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西南北的中国与世界|异域之眼:燕行录与近世中国的书写(汲古论坛第27场)

敬请大家关注本号,设为星标。点击上方蓝字【全球研究Global Studies Forum】,点击【…】,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相关阅读

【东西南北的中国与世界】
东西南北的中国·东北|李纪《17-20世纪西文档案和传教士眼中的东北社会》报告会纪要
东西南北的中国|陈肖寒:未竟的志业--“多重政府制”在清代直隶口外的兴衰
东西南北的中国/清新史学工作坊:明清山西 & 胡箫白讲座-“董卜韩胡”与明朝西部边地
【文化中国的南与北】

【文化中国的南与北】专题(一)|一座中国北方城市的江南认同

文化中国的南与北|从江南、淮北到北方运河城市:区域史视野下的明清中国 | 大学问·学术沙龙002回顾

文化中国的南与北·全球江南|陈丹丹:清初北京文化中的“江南”

【文化中国的南与北】专题|中古中国的南北差异与南北融合—清华中古史研究生工作坊

【近世与现代中国】

晚明晚清·现代中国|晚清档案文献中的中国与世界

【声音、文字与图像】专题|北大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有声的中国”工作坊9.16



本文转自:




汲古论坛”预告 | 异域之眼:燕行录与近世中国的书写

中国文化研究所 2023-10-17 21:49








∇ “汲古论坛”第二十七场 ∇

异域之眼:燕行录与近世中国的书写


主谈人

漆永祥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
陈   明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


陈冰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洲学院副院长、教授
赵瑶瑶   中国农业博物馆助理研究员


主持人
彭   志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时  间:2023年10月23日(周一)14:00-17:00
地  点: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西路81号中国艺术研究院(北区)103会议室

主  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

提  示:本次论坛现场对院外听众仅开放20个席位,请扫描海报二维码填写报名表,报满即止,敬请谅解。


∇ 主题简介 ∇
自古以来,中国与朝鲜半岛就有着友好往来的悠久历史,直至发展为中华文明辐射圈的重要组成部分。13至19世纪朝鲜半岛高丽、朝鲜王朝时期,来华使臣或相关人员将其在中国的见闻予以著录,这部分纪行文献在历史上被统称为燕行录。现存燕行录总数在千种以上,语言上,燕行录多用汉文写成,也有个别是用谚文写作;体裁上,燕行录包括日记、诗歌、奏文、别单、状启、笔谈、游记、札记、风景图、地图、线路图等;内容上,燕行录关涉朝鲜半岛与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民俗、语言、宗教等多个方面。特别的是,燕行录是朝鲜半岛使臣或相关人员以他者视角观察、记录近世中国的历史文献,其中保存了不少中国史书中所缺乏的珍贵史料,而“从周边看中国”的外部观照也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史文献的叙述逻辑。要之,燕行录是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研究、东亚学术与文化交流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为全面深入探求燕行录,中国文化研究所第二十七场“汲古论坛”将邀请韩国古典文学、中朝关系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燕行录对近世中国的书写展开研讨和对话,并借以呈现、推进明清边疆史、东亚文明互鉴及中外交通史的思考。


∇ 论坛嘉宾简介 ∇



漆永祥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古文献学史、清代考据学、宋诗整理与研究、《燕行录》研究、东亚学术与文化研究以及中学语文教学与高考等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撰著与整理有《乾嘉考据学研究》《乾嘉考据学新论》《清学札记》《江藩与〈汉学师承记〉研究》《江藩集》《欲觅金针度与人——语文教育与高考论集》《燕行录千种解题》等。




陈明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印度古代语言文学、佛经语言和文献、中印文化交流史、医学文化史、古代东方文学图像。已出版《天竺大医:耆婆与〈耆婆书〉》《梵汉本根本说一切有部律典词语研究》《印度佛教神话:书写与流传》《中古医疗与外来文化》等多部专著





陈冰冰  韩国成均馆大学文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亚洲学院副院长、教授,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韩国古典文学、中韩文学比较、文学翻译等。专著主要有《朴趾源文学与中国文学之关联研究》《<热河日记>与18世纪中国文化》,译著主要有《亲爱的女儿》等




赵瑶瑶  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中国农业博物馆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燕行录、农业古籍整理等,博士学位论文以《朝鲜燕行使笔下的清代北京形象研究》为题。




∇ 关于“汲古论坛” ∇
“汲古论坛”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于2019年设立,取意赵朴初先生“汲古得修绠,开源引万流”题词。论坛以“汲古”为名,既标明本所学术研究的领域和向度,同时寓示实有“开源”的方法和立场。“汲古论坛”研讨古代文、史、哲、艺相关具体问题,关心跨文化、跨语际和跨学科的议题,了解前沿新知,兼顾冷僻旧学,注重研究方法的更新和反思,力图促进人文艺术学者的学术互动与深度沟通。论坛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推荐为文化和旅游部系统“学术实践精品”。汇集论坛成果的《文明以止:汲古论坛2019》《利涉大川:汲古论坛2020》,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声明 ◀

—————————————————————————

“全球研究论坛” 所发布、转载、组织的文章、演讲、发言,所有内容与看法仅属于

原作者与原讲者,不代表“全球研究论坛”的立场和观点。

  “全球研究论坛”所组织的讲座/活动之影像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料版权,归演讲嘉宾及“全球研究论坛”所有。欢迎听众参会,但未经许可,请勿私自录音、录像、编辑、

传播。

 媒体合作,敬请联系 

globalstudiesforumofficial@gmail.com

—————————————————————————

——全球研究论坛——

Global Studies Forum
“全球研究论坛”(Global Studies Forum)是一个跨学科与全球研究的全球学术平台。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史、亚洲史、全球史;全球政经与社会;中外文学、世界文学;全球城市和城市研究;文化与媒介研究;中外哲学、世界哲学;女性研究与性别研究,等。

—————————————————————————




 ▶ 联系方式 ◀




网站中文版:https://www.globalstudiesforum.com/zh

网站英文版:https://www.globalstudiesforum.com/

邮箱:globalstudiesforumofficial@gmail.com

B站官方频道:全球研究论坛:https://space.bilibili.com/3493291622402783

微博:全球研究论坛GlobalStudiesForum:https://www.weibo.com/u/7838557265




Twitter:"Global Studies Forum" @GlobalstudiesGS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globalstudiesforu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1091445253




—————————————————————————




 ▼

敬请关注本公众号并加星标

也请多多一键三连:转发、点赞、在看

感谢。


本篇转载编辑:陈丹丹

微信编辑:何元博、李傲雪、张芊芊、刘姗姗

微信平台推广:何元博

其他平台统筹:李傲雪

"全球研究论坛"(Global Studies Forum)全球学术平台 创始人

----陈丹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