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于自然教育的儿童主题游乐空间设计实践——以深圳欢乐田园追光农场乐园为例

森林康养 森林与健康
2024-08-30


基于自然教育的儿童主题游乐空间设计实践——以深圳欢乐田园追光农场乐园为例

刘姗,栾雁宁,赵胜


摘要:本文结合国内外自然教育理论现状及自然教育游乐空间案例进行研究,以儿童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特征及活动偏好为主导,从自然教育活动和体验内容的角度对不同主题的游乐空间体验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其主题策划、游乐设备选型及对应的科普体验内容构建。以深圳欢乐田园追光农场乐园为例进行对应性探讨,以佐证理论,为后续基于自然教育的儿童主题游乐空间设计及相关内容策划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自然教育;儿童主题游乐空间;可持续发展;场景打造


作为解决儿童“自然缺失症”、发展儿童各项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之一,自然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对于儿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以自然教育为基础的儿童游乐空间将成为改善“自然缺失症”的最佳空间。笔者将结合实际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初步实践。


一、自然教育的意义

自然教育应以自然教育理论为基础,在适宜或经专业设计的自然环境中,让参与者通过探索、发现、参与来认知自然,产生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意识,习得与自然相关的知识体系,并因此获得终身受益的良好品德。作为自然教育实践的最佳场所,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底的儿童游乐空间将以儿童体验需求为核心,尊重儿童的探索欲望和独特感受,让成长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发生。


二、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儿童游乐空间研究分析

(一)自然教育游乐空间规划模式研究

自然教育游乐空间最初形态是利用科普牌为市民提供自然认知的城市自然公园。随着儿童拓展体验需求的重视,人们开始为城市孩子打造结合自然元素的游乐设施。双减过后自然教育盛行,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可以为活动开展提供良好的场地,但缺乏生动沉浸的互动探索过程和成体系的研学教育课程,更缺乏能引发孩子对自然链接情感的主题场景氛围。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自然教育游乐空间需要具备沉浸式场景和特色的互动体验,才能有助于儿童形成深度的自然游戏体验,从而给予孩子认知和探索自然的机会,打造更具吸引力和自然教育意义的主题游乐空间。


(二)自然教育的主体要素

第一要素:受教育的对象

主体为空间的体验参与者,根据产品市场客群年龄占比,将学生和亲子家庭作为自然教育的主要客群。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认知发展由简单的感性逐渐发展为复杂的理性认知模式[2],根据我国儿童年龄划分的阶段,通过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及行为需求进行分析,为后续场景及设施的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要素:场景及设施

场景及设施设计应基于受教育对象的需求,通过提取与主题相匹配的特色自然元素和认知体验内容,为孩子们提供动态自然教育空间,实现在游乐过程中自主地了解自然、发现自然、认识自然的目标。


第三要素:体验规划

儿童的自然教育游乐空间需规划不同游线及体验课程活动,满足探索观察、体验思考和分析创造的学习闭环。体验类型从开展形式角度可分为组织活动、接触体验、户外拓展、自然课堂、自由行走、科普解说等。课程安排则针对不同年龄层和不同主题进行相应的设计,如自然生境探索、二十四节气体验、自然动植物认知等。

(三)开展自然教育的体验领域及体验方式

从自然界的物种分类可初步划分为三个领域(表1)。


三、自然教育与规划设计的结合——以深圳欢乐田园追光农场乐园局部儿童游乐空间规划设计为例

随着自然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普及,我国自然教育机构以及自然教育游乐空间场所已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全新业态。对于很难接触乡村野外生活的城市儿童来说,更需要城市内部建立多处满足亲子家庭微度假需求的自然游乐空间。


(一)项目概况

追光农场乐园作为广东省深圳市区的一处自然农业主题的游乐园,通过活化当地自然及人文资源,为以亲子家庭为主的城市人群提供了近距离体验自然的休闲游乐空间。


项目基于自然教育的游乐空间设计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生态系统教育的体验设计,二是生物多样性教育的体验设计,三是有机农业教育的体验设计。三者分别提取相关的自然科学元素,打造适合不同年龄层儿童的沉浸式自然教育互动体验内容。


(二)自然生态系统主题体验设计——第一次发现区

第一次发现区以自然生态系统中密林、草原、溪流、荒漠的四种生境提炼形成主题分区,形成穿梭森林、溪流林间、寻梦草甸、探宝沙漠四大主题区。通过挖掘不同生境元素,包含地形、色彩、自然物特征,打造沉浸式互动场景和五感体验内容,充分锻炼感官系统的发展和创作能力,为儿童打造一处深度认知生境特色和利用自然材料的自然游乐空间。

