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森林康养步道设计理论探讨
贵州省森林康养步道设计理论探讨
郭金鹏1,李志2*,陆江桃2
(1.贵州省林业对外合作与产业发展中心,贵州贵阳550001;2.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森林康养步道作为森林康养基地中步行、跑步、骑行等康养活动的空间载体,对康养人群养生养老、康养疗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森林康养步道建设标准体系,导致各基地森林康养步道建设不规范、不标准,没有充分发挥森林康养步道促进人体身心健康的作用。本文以承担贵州省2022年10件民生实事实施森林康养步道提升工程100 km的11家森林康养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阐明当前森林康养步道建设存在的瓶颈问题,从森林康养步道设计所涉及的各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规划设计策略,旨在为今后森林康养步道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规范我省森林康养步道建设。
关键词:森林康养;森林康养步道;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78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709/j.cnki.gzlykj.2024.01.002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景观、森林空气环境、森林食材、森林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载体,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森林体验、修身养性、调适人体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和教育等活动的统称[1]。森林康养步道作为森林康养基地中步行、跑步和骑行等康养活动的重要载体,对促进人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说文·彳部》:“径,步道也”。段玉裁注:“此云步道,谓人及牛马可步行而不容车也”。结合两者的定义,森林康养步道可定义为在森林康养区域内修建以促进身心健康等为目的的康养空间,主要目的是给人们提供森林康养活动场所,改善人体亚健康状态,促进人体身心健康。在定义上,森林康养步道与国家森林步道和绿道相比较,国家森林步道和绿道的覆盖区域更广,面积更大,适用人群更广,而森林康养步道一般布局在森林康养基地中,主要是强调康养功效[2-3]。森林康养步道与健康步道相比较,森林康养步道依托森林而建,而健康步道[4]是在城市社区环境中,其人工性更为突出,常采用鹅卵石铺地,通过对双脚的反射区按摩刺激来达到自我保健的作用[5]。
1森林康养步道研究现状
森林康养的概念起源于德国,流行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19世纪40年代,德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形成了最初的森林康养概念。在国外,森林康养的发展经历了以德国为代表的雏形期阶段(1980年以前),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初期发展阶段(1980—2005年)和当今蓬勃发展阶段(2005年以后)这三个阶段。而我国的森林康养业以20世纪80年代台湾规划建立森林浴场为标志开始发展,2012年北京率先引入森林疗养概念,并开始探索。目前,森林康养在我国还处于研究和起步阶段,作为森林康养基地中重要基础设施的森林康养步道,在国内研究相对滞后,仅有较少的相关研究。如温全平[5]结合与森林康养步道设计相关的森林环境保健因子、环境心理学、运动医学和道路生态学等理论,阐述了森林康养步道的概念、功能及构成要素。郝亮[6]通过构建AMOS结构方程模型,探索森林康养步道中五感体验需求与潜在游客体验意愿之间的关系。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7]规定了康养步道建设的基本原则、功能和类型、步道建设、配套服务等。南海龙等[8]介绍在北京松山、西山和八达岭建有森林康养步道,已初步形成北京地区森林疗养基地建设技术标准并培养了百名森林疗养师。张梁[9]通过SD问卷法、眼动仪实验法等得到北京地区森林疗养步道的使用者偏好,为森林疗养步道规划设计提供科学参考。
森林康养步道是康养人群在基地中开展康养活动的重要场所,除具备传统步道的通行功能外,还具备康复、治疗、预防、保健和科普教育等功能。有研究表明,森林康养可以明显促进人体健康,并且减少抑郁症状[10]。空气负离子对人的呼吸、神经与循环系统均有不同的临床作用。在呼吸系统方面,空气负离子对肺炎、支气管炎治疗效果显著,它能使气管壁松弛,加速支气管纤毛运动,利于痰液排出,同时有松弛支气管平滑,改善肺换气的功能[11]。在神经系统方面,能改善大脑皮层功能,兴奋副交感神经系统[12]。
2贵州省森林康养步道建设情况
截至2022年底,贵州省共有森林康养基地78家,据统计,已建有各类步道770 km,平均每个基地内分布约10 km,基地内交通便捷。但由于缺乏森林康养步道建设相关标准理论研究,各基地森林康养步道在选址、布局、材质、规模等方面标准不一,多数森林康养步道具备了通行功能,却忽略了对人体极其重要的康复疗养功能,影响了康养人群的体验感和康养功效。本文以承担2022年10件民生实事实施森林康养步道提升工程100 km的11家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1家基地森林康养步道建设的情况汇总分析,发现我省森林康养步道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研究对象共涉及全省9个市州11个县,详见表1。
2.1材质
由表1可知,贵州省康养步道在选材上主要有石材、木材、土质等天然材料和混凝土、防腐木、塑木、橡胶及砖材等人工材料。其中,以石材使用率最高,橡胶使用率最低,材料使用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材47.55%,透水混凝土25.26%,土质9.03%,塑木6.53%,防腐木5.99%,人造砖材5.65%,松针2.29%,沥青0.56%,木材0.43%,橡胶0.37%。
2.2规格
步道宽度介于0.6 m~3 m间,其中步道宽度小于等于1.5 m的有7家森林康养基地,大于2 m的有2家森林康养基地,长度则因地制宜。
2.3步道形态
在步道线路布局上,涉及环状、线状及网状3类,其中线状布局2家,网状布局1家,环状布局8家。
2.4附属设施
森林康养步道两侧均设置有宣传标识标牌、安全设施(应急报警设施)、桌椅、厕所、垃圾回收装置、观景台等。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破坏生态环境
步道建设中,个别基地没有遵循科学建设、集约利用、因地制宜的原则,搞大拆大建,搞脱离实际需要的超标准建设,破坏了基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森林景观。如个别基地步道宽度达3 m,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3.2材质种类较单一
