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动物园自然教育功能实现路径—以广州动物园为例
城市动物园自然教育功能实现路径—以广州动物园为例
杜贞芳1,汤辉1,魏丹2,黄志宏3
1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州510642.2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520.3广州动物园广州510070
摘要:城市动物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的专类公园,一度面临发展空间受限、生境不适宜及综合效益受质疑等问题,陷入不可持续发展的困境。鉴于此,以广州动物园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和实地调研,梳理自然教育与城市动物园融合的理论框架,从空间、课程、组织3个方面探讨自然教育功能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亲自然空间设计是重要载体,自然教育课程是赋能关键,统筹多方参与是多源动力。据此指出在统一标识系统、丰富人才队伍、对接课标要求等方面还需重点关注。研究结果为提升城市动物园自然教育功能提供参考经验和行动框架,实现城市动物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动物园;自然教育;亲自然空间;丰容设计;课程活动
DOI:10.12169/zgcsly.2023.06.15.0001
自然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人与自然友好联系、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城市动物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开展野生动物综合保护的专类公园,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示范场所,承担着重要的生态文化服务功能,但由于城市动物园大多建设较早、设施陈旧、运营理念落后,曾一度面临展示物种受限、综合效益受到质疑、经营困难等问题。而自然教育作为场所运营的创新手段,可以帮助动物园成功转型,使其从单纯的被动观看转变为注重动物福利、教育和保护的综合性场所;还可以满足社会公众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
目前,国内外关于自然教育与城市动物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3方面:一是空间规划设计,主要根据生境理念规划设计亲自然空间,以增强观众的感官体验和参与感,并建立起动物与自然之间的联系[1-2];二是教育课程活动,现代城市动物园主要通过动物学、生态学等课程实现其教育功能[3-4];三是多方参与合作,通过淘汰消极印象、展示动物特色、丰富游乐项目、提升品牌价值等方法,再现动物园的活力[5-6]。城市动物园中引入自然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已被挖掘,但关于自然教育功能实现路径的研究仍有待加强。
本文从自然教育的视角出发,总结国外优秀动物园的实践经验,对广州动物园自然教育功能实现路径进行分析,探究如何有效引入自然教育,赋予场地活力,实现城市动物园的可持续发展,以打造市民身边的自然教育场地。
1城市动物园自然教育的功能与意义
1.1城市动物园自然教育的功能
城市动物园建设初期主要是为了实现公益科普,但随着经济发展,部分动物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开始设置动物表演等活动,以吸引游客,从而逐渐偏离动物园的公益性发展方向,给野生动物保护和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困扰。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动物园为动物提供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通过动物丰容和动物训练来提高动物的福利水平[7];同时,向游客展示动物的行为并介绍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引导公众更好地关注动物保护,从而实现教育和保护的双重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教育逐渐成为城市动物园的重要功能之一。动物园的自然教育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为公众提供有关动物行为、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引导公众观察自然、认识自然、体验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让公众在接触自然中尽情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互动,培养自信与信任,树立正确价值观。成功的自然教育可以让体验者收获知识,建立情感的连接,并能在自然中有所启发、体验和行动[8](图1)。
1.2在城市动物园中开展自然教育的意义
城市化进程导致了人们与自然环境的疏离,而自然教育能够激发人们内在尊重生命和热爱自然的愿望[9]。城市动物园是开展自然教育的重要阵地[10],例如新加坡动物园、圣地亚哥动物园、多伦多动物园、巴黎动物园和北京动物园等均位于高密度城市区域[11],它们通过发展自然教育来提高公众对自然界和生态系统的认知和理解,并给公众带来感性体验,增强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12]。
2基于自然教育的城市动物园更新方法
国外动物园开展自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十分丰富[13],其基于自然教育的城市动物园更新方法主要体现在:生态友好的自然教育空间设计、丰富多元的课程活动开发,以及多方参与的活动组织力量。
2.1生态友好的自然教育空间设计
动物园将动物福利、参观展示和自然教育有机结合,在生态友好的自然教育空间设计中融入动物丰容理念,模仿动物自然栖息地,根据动物的喜好和健康需求提供适当的气候环境(图2)。例如巴黎动物园模拟各类生态系统,通过声音、光影等手段再现非洲大草原的自然环境,同时注重小微空间展示,甚至创造蚂蚁的生存环境,让昆虫、蜥蜴等小微动物自然地生存繁殖;同时允许游客近距离观察小微动物的行为和生态角色,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14-15]。
2.2丰富多元的课程活动开发
