亿日元(约合4404.8万元人民币),其中6亿日元(约合3303.6万元人民币)以上来自与代言,大赛奖金和补助预计仅千万日元(约合55万人民币左右)。

 

除明星选手的赛场竞技外,花样滑冰赛制中的表演赛也为花样滑冰出圈做出贡献。表演赛是在正式比赛后,为答谢观众所举办的表演。与正式比赛的节目不同,选手们能够根据个人喜好编排动作和音乐,自由度和趣味性更高。

 

中国网络中“吸粉”能力较强的表演滑视频有,2001年俄罗斯传奇花样滑冰选手普鲁申科的《sex bomb》,2017年中国选手金博洋在日本大阪THE ICE冰上秀场的女装表演等。视频评论中,许多粉丝表示,正是被运动员们与正式比赛的严肃优雅相反的反差面所吸引,进而开始了解花样滑冰。

 

 


以竞技体育为原点

延伸至Z世代运动消费到文娱内容创作

 

受羽生结弦热,花样滑冰也逐渐从一项专业运动向民众运动破圈,相关该领域的文体消费也呈现出热度。


日本的flip-flop WORLD统计,日本当前注册花样滑冰运动员16614人,其中在役人数约3600人。这一人数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增长。

 

2000-2001赛季后的五年间,日本在役人数稳定在两千人左右。自2005-2006赛季开始,活跃运动员数以每年约300人的速度快速增长,2009赛季开始时超过3500人,更多新运动员的加入,为这项运动注入了生命力。

 

此外,羽生结弦等运动员的成功,也将这项运动带入大众之间,尤其在青少年当中,相关的冰雪培训方兴未艾。

 

据日媒报道,近几年面向青少年的冰雪培训方兴未艾。相关课程一般按年龄分班,最低入学年龄为三岁。授课内容从基础知识,如滑冰前试鞋和修整、适应冰面,到花样滑冰、速滑和冰球等专业领域,皆有涵盖。

 

滑冰场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定制课程。针对单纯体验或锻炼,推出短期低价课,以职业教练、运动员为目标的消费者,则提供长期的专业私教课,两类课程价格差异较大。

 

据日本网站上的公开信息显示,一堂滑冰课持续30分钟至1小时。价格从5,000日元(275人民币左右)到15,000日元(825人民币左右)不等,平均价格为6,000日元(330人民币左右)到8,000日元(440人民币左右)。以专业水准为目标的消费者,单月学费平均在20万日元左右(11012元人民币左右),年消费超百万日元(55060元人民币左右)。

 

装备方面,最昂贵的用品为冰鞋,一双冰鞋平均价格约1万日元(550元人民币左右)。冰刀磨损需要定期更换,最少每年更换两次,费用大约3万日元(1651元人民币左右)。头盔与护具等单价在1万日元左右,且学生大多为儿童,需根据发育期身材变化一年一换。

 

消费人群的扩张也带动了相关滑冰场的投资建设热潮。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20年公开数据,全日本共有室内滑冰场83所,室外滑冰场133所,总数较2015年增加44所,多位于北海道、青森等气温低、降雪量大的日本北部地区。

 

花样滑冰在日本的繁荣,文娱方面的内容助力也是原因之一,同时又因为运动本身热度扩大,也刺激了文娱内容的创作。

 

在日本花样滑冰还没在成为流行运动时,就已出现以花样滑冰为主题的一批经典漫画。

 

1973年,竹宫惠子以花样滑冰为主题创作漫画《回旋·随想曲》。该作与羽生结弦在本次冬奥会上的短节目首秀的选曲同名。此外,还有1979年槇村satoru出版的漫画《阿兰胡埃斯之恋》,1999年河内由加利创作的《花式皇后》等。

 

 

 

相关作品多为少女漫画。日本女性漫画研究家小田真琴分析,对“美”和“可爱”的高要求是少女漫画的特征之一,因此美感与运动性结合的花样滑冰,容易成为少女漫画的主题。类似题材还有芭蕾。

 

近几年,相关文娱作品的视角也在进一步演变,开始变得从选手向教练、粉丝等多视角转变,且会深入研究并准确描述专业技术知识,如冰刀刃起跳、落地时的画面表现和拟声词,十分逼真。小田真琴指出,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当前的体育题材漫画中,“从想象到还原,这是对体育的进一步‘深挖’。”

 

除了漫画之外,动漫作品也开始出现。2016年由MAPPA制作的原创动漫《冰上的尤里》上映,以花样滑冰运动员与其教练共同冲击奥运奖牌为主线,在国内豆瓣也收获8.8了的高分。

 

日媒称,随着花样滑冰的普及,来自粉丝们对相关内容品质的要求也增加,比如对这一题材漫画的分辨率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呈现出运动和文娱两个界别互相促进的状况,同时现实界的花样滑冰运动和花样滑冰漫画粉丝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


 

    


跨越国界

羽生结弦成年轻人文体交流的共同媒介

 

羽生结弦在日本成为知名的实力运动员后,其人气也漂洋过海,在中国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微博上,热搜“喜欢羽生结弦的理由”阅读数超1.2亿。

 

对于羽生结弦在中国受欢迎的原因,日本媒体东洋经济周刊总结:“一个集压倒性的成就和美貌于一身的运动员,对中国友好,通过社交网站的杠杆作用获得社会现象的普及。”

 

该媒体将原因拆分为三点。

 

1) 是他卓越的成绩,且在之后仍保持谦逊,不断提高难度、挑战自我极限,魄力足以吸引实力至上的体育迷;


2) 是清秀外表和优秀表现力,使他在冰面上拥有极强视觉吸引力;


3)是羽生结弦本人对中国友好尊重的态度。2014年,羽生结弦曾被媒体问到是否喜欢中国时回答“I love China”,并展示手写中文“感谢中国”的纸条。提醒中国花样滑冰男单选手金博洋整理国旗、被中国冰舞运动员柳鑫宇“公主抱”等诸多名场面,也在中国粉丝中流传。

 

东洋经济周刊则对此认为,为对中国友善的羽生结弦喝彩,正是中国人爱国心的表现。

 

日本媒体FRIDAY DIGITAL则从另一视角评价,羽生结弦集强大实力、中性化外貌和温和性格于一体,打破了中国对日本男人的传统印象。


*请注意下述观点为日本媒体的观点,不代表东西消费与科技的观点,相关观点仅作为观察外部视角,且只是一种视角的信息,不代表全部。

 

“中国人对当代日本男人的印象很多建立于历史影视剧中。1980年代在中国大红的高仓健也给人留下粗糙、笨拙、严肃的感觉。此外便是日本政治家,大多是‘可怕的老人’。日本男人是大男子主义的集大成者,这种负面印象长期留在中国人心中。”

 

虽然高桥大辅也有人气,但FRIDAY DIGITAL还是直言称,如果取得同等成就的是外貌性格更为阳刚的高桥大辅,则大概率不会收获同等人气。


在日本雅虎,多数网民对羽生结弦在中国的高人气表示骄傲。许多评论认为,羽生结弦面对世界时,表现出现代日本人礼貌温和、思虑周全的样子,展现传统气质的同时,也使他成为了一个“安全的支持对象”。

 

可以说,羽生结弦已经成了一个具备跨国跨界实力的重要文体媒介。各地的粉丝和观众从他身上更多感受到了体育与文化融合带来的共振与共鸣,这也是对北京冬奥会口号“一起向未来”的具体践行。

















东西消费与科技的朋友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