1.场景氛围搭建

通过提取四大自然生态系统中特色的主题场景进行实景打造,为儿童提供直观的生境氛围认知基础。以溪流林间区为例,通过提取雨林环境中的奇异板状根的巨树残枝、湿润苔藓覆盖的石块,雨林动物的脚印、树杈之中的鸟蛋和散落砾石的河流等元素,打造雨林气息浓厚的场景氛围。同时将五感体验需求融入生境的场景感知中,让孩子们印记不同自然环境的深刻印象。

2.体验模式研究

在沉浸式的场景氛围下,基于不同年龄层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认识和体验需求分析,将不同生境中的自然实物作为孩子艺术创作、互动攀爬的媒介,不规定玩法,给予儿童自由玩乐的空间。同时将主题场景元素与特色地形结合,开展不同挑战程度的户外运动,如草坡滑梯、穿梭山洞、山坡攀爬等(表2)。

(三)生物多样性主题体验设计——守护荔枝区

守护荔枝区结合荔枝林自然基底特色以及寄生蜂守护荔枝林的生物多样性特点,创想以蜂为主的本土六大昆虫守护自然的故事,并以此为依据形成六大主题片区。通过提取昆虫的习性、形态、生物链关系等特征进行主题互动体验转化,让孩子们在互动中认清人类作为生态环境的物种之一在自然中的位置,思考如何尊重其他物种、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形成对待自然应有的博爱情怀、共生意识、价值理念和生态伦理观,完成支持自我生命发展的精神架构。

1.场景氛围搭建

基于昆虫视角将场景进行放大化景观处理,并深挖昆虫的生物特征,以拟人化手法赋予他们性格特色和职责,形成具有故事场景特色的氛围。如蜜蜂之巢中提取蜂巢及其外形、行为特征,打造蜂群觅食、大战荔枝椿以及放大的蜂巢原生态环境等主题科普场景。以昆虫视角打造场景有助于儿童发现更多生物多样性的细节和关联,从而自主形成情感印象。

2.体验模式研究

基于现有自然条件与主题仿生体验设备相结合,形成“科教+游乐”融合的沉浸式生物多样性认知体验。放大的昆虫细节互动体验以及抽象融合后的科普无动力体验,让孩子们在游乐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生理结构和生存智慧,也提醒人们要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3.课程及活动策划

在自然教育视角下形成以昆虫元素串连整个场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解说网络[3],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建立人与自然多样性的联结(表3)。

(四)有机农业自然教育体验设计

知青菜园片区空间基于知青下乡的故事背景,打造从播种到收获、从制作饮食再到垃圾循环利用等一系列有机农业可持续的循环过程体验,并融入二十四节气文化及朴门农法原理,形成农夫食坊、知青菜园、菜园乐队、二十四节气课堂、自然研学中心五大主题片区,为孩子提供体验农事活动、了解田园植物的特色课堂。

1.场景氛围搭建

深入挖掘并提取植物的形状、纹理、色彩、气味等元素进行空间设计,同时顺应场地原有地形高差设计台地蔬菜园、大叶子魔纹种植区、彩色辣椒园等区域,形成富有农业气息的认知场景,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同时引导其进行发现和思考。

2.体验模式研究

果蔬滑梯通过将蔬菜放大,融合不同蔬菜的色彩及生长的不同过程等元素形成一个集科普、认知和游乐于一体的游乐空间,让孩子们在游乐中学习蔬菜知识,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3.课程及活动策划

以园区内的自然条件为基础,结合共享有机农场、朴门设计元素开发科普研学课程,打造菜园科普研学活动的核心区域。结合朴门永续设计手法,在满足植物生长特性的基础上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体验空间,包括设置昆虫观察屋、泥土温度测量计、湿度测量仪、放大镜、方向标等互动性的展品和设施,让城市儿童在指导下深入了解食物的来源以及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3]。


四、总结

让城里的孩子回到自然中去,带领他们在自然中做游戏,去体验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应有的和谐和平衡,这不仅是对环境认知的教育,也是对于心灵的滋养和陶冶,将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坚实的底盘。本文对自然教育理念及活动、儿童活动空间现状及组成进行了调查及研究,以深圳欢乐田园追光农场乐园为例进行深入实践,为后期自然教育型的儿童主题游乐空间设计及相关内容策划构建理论基础积极引导儿童在丰富自然实践活动中创造更多在自然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参考文献:

[1]范艳丽.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森林公园儿童活动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2]赵思媛.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20.

[3]付蒙.自然教育视角下社区公园动物元素景观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20.

[4]金秋,徐美娜,宋晓青.基于卢梭自然教育观下的乡村儿童自然教育营地项目设计策略初探[J].现代园艺,2022(03):169-170.


期刊:城市设计 2023年 11月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相关文章,仅用于传播森林与健康信息,不做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往期推荐


基于深度访谈的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路径研究——以广西六万大山森林公园为例


“五育并举”理念下自然教育活动体系的优化策略研究 ——以武汉植物园为例


武平县发展全域森林康养产业的SWOT分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森林与健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