早期的动物园以饲养展示动物为主,但近年来许多动物园开始注重开发丰富多元的自然教育课程活动(表1),并不断创新课程形式,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知识水平,为培养未来的自然科学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16-18]。
2.3多方参与的活动组织力量
除了空间设计、课程开发,多方参与也是影响自然教育的关键因素。城市动物园通过学校教育项目、社区志愿者、科研机构等多方组织力量参与活动,吸引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志愿者,配置专业的活动策划,加强活动执行能力(表2)。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精心制定活动方案,让参与者在互动中更好地学习和体验动物世界。此外,利用媒体和网络等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吸引更多人参与活动。
3广州动物园自然教育功能实现路径
广州动物园地处广州中心城区,占地面积42 hm2,是认识野生动物、进行生态教育的重要窗口,是广州市颇具特色的自然教育基地。广州动物园打造了集“自然知识探索、自然生态观察、植物生态科普”于一体的自然教育径。自然教育径以原生生态环境为基础,运用多种趣味科普互动设施达到对自然知识科普的效果。
3.1亲自然空间设计促进环境友好
3.1.1以动物为本,注重丰容设计
以动物为本,融于自然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丰容设计和展区生态化等方面。广州动物园对动物笼舍和展区进行了丰容,并提供环境、行为以及社群方面的有益刺激,以改善动物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同时,动物展区周围的绿化尽量采用动物生境植物或相似植物模拟其野生生态环境,为圈养动物营造出更为逼真的自然场景。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动物在圈养环境中过上更加贴近自然生态的生活,减少圈养对它们的影响。
3.1.2以人为友,提升参观体验
广州动物园以人为友,多举措提升游客参观体验感。设置5个特色主题的室内科普展馆3 000 m2,遍布各展区内的动植物说明牌、昆虫屋、观鸟墙等自然教育设施超过1 000多个;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妙趣横生的语言及趣味科普互动,向游客宣传动植物知识,传递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
近年来,广州动物园不断升级改造动物栖息地及环境,模拟自然环境以满足动物的各方面需求,同时注重动物保护教育,引导儿童认识自然、探索生命意义;秉持公益性原则,充分运用主观创新性及人力资源,将社会资源引入常态化科普活动,从而为游客提供精彩的导赏服务和丰富的课程选择,提升游客游园体验。
3.1.3以自然环境为基,促进人与动物融合
广州动物园已逐步淘汰过时笼舍式和坑式展览,采用全景式、沉浸式和生态式展览,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地走进动物的栖息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通过巧妙地利用地形、植物进行遮挡和隔离,创造出沉浸式的参观体验,并运用壕沟等隐蔽的隔离方式展示不同的动物群落[12]。例如,飞禽大观展区采用全景沉浸式展览,可以让游客近距离观看孔雀开屏,增进对动物和大自然的关爱,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3.2自然教育课程助力场所赋能
广州动物园自2017年起推出自然教育“动物课堂”项目。根据不同年龄和对象开发不同系列的特色课程,主要包括动物园奇妙夜、自然笔记、亲子课堂、校外课堂、科普大讲堂、生物多样性论坛、线上直播动物i课堂等,并通过课程比赛吸引创新力量,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自然教育课程的研发及实践。广州市第一届自然教育创新大赛于广州动物园举办,吸引了超过1 000名大学生参赛。经过精彩的角逐和专业的评审,共有16支队伍成功晋级决赛。在开发的不同系列课程中,流动的动物园系列课程获得了优秀策划奖及网络人气奖,此课程由4节课组成,分别是揭开土壤秘密、走进植物世界、探访鸟类家园和勇闯动物王国(图3)。课程围绕着身边的自然物质、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展开,其中,土壤滋养万物,植物是无私的生产者,鸟类是种子的传播者。在流动的动物园中,生物与环境形成整体,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课程注重生态式教育、生命教育和自然体验,希望基于身边的自然环境事物,让孩子们了解和认识自然生态关系,萌发相应的自然生态情感。此外,团队还设计出全套自然教育课程教案、学习手册、宣传视频及海报。手册内容包含课程背景介绍、知识要点、拓展练习、课堂互动等内容,设计风格、文字深度符合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及美学性。
3.3统筹多方参与协助迸发合力
广州动物园积极将园区对外开放,同社会的各类组织机构、企业及同行展开合作,有利于促进自然教育课程内容的丰富和受众的拓宽。
3.3.1社区组织和志愿者团队
广州动物园有社区组织和志愿者团队为公众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开展环境监测、文明劝导等活动,引导公众关注身边的自然。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科普讲座和展览,邀请专家学者和志愿者团队参与。通过这些活动,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和生态环境,并且鼓励更多的人关注保护自然。
3.3.2合作机构和专业组织
广州动物园与各级教育机构、海珠湿地公园、自然保护组织和专业协会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表3),联合开展各种形式的自然教育活动。这样的合作不仅丰富了广州动物园的教育资源,还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高质量、更多元化的自然教育服务。多方组织和机构通过各自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优势开展自然教育和环境保护活动,共同推动绿色发展。
3.3.3数字化平台
