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BS回顾|狂迷中的回声 – 评Anna Park 个展

常山山 ARTBBS
2024-08-30




“艺术的神秘总是穿越它所动用的工具。”已逝的法国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曾在演讲录中这样说到。Anna Park——面对这位1996年出生,现居美国的韩裔艺术家的作品,很难不被这句话印证的力量所说服。
 


一个仅用木炭条作为绘画主要媒介的年轻艺术家,如果站在她的画作面前,近看细节,你会发现Anna Park对碳条的熟练运用,不仅仅只是以造型为目的发挥着它的描摹功能,而是如斯蒂格勒提到的,激发出了某种艺术的神秘,或者更具体的说,你感受到了速度,觉得热,看到了生命的躁动,却倍感虚无......仿佛触及到了艺术难以言喻的本质。

 

艺术的本质难以言喻,并不是因为它无法被语言表述,而是它不应该被一成不变的定义所定义。艺术家的职责是调动形象思维去呈现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之间的动态关系。这不是批量生产感官愉悦,而是呼唤启迪的策略,即把表象之下的光,从隐蔽处解放出来。


不过对于一位从纽约艺术学院 (New York Academy of Art) 毕业不久的职业艺术家来说,过早的披挂上过高的艺术使命,和太快把自己的创造力市场化,所产生的副作用几乎是一样的——一切才刚刚开始,却已经看到了尽头。


Hello Stranger, 2021, Charcoal on paper on panel, Two parts, Part one: 190 x 127.1 x 4.4 cm, Part two: 190 x 127.1 x 4.4 cm, 190 x 254.2 x 4.4 cm. © Anna Park, courtesy of the artist, Blum & Poe, Los Angeles/New York/Tokyo and Pond Society.


回顾Anna Park完成于近两年的新作,无论是对媒材的娴熟掌握,还是对社会情绪的准确捕捉,或是对艺术史视觉资源恰到好处的选择和吸收,整体面貌上,都显示出一种超越自身年纪的成熟。

她的木炭画系列作品,最初是对上世纪20、30年代记录西方社会生活的黑白图像进行二次创作而展开的实验。以所参考的黑白图像场景作为舞台,她在创作中保留了视觉形象的叙事性和戏剧性,在构图上融入如文艺复兴时期古代大师作品的典型图式结构,强化了人物近乎癫狂和带有病态意味的动势关系。

在数字艺术席卷网络世界的当下,Anna Park没有刻意回避使用炭笔,没有否认经过学院派训练而自带的“经典”意味,也没有延续抽象表现主义式的,对绘画媒介高度提纯之后由点、线、面构成的情感表达,而是以一种重访“经典”的立场,审视美国当代社会陷入“力比多”经济之中的集体迷狂。

在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之前,Anna Park曾用不同的方式研究过对画面主体的抽象化处理。最终她选择架空人物的面部,用尽可能突出笔触痕迹的作画手法,勾勒出那些浸透着情绪,却游离在场景之外若有似无的人物表情。就像她接受Friend of The Artist(FOA)采访时提到的,艺术家的创作始终离不开对“自我”和独立意识的探索,那些面目模糊的时刻,即代表着她在生活中经历过的种种迷失和格格不入。


Right End, 2021, Charcoal on paper on panel, 152.4 x 213.36 cm. © Anna Park, courtesy of the artist, Blum & Poe, Los Angeles/New York/Tokyo and Pond Society.


Anna Park的作品对当下美国人精神症候的描绘,让人联想到《图像理论》一书中,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系学者约翰·拉赫曼(John Rajchman)的一段论述:

  “ ‘艺术品是自我分析的’......就等于说它包含着它所经历的危机,它由突破或‘顿悟’的时刻所连接,这要求一个人要追问自己是谁这个观念,或自己是如何投身其中的。这等于说一件作品是由一些事件构成的,这些事件捕捉到了能证明自己身份的证据,并打开了能够回顾性重新阐释这个身份的各种其他可能性。”

在图像创作的领域里,揭示缺失和引入冲突同样重要,都是对不可见自我的迂回陈述。Anna Park的创作所体现出的自我分析的深度,也恰恰是她的前卫之处。那些被空置的、语意含混的面目就像引导观者进行自我审视的传送门。打开它,不是为了窥探内心世界已有的解释,而是让漫溢但仍晦暗朦胧的感触显形。就像一种普遍存在的迷狂正不断蔓延,如若没有人发声,我们仍无法自知。




关于写作者


常山山


一个公共写作身份。关注当代艺术及文化时事,文章多为艺术评论/文学创作,文字曾发表于《典藏》杂志、ARTBBS、乔空间和LINSEED画廊展览图册,过往文字收录在自媒体平台“未完成俱乐部”。



相关展览





撰稿 |常山山
设计 |Kuroki
校对 |Saisai   
咨询 |投稿|art_bbs@hotmail.com  




延展阅读

ARTBBS × 郭隆耀|“没有时间,一切都是自由的” 
ARTBBS × 长征计划|“新世代”策展人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RTBB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