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过苦难的民族很多,能写出伟大著作的却很少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好书推荐 Author 先知书店
李安曾写过一个剧本,内容是表现一个有思想的人在看书,于是他写那人在读米兰·昆德拉。结果电影的合伙人一看立马说这不行,要想突出一个人的思想特别深刻,就得写他坐在那在读陀思妥耶夫斯基。
读陀翁的人之所以往往思想特别深刻,恰恰是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从不是诞生于愉快的创造冲动,而是诞生于俄罗斯人和人民的苦难及其灾难深重的命运,诞生于拯救全人类的思考。
而这,是专属于俄罗斯文学的伟大传统。
◎世界上受过苦难的民族很多,但能写出伟大著作的却很少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俄国19世纪“苦难”的集大成者,他的一生被告密,被流放,永远欠债、永远不幸,这种经历是正常人无法承受的。
世界上受过苦难的民族很多,但能写出伟大著作的却很少。因为苦难本身没有意义,对苦难的思考才有意义。
正如陀翁自己所说:“苦难是什么,苦难应该是土壤,只要你愿意把你内心所有的感受、隐忍在这个土壤里面,很有可能会开出你想象不到、灿烂的花朵。”
“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这句略显得扎心的话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生写照。在处理苦难时,陀翁不仅仅是人世间的记录者,更是人世间的挖掘者,因此具有特殊的深度与广度。在他的作品中,即使一个纯粹虚构的人物,或悲或喜却都呈现出鲜血淋漓般的真实。
这些丑与恶,你看或者不看,它都在那里,不是你闭上眼假装不存在,它就消失了。
因为真实的直面人类的苦难,所以在陀翁看来抽象的概念,远远不及具体生动的人更值得我们珍惜。任何试图实现这概念的理想主义者,都不能忽视人的价值。任何试图以牺牲少数人的生命去实现理想的行为,都值得警惕。
比如在他的名著《罪与罚》里,男主角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一旦被揭开,一切都可以用最通俗的四个字来解释,那就是“权力欲望”。
◎俄罗斯文学的伟大接力
苦难是俄罗斯民族的宿命,也是他们文学的永恒主题。陀思妥耶夫斯基之后,接力下一棒的则是索尔仁尼琴。
索尔仁尼琴
索尔仁尼琴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曾遭受过可怕的监禁和流放,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历了绞刑的考验,索尔仁尼琴则在流放的监狱里身患癌症,同样体验了生与死的滋味。所不同的是,索尔仁尼琴是在一个更不自由的环境中进行创作的。
如果说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里,已经预见到了一个崇奉强权的时代;那么在索尔仁尼琴的作品里,则是描写了这个强权横行的时代。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由于微信改版,公众号文章不再是按时间顺序排序,而是根据每位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算法推荐。如果您还希望经常能看到我们的文章,建议给“吃果读书2”添加一个“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