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安徽网络文明大会圆桌论坛上的观点分享

墩爸 墩墩舆情课工作室 2023-12-28


大家好,我是墩爸。

今天上午,十分荣幸作为舆情圈代表受邀参加安徽网络文明大会长三角网络生态建设论坛圆桌论坛,做了一些关于自媒体领域发展的观点分享,因时间有限,现将未详尽的观点在这里和大家做一详尽分享。

一是关于“”为什么选择了这么一个细分领域”的问题

事实上,我是正宗的外行出身,我的大学本专业是预防医学,也就是大家熟悉的传染病,是典型的理工男。我最早网上注册微博账号,其实是想通过我的发言,来化解舆论场里一些因为情绪影响和心理偏见而对专业领域产生的误解和误会。比如,在三聚氰胺事件发酵之后,很多人因为不理解而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过度且盲目的恐慌心理,在一些负面误导的作用下,将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混为了一谈,而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食品是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对此,我们常常开玩笑说:一切抛开剂量谈毒性的都是耍流氓,再比如最近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阿巴斯甜事件,也是同样的道路。

久而久之,我发现舆情研究更像一门社会心理学,只有将人们在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时的心态读懂,并且加以技巧性的引导,才能真正地在对话和沟通中化解矛盾、凝聚共识。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医学的视角来对“网络舆情为什么会发生”“网民真实的心态是什么”“如何通过有张力的引导形成有效共识”等网络舆情深层次的原因做好诊断分析,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也就是说,舆情表现就像是舆情“症状”,舆情分析就像是舆情“诊断”,舆情建议就像是舆情“处方”,只有基于真实的舆情“症状”,进行精准的舆情“诊断”,才能给出正确的舆情“处方”

举个例子:今年1月份,因为疫情政策调整的原因,我们就会因为买不到退烧药而感到焦虑,而在这种不断上升的负面情绪作用下,就会让很多人感受到越来越强烈的不安感,这个时候如果社群中开始发出“团购头孢”的消息,很多人就会响应和下单。我们知道,头孢是抗生素,新冠是病毒,盲目购买头孢不仅无效,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但跟踪后就会发现:很多人即便参与了团购头孢,也不会真的去使用,他们购买只不过是求个“心理安慰”罢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坚持认为舆论是一门社会心理学的原因。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方向,我也在结合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新闻学等理论知识后,对这些年来从事舆情一线的案例进行了重新归纳和整理,于去年10月底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以医学视角、实战角度出发的互联网舆情书籍《舆商思维》,提出了舆商这个概念,我认为舆商会成为继情商和智商之后的第三种社会能力,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舆论已经越来越融入社会生产生活的新形势下。“墩墩舆情课工作室”公号内容的定位也是实际发生的舆情案例出发,这点很像司法领域的“判例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提供一个可以借鉴和参照的工作视角。久而久之,随着积累案例数量的不断增加,当样本量足以诠释总体时,只要提炼出其中共性的理论部分,就可能成为一种来源于实际,并且能够反过来指导实践的实用性理论。这就是贯穿《舆商思维》这本书始终的内在逻辑。

二、关于网络正能量自媒体前景的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还有个关键问题想说。这些年,我常常听到一种观点:自媒体抢了传统媒体的“饭碗”,自媒体账号动辄“10万+”的影响力,会给传统媒体在舆论中的主流地位造成史无前例的影响力冲击,主张通过一些干预手段尽可能地压缩自媒体的发展空间,从而为传统媒体让道。对此,我持保留意见。事实上,相比自媒体,媒体账号、政务账号这些官方的新媒体平台有权威的“人设”定位,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信息从这些账号发出来,其权威观感要远远高于一个普通的自媒体账号,这是由官方账号的权威性决定的,无论自媒体账号怎么努力也替代不了。

也就是说,官方媒体有官方媒体的定位、自媒体也有媒体的定位。对于正能量自媒体而言,关键还是把牢三个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应当去做引导人们理性思考的引导者,而非负面情绪的煽动者,要做到这点的关键,我认为是树立实证思维,也就是在观点形成的内在逻辑关系要经得起方方面面的推敲。当然,作为自媒体,获得的信息往往相对有限,这时候我认为只要基于充分的信息而得出的判断观点,都应该受到鼓励和支持,让大家能在其中读出一股正气和真正促进问题解决的参考路径。

我始终坚信,作品如人品,一个自媒体账号正不正,网民最有发言权,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以牺牲底线红线为代价的流量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效益,但一定长久不了,因为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人心。

三、关于网络自媒体未来发展的方向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和第二个一脉相承。目前网络正能量自媒体领域发展相对粗犷,以后会更加精细化,往内容产品包装上走。

我们很清楚,新媒体深刻地改变了舆论场的结构和规律。微博、微 信、抖音、头条、快手、西瓜、知乎等不断出现的新媒体平台所构成的互联网新媒体舆论场,已经完全颠覆了我们对传统媒介的认知,完全超出了我们掌握的传统传播的规律。

我记得前些年有一个网络名人特别有名,叫李子柒,虽然我们都知道李子柒的背后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但无论怎么讲,以“田园大厨”人设形象示人的李子柒能让海量的外国粉丝共同为中国美食点赞,让这么多的外国网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好感印象和关注兴趣,这本身就很具有说服力。

李子柒的成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规律:网络自媒体的发展要努力往网络文化产品上的靠拢,特别是具有独特中国标签的网络文化产品。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我们有太多可以形成文化产品的媒介,比如茶文化、木文化、瓷文化、武侠文化、美食文化、国风文化等等,而这些文化需要走出国门,激荡社会舆论,就要求我们的正能量自媒体充分发挥领域优势、创意优势,在文案设计、拍摄方式、展现形式等方面下苦功夫,用柔性形象展示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当然,这里面离不开我们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通过资金扶持、资源倾斜、人才政策等方式把这些优秀的正能量内容生产者聚拢起来,改变以往唯学历论、唯论文论等传统选拔条件,真正做到总书记“不拘一格降人才”,把这块新业态、新领域做大做强,让网络空间的主旋律更加高昂、正能量更加充沛。

以上为讲稿整理,供读者参考。
本文终。
欢迎大家订购这本可以帮助大家建构舆商思维的实战工具书籍,如需订购,可以点击微店链接咨询客服事宜。
没有经常点“在看”的,可以请将“墩墩舆情课工作室”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看”!

1.舆评丨“清廉餐”被问责的宣传工作警示

2.舆评丨为什么内部信息总是容易外泄?

3.舆评丨舆情“洁癖”的错误舆论观需要纠正

4.舆评丨关于及时开展存量涉低级红高级黑信息处置的提醒

5.舆评丨萧山发布这份处置通报下的主动姿态需要推广

6.舆评丨“病毒入侵”的解释加剧了这个不雅信息事件的不信任感

7.舆评丨“以网对网”才是处置这类负面风波的正道良方

8.关于开学季的舆情风险提醒

9.舆评丨人们质疑11万跟评的深层次原因

10.舆评丨“错在哪,改在哪”是处置《中国好声音》舆论风波的最佳选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