在本次民生实事中,石板步道和混凝土步道占比高达66.84%,步道材质使用最多的有5类,最少有2类,种类单一,缺少多种类、多类型的森林康养步道,难以满足康养人群的不同康养体验需求,且部分材质与周围的环境不相融、不协调,缺乏美感。
3.3康养文化氛围不浓郁
森林康养步道除具备健身功能外,还应具备宣教科普的作用,让广大康养人群在康复疗养的同时,感受生态文化、康养文化,让森林康养步道成为一条健康步道、生态步道和文化步道。目前所建成的森林康养步道,缺少文化氛围。健康知识传播、健康教育、运动常识、森林文化、生态文化、养生文化、自然教育、森林防火、森林步道信息等解说系统内容较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能够体现养生和养心的康养功效。在本次民生实事中,步道标识解说系统设置间距最大为500 m,最小为34 m。3.4附属设施不齐全本次民生实事中,每个基地均布置有座椅、垃圾箱、路灯、厕所等附属设施,但由于数量、放置点设计不科学,布局不合理,没有起到为康养人群提供便捷服务的作用,影响了森林康养步道的体验感。
4贵州森林康养步道设计构想
森林康养步道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人为本、突出体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设计、合理利用的原则,以不破坏自然景观为前提,遵循自然风貌,充分利用原有的道路、土路,按照森林康养步道标准对路面进行修整和适当改造。贵州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以及土壤质地,决定了森林康养步道建设与其他地区的不同之处。
4.1选址
森林康养步道路线应避开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优先布局在森林植被好、森林覆盖率高,负氧离子浓度含量高,景观丰富的区域,同时应顺应自然地形曲直变化,使其具有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效果。
4.2规模
为降低步道对森林植被和景观的破坏,让步道与自然充分融合,步道宽度应因地制宜且不宜过大,宽度控制在1.2 m~2.0 m间,高度宜小于15 cm。同时为满足不同人群的康养需求,步道长度一般分为短距离、中距离和长距离3大类(见表2)。
4.3材质
材质对步道的观赏性和体验感起着极其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不同材质有不同的质感、纹理和色彩,通过科学合理的搭配,能产生出使人欢快或放松的环境,从而产生变化多样的康养和景观功效。如红色给人热情洋溢、欢快活动的感觉,黄色能使人感到欢快、愉悦,绿色能使人安静、充满生机。在满足最基本的功能性作用的基础上,材质选择应遵循自然生态原则,以石材、木材、松针、竹材、土质等天然材质为主,混凝土、砖材等人工材质为辅。石材主要以石板、卵石、碎石等方式体现,木材主要以木板、木桩、木屑等方式体现。各类步道材质优缺点详见表3。
根据《贵州省园林绿化工程计价定额》(2016版),不同材质的森林康养步道经济指标详见表4。
4.4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的完善程度决定了森林康养步道的整体品质。一条标准、合格的森林康养步道应具备完整的配套设施,以满足各类体验者的不同康养需求。因此,在规划设计中,应建立健全道路沿线驿站、生态营地、休闲设施、服务配套、交通指引标识标牌、森林浴场等服务设施,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各附属设施规划设计详见表5。
5结语
在人口老龄化和亚健康剧增的环境下,森林康养巨大的市场潜力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森林康养产业必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作为森林康养基地重要内容的森林康养步道,还将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不断丰富完善森林康养步道标准理论,为建设生态、健康、文化氛围浓郁的森林康养步道提供科学参考和遵循。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大家的共同推动下,森林康养步道理论、标准体系将趋于完善,并不断推动森林康养产业迈上新台阶,将“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参考文献
[1]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52/T 1198-2017.贵州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贵州省地方标准:2017-08-18.
[2]国家林业局.LY/T 2790-2017.国家森林步道建设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06-05.
[3]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J].都市快轨交通,2016,(1):3.
[4]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36/T 1215-2019.健身步道建设规范.江西省地方标准:2019.12.17
[5]温全平,宋婉.森林康养步道设计理论探讨[J].工业设计,2019,(11):79-81.
[6]郝亮,林涛,何侃,等.森林康养步道五感体验需求与潜在游客体验意愿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20,(1):62-68.
[7]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DB51/T 2644-2019.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康养步道.四川省地方标准:2019.12.17
[8]南海龙,王小平,陈峻崎,等.北京森林疗养工作展望[J].河北林业科技,2015,(5):53-55.
[9]张梁.北京地区森林疗养步道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19.
[10]吴兴杰.森林康养新业态的商业模式[J].商业文化,2015(31):9-25.
[11]温文.远红外线与空气负离子生物学效应及其临床应用[J].大众科技,2014,(11):143-145.
[12]陈艳,司铁林.森林空气负离子的开发应用[J].中国林业,2012,(12):59.
期刊:贵州林业科技 2024年 3月 第52卷 第1期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相关文章,仅用于传播森林与健康信息,不做商业用途。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往期推荐
自然教育理念下郊野公园植物景观规划研究——以郑州市郊野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