广州动物园紧跟时代,运营了包括微信、微博、抖音和小红书等新媒体官方账号,适时向公众提供有关动物饲养和保护的信息、动物视频等互动内容;同时也开展了一系列线上活动,如直播、在线课程等,让更多人参与到自然教育中。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促进全社会对于这项伟大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动物园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4结语
城市动物园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产物,也是人们了解动物、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学习场所。随着我国自然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动物园的建设与运营正积极融入自然教育理念。本研究重点探讨了广州动物园自然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在亲自然空间设计方面,建成了生态友好型自然教育径,动物园被评为广东省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在自然教育课程方面,开发了丰富多样的教育项目,为游客提供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在统筹多方参与方面,积极与其他机构合作。总之,亲自然空间设计是重要载体、自然教育课程是赋能关键,统筹多方参与是多源动力,以此共同推动自然教育事业的发展。
城市动物园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广州动物园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动物园的自然教育功能,以下3个方面需要重点关注:首先,在统一标识系统和完善场地设施方面,应更新某些展馆旧的标识系统,统一设计风格,并建设多类型的自然教育感官体验设施和互动装置等,以丰富五感体验,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其次,在丰富人才队伍和打造专业团队方面,应加大人才引进,建立专业的自然教育导师团队和自然教育志愿团队[19]。最后,在对接学校课堂和丰富课程体系方面,应加强与学校的合作,鼓励学生到动物园展开实践教学活动,并以动物园的特色资源为基础,创建多样化的自然教育课程[20]。
参考文献
[1]张天洁,李程远,朱瀚森.生物友好与自然教育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规划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2016(9):23-33.
[2]汤辉,黄婉诗,郭意.可持续导向下的城市口袋公园设计策略研究:以广州初心田园为例[J].园林,2022,39(11):20-27.
[3]余滨,娄旭东.城市动物园教育功能探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6):94.
[4]陈红卫,王强,杨小仪,等.浅论城市动物园的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及实践[J].四川林业科技,2015,36(1):111-113.
[5]梁毅飚.公益性城市动物园再现活力的探讨:以广州动物园为例[J].广东园林,2013,35(3):73-76.
[6]蒋爱萍.基于管理与游客需求的广州动物园园林景观改造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9.
[7]要红.试论动物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增刊4):49.
[8]渠梦茹.卢梭自然教育理论对中小学自然教育的启示:以巴学园为例[J].环境教育,2023(7):77-79.
[9]李明霞,李亚丽,徐晓霞,等.国内自然保护区发展新途径之自然教育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23,21(2):17-21,34.
[10]刘思敏.论我国城市动物园的出路选择[J].旅游学刊,2004,19(5):19-24.
[11]林敏仪.城市动物园动物展区景观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12]李志华,陈哲华.城市动物园规划设计三元论:以广州动物园为例[J].广东园林,2017,39(3):23-28.
[13]潘建非,韩菡.国外动物园环境教育案例解析[J].广东园林,2019,41(4):38-42.
[14]李程远.展示、保护与教育:新加坡动物园规划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2016(9):34-43.
[15]刘洋,陈红卫.国内外动物园公众教育研究情况的比较分析[J].四川动物,2017,36(1):100-103.
[16]LINDEMANN⁃MATTHIES.P,KAMER.T.The.influence.of.an.interactive.educational.approach.on.visitors'learning.in.a.Swiss.zoo[J].Science.Education,2006,90(2):296-315.
[17]NYGREN.N.V,OJALAMMI.S.Conservation.education.in.zoos:a.literature.review[J].Trace.Journal.for.Human⁃Animal Studies,2018,4:62-76.
[18]彭蕾,尹豪.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及场地设施需求[J].中国城市林业,2021,19(2):110-114.
[19]李涛,杜贞芳,陶贝贝,等.广东省自然教育基地建设成效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J].绿色科技,2022,24(15):20-24.
[20]魏丹,郑昌辉,凌仲铭,等.“用户-场地-课程”适配的自然教育基地规划设计:以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23,21(2):10-16.
期刊: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 8月 第21卷 第4期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相关文章,仅用于传播森林与健康信息,不做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